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前言目前中國的老年人口已經成為了世界之最,老齡化問題日漸凸顯,國內老年人口在退休之后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靠退休養老金來維持,而養老金通常是由基礎部分、個人賬戶部分以及過渡部分組成。過渡性養老金是什么?過渡部分就是過渡性養老福利,是指由繳納養
前言
目前中國的老年人口已經成為了世界之最,老齡化問題日漸凸顯,國內老年人口在退休之后老人的基本生活保障依靠退休養老金來維持,而養老金通常是由基礎部分、個人賬戶部分以及過渡部分組成。
過渡性養老金是什么?
過渡部分就是過渡性養老福利,是指由繳納養老保險之后的退休人員,國家因政策變動而為他們提供了一個過渡性的福利,這個福利是結合這部分人的繳費年限與其所在省市所制定的相關計算公式來發放的,屬于一種過渡性的補償養老金,一旦這部分過渡期內的人員完全屬于符合退休政策之后就會終結了。
過渡性養老金計算起來非常的復雜,而且各省市均有所不同。大部分地區,會直接把這部分工資和社平工資相掛鉤,但也由特殊的,比如江蘇、廣東地區就是建立一個虛擬的個人賬戶來發放這部分過渡性退休工資。
正常情況下,退休人員只要知道自己所在的省市退休的“統賬結合”時間,就可以知道是否能夠享受到過渡性養老金了。
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算
計算方式主要是按照以下公式來算的:
過渡性養老金=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個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ד統賬結合”前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過渡系數
在這個公式中有幾個關鍵的要素,它們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也都在不同程度上決定了這個公式的運算結果。
退休當年養老金計發基數主要是指退休人員在其辦理退休的那一年,由社保局所發布的當年的計發基數;個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顧名思義就是個人每年繳費數的平均值,一般情況下按照1.0來計算;過渡系數指的是就是這一福利不同地區的計發比例,國內主要地區以1.4%到1.0%之間為主。
最后這個“統賬結合”是一個很重要的參考數據,它決定什么人在什么時間可以享受這個福利,而且全國各省市的職工養老保險“統賬結合”時間均不相同。
上海市是1993年1月1日;海南省是1994年1月1日;河南地區是1995年1月1日;吉林市是1995年7月1日; 云南和江西地區是1995年10月1日;四川、甘肅、江蘇、重慶、寧夏地區是1996年1月1日;新疆、福建、湖北、陜西、安徽、湖南、河北、遼寧、黑龍江地區是1996年7月1日; 廣西省是1998年1月1日;青海、天津、浙江、山東、內蒙古地區是1998年7月1日;北京、廣東、山西、貴州地區是1993年1月1日;西藏地區是2000年7月1日。
舉個例子,上海的“統賬結合”時間是1998年7月1日,那么在上海的退休人員只要是1993年1月1日前工作或參保的,就可以享受到過渡性養老金了。
過渡性養老金的消失是必然趨勢
過渡性是這一養老福利的重要特點。前文已經列出了各地的統賬結合的時間,所以它們的消失時間已經被確定了。隨著這部分過渡期的參保人員的年紀越來越大,最終在一定的過渡之后,這一福利也會慢慢的消失。
我國最低參加工作的年齡是16周歲,如果是16周歲以前參加工作的話會劃為非法參工。以此為據,如果一個年滿16周歲的人在上海市工作,并于1993年1月建立了養老保險的個人賬戶。那么應該至少是1977年1月出生的,這樣才能合法的在1993年1月這一時間段參加正式工作。這個使用過渡性養老工資的員工現在應該也至少44歲了,以國家規定的法定退休年齡,在2032年到2037年之間這個員工就會退休,那么當這個人退休之后,過渡性的養老福利將會停止,并且最終消失。
文章中所討論的過渡性養老福利的情況,其實還要額外考慮到我國廣大的機關事業單位退休員工,以及一些國家級的高級專業技術人才,他們也是都可以享受過渡性養老福利的,只是他們的“統賬結合”時間已經統一規定為2014年10月1日。他們的過渡性福利也就是從這一時間段來計算的了。
結語
時代在變化,政策也一直在改變,很多時候會有不好理解或是比較復雜的政策出現,這都是正常現象,事關大部分群體的利益時,計算方式復雜一點也是在所難免的,只要掌握好主要的數據,合理運用公式就一定可以算出自己的養老福利。
陳夕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