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1963年年初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屋子里學著英文,他的英文老師坐在一旁教導。當毛主席學完了今日的課程后,站起身來伸了個腰,想著起來走走,活動活動。毛主席看見窗外陽光正好,太陽照在雪上,一切都顯得那么愜意。他走出門外準備去走走,跟一旁的英文老師
1963年年初的一天,毛主席正在屋子里學著英文,他的英文老師坐在一旁教導。當毛主席學完了今日的課程后,站起身來伸了個腰,想著起來走走,活動活動。
毛主席看見窗外陽光正好,太陽照在雪上,一切都顯得那么愜意。他走出門外準備去走走,跟一旁的英文老師說道:“出去散散步吧!”
圖 | 毛主席
英文老師緊隨其后,二人一同在院子里散起步來。看著院子里的風景,毛主席就和身邊的英文老師閑聊了起來。
走著走著,毛主席想起了一件事,對英文老師說道:“你父親有沒有告訴過你,我還欠他一筆債呢?”
英文老師倍感詫異,連忙搖頭,她還以為主席是在跟他開玩笑,笑著說道:“父親沒說過這件事,要是主席真的欠債了,想必父親是不會催債的。”
誰知道毛主席非常認真地說了這件事,還把欠債的來龍去脈大致講了出來,英文老師這才發覺,主席沒有在開玩笑,似乎真的欠了父親的錢。
毛主席鄭重說道:“我欠你父親一筆債,分10年還清,每年2000塊。”也就是說毛主席欠了兩萬塊的錢!
下課后,英文老師連忙回家將毛主席的話告訴了父親,并一再詢問:“父親,真的有這回事嗎?主席欠了您的錢?”
誰知道對方哈哈大笑道:“確有其事,主席沒有說謊!”
這個英文老師就是章含之,而他的父親就是大名鼎鼎的章士釗先生!
那么,毛主席真的欠了章士釗2萬塊錢嗎?又是因為什么欠的錢呢?又為什么要以“十年還清”的方式還錢呢?其中難道另有隱情?
這一切還要從毛主席借錢開始說起……
一、巧婦難為無米之炊
事情要追溯到毛主席在湖南讀書的時候。
我們都知道,毛主席在湖南省立第一師范讀書的時候,認識了一位老師、也就是他的岳父楊昌濟先生。楊昌濟對毛主席這個學生非常看重,認為他有學識、有見地。
1918年,楊昌濟受到蔡元培的邀請,赴北京大學任倫理學教授。到了北京后,楊昌濟經常和毛主席有書信往來,談論知識、看法還有當前局勢。
在信中,楊昌濟跟毛主席提到了一件事,那就是現在很多人赴法國勤工儉學,還勸說毛主席應該抓住這次機會,到外面去看看。
對于這樣的機會,毛主席非常珍惜,他認為去法國留學意義重大,應該盡快落實。
那么,赴法國勤工儉學為什么有這么大的吸引力呢?
1912年,一批國內進步人士認為改良社會,首先要注重的就是教育,而想要從世界文明吸取營養,就要留學,于是在北京發起了留法儉學會。
可是民國政局波折,社會動亂,留法運動一度中斷。直到1918年前后,一大批青年經過新文化運動的洗禮,迫切想要去法國尋求救國救民的道路,社會各界也都予以支持。
楊昌濟到了北京后,得知蔡元培正在組織學生赴法留學。這樣的好事怎么會忘了自己的學生呢?他立馬把這個好消息告訴了毛主席。
毛主席等人組織的新民學會有很多有志青年,他們當時大多剛從第一師范畢業,正想著怎么發展,留法求學無異于給他們送來了一條出路。
但是你要去法國,并不是說去就去的啊,你去了那里怎么交流呢?得先學法語吧,西方的一些風俗你得了解吧,還有一些必備的技能,都是為了方便之后的學習。
所以,毛主席在1918年8月第一次離開湖南,去到了北京。在老師的幫助下,蔡元培答應為湖南的學生開留法預備班,為去法國留學做準備。
既然留法預備班開了,那么又有一個新的問題。去法國那么遠的地方,遠渡重洋,一路上要許多路費不說。到了那里你要吃住吧,這都是要錢的啊,簡單算下來一個人要五六百塊。
也許在現在看來,不就五六百塊錢嗎?可是在那個年代,工資是很低的啊!就比如毛主席去北京后,在北大圖書館謀到了一個助理員的工作,每個月的工資才8塊錢。
如果按照這個工資算,一年才96塊,得五六年不吃不喝才能攢夠去法國的花費。
怎么辦呢?而且這還只是他一個人,其他人怎么辦?新民學會那么多人,都需要錢啊!那個時候每個人家里都不太富裕,誰又能拿得出這么多錢呢?
當時新民學會也就幾十個人,每人每年只需要交納一塊錢的會費。如果有其他支出,可以臨時征集。雖然那個時候也能募集到一些資金,但只是杯水車薪,經費十分有限。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啊!
二、章士釗的幫助
既然自己沒有辦法,那就只好找人幫忙了。1919年底,毛主席再次來到了北京,北京人生地不熟的,只能找老師楊昌濟幫忙了。
楊昌濟自己也就是一個北大的老師,再說了那個時候他又病重,根本無法籌集到那么多的資金。
楊昌濟沒有辦法,但是可以找其他人幫忙啊,他給好友章士釗寫了一封信,信里這樣寫道:“吾鄭重語君,二子海內人才,前程遠大,君不言救國則已,救國必先重二子。”
這“二子”說的就是毛主席、蔡和森,楊昌濟對二人的夸獎、贊賞之意在信里一覽無余!
1920年5月,有幾名新民學會會員要前往法國,毛主席去上海為他們送行。
到了上海后,毛主席等幾人租了一間普通的屋子,幾個人找了份事做,過起了半工半讀的生活。可作為新民學會的主要負責人,為大家籌錢的事情還沒有著落,加上自己也沒多少錢了,生活上很窘迫。
俗話說:一分錢難倒英雄漢。毛主席無奈也被錢難倒了,在郁悶之中,毛主席突然想到了在上海的章士釗先生。
想起之前恩師楊昌濟曾向他舉薦過自己,而且章先生也是湖南人,在上海這個陌生的地方見到老鄉,就算不提供幫助,也不至于趕自己走吧。
一番權衡下,毛主席鼓起勇氣來到了章士釗的家里,請求他的幫助。
章士釗的大名毛主席很早就聽過了,不僅因為他是湖南人,更因為是《甲寅》雜志的主編,毛主席經常看這本雜志,一看就停不下來,往往看到深夜。
毛主席那時還只是個青年學生,被章士釗的思想和文筆深深吸引,為了能看到這本雜志,毛主席想盡了辦法。有的時候,沒有那么多錢去買,毛主席就寫信給同學,向他借《甲寅》雜志。
在青年毛澤東的心中,章士釗簡直就是一個精神堡壘。如今有機會認識自己崇拜的對象,毛主席難免會有一些激動,但是一想到自己的來意,又有些惶恐。
章士釗打量了主席一番,隨后問他:“這筆錢你有什么用處?”
“為了一批青年赴歐洲勤工儉學!”
“好!我幫你想辦法!”章士釗一口答應了下來。
隨后,章士釗利用他的社會影響,發動上海各界名流捐款。在他的努力下,很快就募集到了2萬銀元,這筆錢他全部交到了毛主席的手里。
毛主席收到這筆錢的時候,內心非常激動,他對章士釗說道:“行嚴先生(章士釗字行嚴),感謝您出手相助,我代表赴歐留學生謝謝您,這筆錢將來我會還給您的。”
章士釗哈哈大笑:“不用了,這筆錢不是我的,是上海各界人士捐助的。只要你們能在歐洲學有所成,將來報效國家,那就足夠了,這錢就花的值!”
這就是毛主席欠章士釗2萬塊錢的由來,也是文章開頭毛主席說還錢的原因。
那為什么這筆錢到1963年才開始還呢?
三、25年后再相見
自然是因為之后毛主席一直在為革命和建設事業奮斗,在籌集到這筆錢后,一部分用來資助學生去歐洲勤工儉學,另一部分毛主席帶回湖南開展革命運動。
之后我們黨成立,毛主席就一直在為革命事業奔波,到了陜北后,又開始了抗日戰爭,毛主席沒有絲毫停歇,一直在為革命事業殫精竭慮。
雖然很忙,但是毛主席和章士釗一直沒有斷了聯系,二人都有書信往來,毛主席多次在信中對章士釗表示感謝。
直到1945年,他們終于再次見面了,毛主席又提到了欠2萬塊錢的事。
1945年抗戰勝利后,蔣介石接連三次向毛主席發出邀請,讓他到重慶共商和平大計。
什么共商和平大計,明眼人都看得出來,蔣介石這是在擺鴻門宴。毛主席如果不去,就把“不要和平”、“挑起內戰”的帽子扣在我黨身上。但是去了,毛主席就落入蔣介石的圈套了。
可是為了實現和平,毛主席毅然決定前往重慶!
1945年8月28日下午,毛主席乘坐的飛機降落在了重慶九龍坡機場。
毛主席前來重慶的消息早已傳開了,當毛主席的飛機降落的時候,已經有大批的歡迎人群。毛主席穿著一身中山裝、頭戴灰色拿破侖帽,率先走出機艙門,向著歡迎人群致意。
而在這些人群里,就有章士釗。此時,六十多歲的他冒著大太陽站在歡迎人群里,汗已經打濕了衣服,可他的臉上充滿著激動,還有一絲憂慮。
毛主席下飛機后,一下就在人群里看到了章士釗,不等身邊的喬冠華一一介紹,毛主席就馬上走到了章士釗面前,緊緊握住了他的手:“行老,晚輩怎敢勞您親自前來相迎啊!”
章士釗激動地說道:“潤之此次來重慶,為國為民,我來相迎又算得了什么呢?”
多年沒有看到章士釗,毛主席也有些激動:“行老啊,算起來,我們已經有25年沒見面了啊!”
隨后,毛主席又拉著章士釗的手對身后的周恩來說道:“他鄉遇故人啊!”
在機場簡單會面后,毛主席被送到了休息場所——桂園,之后的時間里,會見了蔣介石等一幫國民黨要員,隨后就開始了談判事宜,毛主席來了重慶,剛好有時間拜訪許多故人。
9月3日,章士釗來到了桂園和毛主席見面,簡單寒暄過后,主題自然回到了這次談判上。
章士釗說道:“潤之,你實在是不該來啊,蔣介石這是在擺鴻門宴,我不信你沒看出來。”
“先生,我又何嘗不知道呢?來了還有和平的希望,不來只怕……”毛主席沒有再說下去,不來是什么情況想必都明白。
隨后,毛主席又問:“先生,不知對當下時局,您有何高見?”
章士釗思考了一會兒,環顧了四周,可能是怕有國民黨的監聽器。他起身在桌子上拿起一張紙片,在上面寫了一個“走”字,然后遞給了毛主席,又輕聲說道:“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章士釗坐下來又對毛主席說道:“據我所知,蔣介石已經在準備內戰了,你應該趕緊回延安啊!”
毛主席笑道:“行老,蔣介石拿我們沒有辦法,我們現在也不是任他捏的柿子。”
聽到毛主席的話,章士釗明白自己應該是多慮了。但是依然提醒毛主席,蔣介石很可能會撕毀協議。
看到章士釗處處都為他考慮,為共產黨考慮,毛主席大為感動,他不想再談論這個略顯沉重的話題,就說到了之前的那次籌款。
章士釗哈哈大笑道:“這個事我早就忘了,你要不說我都不記得了,沒想到你還記著啊!”
毛主席說道:“行老的幫助,我又怎么敢忘呢?之前還說要還給您錢的,耽擱了這么久,現在我身邊也沒有這么多錢,只能再拖下去了。”
章士釗笑得更開心了,連忙擺手推辭,說道:“不必,不必!”
其實毛主席記得的,何止是這一筆錢呢?而是章士釗對自己的幫助,是困境中伸出的援手,是那一份知遇之恩!
四、十年還清,再還利息
毛主席對章士釗的感激,一直記掛著,從不曾遺忘,從毛主席70歲生日就能看出來。
1962年12月26日,毛主席69周歲了,按照古時計算的方法,這是當作虛歲70歲生日過的,毛主席對這一次生日比較看重。
以前不愛鋪張浪費的毛主席,這一次在自己家里花錢擺了幾桌酒席,算是壽宴了。
參加壽宴的,除了毛主席的親人,就只邀請了四個人,其中之一就有80多歲的章士釗。考慮到邀請的幾個人年紀都比較大了,就允許他們各帶一個家屬,方便照顧,而章士釗就帶的他的養女章含之,也就是文章開頭說到的毛主席英文老師。
在宴會開始前,毛主席和章士釗幾人聊天,聊著聊著就聊到了旁邊幾位小輩的身上。章士釗告訴毛主席,章含之現在在北京外國語學院教書。
聽說后,毛主席笑道:“年紀不大,硬是老師哩!”隨后又接著說道:“你來教我英文,行不行?”
章含之連忙說道:“不行,不行,主席,我的英文不好。”
毛主席笑呵呵說道:“怕什么嘛,我的英文水平很低。”
章含之本以為毛主席當時只是玩笑話,誰知道過了一個禮拜,章含之突然接到了毛主席秘書的電話,讓她星期天下午到主席那里去教英語。
章含之得知這個消息后,內心有些激動又有些惶恐,她自認為自己只是一個普通的老師,還剛當不久,怎么能給毛主席教英文呢?
而章士釗卻很高興,他安慰女兒道:“別緊張,我和主席認識幾十年了,他很隨和的。”
在章含之出發的那天,章士釗特地拿了一本書交給章含之,讓他帶給毛主席。章士釗有很多藏書,而毛主席又很愛看書,所以經常向他借書。
現在章含之成了毛主席的英文老師,就更方便了,后來基本上就成了毛主席和章士釗的“交通員”。
章含之也就這樣成為了毛主席的英文老師,所以才有了文章開頭毛主席和章含之的聊天。
毛主席正是因為看到了章含之,才會一直想起章士釗,也就想到了自己還欠章士釗2萬塊錢。
毛主席提出要還這筆錢,而且是分十年還清,每年2000元,從自己的稿費里面支出。可是在章士釗和章含之眼里,根本沒把這件事真的放在心上,誰想到毛主席的秘書真的送來了錢。
幾天后,毛主席安排秘書給章士釗送去了2000元錢,還說道,以后每年春節都要來送錢。
這可讓章士釗內心感到不安了,對女兒說道:“這筆錢我早就忘了,更何況那是我募集來的,根本就不是我的錢,我也拿不出這么多錢,你去告訴主席,就說我不能收。”
章含之把父親的意思轉達給了毛主席,哪知道毛主席說道:“怎么你也不懂啊,我這是用自己的稿費給行老一點生活補助哩!他對我的幫助,對我們共產黨的幫助,哪里是用錢還得了的。”
看著章含之似懂非懂的樣子,毛主席接著說道:“要是我直接說給他錢,補貼他的生活,按照我對行老的了解,他是肯定不會收的,所以我才說是還債。你回去告訴行老,就說是我毛澤東說的,欠了債無論怎樣都要還的!”
毛主席嘆了一口氣,他心里明白,行老一生沒多少錢,又喜歡幫助別人,這一來就更沒多少錢了。這么大年紀了,又是文化界的名人,本可以過得很好,卻還住在陳舊的一個小院子里。
章士釗給毛主席的信,多半是給別人解決問題。有的問題地方政府也幫不了,他就自己出錢幫助。
毛主席正是知道這一點,所以才打著“還債”的幌子,給章士釗送去自己的一份關懷。
于是從1963年的春節開始,毛主席每逢大年初二這天,就派秘書給章士釗送去2000塊錢,直到1972年送滿了2萬元。
可能在我們看來,毛主席不會再送了。章士釗同樣這么想,自己已經收了十年,本就不好意思了,這下總算是還完了。
可是在1973年的春節,章士釗因病住院了。毛主席擔心章士釗手頭拮據,住院沒有那么多錢,就問章含之:“今年的錢送過去了沒有?”
章含之說道:“沒有。”
毛主席急忙問道:“為什么啊?”
“主席忘了,當初說好的是10年,每年2000元,去年是最后一年,兩萬元已經還清了。”章含之笑道。
毛主席說道:“哎呀,怪我沒有說清楚,這個錢就是我給行老的補助,哪里能真的十年就停掉啊,我馬上告訴秘書,讓他把錢補過去。”
章含之打斷了毛主席:“主席,父親是肯定不會收的,他當初收十年已經很為難了。”
毛主席說道:“你回去告訴行老,當初那兩萬是本金,現在開始還利息,借錢到現在已經有五十多年的利息了,我也算不清有多少,就這樣還下去,只要行老健在,這個利息我就一直還下去!”
令人惋惜的是,章士釗在1973年7月1日去世了,毛主席的“利息”也就還到了這一年為止。
如今,在湖南韶山毛主席的紀念館里,陳列了一張毛主席的生活費收支報表。在這個報表里,就有毛主席給章士釗“還錢”的記錄。
毛主席和章士釗的革命友誼涵蓋在這一張報表里,其中的深情厚誼又豈是短短幾句話能說清楚的。
毛主席曾經說過:“待朋友,做事論理論法,私交論情。”
毛主席有很多個黨外的朋友,但是對章士釗明顯是有別于常人的。章士釗向毛主席尋求幫助,毛主席基本都會伸出援手;章士釗晚年在學術上有什么研究,毛主席也會抽出時間給出意見。
毛主席正是明白章士釗把錢都用來幫助別人了,才會想到用還債的方式給他補助。
毛主席心里懂得,正是因為1920年章士釗“好管閑事”,樂于幫助他人,不計回報地付出,才讓年輕的毛潤之度過了困境,有了一往無前的信心!
高悅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