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聞濤73歲的李成法決定換個活法了。李成法是浙江龍泉農民,秉性質樸,種了幾十年田,日子過得不好不壞。幾年前,兒子李有軍把本地特產龍泉寶劍放到網上賣,李成法還看不大明白,認為這是瞎折騰。沒想到這兩年李有軍生意越做越紅火,一個網店一年就賣掉3
文 | 聞濤
73歲的李成法決定換個活法了。
李成法是浙江龍泉農民,秉性質樸,種了幾十年田,日子過得不好不壞。
幾年前,兒子李有軍把本地特產龍泉寶劍放到網上賣,李成法還看不大明白,認為這是瞎折騰。沒想到這兩年李有軍生意越做越紅火,一個網店一年就賣掉3萬把龍泉寶劍。
這深深震撼了李成法。活了大半輩子,他從來沒見過這架勢。隔著手機屏幕,劃一劃手指就能做成幾百萬的生意,要種多少畝地才能達到這個水平?這些事以前他連想都不敢想,現在卻放下身段,給兒子打起下手。有時,看到店里搞直播,他也湊到鏡頭前,希望也能帶點貨。
龍泉市委書記王順發在直播間
做這些事的時候,李成法只是出于好奇,他從電視上看到直播成了當下的熱門,連龍泉的父母官都在為龍泉寶劍吆喝,就覺得互聯網很神奇,并沒有想到它還能與一項國家戰略聯系起來。
始于“淘寶史上第一單”
龍泉是一座得互聯網風氣之先的城市。17年前淘寶成交的第一件商品就是龍泉寶劍。
2003年5月,淘寶網上線,定位于C2C交易平臺,起步之初網站一清二白。為了啟動生意,活躍交易,馬云想出一個辦法,讓團隊成員各自從家里拿點東西掛到網上來賣。
大家很快湊了幾百件商品,拍照上傳到淘寶網。一位名叫“阿珂”的杭州姑娘從家里拿來了一把龍泉寶劍,標價300元,剛掛到網上,就被18羅漢之一的師昱峰拍了下來。
馬云聽說了這件事,特地拿著這把寶劍和淘寶創始團隊合拍了一張照片,定格下淘寶歷史上的第一單。
如今,龍泉這座29萬人口的浙西小城在互聯網上活躍著1700家網店,農村電商銷售額以平均每年25%的速度增長。龍泉迫切希望利用數字技術進一步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
今年6月10日,龍泉與阿里巴巴簽訂了數字鄉村合作協議,從統籌規劃、人才培訓、園區建設、數字農業、數字營銷、品牌打造等維度,對本地特色農產品進行全方位的數字化升級。
龍泉與阿里巴巴的這次合作背后,正是浩浩蕩蕩的鄉村振興國家戰略的歷史進程。
2018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提出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總要求。2019年5月,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發布《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將“發展農村數字經濟”作為重點任務。
鄉村振興的一個戰略方向是數字鄉村。數字鄉村的發力點在縣域和市場化手段。中國8億農村人口,分布在67萬個行政村。通過數字技術帶動縣域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成為當務之急。
今年疫情期間,龍泉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張曉峰直播賣貨,一天賣掉2000余斤黑木耳。
今年6月,龍泉市委書記王順發,市長吳松平走進了直播間,為龍泉的寶劍青瓷等特色產品代言。
8月2日,龍泉市宣傳部長雷蕾在淘寶直播等平臺直播帶貨,吸引了119萬人次觀看。
他們身后,29萬龍泉人爭先恐后地涌入數字化潮流,努力改變自己和這座小城的命運。
關鍵的問題是人才
今天,小小一個龍泉城,寶劍企業已達700余家,從業人員近8000人,每年出口創匯幾千萬美金。五年前,阿里巴巴推動了刀劍網上銷售備案準入機制,并將龍泉作為試點,為龍泉寶劍的網上銷售掃除了障礙。現在,光在淘寶天貓平臺,龍泉寶劍商家不下幾百家。一個店鋪,每個月賣掉1000把寶劍只能算稀松平常,做得好的5000多把不成問題。
淘寶上,百元上下的龍泉寶劍最為暢銷。知名品牌可以賣到千元乃至萬元。十萬以上都是大師作品。龍泉老字號沈廣隆出品的頂級寶劍標價130余萬。一把龍泉寶劍,頂得上龍泉一套商品房。
龍泉抓住了電商機遇,推動了寶劍產業的繁榮發展。電商進入直播帶貨時代后,又面臨新的機遇和挑戰。
龍泉青瓷寶劍產業局局長季向陽說,直播帶貨量大,相應地對產能的要求也比較高。比如一個直播訂單下來,10萬件青瓷,如果沒有庫存,短時間內不一定能產出來。
季向陽發現,龍泉青瓷的網絡銷售規模差不多一百多億。但是“大多數發貨地址不是龍泉,而是打著龍泉青瓷的名號銷售”。之所以沒有去打原產地保護,是因為“產能還沒有達到那種境界”。
青瓷寶劍產業的數字化升級,必須適配網絡銷售“高流量、大規模、廣輻射”等基本特征,以承接互聯網帶來的高頻并發交易。季向陽說:沒有供應鏈這一套支持肯定不行。
產業鏈的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圍繞寶劍這張金名片,龍泉建起了寶劍小鎮、寶劍博物館、寶劍建立眾創園,形成包含設計、加工、生產、銷售、文創在內的一整套產業體系。
完善硬件的同時,也離不開軟件建設,軟件的關鍵就是人才。沒有人,一切都是空談。
因此,阿里與龍泉合作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人才:一方面采用各種激勵政策從外引入高級人才,另一方面開設各類培訓孵化本地技術人才,形成兩條腿走路的人才隊伍體系。
品牌是利潤的護城河
今年,新冠疫情前所未有地提升了全民的健康意識,保健產品迎來最好的消費時代。
當下,具有增強免疫力等保健功效的靈芝孢子粉受到市場熱捧,銷售十分紅火。靈芝孢子粉并不便宜,同仁堂的一款組合產品零售價高達5880元,折算下來每克高達30元。
龍泉作為靈芝孢子粉的主產地,2011年全國率先拿到國家質檢總局批準的“靈芝孢子粉原產地保護”資質,這么多年下來卻沒有一個拿得出手的品牌。一百多公里外的金華武義,一家名叫壽仙谷的公司靠著靈芝孢子粉都上了市,摘得“靈芝第一股”桂冠,龍泉卻還在做代加工。
同樣1克靈芝孢子粉,壽仙谷的品牌貨能賣到30元人民幣,龍泉的工廠貨只賣2塊錢。壽仙谷一年賣掉4億元靈芝孢子粉,毛利潤高達90%。人家賣的是品牌,龍泉卻只能走量。
談起這件事,龍泉人就心痛:同樣是靈芝孢子粉,為什么最終的差距卻這么大?
浙江號稱“七山二水一分田”,龍泉更是山區中的山區,海拔1912米的長三角最高峰黃茅尖便在其境內。
龍泉第一條鐵路今年秋天才能通車,開車走高速穿過無數條隧道到達最近的大城市麗水還要兩個多小時。龍泉農產品要經過五個多小時的長途奔襲才能運到杭州的菜市場。
龍泉的山間長出了國內最好的靈芝、黑木耳,長出了品質一流的高山蔬菜,卻一直沒能打造出品牌。
針對這個問題,龍泉各界想了很多辦法,比如與超市合作,把蔬菜直接供給到華聯超市的貨架上。龍泉供銷社還牽頭搞了一個名叫“供銷e城”的生鮮電商平臺,直接把農產品賣給消費者,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一批忠實用戶,向會員定期寄送新鮮蔬菜,走精品化道路。
眼下,龍泉原產地天貓店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中,基于淘寶天貓對消費者需求的把握,從選品、包裝、銷售到履單進行供應鏈體系的標準化改造,打造精品網貨品牌。未來還將通過淘寶直播、聚劃算等平臺的營銷活動,塑造區域公共品牌,擴大品牌影響力,獲取更高的經濟效益。
小木耳如何做成大產業?
龍泉出產了全國20%的黑木耳,是名聲在外的“中國黑木耳之鄉”,10萬龍泉人以此為生。
這幾年,貴州、甘肅、四川等省通過政策性補貼扶持黑木耳產業,沖擊了國內的黑木耳市場體系,龍泉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響。龍泉“浙閩贛食用菌交易中心”是全國最大的黑木耳交易市場,這些年交易額下降明顯,淘寶天貓上龍泉的黑木耳商家也減少了不少。
龍泉黑木耳疲軟的根源在于沒有找到高收益的產業升級路徑,“好的木耳跟一般的木耳差價并不大,就算栽培出了全國第一的黑木耳,花了很多成本進去,就是賣不起價”。龍泉天和集團董事長吳子敬說:“黑木耳是一個很好的產業,問題就是如何能更上檔次。”
如今,龍泉與阿里巴巴的合作,讓當地的黑木耳從業者看到了產業轉型升級的希望。
阿里巴巴將運用物聯網、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技術在龍泉打造數字化的農業生產基地。一方面,利用二維碼等溯源技術,建設全程可溯、互聯共享的農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體系;另一方面,通過環境監控、農作物模型分析等數字技術手段,動態監控土壤、大氣、水等生產要素,從而合理安排用工用地用時,提高農業生產的組織化水平。
未來,阿里巴巴還將與龍泉合作,搭建貫穿農業生產、加工、檢測、物流、銷售全過程,涵蓋生產、供銷、金融等多環節的數字化服務平臺,推動一二三產業的融合發展。
由此,分布在產業鏈上各個環節的數據將成為把控市場脈搏、激發產品創新的生產資料。
據了解,阿里巴巴與龍泉的數字鄉村合作包括拓寬銷售渠道、構建人才體系、建立供應體系等等,最終目的是激活思想、激發創新,從根本上提升產業的核心競爭力。
天和集團是龍泉頭號農業企業,向海底撈、慶豐包子、肯德基等餐飲企業供應香菇、木耳等產品,一年銷售額2個億左右,受制于經營模式,很難在原有格局下獲得更大突破。
阿里巴巴與龍泉的合作讓天和集團看到了轉型升級的突破口。吳子敬計劃把香菇、木耳等進行深加工,開發類似于靈芝孢子粉那樣的消費品,通過互聯網渠道直接賣給消費者。
做了幾十年農產品生意的吳子敬興奮地說,這次龍泉政府跟阿里合作的數字化是一個好辦法。“如果能夠真正做大的話,黑木耳這個產業,一年起碼可以做到七八百個億。”
高熙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