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受到外賣、即熱食品等沖擊,去年中國方便面累計產量為513萬噸,同比下降6.8%,出現了“五連降”。與2016年(1103.9萬噸)相比,縮水超過一半。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再加上2022年3月曝光的酸菜亂象事件,短期內可能會對銷售帶來很大影響
受到外賣、即熱食品等沖擊,去年中國方便面累計產量為513萬噸,同比下降6.8%,出現了“五連降”。與2016年(1103.9萬噸)相比,縮水超過一半。成本不斷上升的壓力,再加上2022年3月曝光的酸菜亂象事件,短期內可能會對銷售帶來很大影響。要知道老壇酸菜口味在方便面口味中排名前列,市場份額在兩成以上。
統(tǒng)一、康師傅等知名品牌被卷入到這場風波中,迅速下架處理相關產品。另一邊,白象食品卻意外“出圈”了,“一句話,沒合作,放心吃,身正不怕影子斜”的硬氣回應,引來眾多網友“野性消費”。
其實,這只是“插曲”。北京冬殘奧會期間,白象就因為員工有三分之一是殘障人士登上熱搜。值得一提的是,它還是近20年來唯一一家拒絕外資入股的方便面企業(yè),喜提“國貨之光”的稱號。
公開資料顯示:白象食品成立已有25年,總部位于河南鄭州,是一家生產銷售面制品為主的綜合性食品企業(yè),主打油炸面、非油炸面、掛面等產品。在河南、河北、山東、四川、吉林、山西等10個省布局12個優(yōu)質面制品生產基地、90余條生產線,年產方便面近100億包;擁有近120萬個銷售終端,產品覆蓋全國30個省市自治區(qū),并遠銷20多個國家。
白象食品的前身是一家糧食加工廠,有一條簡陋的方便面生產線。由于產品質量和經營不善等問題,連續(xù)虧了六年,換了五任廠長也不見起色。96年的時候,姚忠良接下這塊“燙手山芋”。他首先對人員進行調整,辭退了一些不干事的“老油條”,招募一批高學歷的年輕人。
培訓之后,他還親自帶隊跑市場,騎著三輪車到街邊小店、菜市場、農村推銷產品。僅僅一年時間,工廠就扭虧為盈,銷售額突破1億元。01年創(chuàng)造了破6億元的銷售額,成為當時全國最大的糧食系統(tǒng)制造企業(yè)。“白象牌方便面,實惠看得見!”這句廣告語,在當地可謂家喻戶曉。
白象能夠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站穩(wěn)腳跟,靠的是不斷求新求變。03年的時候,姚忠良創(chuàng)新性地用白骨湯熬成湯汁做成調料包,開發(fā)出國內第一款骨湯方便面品類產品“1元大骨面”。這款定位于“營業(yè)與健康”的細分產品一經面世就受到追捧,短短8個月就賣出6000萬包。到了07年公司收入達到40億元,僅次于康師傅排名行業(yè)第二,一時風光無兩。
不過隨著競爭對手被日資入股,沒有雄厚資本的白象逐漸淡出大眾視野,只能在本地的小商店里苦苦掙扎。另一方面,看到大家都往中高端方向發(fā)展,他們也跟著漲價到2.5元。結果此舉招來經銷商的不滿,各大KA渠道逐漸沒有其產品身影,市場份額就掉了下來。
往后發(fā)展,白象曾轉向研發(fā)鮮面食,創(chuàng)辦了“福喜面食工坊”。然而這個被寄予厚望的品牌,因為規(guī)模擴張?zhí)臁⒗麧櫶汀⒌赇伋杀具^高等原因,沒幾年就宣告失敗。三年前與單身糧合作推出撩面、盤面、搖滾巨猩等產品,上市后的銷量表現十分慘淡。
兜兜轉轉,白象雖然依舊是方便面行業(yè)“四巨頭”之一,可市場份額僅有7%,康師傅、統(tǒng)一、今麥郎的銷售額分別占46%、15%、11%。在核心單品上,白象升級推出“湯好喝”系列產品。但統(tǒng)一在“湯面”領域顯然更勝一籌,湯達人過去五年收益復合增長率維持雙位數增長。
此番“爆紅”是否是曇花一現?還需要時間觀察。有業(yè)內人士分析指出,白象想要長期提振銷量,撼動市場格局,僅靠一次的爆紅還遠遠不夠,尤其是在方便面市場下行階段。
寫在最后
白象的走紅,也讓不少人發(fā)現,河南是中國方便面的主產地,天方、南街村、豫竹、斯美特等品牌均產自于此。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這個糧食大省就把優(yōu)質小麥和小麥制品的加工作為食品工業(yè)發(fā)展的重點,2021年1-11月方便面產量達到85.4萬噸,比廣東、天津加起來還要多,穩(wěn)居全國第一。
除此之外,河南還以一己之力,生產了70%的速凍水餃、60%的湯圓、25%的饅頭以及一半以上的火腿,建立起了千億級食品產業(yè)集群,誕生出思念、三全、雙匯等知名品牌。
何俊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