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 體驗西方發達國家的尖端教育,為升入世界名校做準備
2.開拓國際視野,培養獨立自主能力
3.寄宿西方本土家庭,零距離感受不同國家本土文化
4.快速融入國外生活,建立國際人脈關系
5.交換一兩年,可以學活一門語言,闖進一個新的世界。有的國家能打工還能小賺一筆,或者學有所成。
至少等于你多了一個本科專業(語言類)
回答香港科技大學是一本啊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簡稱“港科大(廣州)”,位于中國廣東省廣州市南沙區,是經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批準,由廣州大學與香港科技大學合作籌備設立的大學,是一所實施學歷教育的、具有獨立法人資格的內地與香港合作辦學機構
香港都會大學在QS世界大學中排名462位,其中能源科學、工業和制造業在香港排名第六,數學在香港排名第七。都會大學的很多專業都是香港比較有優勢的專業,
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香港城市大學、香港理工大學、香港浸會大學均有開設醫學類專業。分類也很細致,有牙科、眼科、腸胃科、骨科、整形科、神經學科、公共衛生、醫療化驗、放射科學、流行病學、針灸、中醫等,還包括獸醫學。
這兩天,知名大V胡錫進在社交媒體上發布消息,提醒香港正在暴發第三波疫情,形勢非常嚴峻。香港媒體報道,近日從香港進入深圳的人數大幅增加,上周比再上周增加八成,很多人是為了來內地避疫。
截止7月15日,香港新增43例,現有確診病例332例,其中多數不知來源,還出現了新的死亡病例。很多人都不禁會問,香港那邊的疫情怎么了?
香港疫情的分水嶺7月5日成為香港疫情的分水嶺,從這一天開始香港的新增病例不斷出現兩位數的增長。由于一位59歲粥店廚師被確診患新冠肺炎,一夜之間,本地確診的案例數爆了。從出租車司機,到養老院,再到學生和家長,新冠病毒仿佛瞬間抓住了空隙,滾雪球般的傳播開來。
情況最糟糕的地方莫過于位于黃大仙區慈云山的護老院,從7月7日到14日,就有接近40個確診案例,還有一人在13日病亡,成為香港因新冠病亡的第八例。而在沙田,僅僅是同一棟大樓,就有11個確診案例。遍布各區的疫情,可謂是處處起火。
火焰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燒到自己身上,在這樣的恐慌下,前文胡錫進所說的北上深圳成了很多港人當下的選擇?!皩幵谏钲诟綦x,不愿再留下等死”,就是當下港人面對疫情惡化的心聲。
7月6日,就在疫情爆發的第二天,深圳灣錄得入境人數1812人,較前日增幅4成。10日,迫于不斷增加的確診病例和中學里的聚集性爆發,香港教育局長宣布13日起中小學和幼兒園提前進入暑假。隨后一天,大批在內地有親人的家長帶著子女“逃離”香港,由深圳灣口岸北上。當日的離境人數飆升至2455人,超過八成是香港居民,創下3月起實施入境限制以來最高數值。
香港疫情反復早有預兆香港大學教授袁國勇表示,相信新一波疫情由檢疫漏洞引起,而早在一周前,他便稱疫情來襲是專家預料之中。首先,病毒檢測數量和能力不足。香港每日的檢測量只有四、五千個且病毒檢測成本昂貴,難以進行大型篩查。以澳門為例,居民首次檢測免費,每次收費180澳幣;而在香港,每次檢測需付費1500至3200港幣。成本如此高昂,主要是因為香港本地不生產檢驗產品,試劑盒均從歐美采購。但內地成本低廉的試劑盒,政府又因居民對內地的信任不足而不敢使用。
此外,目前香港有輕微癥狀或流行病學聯系的人士,仍需要預約,經過醫生才能做病毒測試,這也降低了檢測的效率。失去了檢測的數量和能力,香港自然對零星爆發的本地病例以及隱形傳播鏈束手無策。
其次,入境人員防控隔離形同虛設。由于核酸檢測能力有限,入境香港的人員落地后無法有效檢測,是社區傳播的一大誘因。同時,通關后并沒有統一交通工具接送,而是自行選擇交通方式回家接受隔離,這也可能會加劇病毒的傳播。
按照香港政府的規定,海外返港的居民,必須接受14天的強制隔離檢驗。然而僅僅靠紅色的腕帶和被抓到后罰款,根本沒辦法讓居民們老老實實地呆在家里。而同居的家人,更是完全無需遵守隔離規定,該買菜買菜,該出行出行。看似完備的居家隔離,其實形同虛設。
此外,受職業限制豁免入境的外國人士,更是成了疫情爆發的隱形炸藥桶。香港保安局的數據顯示,今年2月至5月共有20多萬名獲豁免人士入境香港,6月初香港開始有限度恢復轉機服務,而機組成員和船員等則是香港防疫措施中免檢的主要人群。這些無需檢疫,更不需要隔離的外國人,可以隨意出入人員密集區域,簡直是“千里投毒”的絕佳案例。
14日,袁國勇教授的猜測,香港本輪疫情暴發或許正是由來自機場的乘客將病毒傳染給的士司機,進而在全港蔓延的。
亡羊補牢,為時不晚為堵住免檢人群中的防疫漏洞,特區政府宣布從7月8日起,加強對豁免檢疫人士的監測,所有經機場抵港的機組人員、船員都要留下深喉唾液樣本;香港衛生部門也表示,近日將每日的病毒檢測量提升至每日7500個以上。從限制入境,再到乘坐交通工具必須佩戴口罩,甚至引進兩家大陸私營機構提升病毒檢測能力,并負擔所有費用……在最新限制令中,在疫情控制上較為保守的香港政府,正在努力找到和彌補防控的漏洞所在。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