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每天一縣:重慶市巴南區太史慈子義巴南區(500113),以原巴縣長江以南部分而得名。戰國楚時設巴縣、江州縣,南朝齊改墊江縣,北周時改巴縣,1994年改巴南區。轄9個街道、14個鎮:魚洞街道、李家沱街道、龍洲灣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南彭街
每天一縣:重慶市巴南區
太史慈子義
巴南區(500113),以原巴縣長江以南部分而得名。戰國楚時設巴縣、江州縣,南朝齊改墊江縣,北周時改巴縣,1994年改巴南區。
轄9個街道、14個鎮:魚洞街道、李家沱街道、龍洲灣街道、花溪街道、南泉街道、南彭街道、惠民街道、一品街道、蓮花街道、界石鎮、安瀾鎮、圣燈山鎮(原跳石鎮)、木洞鎮、雙河口鎮、麻柳嘴鎮、豐盛鎮、二圣鎮、東溫泉鎮、姜家鎮、天星寺鎮、接龍鎮、石灘鎮、石龍鎮。
(1)魚洞街道
因箭灘河與長江交匯處江邊石巖底部有一斜洞,洞中棲魚甚多而得名
駐地:魚輕路27號
轄6個社區、5個村:化龍路社區、下新新社區、新民街社區、魚新街社區、化龍橋社區、江洲路社區、農勝村、干灣村、金竹村、仙池村、百勝村。
命名經歷:魚洞鎮(1930)-與百節鎮合并為魚洞街道(2001)-析置蓮花街道(2020)
(2)李家沱街道
清代李氏兄弟在長江邊設義渡,舉善事施恩百姓,天長日久,百姓們感恩,稱此義渡口為李家沱渡口
駐地:巴南大道16號
轄18個社區、3個村:林蔭社區、濱江社區、李家沱正街社區、馬王坪正街一社區、馬王坪正街二社區、合建社區、渝紗社區、橋南社區、西流沱社區、其龍社區、恒大城社區、青年塘社區、五園灣社區、茶花社區、八公里社區、青巖社區、松柏林社區、光明社區、其龍村、群樂村、光明村。
命名經歷:李家沱街道(1953)
(3)龍洲灣街道
因歷史上長江巴南段的蝦子梁河段每年端午節舉行的龍舟賽知名度高,取諧音“龍洲”而得名
駐地:龍海大道1號
轄7個社區、7個村:百節社區、龍海社區、梅家梁社區、龍華社區、龍德社區、龍濱社區、龍騰社區、道角村、解放村、獨龍橋村、紅爐村、團結村、盤龍村、沿河村。
命名經歷:龍洲灣街道(2009)
(4)花溪街道
因花溪河流經全境而得名
駐地:紅光大道71號
轄18個社區、6個村:清溪園社區、土橋正街社區、屏都社區、王家壩社區、苦竹壩社區、走馬梁社區、新工地社區、經建社區、道角社區、重工社區、民主社區、紅光社區、岔路口社區、陳家灣社區、學堂灣社區、南城社區、柳鎮社區、炒油場社區、岔路口村、民主村、建新村、花溪村、新屋村、先鋒村。
命名經歷:土橋鄉(1930)-屏都鎮(1944)-花溪鄉(983)-花溪鎮(1994)-土橋街道并入(2001)-花溪街道(2009)
(5)南泉街道
因地處長江以南,境內有明朝萬歷年間記載的南溫泉而得名
駐地:鹿角場富源街67號
轄3個社區、16個村:鹿角社區、南泉正街社區、長南橋社區、紅星村、紅旗村、自由村、虎嘯村、白鶴村、和平村、金古村、艾樂村、楊市村、立桅村、雙橋村、萬河村、光國村、迎龍村、新式村、龍井村。
命名經歷:溫泉鄉(1916)-南泉鄉(1930)-南泉鎮(1987)-鹿角鎮并入(2001)-南泉街道(2009)
(6)一品街道
轄區內有高灘、牽牛灘、石牛灘,合稱三口灘,后以三口為“品”字命名
駐地:一品新街16號
轄2個社區、7個村:一品社區、五角亭社區、四橋村、七田村、永益村、金田村、樂遙村、燕云村、橋口壩村。
命名經歷:一品鄉(清末)-一品鎮(1985)-公平鎮1村并入(2001)-一品街道(2009)
(7)南彭街道
因該地彭姓人家居多,曾建有彭家場,且位居巴縣之南而得名
駐地:南彭場南中路38號
轄4個社區、12個村:南彭社區、忠興社區、石崗社區、白合子社區、大魚村、鴛鴦村、天臺山村、清風橋村、塔落村、將軍灣村、水竹村、斷橋村、巨龍橋村、高碑村、大石塔村、白合子村。
命名經歷:南彭鄉(1984)-與月華鄉合并為南彭鎮(1993)-石崗鄉、忠興鄉并入(2001)-南彭街道(2009)
(8)惠民街道
以惠民街得名
駐地:惠民正街115號
轄1個社區、6個村:惠民社區、龍鳳村、曉春村、沙井村、輔仁村、顯林村、勝天村。
命名經歷:惠民鄉(1930)-與東永鄉合并為惠民鎮(1993)-惠民街道(2009)
(9)蓮花街道
以蓮花街得名
駐地:蓮花街37號
轄10個社區、4個村:蓮花社區、秦家院社區、花土灣社區、廣益街社區、烏洋街社區、石洋街社區、萬泉街社區、東園社區、西園社區、南園社區、云篆山村、天明村、大中村、新華村。
命名經歷:蓮花街道(2020)
(10)界石鎮
因地處岔路口,立有“上走綦江,下走南川”的指路界石碑,故名
駐地:界新街86號
轄6個社區、6個村:和平社區、暢想社區、公平社區、桂花社區、東城社區、梨花社區、桂花村、海棠村、新玉村、武新村、金鵝村、鐘灣村。
命名經歷:界石鄉(1935)-界石鎮(1985)
(11)安瀾鎮
因安瀾橋而得名
駐地:石板埡村六社安瀾河邊
轄4個社區、14個村:安瀾社區、仁流社區、南龍社區、龍崗社區、五通村、灣灣村、思林村、院子村、永壽村、頂山村、平灘村、石板埡村、小龍村、石油溝村、壩上村、巴聯村、棋盤村、柑子村。
命名經歷:安瀾鄉(1952)-安瀾鎮(1992)-仁流鄉10村、龍崗鄉、南龍鄉并入(2001)
(12)圣燈山鎮
以圣燈山得名
駐地:跳石場
轄3個社區、11個村:跳石社區、陳家社區、圣燈山社區、兩河村、石林村、大佛村、天坪村、思栗村、梁崗村、灘子口村、沿灘村、永隆村、大溝村、圣燈山村。
命名經歷:跳石鄉(1930)-與石嶺鄉合并為跳石鎮(1993)-圣燈山鎮、陳家鄉和仁流鄉2村并入(2001)-圣燈山鎮(2016)
(13)木洞鎮
相傳早年特大洪水將浮木沖入篩子巖邊山洞內,為泥沙所埋,后在此建禹王廟始為人發現,故名
駐地:新建路87號
轄3個社區、14個村:一社區、二社區、三社區、中壩村、桃花島村、松子村、楊家洞村、海眼村、墻院村、保安村、土地垴村、水口寺村、土橋村、景新村、廟埡村、錢家灣村、棟青村。
命名經歷:木洞鎮(清末)-滄白鎮(1947)-木洞鎮(1952)-木洞鄉(1982)-與長坪鄉合并為木洞鎮(1993)-青山鎮并入(2001)
(14)雙河口鎮
因地處兩條小河交匯處,故名
駐地:商貿街19號
轄1個社區、7個村:慕禹社區、茶店村、石門村、北隘村、塘塆村、太坪村、五臺村、臨江村。
命名經歷:兩河鄉(1930)-雙河口鄉(1982)-與羊鹿鄉合并為雙河口鎮(1993)
(15)麻柳嘴鎮
因境內一小河流入長江處形成河嘴,并廣植麻柳樹,故名
駐地:文明路236號
轄2個社區、10個村:麻柳街社區、牌坊街社區、八角村、望江村、賺寶村、牌樓村、平橋村、人和橋村、回龍寺村、水淹凼村、梓桐村、感應村。
命名經歷:麻柳鄉(1941)-麻柳嘴鄉(1982)-與天池鄉合并為麻柳嘴鎮(1993)-清溪鄉并入(2001)
(16)豐盛鎮
因明清朝時期,商賈云集、店鋪林立、商貿發達、物資豐富、繁華昌盛而得名
駐地:豐盛社區福壽街89號
轄1個社區、8個村:豐盛社區、橋上村、梨坪村、街村、油房村、石家村、橋灣村、雙碑村、王家村。
命名經歷:豐盛鄉(清末)-與馬家鄉合并為豐盛鎮(1993)
(17)二圣鎮
相傳清代在此建了兩座關圣廟,后興市名二圣場
駐地:圣東路45號
轄1個社區、6個村:二圣社區、鄧家壩村、幸福村、巴山村、王家河村、集體村、中坪村。
命名經歷:二圣鄉(1930)-與天坪鄉合并為二圣鎮(1993)
(18)東溫泉鎮
以境內有溫泉又位于巴縣之東而得名
駐地:東泉正街
轄4個社區、14個村:東泉社區、五布社區、天賜社區、魚池坎社區、黃金林村、新樓村、錫灘村、東泉村、雙星村、梨樹村、碾沱村、小橋村、玉灘村、河岸村、獅子村、朝陽村、紅峰村、魚池村。
命名經歷:東泉鄉(1952)-與雙勝鄉合并為東泉鎮(1993)-五布鎮、天賜鎮和清和鄉大部并入(2001)-東溫泉鎮(2007)
(19)姜家鎮
因姜家在此釀酒開店得名
駐地:米市街7號
轄1個社區、7個村:姜家社區、白云山村、文石村、槐園村、蔡家寺村、水源村、平原村、河壩村。
命名經歷:清姜鄉(1930)-姜家鄉(1941)-姜家鎮(1993)-白鶴塘鄉并入(2001)
(20)天星寺鎮
因明代崇禎年間,所建寺廟天心寺諧音而得名
駐地:太和場太和街1號
轄1個社區、5個村:天星寺社區、單石村、芙蓉村、花房村、雨臺村、雪梨村。
命名經歷:太和鄉(1930)-與竹林鄉合并為天星寺鎮(1993)
(21)接龍鎮
相傳清康熙年間在此建場時,石梁(俗稱龍脈)被折斷,后建石橋接之,故名接龍場
駐地:金橋街8號
轄3個社區、17個村:接龍新正街社區、龍潭社區、小觀社區、碑埡村、石磅村、鐵礦村、桂興村、柴壩村、橋邊村、塘邊村、河嘴村、新灣村、自力村、關塘村、中山村、馬路村、新槐村、青山村、春龍村、荷花村。
命名經歷:接龍鄉(1930)-與南沱鄉合并為接龍鎮(1993)-小觀鎮及和平橋、雙新二鄉和涼水鄉大部并入(2001)
(22)石灘鎮
因境內河旁有一大石灘而得名
駐地:石灘河社區升平大道9號
轄1個社區、4個村:石灘河社區、天臺村、萬能村、方斗村、雙寨村。
命名經歷:石灘鄉(1930)-石灘鎮(1993)-花石鎮2村和涼水鄉1村并入(2001)
(23)石龍鎮
因場位于形狀似龍的石梁上得名
駐地:石龍街上龍鶴路131號
轄2個社區、9個村:石龍社區、花石社區、大連村、大興村、白馬村、金星村、合路村、柏樹村、大園村、大橋村、中倫村。
命名經歷:石龍鄉(清末)-與長嶺鄉合并為石龍鎮(1993)-花石鎮大部和清石鄉部分并入(2001)
馬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