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鄭賢趕在中秋節前對外發售門票的北京環球影城著實火了一把。攜程數據顯示:中秋全國熱門景區TOP10排名中,北京環球度假區超越傳統“第一熱”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成為全國最熱門景區。熱門景區前10名分別為北京環球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故宮、
文 | 鄭賢
趕在中秋節前對外發售門票的北京環球影城著實火了一把。
攜程數據顯示:中秋全國熱門景區TOP10排名中,北京環球度假區超越傳統“第一熱”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成為全國最熱門景區。
熱門景區前10名分別為北京環球度假區、上海迪士尼度假區、故宮、珠海長隆度假區、廣州長隆度假區、云臺山風景名勝區、上海海昌海洋公園、武漢海昌極地海洋公園、華山、成都博物館。
而在國慶檔,北京環球度假區依然占據著游客心水榜單首選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熱門景區前10名中,主題公園占據6席,也從側面證實其火爆。
主題公園并非橫空出世,而是從游樂園演進而來。上世紀前20年,美國游樂園發展進入巔峰期。二戰之后,隨著后工業社會到來,人們的文化需求和生活方式發生根本性轉變,游樂園快速衰落,主題公園開始崛起。
中國也沿襲了這一“從游樂園到主題公園”的發展路徑:從1983年7月15日中山長江樂園開業,到1989年9月“中國現代主題公園產業的開端”錦繡中華正式開放,再到2021年9月20日北京環球度假區正式開園,中國主題公園激蕩蝶變30年。
游樂園:項目容易玩膩逐步倒閉
上世紀80年代初,在急速工業化的珠三角地區,單調的休閑娛樂方式已經無法滿足人們的需求。由此,被譽為“中國內地第一個大型器械游樂園”的中山長江樂園,在1983年7月15日橫空出世。
游樂設施設置太空飛碟、激光射擊、宇宙漫游、激流探險、翻滾飛車、五爪蜘蛛等18個新型游樂項目。當時以翻滾飛車最具代表性,當時只有少數幾個發達國家才擁有該游樂設備。一時間,全國各地的旅游包車一輛接一輛慕名而來,為了玩上熱門項目不惜排上至少兩小時的長隊。
頭炮打響引來各地效仿。幾年間,全國幾座大型城市都擁有了游樂園。比較出名的有北京石景山游樂園(1986年開業)、上海錦江樂園(1985年開業)、廣州東方樂園(1985年開業)、珠海珍珠樂園(1985年)、深圳深圳灣游樂場(1984年)。
到了上世紀80年代中后期,中國旅游產業的游樂園浪潮,開始進入衰退期。游樂園模式的深刻弊端開始逐步顯現。例如毫無主題包裝的游樂項目容易玩膩,重游率普遍不高;沒有故事情節的冰冷器械缺乏情感的延伸性,無法引領游人沉浸式體驗……
全國各地經營不景氣甚至倒閉的游樂園日趨增多。
錦繡中華:開業一年多收回全部投資
好在,錦繡中華的出現,拯救了這一瀕危產業。
錦繡中華被譽為“中國主題公園產業發展的里程碑”。1985年,經國務院批準,由香港中旅集團參照招商局集團開發蛇口的模式投資開發興建華僑城。53歲的馬志民被任命為華僑城建設指揮部主任。這個占地近500萬平方米的華僑城地塊本是一片不毛之地,外界對開發普遍缺乏信心。
1985年,馬志民先生帶隊到歐洲考察,在荷蘭參觀了馬都拉丹公園后大受啟發。馬都拉丹公園微縮了當時荷蘭的主要地標景觀、歷史城市和大型開發項目,是一個純靜態觀光型主題公園。1986年,在馬志民的主持下,錦繡中華主題公園的規劃和設計工作開展,集結了當時上百中國一流的古建筑學專家、雕塑藝術家、園林工藝專家。全國20多個省(區、市),2000多名技術工程人員專程趕赴現場。
錦繡中華于1987年12月破土動工,1989年建成,81個景點均按中國版圖位置分布,比例大部分按1:15復制。1989年9月正式開放,當年便接待游客91萬人次。1990年,錦繡中華的純利潤達到5600萬元,接待游客超310萬人次,開業一年多就收回全部投資。1992年,錦繡中華的游客量達到了歷史上的最高峰——325萬人次。1990-1993年4個完整財政年度的營業收入共計3.93億元。
盡興的游客將贊美贈與錦繡中華,“錦繡中華是綠的世界、花的世界、美的世界,更是中國的歷史之窗、文化之窗、旅游之窗。在這里,縱覽五千年文化,薈萃八萬里風情。”
有圈內人士事后贊嘆:“這在當時的主題公園產業,乃至世界主題公園產業都是一個神話。”
基于錦繡中華的開發經驗,華僑城集團迅速積累了主題公園開發資源,培育出一大批人才,這讓中國民俗文化村的開發也變得相對容易。
中華民俗文化村于1990年開工建設,1991年10月1日正式開園,占地20萬平方米,是一個集各民族民間藝術,民俗風情和民居建筑于一園的大型文化游覽區。中國民俗文化村所有景點的節目,全部邀請當地民族演員表演,每月還舉行火把節、潑水節等大型民間節慶活動。
與錦繡中華不同,中國民俗文化村已經超越了一般微縮景觀的簡單參觀,第一次有了真正的文化體驗和互動表演。在中國民俗文化村一地便可領略華夏大地的人文藝術,這被認為是“一個創舉”。
中國民俗文化村基本在兩年內收回初始投資,成為主題公園投資的典范。
錦繡中華村:先行者的勇氣和智慧
然而,無論是錦繡中華還是中國民俗文化村,在經歷了1992年的游客量高峰后,隨著各地主題公園開始發力,游客量基本呈逐年下降趨勢。
2003年元旦,錦繡中華和中國民俗文化村正式合并。合并后的錦繡中華民俗村并未能夠阻止游客量的進一步下降。2004年游客量123.2萬人次,明顯低于2002年兩園合并前163.4萬人次的游客總量。近年來,錦繡中華民俗村的游客量基本維持在150萬人次左右。
2019年,有媒體人曾探訪了步入而立之年的深圳錦繡中華民俗村,直言這里“危機四伏”。
如風吹日曬雨淋和人為磕碰讓微縮景觀面臨破損老化;隨著人們旅游頻繁眼界開闊、文化主題與縮微景觀逐漸失去新鮮度和吸引力,重游率明顯偏低;而大型演藝與民俗表演也跟多年前沒有明顯變化。
針對現存問題,錦繡中華民俗村運營方其實也有清醒認識,也希望“要在保持原有的旅游演藝、景觀環境、民族風情和節慶活動等核心產品的基礎上,引入科技互動元素、豐富產品形態、重新規劃景區商業、提升游玩舒適度。”
不過,作為中國第一家連鎖擴張的大型主題公園,開業30多年營業至今,其也是中國為數不多的“長壽”主題公園,贏得了后來者的尊重與贊譽:“先行者的勇氣和智慧,令人欽佩與感慨”。
世界之窗:抓住國人迫切想了解世界需求
1990年開業的深圳東方神曲游樂園緊跟錦繡中華,同樣是當時深圳最火爆的人造景區。深圳東方神曲游樂園以神鬼為主題,以“西游記”為題材。經市場檢驗,錦繡中華還是略勝一籌。東方神曲游樂園開業后效益始終被壓制,1994年被深圳一家公司收購。四年時間,東方神曲變告收尾。
事后人們復盤認為,這是消費者需求發生了重大轉折——隨著消費者需求不斷提升,單純的靜態觀光已經很難立足,連錦繡中華都已經走向停滯,誰還愿意去聽“東方神曲”?
為滿足不斷提升的“用戶需求”,就在東方神曲被收購的同一年,比錦繡中華投資及規模更大的深圳世界之窗開業了。彼時,中國改革開放十多年,國人迫切地想了解世界,世界之窗便精準抓住了這一市場需求,以“讓中國人了解世界”為理念,在景區建設中按照“縱覽世界,薈萃精華,尊重歷史,突出重點”的原則,集中展示世界文明的精粹。
景區仿造了全球著名的118個標志性景觀,包括法國埃菲爾鐵塔、巴黎凱旋門、澳大利亞悉尼歌劇院、美國大峽谷、柬埔寨吳哥窟、埃及金字塔等。“你給我一天,我給你一個世界”,便是深圳世界之窗的設計理念。
1991年7月,世界之窗開建;1992年,作為世界之窗的C位景觀,埃菲爾鐵塔基本建成。這座以1:3為比例的鐵塔高108米,一路見證了何謂“深圳速度”;1994年6月18日,世界之窗開園。
“那會兒,世界之窗開園是件大事,大家奔走相告。”當年9月游覽的游客李凌燕回憶說,“門口的廣場上都是人。有些人都到大門口了,還在猶豫,掂量80元一張的門票價格。”
第一次游園,最讓李凌燕印象深刻的,還是入口處那座高達5米的維納斯像。20世紀70年代末改革開放后,李凌燕的母親曾買過一尊維納斯像,連底座高20厘米,成了家里最打眼的擺設。“結果在世界之窗,我看到了那么大一尊維納斯雕像!那一瞬間,深圳和我的家鄉在情感上有了個連接。所以我當時特意站在維納斯的后面,合了張影。”
深圳世界之窗景區開業大吉:景區頭一年接待游客就超過300萬人次,創造利潤1.1億元。1994年10月2日,入園人數達到7.6萬人,創造了當時主題公園單日入園人數之最。一位世界之窗老員工清楚記得:“那一天,草坪上坐的全是人”。
世界之窗原本是靜態的純景觀觀賞型主題公園,1999年尋求創新,在景點科羅拉多大峽谷與尼亞加拉大瀑布之間建造了探險漂流項目。該項目一經開放便廣受游客喜愛,20個月即收回投資。初嘗甜頭后,景區接著在2000年推出當時國內最大的室內滑雪場阿爾卑斯山大型室內滑雪場。
今年中秋小長假第一天(9月19日),世界之窗景區再迎游客高峰,當天接待游客近萬人。大數據顯示:珠三角家庭游客超八成,成為主力軍。
世界之窗也延續著創新創造能力:在中秋期間舉辦了以“情系世界,遇見月明”為主題的漢服活動。景區當天舉行了盛大的漢服方陣大巡游,中秋互動集市擺放了投壺、彩繪、射箭、香囊制作等國潮攤位。下午的禮儀華夏專場演出則向游客展示漢樂《荷塘月色》《但愿人長久》、漢舞《銅雀賦》《相和歌》、箭陣“鳴鏑衛射術”、漢服秀典等漢文化。
長期的經營有道,也讓深圳世界之窗被贊譽為“可持續經營的典范”。其自1994年至今仍然運營良好,2019年接待游客達到399萬人次,世界之窗營收近5億元,利潤2億元。超過大多數后來新建的主題公園。
盡管目前游客量和總收入都較為穩健,但管理層也有危機感。“我們現在的一些產品不能滿足年輕人的喜好。”世界之窗市場營銷部總監周健大方承認。
世界之窗市場營銷部的員工大都是1995年左右出生的年輕人。“我們確實知道,市場對潮流時尚的追隨,跟整個社會的發展融入,需要不斷更新改變。”
去年7月1日,世界之窗正式推出官方抖音號矩陣,用以繼續追隨潮流時尚。
2006年6月3日,一手創立出繡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等得意之作的馬志民先生在廣州逝世,享年74歲。當時的媒體評價道:他主持制定了華僑城《總體規劃》,為華僑城的開發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中國現代主題公園”開創者之一,華僑城啟動了錦繡中華、民俗村、世界之窗、華夏藝術中心的建設,使華僑城旅游度假區大獲成功,蜚聲海內外。
華僑城模式不僅為開發商帶來巨額回報,也極大改善了城市形象,引得一些城市和企業爭相模仿。
廣州就在上世紀90年代啟動了旅游景點“造月工程”。一時間,廣州主題公園如雨后春筍:世界大觀、飛龍世界游樂城、航天奇觀、森美反斗樂園、東方樂園、香江野生動物世界、長隆夜間動物園……但“造月工程”只造出了“流星”,最短的飛龍世界游樂園經營壽命只有5年,最長的東方樂園經營了19年。
專業人士事后復盤指出:“廣州這一階段主題公園的失敗,可以從城市旅游形象感知和投資者決策行為兩個層面進行分析。”
這也從側面證實,華僑城的成功模式并非是“一味復制”,而是需要高含金量的決策執行。
正如馬志民先生所言:“我搞了深圳的錦繡中華以后,現在主題公園遍地開花,總體上看,敗多成少。我總結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世界之窗的成功經驗,無非是6個字:創意、個性、品質。”
蘇州樂園:不斷試錯、積累和成長
深圳華僑城的成功模式,也刺激著“江南岸”——同樣是經濟發達城市的蘇州,同樣是大型國有企業的蘇州蘇高新集團,也就同樣有著對主題公園的娛樂需求。
改革開放以來,蘇州經濟在“蘇南模式”的推動下快速發展。到了20世紀90年代,蘇州居民生活水平顯著提高,第三產業發展受到高度重視。蘇州樂園自1995年開業以來,便迅速成為華東地區主題公園的佼佼者,被譽為“中國第三代主題公園點睛之作”。
蘇州樂園是蘇州人的集體回憶。作為學校春游、家庭周末出游的首選地,每個80年代后出生的蘇州小孩家或許都有一張與蘇州樂園有關的照片。
蘇州樂園的游客量一直相對穩定。經過2000年以來的一系列更新改造后,2005年游客量達到173萬人次。
不過隨著無錫太湖歡樂園、常州中華恐龍園等主題樂園陸續出現,后起的樂園有著更新的理念和更刺激的項目,蘇州樂園受到不小沖擊。
游客在蘇州樂園逗留時間以半天或半天以上為主,即3-6個小時,人均消費較低。這一方面是因為,蘇州樂園整體產品縱深不足;另一方面,園內產品消費價值不高,營收能力欠缺。
蘇州樂園為提升吸引力,先后引進了40余種游樂項目,其中包括一些當時國際一流的驚險刺激的高科技游樂設施。如2002年的夏威夷海浪景區,2004年的神舟六號超級飛船游樂項目,2006年的加勒比風暴區,2008年的歡樂嘉年華、未來世界廣場、球幕電影、水上世界水上游樂項目等。
同時,蘇州樂園也在節慶活動上做文章,如舉辦一年一度的春節“新春送禮”活動、“五一”節慶極限活動、啤酒節、“十一”金秋嘉年華、圣誕音樂節等主題活動。
但蘇州樂園的更新改造還是難以從根本上改變產品吸引力。經營績效在小幅提振后很快又趨于平淡。
2010年,蘇州樂園為滿足市場日益高漲的親子游熱情,打造推出了大型室內兒童親子主題公園——蘇州樂園蘇迪糖果樂園(后改為蘇州樂園·糖果世界),集兒童游樂、體驗、互動表演為一體,于2010年7月正式對外開放。2011年,蘇州樂園溫泉世界隆重面世,成為首個將水上娛樂項目與溫泉巧妙融合的旅游產品。至此,蘇州樂園形成了歡樂世界、水上世界、糖果世界、溫泉世界四大主題的旅游休閑綜合體格局。
蘇州樂園也由單一的游樂園成長為一個集吃、喝、玩、樂為一體的綜合旅游休閑體,為主題公園提供了新的發展思路。
隨著蘇州城市化的進一步加深,蘇州樂園的土地價值飆升,以房地產和基礎設施建設見長的蘇高新集團決定將蘇州樂園搬遷到大陽山。2017年9月,位于大陽山的新蘇州樂園主題公園開工建設。2017年11月1日,位于獅子山的老蘇州樂園閉園。
老蘇州樂園,是一個時代的終結。新蘇州樂園,則反映了國有企業在主題公園產業大潮中不斷試錯、積累和成長的過程。
2020年5月20日, 蘇州樂園歷時四年打造的森林主題沉浸式樂園——森林世界試營業。與老蘇州樂園相比,森林世界將森境營造與游樂科技相融合,最大程度突出森林主題。搬遷升級后的蘇州樂園深耕森系旅游板塊,旗下涵蓋全新森林世界、森林水世界、四季恒溫水樂園以及四季悅度假酒店,致力于打造森林主題休閑娛樂目的地——蘇州樂園森林度假區。
這個國慶節,蘇州樂園就將舉辦“奇幻森林魔法節”主題活動,屆時將上演百場魔術表演。這座推陳出新的主題公園,依然在努力向外界展示著“商業魔法”。
歡樂谷:每隔幾年來一次全面升級
投資體量和建設規模與蘇州樂園相當的深圳歡樂谷,有著太多相似之處,但最后的發展路徑則截然不同——歡樂谷最終沒有選擇守城,而是勇敢走了出去。
深圳歡樂谷位于深圳華僑城杜鵑山,是繼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深圳世界之窗后興建的新一代大型主題樂園,首批國家5A級旅游景區,總投資17億元,是一座集參與性、觀賞性、娛樂性、趣味性于一體的中國現代主題公園,也是中國投資規模最大、設施最先進的現代主題公園。
深圳歡樂谷建設的初衷,是華僑城集團在錦繡中華、中國民俗文化村和深圳世界之窗等主題公園成功開發的基礎上,在主題公園產品多樣性上的一次創新,是從傳統的微縮景觀主題公園向互動性更強、更符合世界潮流的乘騎器械主題公園的轉型。
旅游體驗,成為了歡樂谷的核心價值。而這種轉變,同樣來自消費者的需求迭代。
20世紀90年代中期,改革開放政策帶來了巨大的發展紅利。深圳的高速化發展,使中產階層初具規模并快速壯大。他們不再滿足于靜態的觀光,也不太熱衷傳統游樂園純粹的器械娛樂,“主題體驗”成為新的消費訴求。
深圳華僑城集團也意識到:從全球看,國際最受歡迎的主題公園幾乎沒有以微縮景觀取勝的,必須推出新的主題公園進行取代,于是歡樂谷應運而生。
深圳歡樂谷是分期建設的:一期工程于1998年10月1日建成并對外開放,以時尚、動感、歡樂、夢幻為主題特色、,成為中國當時最新一代的主題公園,標志著中國首個參與型、體驗型的新一代主題樂園的誕生。
二期工程于2002年5月1日建成并對外開放,包含金礦鎮、香格里拉森林、颶風灣和陽光海岸4個主題區。二期工程重點關注的是產品、園區規模和項目翻倍,引進了大批世界先進的機動項目,包裝了豐富的人文環境,組成了一個完整的娛樂主題公園。
2000年,華僑城集團高層確立了繼續豐富和完善歡樂谷,培育品牌,進而走向全國的戰略布局。深圳歡樂谷進一步打造三期項目歡樂時光,于2005年建成。深圳歡樂谷同年提出“品質主義”主張,吸引客戶并維持其品牌忠誠度。
2008年1月1日,深圳歡樂谷斥資兩億元的魔幻城堡對外開放。這是以滿足少兒、家庭為主,同時兼顧滿足年輕人體驗的新主題區。2011年8月,作為深圳迎接世界大學生運動會的更新項目,深圳歡樂谷斥3億元巨資的五期項目全新開業。五期是一個綜合性的大型娛樂項目,從美國、意大利等國家引進十余項世界最先進的游樂項目,更加適合年輕游客及合家歡市場需求。
深圳歡樂谷的五期項目建設,讓其在新消費者群體中保持吸引力。五期項目讓深圳歡樂谷重新回到了300萬人次級別的主題公園行列。
這再次說明,一個主題公園保持每年一定比例的更新改造投入,每隔幾年進行一次大型全面升級的重要性。沒有持續的更新改造,就沒有持續的旅游吸引力。
在“建不完的歡樂谷,玩不完的歡樂谷”的經營理念下,華僑城集團致力將歡樂谷打造成中國第一個主題公園連鎖品牌。北京歡樂谷(2006年7月29日)、成都歡樂谷(2009年1月18日)、上海歡樂谷(2009年7月28日)、武漢歡樂谷(2012年4月29日)、天津歡樂谷(2013年7月27日)、重慶歡樂谷(2017年7月8日)、南京歡樂谷(2020年11月11日)先后開業。
歡樂谷的定位是“歡樂”,而目標則是打造“繁華城市的開心地”,為此需要掌握和研究娛樂消費的需求和發展趨勢,向旅游者提供愉悅身心的產品。
2012年上海歡樂谷陸續打出了“一喊為快,喊出零負擔生活”、“滿墻合影,記錄永恒真情”、“條條精彩共度減壓之旅”等主題活動,成功吸引了大批游客前往。2014年,在上海歡樂谷開業五周年之際,上海歡樂谷、瑪雅水公園全年接待游客290萬人次,入園人數、經營收如全線飄紅,創開園以來歷史新高。
歡樂谷不是一天建成的。作為中國區域性主題公園的典型代表,它的發展集結了中國早期一批主題公園創業者的理想、智慧和勇氣。歡樂谷系列也是過去20年中國最成功的連鎖主題公園品牌之一,也是華僑城集團文化旅游產業和旅游地產模式賴以生存的基石。
方特:打造迪士尼化的主題故事線
另一家總部同樣位于深圳的公司,也在主題公園方向傾注了全力。
2002年左右,華強智能(后更名為深圳華強文化科技集團)與世紀金源集團合作投資,開發重慶金源方特科幻公園。由于資金有限,一個50多畝地的游樂園開發了4年,2006年4月30日開業,這被視為華強方特投資的第一個主題公園。
而令其出名的,當屬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這也是華強方特的奠基之作。2004年9月4日,在蕪湖鐵山賓館,深圳華強集團于蕪湖市人民政府舉行“蕪湖華強旅游城”(后更名為蕪湖方特歡樂世界)項目簽約儀式。
拿了地,就得馬上開發,何況這是與政府直接合作的第一個項目。最現實的方式就是蕪湖方特歡樂世界直接就用了當時還在規劃設計中的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主題公園的設計圖。因此,如今游客到這兩個公園,就會感覺很多項目似曾相識。
由于缺乏資金,汕頭方特歡樂世界·藍水星主題公園拖到2006年11月26日才開工建設。而蕪湖方特歡樂世界于2006年9月開工,2007年10月18日建成試營業。該公園短短兩年就收回了全部15億元投資。
蕪湖方特歡樂世界對蕪湖這個在旅游業默默無聞的長三角洲邊緣區城市而言,意義重大。在蕪湖方特歡樂世界5年發展取得巨大成功的背后,蕪湖嘗到了旅游文化產業的甜頭,而依托主題公園發展文化產業的模式,也成為行業的標桿。
而今年國慶假期,蕪湖方特夢幻王國、方特東方神畫雙園又將推出“特星人音樂節”“特星人國潮節”雙節主題活動。而方特旅游APP給予游客從行前規劃到進園游玩、購物、享受美食的整個旅游過程,也令人感到舒適。不僅如此,蕪湖方特還將各園區WI-FI網絡信號穩定度和覆蓋面大幅提升,不管在園區哪個角落,游客都可以快捷連接。
與華僑城集團等主題公園品牌企業相比,華強方特不僅擁有自己的乘騎設備研發和生產鏈,還有文化創意的主題故事線。2008年,華強方特(深圳)動漫有限公司成立,正式全面進入動漫領域。到2011年,方特動漫的動漫產量達到全國第一。
最為著名的是《熊出沒》。從2014年開始連續幾年推出《熊出沒》系列動畫電影后,方特動漫已經可以實現“一年一部電影”。而“熊出沒”IP也被應用到了主題公園之中。如蕪湖方特夢幻王國今年國慶的花車巡游《熊出沒奇幻之旅》就將新增國慶主題元素。
在過去20年中國主題公園產業快速發展的大風口下,華強方特呈現強勢增長,越來越迪士尼化。一方面,華強方特及其關聯公司有著與迪士尼公司類似的產業鏈,從動漫、電影、電子和周邊產品到主題公園,甚至酒店一應俱全。而難能可貴的是,華強方特近年來還成功地將一些動漫作品轉化為主題公園產品。盡管跟迪士尼公司仍具有較大差距,但至少在往這個方向努力了。
長隆:集旅游、休閑、文化三位一體
而另一個有望走向世界的主題公園品牌便是長隆。
63歲的長隆集團創始人蘇志剛生于廣州近郊番禺的大石水鄉。1988年,蘇志剛用全部身家在番禺大石105國道邊買了兩畝地,建起了香江酒家。2001年,他斥資5億元仿照非洲太陽城,修建了廣州長隆酒店。站在酒店陽臺上,就能看到非洲長頸鹿、斑馬在草地上嬉戲。2005年,蘇志剛建設了一個可容納8000人的長隆國際馬戲大劇院。至此,一個完整的過夜游體驗式長隆基本成形。
2000年之后,全球野生動物貿易壁壘提高,而長隆因為起步早,建立了規模化的種群模式,反而形成了不可動搖的優勢。
圈內人認為,長隆集團大概率不會上市,因為習慣了自由決策、快速反應、穩健發展的蘇志剛先生,既不缺少資本的支持,也不希望長隆集團的決策過程太慢太復雜。
蘇志剛靈感火花的一個重要源泉,便是在世界各地游歷。譬如當他在新加坡看到成功的夜間動物園模式,就聯想到廣州與新加坡氣候相似,而且都是大都市,也應該可以針對人們的夜間生活,建設夜間動物園。于是,他請來行業最優秀的設計公司,聘請新加坡動物園前任園長當顧問,用8個月建成世界最大的夜間動物世界。
2006年,斥資10億元,占地1000多畝,游樂項目超過60項的長隆歡樂世界一期開業。2007年5月,長隆集團新建的長隆水上樂園對外營業。到2015年,蘇志剛建立起擁有長隆歡樂世界、長隆水上樂園、長隆國際大馬戲、長隆野生動物世界、廣州鱷魚公園(2016年在此基礎上建立飛鳥世界)和廣州長隆酒店等眾多世界級主題樂園和高端度假酒店,集旅游、休閑、文化三位一體。
在曾經火爆熒屏的《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奇妙的朋友》等綜藝節目里,長隆野生動物園、長隆歡樂世界、長隆海洋王國等頻頻亮相,知名度暴增,儼然已是粵港游必去目的地之一。
2014年1月28日,位于珠海橫琴新區,全球最大的海洋主題樂園——珠海長隆海洋王國進入試營業階段,這使得原本無人問津的橫琴島頓時迎來眾多游客。橫琴灣水上樂園于2014年6月28日開業,這是國內國內首個也是唯一的酒店水上樂園。
珠海長隆項目的開業為長隆集團拓寬了發展業務,使其從野生動物園、游樂園、酒店等領域拓展到海洋公園的領域。對于區域發展來說,長隆集團的崛起有利于改變粵港澳地區的旅游格局,使粵港澳三地形成互補關系。
南迪士尼北環球:不斷創新升維,與時代同頻
在國慶自駕熱門游樂場TOP10中,珠海長隆海洋王國和迪士尼一起,排到了并列第二位,居首的便是大火的北京環球度假區。
事實上,從2000 年開始,我國一線城市就在爭相引進迪士尼樂園和環球影城這類國際知名品牌主題公園。北京和上海是行動最早、最積極,政府給予支持力度最大的兩個城市。
2002年,中國國內旅游總人次數達到8.78億次,總花費達到3878.36億元,旅游業總收入達5566億元,相當于GDP的5.20%。旅游業被確定為中國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和很多地區的支柱產業或重點產業。中國人均GDP達到849美元,國內旅游者及城鎮旅游者和農村旅游者的人均花費分別達到441.8元、739.7元和209.1元。
基于此,有專家組做出了對旅游增長預期的樂觀判斷,一致認為,中國具備發展超大型主題公園的市場機會。
2003 年3 月,上海和北京同時在論證引進環球影城,天津則在論證引進影視派拉蒙主題公園。2005年,香港迪士尼樂園開業之后,上海向迪士尼樂園伸出橄欖枝。2009年,上海如愿以高規格、高花費迎來了米老鼠。2014年,北京也將環球影城攬入懷中。至此,全球排名第一和第二的主題公園品牌都落戶中國內地。
2011年4月8日,華特迪士尼公司和上海申迪集團共同為上海迪士尼度假區破土動工,這一具有歷史意義的里程碑標志著中國大陸第一座迪士尼度假區的建設正式啟動。
上海迪士尼度假區于2016年6月16日盛大開幕,在運營第一年就接待了超過1100萬名游客。2019年1月23日,上海迪士尼度假區宣布其主題樂園的第二個主要擴建項目——“瘋狂動物城”主題園區的擴建計劃。2020年5月11日,因新冠疫情閉園100多天的上海迪士尼樂園重新開放,成為疫情期間全球首家重新開放的迪士尼樂園。
迪士尼之所以受歡迎,不僅因為它有一個超級IP庫,還在于它強大的IP運營能力,能夠盤活這些IP。迪士尼所有的業務,是圍繞著IP向電影、游戲、主題樂園、文創產品等領域衍生不同商業模式。
這種延伸不是簡單的做加法,而是形成了一個互相增益的生態系統,即同一IP的漫畫、影視、主題樂園等不同形式,從不同維度豐富和強化了IP形象,讓這個IP更立體、更深入人心。
同時,不同的衍生形式之間也互相增益,例如全球有號召力的影視作品,能夠“喚醒”更多的人一次又一次走進主題樂園,購買更多文創產品。在影視作品放映期結束后,又會以文創產品和主題樂園的形式,繼續與用戶保持聯系。
這一攻占消費者心智的“現象級”體驗同樣適用于北京環球度假區。
“我給兒子和女兒各買了一件魔法袍,當然還有魔杖、圍巾。”近日,在北京環球度假區“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景區,頂著蒙蒙細雨,一位身穿黑色魔法袍的中年女性告訴媒體。一件哈利·波特學院魔法袍售價849元、魔杖每支348元、圍巾每條299元。粗略計算,這位女士一家的游玩及購物費用有大幾千元。
隨著北京環球度假區今年9月20日正式開園,門票開售一分鐘便告售罄。有圈內人士總結,北京環球度假區人均花費或超3000元。盡管價格不菲,但充滿儀式感的物品,依然讓游客心甘情愿排隊買單,這反映出消費者對文化底蘊消費的強烈需求。
有人戲言,過去發展旅游更多靠的是“二老”——老天爺留下的自然景觀和老祖宗留下來的歷史資源。而隨著人們個性化、多樣化需求的不斷增長,旅游產業也在不斷探索與裂變,中國的主題公園也在不斷創新升維,與時代同頻共振。
環球影城變形金剛基地中的那個極受歡迎的話癆威震天,便是鮮活的例證。三年前曾經到洛杉磯環球影城游玩的一位游客表示,那個影城也有威震天在變形金剛基地來回走動,成為游客合影的對象,但遠遠不及北京這個威震天受歡迎。“洛杉磯那個威震天喜歡嚇唬人,很少說話,游客路過他跟前,經常被他出奇不意的動作嚇一跳。北京環球影城的威震天明顯是個話嘮,很幽默,很接地氣。”
中國主題公園建設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從發展歷程看,已經歷了三代發展。第一代,靜態陳列觀光型,以深圳錦繡中華為代表;第二代,靜態陳列觀光加表演型,以深圳世界之窗為代表;第三代,主題游樂型,以深圳歡樂谷為代表。其特征是高科技加娛樂,具有很強的參與性,為游客提供現代游樂的體驗。其時,中國已處于旅游消費急劇擴張階段,純粹的靜態陳列觀光型主題公園的吸引力已難以與主題游樂型主題公園競爭。中國已經到了發展主題游樂型主題公園階段,需要將越來越多的國際品牌主題公園納入彀中。
也因此,超大型主題公園迪士尼和北京環球度假區便順理成章應邀而至。“南迪士尼、北環球”的雙雄格局大功告成。
中國主題公園的30年蝶變,既是改革者們勇于突破、銳意進取的心血結晶,也是中國民眾消費需求和生活水準硬核進階的光彩寫照。
參考資料:《主題公園發展——中國案例》
高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