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截止到今年2月20日,國內奶價已經連續上漲10個多月。不斷上漲的奶價也引發了國內奶牛養殖的熱情,奶牛價格也隨之大漲,與此同時,伴隨著飼料價格的攀升,讓這波牛潮顯得有些“洶涌”,業內多位人士也提醒國內乳企奶源增長要合理規劃,同時,當前養殖市場
截止到今年2月20日,國內奶價已經連續上漲10個多月。
不斷上漲的奶價也引發了國內奶牛養殖的熱情,奶牛價格也隨之大漲,與此同時,伴隨著飼料價格的攀升,讓這波牛潮顯得有些“洶涌”,業內多位人士也提醒國內乳企奶源增長要合理規劃,同時,當前養殖市場牛價、奶價、飼料價都處于高位,無論是新牧場還是老牛人,對于這一年的奶牛養殖規劃都需要謹慎斟酌。
生鮮乳價格已突破歷史新高
根據農業農村部據對全國500個縣集貿市場和采集點最新的定點監測,內蒙古、河北等10個奶牛主產省份生鮮乳(原奶)平均價格4.28元/公斤,據相關媒體報道,這個價格已經超過2014年4.27元/公斤的歷史峰值,意味著生鮮乳價格已經突破歷史新高。
2月21日,記者采訪到國內原奶主產區多家牧場了解實際原奶收購價格,以2020年12月份的原奶收購價格為參照,“乳都”呼和浩特市部分牧場為4.25—4.35元/公斤左右;寧夏銀川靈武市部分牧場則在4.1—4.2元/公斤左右;河北省部分牧場原奶價格在4.2元/公斤左右;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省部分牧場原奶價格也4.2元/公斤左右。
基本上,全國主產區的原奶收購價格都已達到4.2元/公斤。
從業十多年的呼和浩特市養牛人老化坦言,“這樣的原奶收購價格真的是一個好奶價。”寧夏養牛人馬立軍告訴記者,“現在合同奶價在4.1—4.2元/公斤元/公斤,之前外面收散奶的價格已經漲到5.8元/公斤。”
對于持續上漲的奶價,中國社科院農村所產業經濟室主任、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室主任劉長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2020年生鮮奶單位成本整體上升及4月后快速增長有多方面原因:一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間各地對道路交通、人員流動等施行嚴格管控,養殖場普遍面臨投入品供應不足與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導致飼料采購成本和人工成本上升。二是國內玉米和豆粕等飼料成本大幅上漲。尤其是去年4月以來成本快速增長,飼料價格攀升是主要驅動因素。
飼料、奶牛價格高位運行
飼料價格尤其是玉米價格的高漲,對于全國的養牛人來說,都有些始料未及。
春節過后,養牛人老化四處聯系購買玉米,目前牧場里的玉米庫存已經快要“見底”,多方打聽之后終于在山西找到了價格合適的玉米,“去年11月初玉米還是1.16元/斤,當時猶豫著玉米價格有可能會下降就沒有大量囤貨,沒想到之后一路上漲到現在1.5元/斤的價格。”
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的養牛人王偉對于當前飼料價格的上漲速度同樣無奈,“2020年飼料漲的太厲害了,豆粕從2800元/噸上漲到了4060元/噸;大豆蛋白粉從2500元/噸上漲到4600元/噸,奶價是漲了,但是折合到上漲的飼養成本里的話奶價的優勢并不明顯。”
與此同時,奶牛價格更是一路走高,全國多地新建牧場都面臨著“購牛難”的局面。馬立軍告訴記者:“春節后,很多寧夏養牛人都在四處購買奶牛,基本上都是去呼和浩特市、河北省、山東省、天津市、黑龍江省等地方可能能買到一些奶牛,但是好牛并不多,價格也貴的離譜。”
王偉總是時不時的接到從寧夏打來詢問是否賣奶牛的電話,“去年就有新建牧場的負責人來到我們這里預定了奶牛,當然交牛的價格也是隨行就市的,現在國內品質好的奶牛確實不好買。”
當前,奶源建設如火如荼,對于奶牛的需求量也大增,從2020年開始,奶牛價格上漲到現在依然沒有下降的趨勢,據記者采訪了解,國內一頭信息完整的奶牛售價現已經達到3萬元/頭左右,進口育成牛則在2.6萬元/頭左右,面對市場對于奶牛的大幅需求,奶牛價格是否還會一路上漲?在高級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國內奶牛的選購渠道很多都趨于新西蘭以及澳洲等地方的進口奶牛,而當前進口奶牛受疫情影響,價格也在保持著高位。同時,新西蘭公布將大幅削減奶牛數量的消息也會造成奶牛價格的上漲。回看國內奶牛價格上漲,從剛開始是因為市場供求不足造成,但是最近半年,飼料價格上漲等因素推動了牛價的上漲,雖然在去年年底有了明顯的價格緩和,但是從整體來看,到今年上半年奶牛整個價格還是會呈現出溫和上漲態勢。
河北省奶業協會秘書長袁運生向記者表示,當前的原奶價格目前雖然是高位,但是奶牛價格同樣太高,選擇這個時候購買奶牛擴群一定要慎重,“奶牛養殖周期長,市場波動因素很多,高價位購買奶牛博取短期經濟效益的話并不可取。”
“三高”之下 養牛更需謹慎
事實上,在去年下半年,奶牛價格就已經高漲,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首席科學家、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勝利就曾公開提醒企業,進口奶牛價格已處于歷史高位,購牛要考慮成本問題。乳企要根據發展規劃和市場潛力指導奶源擴張,以減少未來的博弈和產能淘汰。另外,堅持自繁自養原則,可減少國內購牛的傳染病擴散風險。
養牛人老化、王偉的牧場一直都是本著“自繁自育、從不外購奶牛”原則管理經營,在王偉看來,飼料價格和原奶價格是無法控制的,唯一可控的就是奶牛“自身”,自繁自育不僅可以規避高價買牛,同時對于疫病防控也是相對有效的措施。“2021年的奶牛養殖業其實是風險相當大的一年,養殖成本居高不下,一旦牧場奶牛管理出現問題,那么整體的損失是很大的。”
對于奶源建設的熱潮,宋亮也提醒,“奶源建設投資還是要保持慎重,對于資金規模龐大的奶源基地投資最好還是能與當地有政府達成合作意向,有當地政策支持扶持相對更為順利發展。”
在劉長全看來,國內奶源基地建設速度不斷加快,前提是一定要做好糞污資源化利用,并要確保環境可承載的情況下開展建設,未來國家對于環保的政策標準以及相關措施會越來越規范。
回顧2020年,寧夏地區成了奶源基地建設的“香餑餑”,而寧夏養牛人也成了買牛市場中的“主力軍”。馬立軍作為寧夏養牛人中的一員,也在琢磨著購買奶牛擴群的事宜,“牛價太高了,但是目前牧場里的人員和設備運營都是按照1500頭奶牛飼養管理所匹配的,奶牛數量達不到的話,牧場整體運營成本也就不劃算了。”
對于牧場奶牛擴群,馬立軍告訴記者,“當前的奶牛價格不會有很大幅度的下降,畢竟需要奶牛的牧場還是很多的。”宋亮認為,如果說牛源比較穩定,完全可以擴群,畢竟現在奶價行情不錯,奶價對于奶牛成本的“消化”能夠起到一定作用,即使下半年整個奶價會下跌,也是緩慢下跌的過程,并不是一蹴而就。
提升產業“內在”仍是關鍵
春風正勁,冰雪消融,即將進入3月份,奶牛產奶量也將逐步迎來高峰期,與此同時,奶價也有可能會像往年一般出現季節性的回落。在馬立軍和王偉看來,這樣的市場波動屬于正常,“產業要發展不可能總是順風順水,大起的同時也會伴隨著大落,這是每個產業都會經歷的過程,對于養牛人來說,提高牛群品質,做好疫病防控等工作,讓奶牛更健康,更具‘賺錢’的能力,而這就是抵御市場風險的底氣。”王偉說道。
對于2020年奶價不斷攀升的市場情況,劉長全告訴記者,2020年奶牛養殖的盈利狀況得到一定改善,但是此輪原料奶價格增長和奶牛養殖收益提升并沒有奶業產業鏈利益聯結機制改革與建設的支撐。一旦原料奶供需關系得到緩解,再加上飼料價格回調和國際低價進口產品擠壓,原料奶價格仍將面臨較大的下行壓力,這也是2021年中國奶業發展面臨的一大威脅。近中期,如何提升奶牛養殖業在奶業產業鏈中的分配地位,鞏固奶牛養殖基礎,仍是中國奶業發展的主要問題。
面對國內乳企奶源基地建設的熱潮,對于整個奶牛養殖產業發展同樣存在著很多未知的問題,袁運生表示:“乳企自建奶源對于乳品安全生產有可靠的保障,同時,也可增加進口乳品對于產業沖擊的抵御能力。但是,從產業發展來看,企業自建奶源多了,對于社會牧場的‘擠壓’就會有所凸顯,因此加強奶農和乳企利益聯結機制也是整個產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當前,在河北省已經有企業開始實行這樣的利益聯結機制,在越發成熟的市場環境之下,國內奶業發展會越來越好。”
采寫:《乳業時報》記者 楊麗霞
馬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