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01、“電荒”席卷全球從9月份開始,全球電力供應進入偏緊狀態,一波“電荒”開始逐步席卷各國,其中黎巴嫩更是出現了全國性斷電。而印度作為人口大國,近日也遭受電荒問題,據悉,135家發電廠中有超一半煤炭供應不足3天,隨時都會因缺煤而停產。英國近
01、“電荒”席卷全球
從9月份開始,全球電力供應進入偏緊狀態,一波“電荒”開始逐步席卷各國,其中黎巴嫩更是出現了全國性斷電。而印度作為人口大國,近日也遭受電荒問題,據悉,135家發電廠中有超一半煤炭供應不足3天,隨時都會因缺煤而停產。
英國近日也遭遇了能源危機,如天然氣大漲400%,電價更是高漲700%,而隨著電荒、氣荒的問題,整個英國居民擔憂不已。而巴西因今年異常干旱,結果水力發電就此廢止,整個國家缺電。歐盟也不例外,因天然氣大漲,發電成本大增,電價也漲了3-4倍,不少人今年將會渡過最冷的冬季。
有人好奇,為何全球會出現“電荒”?首先是氣象預測顯示,今年歐洲將迎來冷冬,對電力需求增加。但歐洲這幾年加快清潔能源改革,卻忽略風能、光能、天然氣產生電力的能力問題,結果今年極端天氣增多,清潔能源發電量不足。再加上歐洲經濟復蘇,對電力需求大漲,但發電量嚴重跟不上,以至于電價大漲。
印度火力發電占70%以上,不過因今年洪災較多,不少煤礦被淹沒,煤炭產能大減,發電廠煤供應不足,發電量減少,結果也鬧了氣荒。
02、“電改”開啟
當然,9月份開始我國也出現了局部的“限電潮”,17個省市受影響,東北居民用電也供應偏緊。不過伴隨著官方的調控,各地電力供應逐步穩定下來。
此次“限電潮”的原因就是煤炭高漲,而我國火力發電占70%左右,電企發電虧損較大,不愿意多發電,結果電力供應偏緊。
同時,前期的環保督查,使得不少露天煤礦遭受了停產整改的風險。同時,山西因洪災問題,60多個煤礦停產,結果煤炭供應不足,也因此動力煤價格從去年同期的500多元/噸漲至如今的2000元每噸,而以這個價格成交,電企虧損更大。
為了解決電力供應問題,發改委頒布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燃煤發電上網電價市場化改革的通知》,其中指出將現行的電價浮動比例增加到20%,而高耗能企業不受20%限制。
“電改”開啟第一天,江蘇交易電價就上浮19.94%,接近上限20%,這意味企業生產用電成本將上漲近20%。
目前多省已調高電價,如8月份時蒙西、上海電價上浮標準最大為10%。9月末,湖南也宣布火電將上調至1.5美分/Kwh,10月份正式實施;廣東宣布,10月份將拉大峰谷價差,峰谷電價上浮25%。
據悉,從8月份開始,兩廣、安徽、江蘇、貴州、河南、浙江、山東等省份均表示將執行分時電價制度。此次交易電價浮動比例提高,或將打破電價長期不漲的局面。
03、農民電費、物價要漲?
此次“電改”引來了不少網友熱議,也有一些老農問,接下來居民電費是否會上漲?其實大家可以放心,這次電價上漲針對的是企業用戶,居民用電并不受影響。聽到這里,大家可能會舒緩一口氣,但提醒大家別高興太早,企業用電成本增加并非好事,2個方面會受影響。
①高耗能產業
此次電改明確了一點,能耗越高,企業的用電量越大,那電費漲勢越猛,這樣就可通過高電價抑制電力浪費行為,也可帶動高耗能企業的改革,加快產業結構改革升級。
但短期內,電價走高,那甲醇、電石、氯堿、純苯、焦炭等化工品的生產成本增加,其價格必然會跟著走高。
其實從9月份開始,化工品原料就開始走高,如有機硅單體年初時21800元/噸,但9月份就漲至60000元/噸,其漲勢創紀錄。電石也不例外,去年9月份為3000元/噸,但今年漲至7000元/噸;聚氯乙烯、甲醇、純堿等價格均破新高,且9月份單月漲幅超20%。
原料上漲,到了終端,這些商品的價格也必然會上漲,最終還是大家買單。如化肥、農藥作為農民種地的基本保障,今年迎來高漲,化肥漲了1400元/噸,農藥翻漲2-3倍,這意味種地成本提高,農民收益縮減。
②日用品
電價成本增加,那生產成本也會提高,企業為了盈利必然會抬高價格,市場上的日用品價格也會受其影響而上漲。分析師孫付認為,如果電價漲5%、10%、15%、20%,將拉動CPI上漲0.34%、0.68%、1.02%、1.36%。另一分析師孫彬彬也認為,電價反彈10%,那物價將漲0.455%。通過對過去分析,電價漲10%,CPI將漲0.51%。
也就是說,盡管居民電費不漲,但每個人也不能獨善其身,接下來物價或多或少會受影響,大家的開支成本或迎來增加。不過,電價上漲,對火電廠來說,可緩解虧損問題,加大產電量,從這一角度來看也是有利的,大家咋看?
李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