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職工醫保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保障。只要我們繳費達到退休要求的年限,退休以后可以不用繼續繳費,而繼續享受醫保報銷待遇。而且相應的報銷比例,比起在職職工還要更高一些。我們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2022年我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將出現新變
職工醫保是一份非常重要的保障。只要我們繳費達到退休要求的年限,退休以后可以不用繼續繳費,而繼續享受醫保報銷待遇。而且相應的報銷比例,比起在職職工還要更高一些。
我們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在不斷發展和完善的,2022年我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將出現新變化了。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職工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項重大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機制。
我國的職工基本醫療保險是1998年依據《國務院關于建立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的決定》,各地陸續建立起來,1999年底各地基本建立完成。這是繼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以后的第二項社會保險制度。
最初設立的職工醫療保險制度,主要是致力于住院報銷待遇的報銷。對于職工的門診消費,采取的是醫保個人賬戶的方式。職工本人一般按照繳費基數的2%繳納醫療保險。
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的計發原則是,職工本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納的醫療保險費的30%計入個人賬戶。退休職工也能享受到醫保個人賬戶的待遇,但是具體比例是由各地自行確定。
青島市是按照35歲以下的職工每月記入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比例是繳費基數的2%,35歲以上45歲以下職工的醫保個人賬戶記入比例是2.2%,45歲以上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記錄比例是3.5%。退休職工是按照本人基本養老金的4.5%記錄,不過70歲以下職工最低不低于70元,70歲以上職工最低不低于80元。
相對而言,深圳的職工醫保個人賬戶記入標準就要高得多。45歲以下的職工,存入個人賬戶的部分是按照繳費基數的5%,45歲以上職工是5.6%。退休職工享受的醫保個人賬戶待遇是按照社平繳費基數60%的8.05%記入,每月也能領取到五六百元。
隨著時間的推移,醫保個人賬戶的錢數積累越來越多,而且還拖累了醫保機構需要對這些資金進行管理,大大影響了醫保基金的運營效率。根據《2021年醫療保障事業發展統計快報》,去年末我國的醫療保險基金個人賬戶累計結存資金11575.43億元,約占全部資金的40%,規模比2020年增加了15%。說實話,醫療保險不能變成個人積蓄。
為了改革完善醫保個人賬戶機制,2021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建立健全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保障機制的指導意見》,明確改革醫保個人賬戶記入辦法。
職工本人繳納的部分全部進入個人賬戶,用人單位繳納的統籌賬戶部分不再進入個人賬戶。即形成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機制以后,所有在職職工每月進入醫保個人賬戶的錢數,就是職工本人繳納的個人繳費基數的2%了。至于退休職工,是按照實施門診共濟機制改革當年基本養老金平均水平的2%左右確定。
各個省份的建立職工基本醫療保險門診共濟機制的實施意見都基本上于2021年底出臺了,具體實施并不是2022年全部改革到位,有的地方還有一定的過渡期(國家允許設立三年左右的過渡期)。比如說山東省2023年底前調整到位。用人單位繳納的醫保統籌賬戶部分劃入個人賬戶的比例,2022年底以前降為50%,2024年1月不再劃入。退休人員的醫保個人賬戶劃入比例,是以2023年的平均基本養老金水平為基礎,70歲以下按照2%記錄,70歲以上按2.5%記入。
實施門診共濟機制以后,對于老人的醫療問題是一個非常大的利好。比如說門診、拿藥檢查治療都可以享受到至少50%的報銷。退休職工還有至少5%以上的傾斜比例提升。根據不同級別的醫院,如果在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門診看病,報銷比例會更高。而且像一些能夠開具處方的定點醫療機構,一些地方也允許在這里拿藥也能享受到報銷待遇。
實施職工醫保門診共濟機制,能夠更有效地減輕我們群眾看病的負擔。
張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