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病人應該掌握的兩項技能,就是血糖監測和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非常重要,我們常說,它就是糖尿病治療的指路明燈。有了血糖的引領,我們才能更好的調整治療藥物,控制好不同時間段的血糖值,保持血糖平穩,才能延緩各種并
血糖監測是糖尿病治療的五架馬車之一,病人應該掌握的兩項技能,就是血糖監測和胰島素注射。血糖監測非常重要,我們常說,它就是糖尿病治療的指路明燈。有了血糖的引領,我們才能更好的調整治療藥物,控制好不同時間段的血糖值,保持血糖平穩,才能延緩各種并發癥的進展。
這就需要血糖儀的輔助,作為糖尿病治療過程中的主要工具,糖尿病的發明可以說是糖尿病治療史上最具有決定性意義的事件。我們先來看看血糖儀的偉大發明歷程。
糖尿病的發明史
血糖儀的發明者為美國的湯姆-克萊曼斯,他于1966年開始研究,1968年發明了幾款血糖儀并申請了專利,當時的儀器是拜耳公司生產,當時的價格折合人民幣大約4100元。10年以后才出現了真正商業意義上的血糖儀。目前血糖全球的銷售額大約為400億元人民幣,并且仍以每年12-15%的速度在往上增長。
第一代:水洗式血糖儀,使用方法類似于Ph試紙,將患者的一滴血滴在試紙上,一分鐘后洗掉血跡,與比色卡進行對照比色,讀出數值,誤差較大,并且受人為和環境因素影響明顯。當時只在醫院使用,長約25cm,體積較大,并且需要連接電源。1980年前后,血糖儀才開始進入糖尿病家庭。
第二代:擦血式血糖儀 與第一代的區別是,病人不需要沖洗,直接輕輕擦去試紙上的紅細胞就可以讀數了。1980年左右推出一種體積變小方便病人使用的血糖儀,需要血樣大約10-15微升,反應時間約1分鐘。1983年羅氏公司推出的血糖儀結果非常準確,反應時間約為2分鐘。
第三代:比色法血糖儀 不需要擦血,直接使用比色法。1987年,強生公司上市One Touch,操作方便,結果準確,很快為患者所接受,開始在世界各地迅速發展。
第四代:電化學法血糖儀 電化學法采用檢測反應過程中產生的電流信號的原理來反應血糖值。血糖儀體積更小,更方便使用而且反應時間更短。目前電化學法血糖儀在美國有70%的人使用,我國患者使用的幾乎全部是電化學法血糖儀。
第五代:微采血量血糖儀,多部位采血血糖儀,在臂、腿、手等部位采血,僅需0.3微升血量,標志著最新一代的家庭用血糖檢測系統的誕生。
我們知道,各種血糖儀生產廠家處于人性化的考慮,認為患者需要每天很多次的檢查血糖,希望能夠盡量減少患者丟失的血量和痛苦。
嗯,那么問題來了!
我們如何才能夠采一份0.3微升的血樣?
我們來看看0.3微升大約是多少?使用胰島素筆的朋友可能對胰島素注射筆注射完后出現的液滴有印象,1u為0.01ml,而0.01ml=10ul,將這10ul血液分為30份,一份大約就是0.3ul的量,也就是“。”的大小,而我們平時測血糖所需要的血量,最少需要的大約是“0”的大小,大約為3ul的量。
想一想多么令人激動,一天扎2針,一年需要扎700多針,一針就要節省近九成的血液,這要少丟失多少血液啊!
且慢,這么小量的血樣當然好,那么在具體操作中該怎么做呢?我們如何才能恰如其分的把握好這個力度,利用好這么先進的技術。
《便攜式血糖儀臨床使用和操作規范專家共識(2016年)》中的血糖儀使用說明要求正確的操作規范是要刺破皮膚后待血液自然流出,拭去第一滴血,應用第二滴血來進行血糖的檢測。那么第一滴血是多少呢?如何保證第二滴血的用血量是恰如其分的呢?
所以為了減少用血量,修改專家共識是必要的,事實上,采用第二滴血來進行血糖監測的醫院和科室很少,大家默認第一滴血可以進行血糖的檢測。
中國醫科大學通過對256例患者進行血糖監測以后發現第一滴血、第二滴血和靜脈血之間的差異并沒有明顯的統計學差異。
所以患者應用第一滴血也是有循證醫學證據的。血糖儀生產廠家倒未必一定選用用血量最少的血糖儀,能夠保證取血的方便和準確性即可。
事實上,取血量的大小倒真的不是血糖儀決定的,它通常是由采血針來決定的。采血針刺入的深度決定了流血量的多少。和患者的皮膚厚度、粗糙程度、血管的情況是密切相關的。
如何才能保證最好、最少的血量,確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于下圖這樣粗糙的手指,應用血糖儀所配的采血針是非常難以扎出末梢血來的,有時就要非常抱歉的應用檢驗科的三棱針進行采血或采靜脈血來檢查血糖。
能不能不扎手指也可以測血糖
當然現代科技如此發達,不采血當然也是可以測血糖值的,那就是應用探頭刺入皮下與細胞間液中的葡萄糖發生化學反應,生成電信號,再將電信號轉化為血糖值。因為探頭一直在皮下,可以持續不斷的生成電信號,就得到了血糖的動態變化情況。
可以這樣說,傳統血糖儀是照片,而動態血糖監測就是電影,當然看起來更清楚明了了。
美國的研究人員正在研究希望應用眼淚來檢測血糖,因為發現眼淚中的葡萄糖水平和血液中的葡萄糖水平相關,但是眼淚會蒸發,葡萄糖濃度較低,眼淚量較少這幾種因素會影響血糖的準確程度,想一想,鐵血男兒的眼淚和柔弱女子的血糖值是否還需要兩種檢測范圍呢?
因此自2011年開始研究,目前還沒有太大進展。
相比較眼淚,可能唾液測血糖會更方便,更易于接受,正在研發的生物工程師、科學家據說已經研究了5年,有相關的證據表明已經掌握并驗證了唾液中中檢測血糖的準確性。
智能手機的快速發展讓我們有一個設想,如果能夠拿起手機掃一掃,就能看到我們的血糖值,并且可設計一個軟件,根據血糖值設置自己的飲食和運動量,會告訴你上一餐飯吃多了,下一餐飯應該怎么吃,建議餐后再比平時多活動10分鐘,那樣會不會是太酷了!
但是,醫生需要的是準確可靠的血糖測量數據來確診和治療糖尿病,目前尚沒有一種方法來替代血液檢查。
科技在發展中,準確、價廉的檢測設備逐漸出現,也許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就可以和可惡的扎手指行為說再見了!
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