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寶寶出生以后,就由從母體吸收營養變為需要喂奶了。但是,不管是母乳喂養或者是配方奶喂養都避免不了吐奶這個現象的發生。不管吐多吐少,寶寶遭罪,寶媽也受累,既要心疼寶寶,又要忍受難聞的氣味給寶寶換衣服。其實,換衣服倒是小事,寶寶頻繁吐奶的背后還有
寶寶出生以后,就由從母體吸收營養變為需要喂奶了。但是,不管是母乳喂養或者是配方奶喂養都避免不了吐奶這個現象的發生。不管吐多吐少,寶寶遭罪,寶媽也受累,既要心疼寶寶,又要忍受難聞的氣味給寶寶換衣服。
其實,換衣服倒是小事,寶寶頻繁吐奶的背后還有更大的危害,不少父母還不當回事兒。頻繁的吐奶,一方面可能讓寶寶腸胃受到損傷,導致寶寶吸收不到足夠的營養;另一方面,嚴重的吐奶還可能導致寶寶窒息,造成生命危險。
下面就帶大家了解一下寶寶為什么會吐奶?怎么預防寶寶吐奶?希望家長們都能學習起來。
吐奶和溢奶要先區分清楚
有的寶媽一看到寶寶嘴邊有奶漬就慌了,根本不去區分究竟是吐奶還是溢奶。
吐奶:寶寶喝完奶后半小時左右的時間內,胃部出現了反應,然后從口中吐出奶汁或者奶塊,且吐奶的量一般是比較多的。
溢奶:奶水從寶寶的嘴邊溢了出來,一般量是比較少的,主要是由于寶寶食道或者胃之間器官發育不成熟或者孩子打嗝導致的。
總的來說,吐奶可以算是“人為”造成的;而溢奶則是“天然的”。所以,當發現寶寶嘴邊有奶漬的時候不要慌張,分清楚情況再去處理。
寶寶吐奶的常見原因有哪些呢?
俗話說,“對癥才能下藥”,要想預防寶寶吐奶,我們需要了解背后的原因。
1、喂奶前:奶嘴沒選對
當寶寶使用太小或者太大的奶嘴時,會增加把空氣吸入腸道的概率。
一旦寶寶吸入過多的空氣,就會引起腹脹,從而容易將奶帶出,造成寶寶吐奶。
2、喂奶時:姿勢不正確
有的新手媽媽不知道怎么給寶寶喂奶,如果讓寶寶躺著喝奶,很容易造成嗆奶,繼而引發咳嗽。而咳嗽會使寶寶腹部壓力升高,引起腹脹甚至嘔吐。
3、過度進食
多大的寶寶一次進食多少奶量是有一定的標準的,新生兒的胃在剛剛出生時是很小的,胃容量是有限的,而且,新生兒的胃是呈水平位(橫著)的。胃的出口緊、入口松,寶寶腸胃功能又尚未發育完善,吃進去的東西很容易倒流,如果新手媽媽喂得多了就很容易導致寶寶吐奶了。
正常足月新生兒的胃容量在30mL左右,所以剛出生的新生兒首次喂養的奶量最好不要超過30mL,具體奶量也是因人而異,有個體差異。出生兩周的新生兒,胃容量大約在60mL,28天的新生兒,胃容量在90mL以上。喂養是否得當的客觀標準是看體重的增長,足月新生兒每天增長在20~30克左右就是正常,24小時的尿量保證在六次以上。
還有一個就是很多新手媽媽,寶寶一哭就認為是餓了,于是就頻繁喂奶。這就會使寶寶過度進食造成吐奶。
4、寶寶消化不良
沖泡奶粉的溫度不適宜以及頻繁更換奶粉品牌等行為,都會刺激到寶寶嬌嫩的腸胃,容易引起寶寶消化不良和積食,進而導致寶寶吐奶。
如何有效預防寶寶吐奶呢?
找出了寶寶吐奶背后的原因,我們就需要“對癥下藥”了,要想寶寶少受罪,寶媽少受累,提前學會預防妙招很關鍵。
1、喂奶前
喂奶前,最好給寶寶換好紙尿褲,需要注意的是,不要把紙尿褲系得太緊,盡量減少寶寶胃部的壓力。
2、喂奶時
注意給寶寶喂奶時不要太急或者太快,每喂30~50ml奶的時候就停頓幾分鐘,喂到一半的時候就給寶寶輕輕拍一拍背。如果寶寶不太樂意邊喝邊停頓,媽媽們可以選擇奶孔較小的奶嘴給寶寶喂奶,這樣也能增加寶寶吸吮的難度,進而延長喂奶的時間。
另外,正確的喂奶姿勢很重要。新手媽媽需要學會用正確的姿勢來給寶寶喂奶,不要讓寶寶平躺著吃奶,要讓寶寶側臥或者斜抱,身體呈45°傾斜。最常見的有四種方法,分別為搖籃式抱法、足球式抱法、座位式抱法、側臥式抱法。
3、喂奶后
寶寶喝完奶后,媽媽們可以讓寶寶趴在肩上給寶寶拍嗝,幫助寶寶排出吞進胃里的空氣,拍嗝主要有三種手法:
①俯肩拍嗝
這種方法適合剛出生不久的寶寶,這個時候寶寶的身體還比較柔軟,也沒什么力氣,需要家長幫助寶寶支撐起頭、腰、脊椎。
可以找一塊干凈的毛巾墊在肩膀上,防止寶寶吐奶弄臟衣服。然后豎直抱起寶寶,讓寶寶的身體緊貼在自己的胸前。一只手托住他的屁股,另一只手以空心掌的方式,在寶寶背部畫圈按摩,或從下到上輕輕拍打。
②搭背拍嗝
這個方法適合 2~3 個月的寶寶,這個時候的寶寶,身體比剛出生時稍微有力一些,差不多能夠抬頭了。
我們可以抱著寶寶坐下,讓寶寶側面靠在自己胸前,坐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準備一塊干凈的毛巾,墊在寶寶下巴處。一只手支撐住寶寶的胸部和頭部,另一只手空心掌在寶寶背部畫圈按摩或從下到上輕輕拍打。
③趴臥拍嗝
這種方法適合更大一些的寶寶,最好寶爸是能夠自主抬頭,身體也更加有力氣的時候。
我們可以先坐好,并在腳底墊些東西,保證大腿與小腿垂直。然后在大腿上墊一塊干凈的毛巾,讓寶寶趴在大腿上,保持寶寶的頭部高于胸部。一只手扶住寶寶的胸部和頭部,另一只手以空心掌的方式,在寶寶背部畫圈按摩,或從下到上輕輕拍打。
拍完嗝以后,也不要讓寶寶進行過多的活動,不要去逗弄寶寶,更不要去搖動或者晃動寶寶。
結語
育兒路上會遇到很多問題,父母們要做的就是一邊體驗一邊學習,少走彎路,陪伴著孩子成長,呵護寶寶健康。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歡迎大家關注我@梓宸爸爸科學育兒,專注寶寶護理和兒童教育,每天給大家分享現代化科學育兒知識和經驗。
陳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