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中國的手機市場全球最大,卻沒有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操作系統。目前,手機系統除了蘋果,還是谷歌一家獨大,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不可能一個領域里一家獨大。今天,華為任正非一聲炮響:鴻蒙系統即將橫空出世!舉國上下歡騰,但也有不少質疑聲。微軟三星這
中國的手機市場全球最大,卻沒有一個自主知識產權的手機操作系統。
目前,手機系統除了蘋果,還是谷歌一家獨大,按照一般的商業邏輯,不可能一個領域里一家獨大。
今天,華為任正非一聲炮響:鴻蒙系統即將橫空出世!舉國上下歡騰,但也有不少質疑聲。
微軟三星這些大佬都沒有做成的事,華為能做成功嗎?其實老麥也有這樣的疑問。
但仔細想過后,覺得華為做手機系統這個事情還是比較靠譜。老麥通過四個問題來分析一下:
01
手機系統到底有多重要?
首先要澄清一個關于系統認知的誤區,國內手機廠商在發布新機時,都會同步更新手機系統。
比如小米的MIUI、一加的氫OS、華為的EMUI、三星的One UI等等。
這些系統都屬于安卓系統,是基于安卓系統做的優化系統,所以會統稱為"安卓手機"。
比如我們打開一臺華為手機的設置,進入到"關于手機",會看到這臺手機系統的詳細參數,包括手機的版本號、安卓版本號、手機的IMEI碼(相當于手機的身份證號碼)等。
這些參數的核心部分則是手機的基帶版本、內核版本、安卓程序安全補丁級別等。
尤其是手機基帶芯片,你的手機能不能用上5G網絡,取決于基帶芯片是否支持。
而以上所有的參數都是基于底層的安卓手機系統,
一臺可以正常使用的智能手機是由三部分組成:
硬件、手機應用(APP)和手機系統。
就好比造房子:手機系統是地基,硬件就是磚瓦、手機應用就是水電煤各種應用設備。
做手機系統就是打地基,沒有地基或者地基沒有打牢固,房子就是空中樓閣。
手機沒有了底層系統,再好的硬件和應用都形同虛設,手機根本用不了。
華為要做手機系統,其實就是給谷歌來一招"釜底抽薪",怪不得谷歌要向華為妥協。
02
蘋果系統為什么封閉,而安卓卻是開源?
這里要講一個開源的問題,什么叫開源?通俗的講就是系統架構免費給用戶使用,用戶可以基于原系統進行個性化的開發。
2005年谷歌收購了安迪魯賓開發的Android手機操作系統。
經過改良后,谷歌以Apache開源許可證的形式,對外發布了安卓的源代碼。
谷歌是一家具備技術開源精神的科技公司,一開始并沒有預料到,未來安卓系統會應用在超過十多億臺手機上。
不過也正是安卓系統的開源,安卓手機才呈現如今百花齊放的盛況。
讀者可能要問了:為什么蘋果的IOS系統不開源呢?如果開源,用蘋果系統的用戶不是更多嗎?
這個問題還是要看蘋果和谷歌定位的不同。
谷歌自始至終是一家技術公司,即使和廠商合作每年會推出我們熟悉的"谷歌親兒子"手機,但整體來說還是小眾。
谷歌并沒有把手機作為一款戰略性產品,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對安卓系統的優化上。
而喬布斯給蘋果定下的基調就是自建生態系統,包括IOS系統在內。
如果IOS一旦開源,勢必影響蘋果自身的銷量,"黑蘋果"的事很多人都干過,但在其它設備上體驗了蘋果系統后,多數還是回到蘋果自家設備。
IOS也好、Mac系統也好,最好的使用體驗還是蘋果自家的硬件設備。
這里會產生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華為的鴻蒙系統,未來是開源還是華為自家的系統?
03
微軟三星黑莓為何放棄?
擁有自己的手機系統歷來是大廠的夢想,微軟手機的windows mobile系統,三星的Tizen系統,黑莓的BlackBerryOS,諾基亞的塞班系統。
但這幾個系統并沒有開花結果,原因何在?
手機系統的研發要持續投入資金,對這些大廠而言,錢不是問題。
一套手機操作系統需要大量的技術研發人員,攻克技術難關,對他們而言,動輒上萬的技術人員,也不是問題。
主要是什么問題呢?
老麥判斷是市場用戶基數的問題。
微軟試圖通過Windows Mobile打通手機與微軟PC操作系統的界限,這個邏輯沒有問題,用戶對Windows Mobile手機也能接受。
但受限于應用的匱乏,用戶體驗不佳,整體用戶基數太少。
黑莓手機面臨的也是和微軟同樣的問題,所以不得不在passport等新機上采用安卓系統。
三星作為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確實有龐大的用戶基礎。
但所謂"船大難調頭",韓國本土用戶基數就小,導致三星必須依賴海外用戶。
缺乏試錯的用戶和市場,周邊又有華為等勁敵環伺,三星用自家系統取代安卓系統的風險較大,三星還是采取保守策略。
那么,華為此時推出鴻蒙系統,是否是最合適的時候呢?
04
為什么信華為?
華為現在做鴻蒙系統:天時、地利、人和
【天時】
整個手機產業的趨勢發展,不是做一個手機那么簡單,未來是在軟實力上的競爭。
只有擁有知識產權和技術實力的廠商才能生存下去,靠拼裝和炒概念已經落伍。
手機廠商必須同時具備供應鏈整合能力,超強的研發能力和市場運營能力。
蘋果具備了,同樣,華為現在也具備了。
【地利】
連續多年的快速增長,華為積累了大量的技術專利和技術人才。
同時,華為每年對技術的投入都是百億以上,華為已經成長為一家真正的技術主導型企業。
從任正非到余承東,對于手機產業都具備了充足的信心。
在華為手機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設計和生產經驗、市場運營經驗和服務經驗,這些經驗匯集成強大的品牌影響力和口碑效益。
【人和】
擁有中國自己產權的手機操作系統,是我們心中的一個愿望。
中國人口14億,手機用戶超過十億以上,而安卓手機用戶占絕對優勢。
華為經過五年多的努力,已經成為國人心目中有份量的民族品牌。
而且華為手機用戶基數非常大,2018年出貨量超過2億,國內用戶就超過1億。
而且,華為的目標是超過三星,做安卓手機老大,大家對華為有足夠的信心。
華為此時推出自主的鴻蒙系統,具備了扎實的用戶基礎。
最后一個問題,華為的鴻蒙系統是開源還是封閉?以華為的姿態,老麥判斷是未來是做開源,只有開源,才會有更多的廠商進來,才能普惠到所有的安卓用戶,希望鴻蒙系統早日上線,讓國人用上自己的手機操作系統。
王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