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通訊員吳婷張羽程科技日報記者過國忠5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江蘇理工學院,走進45號實訓中心樓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實驗室,魯彤、孫立文和“材絲廣益”團隊的小伙伴們,正圍著絲瓜絡實驗臺,對加入傳統添加劑和本團隊研發添加劑的手機背板,進行導電、導
通訊員 吳婷 張羽程 科技日報記者 過國忠5月23日,科技日報記者來到江蘇理工學院,走進45號實訓中心樓的高分子材料加工實驗室,魯彤、孫立文和“材絲廣益”團隊的小伙伴們,正圍著絲瓜絡實驗臺,對加入傳統添加劑和本團隊研發添加劑的手機背板,進行導電、導熱和力學性能對比分析,討論氣氛甚是熱烈。
記者了解到,2006年江蘇理工學院扎實推進創新創業教育改革以來,該校將“產學研用”切切實實擰成一股繩,形成合力,電子廢棄物資源循環利用、報廢汽車柔性拆解、少梳櫛經編機槽針運動裝置等一大批重大成果在省內外實現產業化。
創新的“靈感”與激情,來自生活實踐中
“青年大學生要永遠葆有好奇心、葆有想象力,有癡于探索的夢想,有敢于嘗試的勇氣,有求于突破的執著,勇做拓荒牛,最終才能成長為科技強國建設的生力軍。”這是江蘇理工學院“材絲廣益”團隊指導教師向萌博士經常掛在嘴邊的“育人經”。
“‘Idea’是我們在實際生活中發現的。”江蘇理工學院功能材料系大二學生、“材絲廣益”團隊總負責人魯彤說,絲瓜絡是成熟絲瓜干燥后的產物,其主要成分是纖維素。作為天然纖維,絲瓜絡擁有低密度、高強度、高韌性、高開孔率、可再生性、可降解性等多種優勢。然而,目前市面上的絲瓜絡常被加工成搓澡巾、洗碗布、鞋墊等低附加值的日常用品,并沒有得到它的高值化綜合利用。
為此,魯彤開始帶領團隊積極尋找新出路。經過長時間的調查研究,魯彤發現我國農村很多地區存在絲瓜銷路不暢的問題,農戶們種植的絲瓜到了收獲季,滯銷嚴重,無人問津,時間一長,只能爛在地里。另一方面,國內不少企業以絲瓜內莖汁液為原料加工日化產品“絲瓜水”,而被抽取絲瓜內莖汁液后的絲瓜成為廢棄物,如何低價處理絲瓜廢棄物從而達到環保標準,成為這些企業困惑的難題。
魯彤告訴記者,針對前期調研中農戶和企業面臨的痛點難點問題,在向萌老師指導下,團隊抓住了‘富民’和‘生態’這兩個核心問題,開展以絲瓜絡為中心的相關材料研究。
“每一個實驗的深夜,每一次創新的嘗試,都是智慧的迸發與信念的堅守。魯彤和團隊成員希望通過研究提高絲瓜絡的綜合利用率,幫助更多的絲瓜種植農戶提高收入,同時助力絲瓜研究類企業實現廢棄物的再利用。”向萌說。
自2018年起,“材絲廣益”團隊圍繞推動創新創業實踐與鄉村振興戰略緊密結合,與四川省中江縣龍臺鎮沼源村絲瓜種植園簽訂銷售合同,目前已鏈接零散農戶10余戶,累計完成2萬余元的絲瓜絡采購。
其中,2019年以70元每公斤認購絲瓜絡150公斤,最終產品銷售額為57000元,提供崗位吸收兼職人員近20人,產品銷售B端已覆蓋蘇南地區10余家新材料企業。昔日棄物絲瓜絡,如今變成了農戶的致富金瓜瓜。
四川省中江縣龍臺鎮沼源村村民趙淑媛告訴記者,2020年突如其來的疫情讓本就拮據的家庭雪上加霜,自從和江蘇理工學院絲瓜絡項目簽約后,讓她家近2畝撂荒地得到了利用。現在,趙淑媛與家屬一道打理絲瓜園,年收入達3萬元。
專業融入創新,讓科研成果落地開花
如何打造高效的學生科技成果轉化平臺?“多年來,學校堅持在學生心中播撒創新的種子,并勤于施肥澆水、精耕細作。”向萌說。
向萌告訴記者,學校已建立創業教育、創業模擬、創業孵化、創業服務、科技成果轉化、創業理論研究與交流等6個創業創新平臺,并在引領和培育上下功夫,組建創業“導師團”,構建創業“苗圃園”,也在服務上下功夫,匯聚創業“大數據”。
學校一系列扶持政策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者“保駕護航”。
有心栽花花自開。團隊成員在平平無奇的絲瓜絡中發現了“神秘的寶藏”。
“我們利用掃描電鏡等方式發現了絲瓜絡纖維內部存在著大量蜂窩狀的微米級別孔道結構,且纖維內外表面均含有大量羥基。”魯彤說。
如何利用天然、有序的微米級別孔道開展創新研究?
作為指導老師,向萌在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相融通上更下足了功夫。
“我們引導學生團隊研究以廢棄絲瓜絡為原材料,利用絲瓜絡纖維的內外表面大量羥基的活性,通過甲苯二異氰酸酯的異氰酸根基團原位接枝石墨烯等導電填料,構建雜化導電網絡,降低導電填料的用量和成本,提升復合材料的電導率。”向萌說。
目前,該技術將少量昂貴的石墨烯接枝在絲瓜絡纖維內部的微米孔道內,復合材料的電導率將提升8-12個數量級,從而使目標材料具備抗靜電和電磁屏蔽功能。
科技創新讓蘇州伊貝高溫技術材料有限公司嘗到了“甜頭”。近年來,隨著國內外對特種陶瓷材料的導電性能、力學韌性的要求越來越高,現有的高溫陶瓷產品已無法完全滿足客戶對于壓敏電阻、濾波器等電子類產品的高導電性、高韌性的需求。
“公司通過與‘材絲廣益’團隊合作,將該團隊的添加劑產品應用于特種陶瓷背板,滿足了相關客戶的需求。”蘇州伊貝高溫技術材料有限公司技術總監石先生說,導電添加劑應用廣泛,市場前景廣闊。
向萌介紹,目前,“材絲廣益”團隊已申請相關專利10項、獲批專利2項。《基于廢棄絲瓜絡的雜化導電網絡的協同導電機理研究》獲評2019年國家自科基金項目。
值得一提的是,“材絲廣益”團隊的添加劑產品已被常州蘇橡橡塑制品有限公司、江蘇理成科技有限公司、蘇州毅鑫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江蘇東潤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等企業應用。
眼下,團隊正與江蘇高郵市十二粉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圍繞廢棄絲瓜絡的再利用開展科研攻關。
王楠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