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全是野路子。文/吳鶴鳴編輯/易琬玉“爸爸,我想開網店。”2016年暑假,17歲的余枝宣坐在父親車里,在歷經兩個月的店鋪裝修、做好第一件樣品、聯(lián)系代工廠等一系列的準備后,余枝宣終于鼓起勇氣向父親報告。她還差一點錢。“你需要多少?”余父做了十
我全是野路子。
文/吳鶴鳴
編輯/易琬玉
“爸爸,我想開網店。”
2016年暑假,17歲的余枝宣坐在父親車里,在歷經兩個月的店鋪裝修、做好第一件樣品、聯(lián)系代工廠等一系列的準備后,余枝宣終于鼓起勇氣向父親報告。她還差一點錢。
“你需要多少?”余父做了十幾年的生意,明白余枝宣的意思。
“兩千。”
“行。”余父當即給余枝宣轉了兩千元,這是她唯一的啟動資金。
第二年暑假,余枝宣獨立設計的電腦包“賣爆”了,月銷十萬元,這個成績也許只是很多頭部商家的零頭,但余枝宣成就感十足,整個暑假都在自己十幾平的房間里忙著打包發(fā)貨,《惡作劇之吻》就是她的背景音樂。
開始創(chuàng)業(yè)只是余枝宣一瞬間的靈感,但之后發(fā)生的故事里,她幾乎把所有坑都踩了一遍。今年22歲的余枝宣,帶著年銷400萬的成績,依舊堅持做自己獨特的設計,賣著別人家沒有的東西,板起臉“裝得像一個不好欺負的人”,跟一群供應鏈“老鳥們”打交道。
你們做的太丑了
開網店的前兩年,余枝宣和同學賣過滴膠手機殼,余枝宣負責設計圖案,但業(yè)績不佳,“手機殼樣式太多,我們沒特色,價格也沒有大廠的低”,不會運營,也沒有解決方案,余枝宣和同學第一次的網店經歷,很快就夭折了。
1999年出生于臺州路橋的余枝宣,從小成績并不好,父母想讓她學畫畫,走藝術特長生加分的路子上大學,但以她的文化分“上本科還是很困難”,于是余枝宣轉而選擇了幼師專業(yè),去讀“五年一貫制”的高職院校。
對于自己的選擇,余枝宣的父母并沒有反對,余父一貫的口頭禪就是“你自己想好就好”。余枝宣也不后悔,“為自己的選擇負責”。
大二(她口中的“大二”,指高職的二年級,就是一般學生的高二)那年,她突然想開個線上店,起因是她買了臺電腦,但在網上尋覓了很久都沒有找到她中意的電腦包,“都‘太丑’了”,余枝宣所謂的“丑”,就是缺少個性,太主流,她想要的包包,是別人家沒有的,好看又個性。
于是余枝宣親自動手,縫紉、踩線、包邊都是現(xiàn)成學,沒多久就做了自己的第一款電腦包,她很滿意,“市面上沒有我這樣的包包”,她覺得像她這個年紀的女孩子都追求個性,也喜歡潮物,認為“這個沒人做,有市場,能賺錢”,這就是她唯一的市場調研。
江直樹同學你好
裁縫和設計,都是“野路子自學”,決定開店,余枝宣也沒有猶豫,經商的基因幾乎刻在血液里,暑假開始前,她花兩個月時間裝修完店鋪,自己找好材料供應商,四處跑代工廠,最終選定一家,“工廠老板人很好,我很低的起訂量他也愿意做”。
余枝宣算了算,“還差兩千塊,有點不好意思跟爸爸開口”,猶豫再三,最終在父親的車上,余枝宣坦白了自己想開店,清清楚楚交代了自己的準備工作、想買什么、怎么賣,余父還是那句“你想好就好”,當即轉了2000元。
那個暑假,余枝宣親自跟物流方談好快遞價格,就為了把快遞費降低1塊錢。她一邊手工填著快遞單,一邊放著偶像劇《惡作劇之吻》當背景音樂,因為喜歡這部劇,余枝宣索性將店鋪取名為“江直樹同學你好”,借以表達自己對江直樹的喜歡,以及年輕的隨性。
也許在任何人看來,2000元都不算一個大投資,作為女兒店鋪唯一的“天使輪”投資者,余父也沒有教女兒任何“生意經”,他高興的是女兒能自己負責、自己做主了。
余父經商十多年,做的是空調管道安裝的生意,早年因為“人老實”,被供應商坑了不少錢,父親的經歷余枝宣從小看在眼里,當命運之輪轉到她身上時,同樣的劇情再次上演,老天爺連劇本都不愿意改,只是這回主角的名字換成了余枝宣。
就要做別人仿不了的東西
看著余枝宣的生意越來越好,暑假期間還補了一次貨,供應商有些眼紅,于是偷偷拿了余枝宣的設計申請專利,暗地里換掉制作材料。等余枝宣發(fā)現(xiàn),已經是三個月后,貨品大量退貨,店鋪扣分,流量斷崖式下跌,因為合同簽得不規(guī)范,余枝宣投訴無門。
此后整整一年,余枝宣不敢看店鋪數(shù)據(jù),不敢看評論,“我知道店鋪現(xiàn)在不好,在虧錢,我也不知道怎么辦”,年少的余枝宣不明白,樣品是她一腳一腳用縫紉機親自踩出來的,為了打樣,自己天天泡在工廠,自己的設計圖紙還在房間的桌子上躺著,怎么轉眼就成了別人的專利?
“那段時間我有點抑郁”,余枝宣第一次體會到,什么是“看到錢,眼睛紅了,心變黑了”,她不知道做什么,設計不出新產品,很多時候會開車到沒人的地方,把車門鎖上,靜靜呆上一會兒,這一年,余枝宣才18歲。
“后來是朋友點醒我,就是要做別人仿不了的東西”。一年后,余枝宣再次振作,重新找了代工廠,跑來新的供應鏈。
她認為之前自己的作品還是有版有套路,別人容易抄,“那我就做些稀奇古怪的東西”,有時候是一根手指,有時候是一只高跟鞋,風格鮮明個性獨特,“把電腦包變得可以日常使用”是她的新主意,她也學會了要記得申請外觀專利。
余枝宣的顧客都是與她年紀相仿的女生,八九成都是藝術生,她們和余枝宣一樣,“喜歡好看的東西”,為顏值買單。她還改變產品圖片的風格,從原來的平鋪,轉變成現(xiàn)在的模特圖,再加上風格濾鏡,和店鋪一體成型,乍一看會以為這家店是賣服裝的,但“別人一看就知道是我家的”。
她又變回那個天天跑工廠,為一點材質問題跑無數(shù)家供應商,板著個臉和供應商較量的余枝宣。只是這一次,別人抄不了了。
沒多久,余枝宣的店又火了,她想重新染指幾年前失敗的手機殼,因為想擴充全品類產品線,讓大家的電子產品用上成套的設計,鏈接套購,提升流量效率,“這幾年一直不敢碰手機殼,有心理陰影,但我現(xiàn)在只做華為和蘋果手機,因為它們手機貴一些”,消費的是所謂的“高凈值用戶”。
做了幾年生意,這一次她心里有了點底氣,一上手就設計推出背后貼老鍵盤按鍵的手機殼,因為按鍵的高低影響手感,“光鍵盤的選擇我就跑了好多家工廠,選了幾十款鍵盤,中間差點又被騙了”。產品上架后售價不到40元,直接打爆,一度是缺貨狀態(tài),“買家們也愿意等,到現(xiàn)在也是店里賣得最好的一款,平臺還給我頒設計獎了”, 截止今年9月份,余枝宣店鋪的盈利已經超過200萬,是個不大不小的老板,但余枝宣笑起來的樣子,還像是一個調皮的小女孩。
“世界上有90%的事我做得到而她做不到,但是我做不到的10%,她會做到任何人都絕對無法模仿的地步”,這是她喜歡的江直樹說的讓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臺詞,也許是她刻在基因里的倔強,也許是她最終長成了那個樣子,仿佛可以站在江直樹面前認真說一句,江直樹同學,你好。
李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