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而我與《背影》已相伴二十一年有余,我最想“忘卻”的是它的背影。《背影》想必已被大家所熟知,它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也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一泓清泉。這篇散文主要是寫朱自清家庭遭遇變故后,父親
我與父親不相見已二年余了,我最不能忘記的是他的背影。
而我與《背影》已相伴二十一年有余,我最想“忘卻”的是它的背影。
《背影》想必已被大家所熟知,它是一篇膾炙人口的佳作,也是中國現代散文史上的一泓清泉。這篇散文主要是寫朱自清家庭遭遇變故后,父親送兒子遠行的情景。
當時是,外有軍閥割據、帝國主義勢力明爭暗斗、知識分子風雨行舟,內因自幼繼承家學,正是基于這樣的大社會背景和家庭教育環境,他逐漸養成了“整飭而溫和、莊重而矜持”的文人氣質。
朱自清散文節選
作為一名善良、淳樸的知識分子,朱自清在北大哲學系讀書期間,積極參加了五四愛國運動,還改名“自清”以表“出淤泥而不染”的志向。
作為一名溫和、矜持的文人墨客,朱自清的文字又如同一枕清風,平易近人間透著落落大方與意味深遠。不論是關于父母、子女、夫妻、朋友之間的人倫情感,還是寂靜優美的自然風景,他總能讓人感到無比的愜意和無窮的力量。
在一千三百多字的短文中,他提到了四次落淚,他專門描寫了三次父親的背影,我不想再說:在那個動蕩的年代,親情越顯得悲愴動人。我也不想再次渲染朱自清巧妙的構思和高明的寫作手法。我只想說:青年人的孝,從“扔掉”背影開始!
“扔掉”背影,用心去正面觸碰他的內心
還記得自己上初中時,語文老師在講臺上深情地朗誦著文中的動情之處,而我卻趴在課桌上描畫一幅老男人攀月臺的景象。那時,我不懂父愛!
2004年的暑假,我收到了重點大學錄取通知書。那份沉甸甸的通知解開了爺爺奶奶的顧慮,同時也給正在白手起家經營養雞場的父親帶來了壓力。直到幾年后,我才格外真切的感受到了那個壓在肩膀的力量。
我后來也聽母親說:“你爸那時候為了湊足你5000塊錢的學費,逼的眼睛里快要滴血了......”但,他從沒有提起過。
9月,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了,父親用借來的錢買了一件便宜的紫褐色T恤和一條深灰色的西褲,這應該是他穿的最光鮮亮麗的一次,他送兒子去北京上大學。
他換下了滿是雞糞味兒的大褂。
9月11日,北京的中午依舊艷艷高照。辦完入學手續,我和父親去校園里的ATM機存學費。一共兩臺機器,很多家長在排隊。
他囑我路上小心,夜里警醒些,不要受涼。又囑托茶房好好照應我。我心里暗笑他的迂;他們只認得錢,托他們直是白托!而且我這樣大年紀的人,難道還不能料理自己么?唉,我現在想想,那時真是太聰明了!
那時的我17歲, 那時的我也真是聰明過分。輪到我們存錢了,可是父親卻背著身躲在角落里不肯出來,后面的家長催的急,我帶著責備的語氣問他在干什么。父親一臉尷尬,慌亂中褲襠的拉鏈也沒有拉好。
原來,母親擔心我們帶這么多錢不安全,就在他的內褲上縫了個暗兜。因為天熱,那捆紙幣有些潮濕,費了好大勁兒才送進機器中去,后面排隊家長必然說了些不好聽的話。
看著他的背影,我心里突然一陣翻騰,忍著沒有流出淚來。
第二天,父親終究是要離開我回家了。我望著他走上校車,盯著他坐在靠窗的座位,那一刻,突然感覺到世界很冷酷、世界也很小,小的只剩下我自己。那一刻,無助、孤獨,甚至是害怕撕裂了我的意識,只覺得眼淚肆意的噴涌而出。
父親說,“事已如此,不必難過,好在天無絕人之路!”
父親什么也沒有說。他,微笑著,帶著背影坐車走了......
“扔掉”背影,用智慧去呵護她的脆弱
2015年6月8日 19:41 看著沒出過遠門的你一個人背著大包小包消失在人群里,不禁潸然淚下。想起了龍應臺的《目送》,看到了朱自清的《背影》。欠你的太多,祝一切順利!
這是我那天晚上送母親去北京西站歸來途中寫下的心痛。那是她獨自一個人第一次遠行千里,大包小包裝的不是美好回憶,而是我的懺悔!
婆媳不和引發的矛盾終究沒有在我身上幸免,我在回家途中又開始哭泣,我哭我的懦弱、我哭我的不孝。
我和朱自清一樣,在不同的與父母親相處的某個瞬間掉下了眼淚。可是,我當時并沒有“扔掉”背影。我什么要看著她的背影消失在茫茫人海里?我什么沒有及時有效的處理好我們三個人的關系?
家庭和睦需要智慧去經營,我顯然沒有呵護好她的脆弱。母親在外婆去世不久后就來北京幫我們帶孩子,她已經很多年沒有照顧過八個月大的小孩,更沒有過如何料理兒媳婦月子起居的經驗。
她把不會做飯的父親留在家里照看養雞場,她遠行千里,只為擺脫兒子眼前的困境。可是,我卻辜負了她的付出,我沒有扮演好一個智慧“中間人”,我的缺位和無力打破了她的最后一絲希望。
我只能淚眼朦朧的望著她的背影離我遠去。
善待父母,便能“扔掉”背影
孝,說文解字注:善事父母者。
沒錯!善待父母。孝順不是口號,是實實在在的行動。遲到的孝非孝,遲到的愛非愛,沒有什么事情比這更令人心痛了。
我常常能在朋友圈看到,在母親節、父親節等振臂高呼節日快樂的伙伴,我只是想說,一個溫暖的問候電話或視頻勝過你在虛擬世界的“濃濃孝意”,一頓并不豐盛的晚餐總能好過你的“隔空祝福”。
父母明顯老了,過去的事情就過去吧!這也許就是生命的痛楚和意義所在,早一天理解“孝”,便早一天“扔掉”背影。
累了,給他們打個電話......
放假了,回去陪陪他們......
有空了,給他們做頓飯吃......
有精力了,陪他們一起出去逛逛......
時間,真的不等人!
高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