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老q來科普編輯|兜里沒有糖前言說到辣椒醬,老干媽可謂是國貨之光,不但在國內賣得很好,在海外也很受歡迎。在國外某電商網站上,一瓶老干媽即便賣68元人民幣,也還是有人購買。不過盡管老干媽一天的銷售量達到了200萬瓶,年銷售額也突破了45億元
文|老q來科普
編輯|兜里沒有糖
前言
說到辣椒醬,老干媽可謂是國貨之光,不但在國內賣得很好,在海外也很受歡迎。
在國外某電商網站上,一瓶老干媽即便賣68元人民幣,也還是有人購買。
不過盡管老干媽一天的銷售量達到了200萬瓶,年銷售額也突破了45億元,但是據各大電商平臺的統計,這幾年老干媽的銷量還是出現了明顯的大滑坡。
曾經的辣醬龍頭企業,現在為什么會陷入滑鐵盧?這中間到底經歷了什么?
陶華碧檢查包裝
從路邊攤到辣醬龍頭
老干媽最早發跡于陶華碧的路邊攤,主要賣涼粉和冷面,餐飲業有那么多家店,肯定要有獨特的口味才能吸引顧客。
陶華碧花了很長時間,才研制出了口味獨特的辣醬,用來當佐料提升涼粉的味道,沒想到最后竟成了這道菜的靈魂,甚至有人專門跑來店里買辣醬。
她也夠聰明,一下子就看到了商機,于是開了一家小作坊,專門做起了辣椒醬的生意。
陶華碧的辣椒醬之所以叫“老干媽”,也是有故事的,她這個人心腸好,賣涼粉時經常給貧困學生們提供免費食物。
學生們都很感謝她,每次大老遠就開始叫“干媽”,久而久之,周圍的老板和同學們也都改口叫她“老干媽”。
最初陶華碧為辣醬起名時也糾結了很久,最后發現“老干媽”這個名字就很有親和力,而且給人的感覺也很踏實,便把它命名為“老干媽麻辣醬”。
為了擴大銷路,陶華碧扛著辣醬,跑遍了貴陽的各大店鋪以及單位食堂,用“地推”這樣的土辦法開始了自己的創業之路。
那時生產都是純手工,工人們手剁辣椒,被辣得連眼皮都睜不開,大家都不想干這個活。
陶華碧以身作則親自動手,為了把盆里的辣椒和調料拌勻,她經常會徒手伸進盆里,因此十根手指全都鈣化。
而她一馬當先的另一代價,就是累出了肩周炎,連老板都這么努力了,工人們還會吝嗇自己的體力嗎?
于是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僅一年的時間陶華碧就把工廠發展成了公司,1997年8月,在貴陽成立了“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
人紅是非多
隨著口碑越來越好,很多人也都開始打起“老干媽”的主意,紛紛開始效仿,一時間市場上涌現了許多類似的品牌。
什么“老干娘”“老太婆”“老姨媽”,各式各樣層出不窮,從包裝到經營方式幾乎都照搬,甚至還出現了”老干媽“的山寨貨。
為了不讓老干媽的品牌形象受損,陶華碧決定將他們一網打盡,她派出人手在全國各地進行暗訪,每年撥出三千萬元的資金進行打擊假冒活動。
其中最轟動的一次,是針對商標與陶華碧的“老干媽”幾乎一樣的湖南“老干媽”,那時候許多人都認為訴訟費時費力,都在勸說她不要打官司。
陶華碧只回了一句:“我是正兒八經的老干媽,還會怕那些假貨?”便頭也不回地開始了3年的維權之路。
一審時法庭對湖南的老干媽做出了裁決,讓其停止和銷毀原來的外包裝,另外賠償陶華碧一些經濟損失費,這件事情就結束了。
對于這個判決,陶華碧并不滿意,湖南老干媽的商標沒有被撤銷,這等于她可以和自己一起在市場上生存,她不愿意所以又再次提起上訴。
經過不懈的努力,陶華碧最終贏得了訴訟,并拿到了自己的“老干媽”商標注冊證書,此事也就告一段落。
隨著“老干媽”的銷售勢頭越來越好,有些合作伙伴為了自己的利益,竟然還想要蒙騙她。
有一次陶華碧急需豆豉,立刻聯系了重慶的廠商,讓他們送10噸豆豉過來,由于情況緊急,工作人員也沒有來得及仔細檢查就收了貨。
誰知卸貨后卻發現,里面有很多變質的豆豉,陶華碧知道后冒著停工兩天的風險,也堅持把這批貨退了回去。
而“老干媽”從來都是沒有存貨的,停工兩天不賣貨,就相當于少賣了幾百萬瓶辣椒醬,損失也是難以計量。
若是換做一些沒良心的企業,估計會為了自己的利益,直接特殊處理一下,就混進去材料中繼續生產了,可陶華碧并沒有這么做。
一心一意做辣醬
一直腳踏實地做產品的陶華碧,沒有做過什么廣告,也不攝入資本,憑著二十多年的口碑,讓老干媽深入人心。
這些年她一直堅守著一個原則:不貸款,不融資和不上市,“老干媽”火了之后,也沒有涉足過其他行業,在人們的記憶里它就是單純的辣椒醬品牌。
一些人認為她跟不上時代的腳步,說她不知道怎么樣把品牌做大做強,周圍的朋友都建議她利用起品牌效應,注重多元化發展。
比如可以做“老干媽”服裝、“老干媽”酒店等等,陶華碧每次聽到這些建議,都是笑而不語。
早年房地產正值風口期,有人勸她做房產,她也知道只要涉足肯定能掙錢,然而還是一口回絕。
因為在她看來,做人不能太貪心,她這一輩子只要能做好辣醬,對她來說就是最大的成就。
如果樣樣通樣樣松,那么很有可能到最后,就會成為那只天黑之后空手回家的猴子。
既然她一門心思做辣醬,如此用心經營,老干媽近年來為什么還會危機四伏?
兒子拖后腿 企業遭遇滑鐵盧
隨著辣醬生意越做越穩,陶華碧的年齡也越來越大,要知道創業之初她就已經50歲了,事業穩定后她也快70歲了。
于是在68歲那年她正式宣布退休,將公司全部交給兩個兒子接管,大兒子李貴山負責市場方面的業務,小兒子李妙行負責生產上的管控。
誰知道這兩個兒子一個比一個不省心,都沒少坑“媽”。
李貴山特別喜歡投資,多年前打著老干媽的旗號,投資了一個昆明的樓盤,沒想到砸在手上成了爛尾樓。
當時業主們找不到負責人,就都跑去找老干媽要說法,平時不愛接受采訪的陶華碧為了挽回品牌聲譽,還特意接受了專訪回應這件事。
她表示這件事和老干媽企業沒有關系,純粹是李貴山的個人行為,公司不會為他買單。
大兒子讓老母親背鍋,小兒子李妙行也不讓人省心,差一點就把母親好不容易做起來的招牌給砸了。
李妙行剛上任就搞了個大動作,他為了減少成本支出,用價格更便宜的河南辣椒代替了貴州辣椒,此外還為了節省人力,用機器代替人工釀制醬料。
可技藝的東西只有堅持才能得到傳承,如果一味地追求速度和成本,就很難保證品質,可惜這么淺顯的道理李妙行并不明白。
而這個小小的改變,也確實影響了老干媽的口味和口碑,消費者們發現味道變了,于是紛紛開始吐槽。
要知道陶華碧在任時,就一直堅持用貴州辣椒,因為她怕一旦更換品種就會影響口味,甚至連工廠也只開在貴州。
在往日的采訪里,她也曾表示老干媽的原料都是真材實料,絕對不會摻一點假,當然也更不可能濫竽充數。
然而李妙行這一做法,可以說是徹底觸碰到了陶華碧的原則問題,隨著輿論的接踵而至,陶華碧也不得不再次出現在大眾面前。
她在專訪中特意重申,老干媽沒有任何質量問題,之所以味道和以前不一樣了,是因為更換了貴州辣椒。
然而之后的風波也是接連不斷,之前公司離職的部分員工,帶著老干媽的秘方,到其他工廠工作,配方的泄露讓老干媽損失了1000多萬元。
之后的兩年里,公司也曾因為連續3天被群眾舉報污染問題,被環保督察點名批評。
而老干媽的廠房也因為管理不當引發火災,致使一部分老廠房遭到了損害。
這樁樁件件都表明老干媽離不開陶華碧,面對公司狀況連連,75歲的陶華碧不得不重操舊業。
75歲再出山
陶華碧回到公司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向消費者致歉,并把售出的產品全部追蹤回來,此外還表示今后對企業的管理會更加嚴格。
此后她又把貴州辣椒換了回來,從原料到制作流程,對每個細節都親自把關督導。
為讓消費者放心食用,她又將自己的生產車間公之于眾,供人們查看生產細節,既獲得了一致好評,又使辣椒醬的銷售增加了不少。
另外老干媽還開始主動尋求營銷變化,突破不做廣告的原則,憑借“國民女神”身份榮登紐約時裝周,成功出圈。
后來又聯合雜志發布周邊,在電商平臺發布“限量款”,還在瓶蓋印土味情話,被眾多消費者追捧一售即空。
除辣椒醬外,老干媽在拓展產品線方面也是煞費苦心,由最初的一種豆豉辣醬,到如今的風味雞和番茄辣醬等。
陶華碧還說之后會開發更多的產品,爭取做到200個,自她回歸以來,老干媽的業績也是穩步上升,連續兩年突破50億元穩居辣椒醬前十銷量榜。
陶華碧成功的秘訣
“天時地利人和”
實際上陶華碧從未讀過書,也不認識字。公司的人事和財務報表每次都是別人讀給她聽,她自己在心里計算。
可是即便如此,她仍能讓事業蒸蒸日上,而“天時地利人和”,也是她成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因素。
老干媽剛推向市場的時候,正是南北方人開始普遍嘗試辣味的時候,不吃辣的人也都逐漸地適應和接受辣味。
陶華碧在貴州,種植氣候適宜辣椒生長,辣椒品質更好,而當地也有成熟的辣椒產業鏈,這對她來說如虎添翼。
此外她還有自己獨特的管理風格,堪稱干媽式管理,她用心對待每一位員工,把他們都當親人一樣對待。
從當初的小作坊開始,陶華碧就一直將員工的吃住問題包攬在內,包括現在老干媽的員工福利在貴陽也是數一數二的。
此外陶華碧特別注重培養人才,會定期安排公司人員輪流到一線城市,學習先進的技術經驗順便進行市場調研。
她在員工面前從不擺譜,不讓員工叫她老總,因為感覺不夠親切,于是公司員工都直接喊她老干媽。
她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去員工家串串門,不僅能叫得出一半以上員工的名字,還記得很多員工的生日。
員工結婚時她也必須親自見證,即便是離職的,在外面受了委屈,也隨時可以回來工作。
在身價90億的陶華碧身上,我們看到的是農村人的淳樸和真誠,而她對員工的付出,也使得公司人員團結一心。
懂得感恩
她一直抱著一顆感恩之心,創業之初因為沒有裝辣醬的瓶子,陶華碧找到貴陽市第二玻璃廠希望廠家可以為她供貨,然而廠長卻因訂單量不大而拒絕了她。
廠長在她的軟磨硬泡下,最終同意把報廢的瓶子拿給她,允許她每天來取幾十個,即便如此陶華碧也心滿意足。
“老干媽”的規模做大后,國內各大企業都爭先恐后地和她進行合作,但陶華碧每次都會給貴陽第二玻璃廠留多半的供貨額度。
只是因為當她走投無路時廠家給她提供了瓶子,哪怕是次品,她也認為自己應該知恩圖報。
說到做到講誠信
“老干媽”當初挺進南方市場時,廣州一銷售商夸下海口,將年銷售額定為3000萬,陶華碧聽后半開玩笑地說:“你若真的完成,我獎勵你一臺轎車!”
銷售商也沒把這話當回事,他知道陶華碧一向勤儉節約,到稅務局納稅都不舍得下館子,盡管她現在生意小有成就,但仍難得看到她購買了一些特別貴的物品。
沒想到年末,銷售商竟真達到了最初定下的指標,陶華碧真的兌現承諾,獎勵給他一輛轎車。
在很多人眼里,陶華碧的誠實守信看似使自己失去了部分金錢,但卻獲得了很好的口碑,之后銷售商們都一個比一個努力,為“老干媽”在全國范圍內市場開拓時做了不少貢獻。
低調樸素有原則
陶華碧為人也很低調簡樸,平日里吃住全在廠里,就算有豪車,出門在外也還是會習慣乘坐公交。
她的性格比較直,不愛和別人勾心斗角,做了那么多年生意,從來沒有欠過合作廠商的錢,當然也不能容忍被對方拖欠。
她不想把時間花在討賬上,做不到現貨現結絕不合作,情愿降低價格給經銷商,也不愿意賒賬。
在旁人眼里,她拋棄高價收貨的誘惑好像不是明智之舉,但大家還是愿意跟她相處,大家都說跟“老干媽”做生意省心又安心。
由于賬面干凈,“老干媽”的現金流也充足,雖獲利微薄,耐不住積少成多啊。
另外老干媽年年稅收不漏交、不少交,與時下形形色色鉆“空子”的企業相比,老干媽一直遵紀守法,就是一股清流。
也許在某些人看來,這些特質也許存在著某種局限性,但恰恰是憑著她對善與正義最為質樸的執著,才使得她取得如此大的成就。
陶華碧就像一盞正能量的指路燈,她不因充滿希望而奮斗,只因奮斗而看見希望。
可即使她有再大的本事,有再大的意愿,也終有做不動的時候,等那天到來的時候,老干媽又將如何呢?
馬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