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非公經濟創業先鋒據說微電影《邊外參鎮》制作已經完成,近期將在國內許多媒體播放。在期待這部微電影播映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影片制作的主外景地——二道甸子鎮中勝村的綠寶參業。因為《邊外參鎮》電影的許多場景在這里拍攝,許多故事情節也是這家企業的紀實。
非公經濟創業先鋒
據說微電影《邊外參鎮》制作已經完成,近期將在國內許多媒體播放。在期待這部微電影播映的時候,我們來到了影片制作的主外景地——二道甸子鎮中勝村的綠寶參業。因為《邊外參鎮》電影的許多場景在這里拍攝,許多故事情節也是這家企業的紀實。綠寶參業就像掛在二道甸子鎮大門口的鮮艷紅燈籠,是“參鎮”的招牌,是名片。
因為電影還沒有播映,所以不知道具體鏡頭和場景,但是據說有幾場戲的主角就是綠寶參業的主人劉軍,企業老板為自己的企業代言,其核心原因就是這個企業真的做出了名堂。
劉軍,1968年生于二道甸子鎮中勝村,一段從軍的歷史,練就了他不怕困難、勇往直前的品格。轉業回鄉,開始了創業的旅程。他根據二道甸子鎮林下資源特別豐富優勢,開始從事土特產經營,更多的是做人參生意。10幾年,劉軍北上南下,吃盡千辛萬苦,有創業的挫折,也有成功的喜悅。往北,劉軍曾歷險到俄羅斯收購野山參,往南他去過香港推銷貨品。但是做貿易,總像空中的揚花飛來飛去,扎不下根來。通過幾年積累的經營閱歷,他決定創辦一個屬于自己的人參加工企業,建立自己的根據地。
他的這個設想,一開始就遭到同行和家人的反對,重要原因是資金問題、場地問題、原料問題和市場問題。其實這些問題也困擾著他,但是決心已下,便義無反顧。劉軍回到家鄉中勝村,受到家鄉親人的歡迎,鎮政府為他的項目大開綠燈,提供全面服務。2013年,鎮政府在中勝村永勝社的榆江公路旁提供5000平方米建設用地,他籌措資金500萬元,建設了綠寶參業加工車間、晾曬場地、烘干房,著手生產生曬參和紅參。但是2014年秋天,東北人參市場價格奇高,從參地收購鮮參就240元一公斤,東挪西借的1000多萬資金只能收購鮮參40多噸,加工商品參還不到6噸。但是由于他的產品質量優異,得到了藥廠的青睞。2015年,綠寶參業的成為上海和黃藥業和四川太極集團的主要供貨企業。上海和黃藥業是香港長江實業集團在上海建立的一家集藥材加工、中成藥生產和市場營銷為一體的上市公司。公司每年都要派專業技術人員和企業主管到綠寶參業進行實地考察,對產品進行嚴格的檢質檢驗,連續幾年的產品驗證,綠寶參業取得了這家企業的信賴,幾經遴選,成為和黃藥業在東北僅有的11家供貨商之一。2017年,僅這一家企業就簽訂供貨合同35噸,貨值近3000萬。
市場一步步趨穩,2015年劉軍開始了企業擴建,在榆江公路道南興建了新的清洗車間、挑選車間、加工場地、烘干車間和晾曬車間,企業總占地面積達到3500平方米,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000萬元,每年加工人參、貝母等中藥材80多噸,季節性安置就業60多人。
綠寶參業的原料大多來源于長白縣和琿春等地,在某種意義上受到制約,建立自己的人參種植勢在必行。但是林地種參已經不可能,必須尋求農田種參的突破。通過省參茸辦,得知集安農田種植人參已經成功,于是,劉軍多次到集安考察學習。回到家鄉,他本著帶動農民致富的原則,組建了人參種植專業合作社,吸納農民入股,發展農田種參產業。為了保障農民利益,劉軍現行租用農民耕地10公頃,每公頃每年租金8000元,租期5年,一次性支付租金,僅此一項就支出40萬元。他把租用的耕地種植了灰蘇子以養地并清除農藥、化肥殘留。經過省農科院土壤檢測,休地一年后,土壤無農藥、化肥成分殘留,完全符合人參種植的土壤要求。2017年春天,劉軍移栽西洋參4公頃,參苗成活率在90%以上。耕地種植人參獲得成功。因為有了成功引路,入社農民到2017年8月就達到17家。據保守測算,10公頃土地5年后可實現產值1000萬元,去掉所有成本,利潤可達500萬元,每公頃耕地每年的收益在10萬元以上,是種植玉米的10幾倍。
2016年,二道甸子鎮被中國官網在全國評選為“中國經典特色鎮”,評選的核心要素就是人參產業和人參文化特色。這個鎮有韓邊外野山參培育基地,有綠寶參業加工營銷和園參新技術培育。特色鎮培育特色產業,富鎮裕民,網絡也讓小鎮紅了起來。今年5月,微電影《邊外參鎮》在綠寶參業正式開機,讓二道甸子鎮馳名全國。
秋來天高氣爽,碩果豐登,綠寶參業全面加工生產。今年這家企業收購鮮參350多噸,幾十名周邊村民成為企業工人,涮洗、挑選、烘干、晾曬、成品包裝,各個車間的工人全神貫注,生產著優質的東北人參。據綠寶參業董事長劉軍介紹,今年的產品基本按照訂單生產,主要銷售方向為上海和黃藥業和四川太極藥業,還有廣東部分制藥企業和參茸市場,計劃生產成品參50噸,銷售額4200萬元左右。
站在綠寶參業廠區,吸吮著人參的香氣,看著勞碌的工人,內心感觸頗深——二道甸子“邊外參鎮”名副其實。
(樺甸市互聯網信息中心 李 俊)
樺甸市互聯網信息中心
張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