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冷凍電鏡在生物學領域作用重要我國需求完全依賴進口冷凍電鏡,全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是用于電子顯微鏡的超低溫冷凍制樣及成像技術,可得到樣品的清晰三維結構。冷凍電鏡的冷凍技術可使水迅速冷凍呈現玻璃態,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不影響樣品的本身結構,
冷凍電鏡在生物學領域作用重要 我國需求完全依賴進口
冷凍電鏡,全稱為冷凍電子顯微鏡,是用于電子顯微鏡的超低溫冷凍制樣及成像技術,可得到樣品的清晰三維結構。冷凍電鏡的冷凍技術可使水迅速冷凍呈現玻璃態,使生物分子保持自然形態,不影響樣品的本身結構,便于電鏡進行觀察。冷凍電鏡可以實現直接觀察液體、半液體、對電子束敏感的樣品等,在促進生物學發展方面具有重大意義。
冷凍電鏡技術與X射線晶體學、核磁共振波普學是三大重要的結構生物學研究技術。20世紀70年代,冷凍電鏡技術被提出,但一直以來分辨率等重要參數未獲得重大突破,發展速度緩慢,直到冷凍電鏡在微觀領域獲得技術突破,其發展速度開始加快,這一成果獲得了2017年的諾貝爾化學獎。目前,冷凍電鏡可以研究以往難以觀察的重要蛋白質結構,而蛋白質結構的觀測對于新藥研發具有重要價值。
根據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布的《2022-2026年冷凍電鏡行業深度市場調研及投資策略建議報告》顯示,冷凍電鏡主要包括冷凍透射電鏡、冷凍掃描電鏡、冷凍蝕刻電鏡等。其中,冷凍透射電鏡是主流產品,通常情況下所說的冷凍電鏡即冷凍透射電鏡。冷凍透射電鏡具有樣品損傷小、可穿透厚樣品、成像效果真實、性能穩定等優點,隨著技術不斷進步,可自行更換制冷劑、樣品以及維持環境清潔的全自動冷凍電鏡問世。但冷凍電鏡價格高昂,且運行成本高,普通實驗室難以承擔,全球市場保有量有限。
新思界行業分析人士表示,冷凍電鏡在生理病理過程中的蛋白質結構研究方面作用重要,在我國,清華大學、南方科技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科學院等高校與科研機構先后配置了冷凍電鏡,我國利用冷凍電鏡取得的科研成果不斷增多。但我國冷凍電鏡生產實力弱,需求完全依賴進口。
冷凍電鏡集多個學科技術于一體,生產壁壘高,在全球范圍內,僅有賽默飛世爾旗下FEI公司、日本電子、日本日立三家企業具有生產能力,其中,賽默飛世爾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冷凍電鏡是在透射電鏡的基礎上制造而成,對企業生產透射電鏡的實力要求高。20世紀70年代末期,我國透射電鏡技術達到當時國際先進水平,但后來研發中斷,少數幾家生產企業目前已不再研發生產。由此來看,未來我國冷凍電鏡行業發展面臨巨大挑戰。
陳書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