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文/金錯刀頻道前幾天,賈躍亭被曝造假,法拉第未來(FF)1.4萬訂單里僅300輛付了款。這不是賈躍亭第一次“造假”了。樂視網曾因連續10年財務造假,被監管處以2.4億元罰款。那場退市風波中,數十萬戶股東卷入其中,至少13家銀行、11家券商和
文/ 金錯刀頻道
前幾天,賈躍亭被曝造假,法拉第未來(FF)1.4萬訂單里僅300輛付了款。
這不是賈躍亭第一次“造假”了。
樂視網曾因連續10年財務造假,被監管處以2.4億元罰款。
那場退市風波中,數十萬戶股東卷入其中,至少13家銀行、11家券商和21家公募因此爆雷。
易到用車也被卷入其中,至今無法抽身。
很多人認為,Uber是全球網約車的鼻祖,實際上,易到用車比Uber早了2個月。
最風光時,易到用車占據80%的市場份額,日均訂單已經達到100萬。
這兩年,易到用車每況愈下,申請退款的排隊人數近3萬人,與ofo小黃車有得一拼。
在黑貓投訴平臺,“易到用車”的位居黑榜榜首,相關投訴高達1600余條,被網友吐槽為“騙子公司”。
昔日中國網約車鼻祖,淪為“騙子公司”,易到用車輸在哪了?
坐擁4000萬用戶,
高傲又保守的易到
在網約車江湖里,易到用車才是“老大”一般的存在。
2010年,易到用車正式成立,比Uber早2個月推出,比滴滴出行、快的打車提前了整整2年。
可以說,易到用車是中國網約車的鼻祖。
創立易到用車與周航的糟糕經歷有關。他在上海虹橋機場排隊打車時,經常一兩個小時叫不到出租車,有時還會排錯隊。
他開始思考:有沒有一種專門面對高端商務人士的租車服務,哪怕價格高點也沒問題。
彼時,汽車租賃市場異常火爆,神州租車、一嗨租車斗得正酣。易到用車繞開了傳統的租車市場,只做專車。
從創立之初,易到用車就很“高級”,在用戶體驗上更為嚴苛。
易到最大的優勢是乘客和司機可以相互選擇。易到司機必須戴白手套,在接單后,還能收到用戶喜好推薦,比方說乘客是否想和司機聊天、對車內音樂的偏好。
在周航的理想藍圖中:易到的司機應該溫和有禮、談吐不凡,即使有人想從北京打車到西藏,司機也必須接單。
易到用車備受追寵,一直保持著80%的市場份額,一度形成壟斷之勢。
危險來得猝不及防。2015年,人類商業史上發生了一場載入史冊的補貼大戰。
Uber在進入中國一年后,其CEO卡蘭尼克向全球投資人宣布,他要在中國市場燒掉 10 億美金的補貼,這是一個天文數字。
滴滴即刻迎戰,就像點燃了石油桶,雙方燒錢攻勢愈加迅猛。
出行價格一路狂跌,甚至低于出租車起步價,用戶手機上同時下載五六個打車軟件是常有的事兒。
一路領先的易到用車在這場爭奪戰中,高傲又保守。它態度很明確——決不參戰。
紅杉資本曾希望易到能加入專車大戰,被周航拒絕了。
易到團隊算過一筆賬,他們用了無數個模型測算,這場燒錢大戰不可持續,撐不過3個月。
周航顯然低估了這場持久戰。整個2015年,Uber中國燒掉了25億美元,滴滴燒掉了122億元人民幣,雙方基本打平。
周航這才意識到自己判斷錯誤,但是易到用車再想跟進,資金已經玩不起了。
情懷救不了生意。在燒錢大戰之下,易到的日訂單量縮水一半,日虧金額3720萬元。
易到用車無奈退居二線,從主場領軍者淪為市場邊緣者。
與樂視決裂,拖垮“買主”
易到的至暗時刻,正好是樂視的高光時刻。
2015年,樂視網成為創業板瘋狂上漲的龍頭,市值一度逼近1600億元,相當于同期在美上市的9個搜狐。
樂視向易到伸出了橄欖枝,以7億美金拿到易到66.67%的股權,成為易到的控股股東。
但這筆投資是一顆定時炸彈,為易到的“倒下”埋下伏筆。
樂視入主后,發起史上最長的“充值返還”活動,長達9個月的充100返100補貼。高傲的易到還是低頭了。
短短半年,易到充返總金額就已經達到了60億人民幣,超過了樂視的投資總額。
易到起死回生,日均訂單已經達到100萬。賈躍亭制定的三個百萬目標提前達成了。
但易到的資金窟窿越來越大。
聯合創始人楊蕓說,樂視借平臺補貼的方式,消化掉樂視的庫存產品,但易到并沒有降低成本。
其后,周航得知了一筆莫名其妙的貸款:樂視以易到為主體,向銀行貸款14億。
周航寫了一封撕破臉皮的公開信,踢爆了樂視與易到之間的矛盾,直接告訴外界:那筆14億貸款到賬后,樂視挪走了13億。
三天后,周航、楊蕓等聯合創始人發布聲明,辭去易到所有相關職務。
埋下的雷終究是爆了。因為這個資金窟窿,2個月后司機開始拿不到錢。易到給了各種借口,反復拖延支付時間,但憤怒的司機們圍堵了易到辦公室。
易到與樂視也被稱作是創業版“農夫與蛇”的故事。
2016年,樂視爆發財務危機,易到被二度賣身。
韜蘊資本與樂視之間涉及幾十億元的經濟糾紛,韜蘊CEO溫曉東以“明股實債”的方式接盤易到。
易到早已不是中國第一網約車平臺,而是一個吸金黑洞,其負債金額遠超出了韜蘊資本的想象。
在接手易到時,賈躍亭承諾易到整體負債不超過23億元,直到入主后,溫曉東才發現自己被騙了,易到整體負債飆升,接近50億元。
溫曉東所指的劉弘是樂視網聯合創始人,也是賈躍亭最親密的搭檔之一。
韜蘊資本曾公開轉讓易到全部或部分股權,不惜半價甩賣,但無人接盤。
溫曉東有苦難言,不到兩年的時間里,為易到解決債務問題。因耗費大量資金,已無法支撐團隊運營。
說白了,韜蘊資本不僅沒有救活易到,反被易到拖垮,陷入自身難保的泥潭。
易到承諾的線上提現時間一拖再拖,最終落空。
雪上加霜的是,一把手鞏振兵離職,徒留一個爛攤子,易到再次深陷危機漩渦。
14億爛賬!又一場ofo押金鬧劇?
如今的易到,爛賬一堆,已淪為了司機和用戶口中的“騙子公司”。
易到用車累計被執行人記錄38條,被執行總金額14.1億元。沉重債務背后,買單的是每一位信任過它的普通人。
在APP中,申請退款的排隊人數持續攀升,已近3萬人,司機提不了現,用戶退不到錢。
這場面和當年的ofo如出一轍。時至今日,超過1600萬ofo用戶仍然未收到應退押金。
ofo做出“騷操作”撩撥用戶,但這并不能挽救ofo的“押金”難題,更遑論是資金窟窿越來越大的易到用車?
易到曾多方自救。2019年,易到曾心懷歉意地推出“混付模式”。
簡單來說,用戶賬戶里的余額,只能支付車費的30%,剩下的車費需要用現金。這種“霸王條款”讓用戶炸了鍋,紛紛投訴。
去年9月,為了拉攏司機入駐,易到放話取消抽成模式,盡管如此,司機并不買賬,他們已經不敢相信易到了。
司機不接單,用戶打不到車,易到用車陷入惡性循環中,難以翻身。
有用戶,賬戶里的2000元余額,退了兩年都沒成功,還花不出去。
3月10日,黑貓投訴發布2021年度紅黑榜榜單,在網約車領域,易到用車高居黑榜榜首。
爭了這么多年,大眾已經習慣使用網約車。但價格戰對用戶真的實惠嗎?
短期內,用戶或許能夠享受白菜價,但價格戰也會引來“薅羊毛”的投機者,司機團隊良莠不齊,還容易混入違規外地牌車輛。
當出行回歸到正常運營時,無論是美團,還是滴滴,拼的不再是價格,而是服務。
除此之外,“安全”一直都是網約車行業的“心結”。
長沙女孩莎莎乘貨拉拉搬家,因面包車三次偏航,從車窗跳車受傷,后搶救無效而亡。
快狗打車等131款APP曾因違規搜集用戶信息,被工信部點名。
網約車平臺不只是簡單的燒錢,安全問題才是底線。但不侵犯司機和用戶的權益,不成為下一個“易到”,同樣是底線。
結語:
補貼大戰終究會歸于沉寂。
易到創立之初,周航一直琢磨著“怎么做好服務”。
原本的易到,雖然規模不大,但聚集了一批優質用戶,他們確實因“服務”“高性價比”而選擇易到,有的用戶甚至充值上千元。
易到曾風光無限,坐擁超4000萬用戶和600萬車主。
一手好牌打個稀爛,市場對易到已經沒有耐心了,用戶投訴、司機流失、負債累累又官司纏身……
“失敗就是創業的一種宿命,是一種不可避免的東西。”周航在湖畔大學的開學典禮上曾說。
如果沒有那場近乎瘋狂的補貼,或是沒有投資者的“挾持”,易到的宿命會改變嗎?
不管怎樣,毫無底線的補貼,只是續命一時,最后坑的還是自己。
本篇作者 | 星辰
金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