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近幾年,中國藝術界才俊層出不窮,但最出圈的莫過于寫實派藝術畫家冷軍了。當年,他以一副超寫實肖像作品《小姜》一炮而紅。他的畫用細膩的筆觸把人物繪畫得栩栩如生,人們光看他的作品,很難相信這是靠手和顏料畫出來的,他畫作中的人和景,與照片別無二致。
近幾年,中國藝術界才俊層出不窮,但最出圈的莫過于寫實派藝術畫家冷軍了。
當年,他以一副超寫實肖像作品《小姜》一炮而紅。
他的畫用細膩的筆觸把人物繪畫得栩栩如生,人們光看他的作品,很難相信這是靠手和顏料畫出來的,他畫作中的人和景,與照片別無二致。
作為我國藝術界難能可貴的畫家,冷軍創造性地將復印機引入繪畫中,即奠定了自己在中國乃至世界美術界的地位的同時,又打破了世界對中國油畫水平的刻板印象。
冷軍
冷軍的作品,讓觀賞者嘖嘖贊嘆其畫作寫實的同時,又讓人感受一股驚心動魄的力量,帶動著人們進入冷軍筆下沉默又冷峻的二維世界。
在冷軍聞名于世界之前,寫實派一直在藝術屆備遭冷遇,在藝術界看來,畫家的繪畫作品應該有自己思想和表達方式來區別于照相機拍攝的照片。
若只是單純地將人和景畫在畫布上,并追求越像越好就會破壞美術的意義,讓美術淪為相機的替代。
恰恰是這種觀念在藝術節的盛行,才讓美術作品沒有被相片所替代,反而備受贊譽。而冷軍的出現打破了這一規定,也讓寫實派畫家與藝術界的關系破冰。
人們發現,極致的寫實非但沒有給人刻板的感覺,反而引人探究其畫作中的細節。
他的畫作《手相》繪畫的就是一只破手套,最終以690萬的天價被拍下,可見其的受眾并不亞于其他藝術作品。
“人肉打印機”冷軍
冷軍1963年出生在四川達州,父母從事著普通的職業,在冷軍出生后沒幾年全家人一同前往武漢生活。冷軍的童年就是在武漢度過的。
幼時的冷軍因為家中條件普通,即使有著超強的繪畫天賦家中也沒有那個能力將他送去專業的機構培養。
但一個人在藝術上的天賦和對藝術的熱情是無論如何都壓不住的,不管你的家境如何,最后總歸是會發光發熱。
那時還年幼的冷軍知道自己的家庭負擔不了自己的天賦,在沒有畫筆和畫布的情況下,冷軍只得“腦畫”。
所謂“腦畫”就是看到一樣想畫的事物,就閉上自己的眼睛,靠著想象繪畫。藝術家的天賦不是來源于手,而是起源于大腦。
冷軍雖然沒有在技巧上練習的經歷,但他的大腦早就適應他日復一日的“腦畫”。這種經歷也會冷軍日后細致的繪畫奠定了思維基礎。
隨著冷軍的年齡逐漸變大,他的繪畫天賦也變得更加奪目,天賦所散發的光芒總是掩藏不住的.
一開始只有冷軍的父母知道,后來他周圍的伙伴鄰居都知曉,冷家有一個畫畫天賦異稟的小伙子。
許是人類天生的惜才情節,冷軍的鄰居不忍看著他的才華被現實所埋沒,于是就向冷軍的父母推薦了一個美術老師,這位美術老師的出現,才正式打開了冷軍的美術生涯。
跟著這位美術老師,冷軍學習藝術的進程順暢了很多,基本功變得扎實,也學得了許多的繪畫技巧,這次的學習給冷軍的繪畫之路開了一個好頭,讓他未來的可能性變得更加多。
1984年冷軍從武漢師范學范漢口分院藝術系畢業,多年來對繪畫的極致要求讓冷軍年紀輕輕就高度近視,為了更好地觀察作畫,他會隨身攜帶一個放大鏡去觀察模特實物。這或許也是冷軍的作品即使放大三十倍依舊細節周到的原因吧。
在大學開放自由的藝術氛圍里,冷軍多年壓抑的性情得到解放,他開始每日窩在畫室里,盡情釋放自己繪畫熱情。
后來大學畢業,冷軍成為大學的外聘畫家留在學校里繼續創作,此時的冷軍年輕富有沖勁,所繪畫的作品也極富批判意味,其中一副《世紀風景之三》,靈感來源與韓國坍塌的商場,展現水泥世界下的殘缺世界,這幅畫讓他在藝術界獲得了不少贊譽。
后期的冷軍逐漸沉迷于超寫實繪畫,創作的作品大都以寫實的形式出現,許多作品剛被拿出去展覽或者去比賽時,哪怕是專業的鑒評人一時間都難以分辨這是印刷品還是真畫作。
于是冷軍在美術界也有了一個“人肉打印機”的響亮名頭,這也是對他超寫實藝術繪畫的肯定。
冷軍后來的成功離不開他與生俱來的天賦和他日夜刻苦的努力,同樣也離不開他自己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讓他能夠在世界美術行業獨領風騷。
獨樹一幟的藝術風格
由于冷軍幼時家境的原因,沒能正規接受過繪畫練習,因此他也同樣沒有接受過任何單一美術門派的浸染。
冷軍上大學時,他的畫作風格詭譎多變,從不拘泥于一個派別,這或許是每個藝術家在形成自我藝術風格之前都要經歷的探索時期吧。
后來,在冷軍細膩沉默性格的影響下,他開始沉溺于超寫實繪畫藝術創作,用一根畫筆繪出一幅極度寫實的畫作,其細膩程度甚至比相機更甚。
在他被拍賣出六百多萬高價的作品《手相》中可以看出,冷軍對西方古典油畫色彩提煉的準確和運用自如。
在該作品中,畫的是一幅被隨意丟棄的破手套,乍一看給人一種相片上了畫框的感覺,若非有人告知,恐怕很多人還想不到這是一幅超寫實的畫作。
所謂的超寫實主義又叫做照相主義,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美國,對于“超寫實”的定義,冷軍本人更傾向于日本畫家對這類畫作的定義,那就是“超限寫實”,意思是超過了傳統油畫的表達極限。
但冷軍的超寫實繪畫與照相主義又有著本質的區別,這種區別就是冷軍的超寫實繪畫融入了中國傳統繪畫的作畫方法,是西方油畫中國化的一種創新。
這種繪畫的觀念和方法是冷軍獨有的,也是冷軍繪畫的標志特征。
冷軍的名氣是這種標新立異的作畫風格帶來的,但這條追求獨特的道路卻是曲折又寂寞的。
超寫實風格一直為眾人所詬病其缺少靈魂和思想,大部分畫家也僅僅把寫實繪畫當作自己美術生涯初期的練習,在掌握技巧后便投身其他門派。
因此,冷軍起初選擇超寫實這條道路時,并不得很多人贊同,他們普遍認為冷軍是在浪費自己的才華。
但冷軍堅定地走自己的風格,毫不在意他人的議論,在他眼里藝術是自由的,若是被言論所限制的藝術那就不叫藝術。
后來,正如大家所看到的,冷軍憑一己之力打破外界對超寫實繪畫的偏見,他在1999年展出的作品《五角星》一舉斬獲當年全國美展的第一名,令人瞠目結舌。
緊接著,冷軍的震驚畫壇的極端寫實作品《女孩》、《小姜》等相繼問世,皆拍出千萬高價。
這些畫中的少女栩栩如生,她們不像是被畫在畫布上反而像是被封印在紙上一般,她們柔和優雅,極具東方古典審美。
這些畫作雖然使用油畫的技巧,但呈現出的確實極富中國韻味的畫作,恰恰體現了冷軍作畫風格,既遵從于西方照相藝術又區別于照相藝術的獨特的繪畫門派。
看到冷軍被拍賣出高價的畫作,例如《小姜》這樣的被拍賣出上千萬,很多看客表示理解,畫中的美女符合大部分人的審美。
但對于冷軍的另一幅畫作《手相》被拍賣出600多萬的價格,就會有很多人心生疑竇了,這不就是一幅破手套,畫的再逼真它本身也還是一副丑陋的破手套,為何還可以被賣出這么高的價格。
爭議如影隨形
《手相》作品的高價拍出其實也是給停留于淺層審美的觀眾們一個指點,那就藝術的價值從來都不是用“美不美”來標定的,而是它的內涵以及令人常看常新的豐富內涵。
例如達爾文的《蒙娜麗莎的微笑》,這幅畫作緣何成為世界第一名畫,是因為畫中的蒙娜麗莎是最漂亮的嗎?當然不是。
《蒙娜麗莎的微笑》最吸引人的是它背后離奇的故事,以至于人們以談論這幅畫作就會產生聯想,它賦予人們從來不是簡單的美感,而是更深層的能滿足人們內心的故事。
《手相》雖然不曾擁有蒙娜麗莎那樣離奇神秘的過往,但其超寫實的風格就足夠人們的目光停留在它身上良久.
人們會去研究它,挖掘它的光影特點、色彩運用,即使它沒有故事但依舊可以滿足觀賞者們的內心。
同樣的,冷軍的肖像畫緣何一經面世就引發轟動,并不在于畫中女子有多美,而是其細微到頭發絲兒般的作畫技巧,引發圈內外人士的強烈討論。
這是一種技藝欣賞不限制門檻,不論你有沒有藝術底蘊,都可以為他超高的寫實能力所折服。
誠然,中國美術界即使出現了像冷軍這樣的超寫實藝術家,但依舊改變不了很多人對超寫實的偏見,他們始終認為冷軍的畫作缺少靈魂和內涵,他就宛如是一個毫無情感的輸入人體的印刷機。
前幾年他曾開展過一個美術展,展會上,一位美術老師直接抨擊他的展覽不是美術展而是攝影展。
類似這樣的批判,冷軍幾十年來已經聽過無數遍了,或許曾經他也會糾結迷惘,但如今他早已悟透。
一個藝術家,尤其是一個具有名氣的藝術家,贊美與批判必定如影隨形,你既接受了他人的夸獎那也必須承擔他人的批判。
但承擔不一定是接受,冷軍從來就沒有認可過人們對超寫實藝術的刻板印象,他就是處于對超寫實內涵的認可才踏上這條別人不愿意涉足的道路。
冷軍對藝術的追求是極致的,他所理解的美術必定也是極致的,很多時候,我們不可能人云亦云。
一副好的藝術作品面向的是大眾,它能帶給不同層次的人以不同的感受,而非舍本逐末,跳過藝術本身去糾結藝術的門派。
這么多年,冷軍始終堅持在自己的超寫實藝術創作中,外界的爭議也從來不斷,就像那副賣了690萬的《手相》,是冷軍自我藝術追求的體現。
對于能夠欣賞它的人來說其內涵足夠咀嚼良久,對于不能欣賞的人,哪怕僅僅發出一句“真像”的感嘆也是對他藝術的肯定。
藝術不該有偏見
藝術是多元的,本就不應該拘泥于形式,被形式主義束縛的藝術合成不是另一種失真。
冷軍的作品給予人們極佳的視覺效果,正如冷軍自己所說的:視覺藝術一定是跟視覺有關系、跟眼睛有關系。
在欣賞一件藝術作品時,本不該帶有太多其他的聲音來誘導自己的審美,冷軍的畫作筆觸細膩。
在如今這個物欲橫流的世界里,冷軍的畫就宛如一把拂塵,拂去人內心的雜念,使人全身心地投入到藝術的世界中。
或許,不論經過多少年,冷軍本人及其作品都不會脫離人們的批判,永遠會有人將“沒內涵”與他的作品相關聯,甚至還會有人將冷軍踢出藝術家列。
但藝術絕不是可以隨便定義的,哪怕有再多的爭議,也不能動搖冷軍的橫空出世為中國美術界帶來的新生機,到目前為止,冷軍依舊是中國美術史上難能可貴的存在。
縱觀世界名畫,其實出現爭議性很大的作品是非常常見的現象,例如那個很有名蒙德里安色塊。
相信很多人都難以理解為什么這幅像幼兒涂鴉般的圖畫,可以在藝術界享有如此高的地位,并且這么多年下來它的地位也未受絲毫動搖。
其實,當我們難以與一件作品有共鳴時,加深自我的藝術修養也是十分有必要的。
這并不代表我們要扭曲自己的審美去迎合別人,而是在對一個作品批判前最基礎的就是要去了解它的基本信息,它的歷史,這樣的評價才有意義。
評析冷軍的超寫實作品,也不該單單從其繪畫的形式上對作品蓋棺定論,因為每一幅畫都有它自己的生命意義,哪怕它們出自同一個畫家之手,也擁有截然不同的內核。
形式從來不是影響美術作品的決定性因素,畫作本身才是。
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