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老虎作為一種大型野生動物,身上有著許多讓現代人趨之若附,價值驚人的東西。不僅僅是虎皮、虎肉,還有各種各樣的虎骨、虎牙、虎爪、虎血、虎膽、虎腎等等。也正是老虎身上有著這么多價值高昂的物品,使得虎和虎制品經常作為一種商品進行貿易溝通。特別是在古
老虎作為一種大型野生動物,身上有著許多讓現代人趨之若附,價值驚人的東西。不僅僅是虎皮、虎肉,還有各種各樣的虎骨、虎牙、虎爪、虎血、虎膽、虎腎等等。也正是老虎身上有著這么多價值高昂的物品,使得虎和虎制品經常作為一種商品進行貿易溝通。
特別是在古代老虎的數量遠遠比現在要多,還沒有成為瀕危物種的時候,獵戶們經常進山捕獵老虎并將其虎皮、虎肉等賣給王宮貴族,將虎骨、虎膽等可以用來入藥的部分賣給藥材上,獵戶們從而獲取一定的財富。
最早將虎作為一種交易品的時候是在春秋時期,最初老虎身上一般取虎肉和虎皮來賣給皇宮貴族,但隨著老虎身上越來越多的價值被發掘,特別是虎骨等擁有重大醫學價值的東西被發現,老虎的交易量就日漸增多,并且越來越向中下層人民轉移。
虎骨帽子從春秋時期開始,漢代便出現了虎骨的買賣,唐宋明清時期更是得到了廣泛流通,到了民國時期,虎產品就更是得到了精英階層的認可,東北等地區甚至開辟國際市場,但隨著捕殺量的增多,老虎的數量也日漸減少,最終建國后的1993年,虎產品交易正式被國家嚴禁,徹底消失。
然而縱觀虎作為一種商品的交易史,我們不僅疑問,為何虎產品會流通的如此廣泛?兩千多年來虎產品的貿易到底是如何進行發展的?請各位讀者朋友跟隨這一份隱秘“檔案”,讓我們來一起揭開兩千多年來虎產品交易背后隱藏的歷史機密。
一、早期虎產品貿易的發展
虎產品作為一種商品,其價值隨著人們對其認識越加全面而不斷提高,從最開始的虎皮到之后的一系列各式各樣的不同產品,虎產品交易對象和交易模式都有著巨大的變化。
(1)最早時候的虎產品
最早關于老虎交易的記載是在春秋時期,管仲向齊桓公進言:“臣聞諸侯貪于利,勿與分于利,君何不發虎豹之皮、文錦以使諸侯,令諸侯以縵帛、鹿皮報”,在這里面,虎豹的皮被用來當做一種以物易物的“幣”,原因在于虎皮本身的價格很昂貴,只有統治者才可以擁有,齊桓公以珍貴的虎豹皮來換取鹿皮是為了讓天下諸侯看到齊桓公的勤儉,從而天下歸心。
我們暫且不論齊桓公這樣做的目的所在,從上文我們便可以看出,虎皮在齊桓公時期就已經作為一種商品來進行流通了,當然這種流通僅限于統治者相互之間。
虎豹皮通常還被少數民族作為向中原王朝進貢的貢品,少數民族人口稀少,國力自然不能和中原王朝相提并論,但因處在崇山峻嶺之間,這種虎豹皮倒是經??梢垣C殺得到,再加上中原王朝的貴族統治者對于虎豹皮有特殊的熱衷,因此往往用來進貢以換取封賞或稱臣免收戰爭之災。
有記載的進貢有很多,“遼西烏桓大人郝旦……獻奴婢、牛馬及弓、虎豹貂皮”,這種進貢也可以看做是交易的另外一種方式,因為通常中原王朝也會給予一定的回禮作為補償。
在這最早期虎產品交易中,主要還是以虎皮為主做成的產品,在這個階段,虎皮更像是一種價格昂貴的奢侈品,不僅僅是一種商品,更是一種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2)漢代及兩晉的虎制品交易
漢代對于虎制品交易最突出的便是在官方層面上確立了老虎的收購價格。《爾雅·釋獸》記載著“漢律:‘捕虎一,購錢三千,其狗半之’”,用三千錢來購買一頭老虎,可想而知老虎事是多么的值錢。對于漢代官方為何出手購買老虎,原因大概為了漢朝皇帝出行的面子禮儀。
“馬有廄,車有府,皮軒,以虎皮為軒”,為了擁有足夠大量的虎皮來滿足皇帝陛下的出行,官方不得不以一定的價格來向民間收購,這同樣也是一種關于虎制品的交易。
虎皮因制作方法和原料來源的限制使得即使到了漢代兩晉時期依舊是一種昂貴的交易品,除了作為帝王出行的威儀行杖之外,在偏遠地區通常還會將其作為一種陪葬品,或者是在商品流通中作為類似金錢一樣的流通媒介。
二、虎制品貿易的進一步擴大
在南朝以后的時期中,雖然虎皮依舊作為虎制品交易中最昂貴的部分,但因為虎骨等其它老虎身上有價值的東西的發現,關于虎制品的交易也逐漸開始擴大,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交易的對象和額度也不斷擴大,虎制品的交易往來逐漸走向繁榮。
(1)南朝到唐的虎制品交易
這個階段是虎產品交易走向多元化的轉折點,隨著虎骨作業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藥材被發現,而且虎骨也并非像虎皮一樣價格昂貴的不像話,使得關于虎制品貿易的對象逐漸從王宮貴族轉移到普通的地主階級,這是這一時期關于虎制品交易的最大特征。
虎骨作為一種藥用價值極高的藥材,它可以用來做成虎骨酒和各種其它方劑,南朝的《本草經集注》和唐朝藥王孫思邈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中都有著大量關于虎骨用法的記載。也正因為如此,我們可以看出虎骨在那個時代里已擁有著大量的需求量,也正是這些需求促進了虎骨的貿易溝通,給虎制品的交易市場帶來了更大的生機。
(2)宋元明清虎制品的繁榮
宋朝相比以前最大的區別就是商品經濟的出現,各種商品的流通更加便利快捷,只要有利可圖的商品都會通過商人的手出現在市場的交易所上。由于科學技術的進步,人們對老虎的捕獵也更加輕松,對于制作虎皮的方法也更加完善,等到了宋朝的時候,因為各種因素的影響,虎豹皮的交易流通已經出現在了普通的市場之上。
“皮角庫存所管?;⒈沟绕そ抢廴f,乞委官編簡,堪造軍器并膠料外,其病色皮角,分等估賣”,這只是宋朝虎豹皮交易上的一次偶然事件,從這背后我們不難看出虎豹皮的交易買賣已經深入到民間,并且有著大量的虎皮在市場上流通。
元及明清時期每個朝代也對包括虎皮在內大型動物的獸皮進行了官方的評估價格,不僅可以通過虎豹皮來換取高額的經濟收益,同樣可以以虎皮來充當賦稅,并且價格昂貴,在當時的人眼中,虎皮的流通價值相當高,深受人們推崇。
明清時期的虎制品交易也不遑多讓,除了在大城市中流通之外,在各地方上也有很多虎皮、虎骨的貿易交流。嘉靖年間《遼東志》中記載著“貂皮一張銀二分,豹皮一張銀一錢,熊虎皮每張銀三分”,這種擁有規定價格的獸皮,標志著他們已經完全的作為一種商品進行流通,并且關于虎獸皮的買賣已經進入到國家的納稅系列,需要繳納一定的稅賦。
清朝的時候虎制品在盛產老虎的東北地區已經成了進貢的必備產品:“每年隨三次鹿差應進:虎皮三張、虎脛骨三副、虎威骨三副”,并且也已經出現了藥商頻繁收購的局面。
(3)虎制品交易最后的繁榮與消失
民國時期應該是虎制品交易最后一個繁榮期,雖然民國時期老虎已經不在多見,但在重金之下必有勇夫,關于虎制品的交易也一直存在,特別是在東北地區。
東北地區多產老虎,特別是品種優良的東北虎,因其虎皮樣式華貴,質量優良,不僅深受國內精英階層的喜愛,在國際社會上同樣有人花重金去購買東北的虎皮,據記載當時遼寧省一年的虎骨膠銷量就達到355斤。
然而換來的確實東北虎品種滅絕不止一個,僅有的東北虎也所剩無幾,老虎的生存環境日漸惡劣,這也是導致之后的虎制品交易衰落的一個原因之一。
由于人們的大量捕殺,老虎的數量一日比一日少,隨著人們文化水平的進步和動物保護意識的提高,我國在1988年頒布了《野生動物保護法》和《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名錄》,由此確定了虎作為國家的一級保護動物而進行保護,不再允許肆意獵殺,在法律的層面保護了虎的生存環境,使得老虎數量也在逐漸上升。
也正是兩部法律的頒布,全面禁止了虎骨及其相關虎制品的收購和出口,同時也禁止使用虎骨作為制劑,多種禁令的頒布使得兩千多年的關于虎制品的交易從此消失。
結語:
虎制品的貿易交流經過了以虎皮為主到以虎骨交易為主的兩個階段,從更多的是象征意義上的價值到更多的是實用意義上的價值,虎制品的貿易歷經兩千多年。無論是開始還是消失都有歷史必然性,無論過去的時代如何,今天的社會全面禁止虎制品的交易,作為當今社會的我們,應該嚴格遵守國家法律法規,不再肆意的捕殺動物。
參考文獻:
〔1〕:春秋左傳集解〔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元)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
〔3〕:(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M〕,北京:中華書局
何原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