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編者按】他是一個致富后愛鄉如家、胸心坦蕩、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他胸懷“造福社會、共同富裕”的遠大理想,探索并成功實踐著“以企帶村”的新農村建設模式;他就是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朝陽。他沒有豪言壯語,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用自己的
【編者按】他是一個致富后愛鄉如家、胸心坦蕩、無私奉獻的共產黨員;他胸懷“造福社會、共同富裕”的遠大理想,探索并成功實踐著“以企帶村”的新農村建設模式;他就是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朝陽。他沒有豪言壯語,心系群眾,埋頭苦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了黨對共產黨員的要求,體現了他忠誠黨的事業、一心為群眾謀福祉、全力為人民辦實事的優秀品德;他以高尚的情操在家鄉譜寫了一曲令人感動的奉獻之歌,詮釋著一個農民企業家的風采。
朝氣蓬勃聚賢興駿業 陽煦山立融泰振鵬程
——記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朝陽
1
順勢而為 勇立潮頭創大業
有一位年輕的民營企業家,在他創業的短短二十年間,靠自身的不懈努力和艱苦奮斗,成就了一番事業;與眾多企業家一樣,他的創業,離不開勤勞和拼搏。憑借著“誠信、正直、仁義”的為人處世之本,闖出了一片天地,并在助力脫貧攻堅的道路上,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充分展示了一名民營企業家的為民情懷和一位共產黨員的精神風采。是什么力量促使他披荊斬棘,又是什么促使他一步一步走向成功的巔峰?近日,筆者走進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走近這個不尋常的農民企業家——林朝陽。
初次見到林朝陽,給人的印象是:辦事果斷,心胸豁達,為人真誠,樸實無華。在林朝陽心里,改革開放的初心是鼓勵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先富帶動后富,最終實現共同富裕。他深耕助殘事業,除了不忘改革開放的初心,還有一點就是,民營企業參與助殘事業是多贏之舉,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歷史機遇。正是這樣的胸懷和信念,讓林朝陽對助殘有著異于常人的熱情、近乎著迷的認真和不遺余力地投入。回憶著舊時光,暢談著新夢想。秋日暖陽下,林朝陽目光深邃。
林朝陽,生于1973年9月,福建建甌人,大專文化程度,現任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董事長兼黨支部書記。20多年來,林朝陽始終秉持工匠精神,潛心研發出具有綠色、環保、輕便、配戴舒適的竹安全帽,使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列為通用塑料安全帽的替代產品。此外,他在潛心辦好企業的同時,熱衷公益事業,在竹編帽業有限公司的朝陽升起中朝陽公益也一直在路上。2019年5月16日,第六次全國自強模范暨助殘先進集體和個人表彰大會在北京舉行,林朝陽應邀出席表彰大會,并獲得“全國助殘先進個人”榮譽稱號。
據林朝陽介紹,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開發各種竹編安全帽的企業,也是我國唯一一家被國家安監總局及國家質監總局審查認證的竹編安全帽生產企業。企業依托當地豐富的毛竹資源,以及當地貧困戶的現實情況,量身定制脫貧方案,讓當地貧困農民在家中編制安全帽,并給予補償,這種形式帶領了當地貧困戶走向脫貧之路。2009 年,公司前往人民大會堂做專項推廣,通過鐵道部考核進入物資采購供應商名單,為全國十多家鐵路局和中國鐵建、中煤集團等十余家國有大中型企業提供竹編安全帽。多年來,朝陽帽業先后獲得“建甌市扶貧助殘先進單位”、“南平市知名商標”、“中國質量過硬知名品牌”等榮譽。一個優勢企業、一個先進項目在系統化導入一個產業化亟待升級的貧困地區后,真正的扶貧成果是其規模效應、輻射效應,將該貧困地區的人口、資源等基礎要素整合在一起,推動效益倍增。
據了解,朝陽帽業有限公司采用“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一方面吸納周邊村民到企業務工;另一方面組織村民免費技術培訓,為村戶提供編安全帽的生產資料,優先招聘殘疾人、貧困戶,實行“分散加工、統一檢驗”,讓村民在家就業。目前已解決700多人就業,幫助26戶在冊建檔立卡貧困戶成功脫貧,40多名殘疾人成功就業,一頂小小的竹編安全帽帶動村民甩掉“貧困帽”。談起朝陽帽業,林朝陽作為董事長更是侃侃而談。他表示,在做強做強竹編安全帽的同時,公司又與上海滬東船廠對接,新引進一條安全帽生產線,擴大產能,通過產業鏈的完善,努力擴大幫扶群體。前不久,公司還與福建省聾人協會合作,成立全省首個聽障人士就業試驗基地,為聽力殘障的群體提供就業幫助,幫助殘疾人家庭脫貧致富。與此同時,公司全面開啟互聯網線上助殘新模式,在建甌市電商產業園創辦“朝陽日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為南平市盲聾啞學校上百名學生培養電商銷售技能以及線上銷售他們(社會殘疾人朋友)的作品(產品)。在林朝陽看來,將來該平臺還將再吸收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特教學校學生的作品,和全國各地殘疾人士的作品、產品和在“愛心平臺”上銷售,將“朝陽日善”愛心平臺打造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并從銷售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成立專項獎教基金,為進一步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創新模式扶貧,爭做致富“引路人”。林朝陽積極探索出朝陽帽業公司參與貧困村扶貧產業幫扶模式,摸索以地方特色產業為基點實現互動的扶貧格局等特色做法,助推產業扶貧在整個扶貧工作中的有效性顯著突出,這種以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依托開展村企共建,既滿足了當地貧困村的脫貧致富,也充實了建甌市的扶貧體制,真正實現“萬企幫萬村”。
2
準確定位 搶抓機遇求發展
建甌是“中國竹子之鄉“。如何讓竹子的價值最大化?真正讓“竹山”變成老百姓的“金山銀山”。建甌市房道鎮有著13萬畝的毛竹林,貧困戶基本都各自的毛竹山。幫助農民脫貧致富,實現自己回報社會的夢想一直在催生林朝陽前進的步伐。林朝陽說,每個人都在為自己的夢想拼搏,但創業的道路并非一帆風順,幾次想過要放棄,每當想到家人的期盼和故鄉的發展,他都咬牙堅持了下來。創業的這幾年間,他時刻惦記著家鄉父老。在大山里摸爬滾打的林朝陽,20多年來,始終秉持工匠精神,確保朝陽帽業的產品具有綠色環保、輕便、佩戴舒服及無沉悶感等多種優點。也因此,越來越多的企業將其列為通用塑料安全帽的替代產品。他笑著說,這就是企業發展最大的合心力,它凝聚了農民的力量,尊重了農民的樸實,充分調動了農民的積極性和創造力,這才是企業向好發展的根本,才是企業、農民與自然環境的和諧共處!他決定要以點帶面,逐步發展,讓自己的企業越做越強,引領更多的企業回鄉創業,帶領農民脫貧致富。
“發展自己,回報社會,有能力就要有所作為,這是一個人的本分,更是共產黨員的責任。”這是林朝陽常說的一句話。朝陽帽業成立之初,他就不忘履行企業社會責任,把優先安置殘疾人就業作為企業發展的一項原則。“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我們公司根據殘疾群眾的特長,把群眾精準鑲嵌到種植、收購、包裝等不同崗位的企地扶貧‘產業鏈條’當中,既讓貧困戶掌握一技之長,又實現在家門口就業。”林朝陽說。朝陽公司年產竹編安全帽100多萬頂,需要大量毛竹。在精準扶貧過程中,這家公司創新“黨支部+公司+貧困戶”的精準扶貧模式,采取黨員“1+N”形式幫扶貧困戶。公司以每噸高出市場價20元的價格優先向貧困戶、殘疾人戶收購毛竹,并和一些貧困戶結對,為他們量身定制脫貧方案。對于殘疾員工,免費對其提供技術培訓、沒有行動能力就上門送材料、送技術,直到他們能編織出合格的安全帽為止,并且還給他們每頂高出廠里其他工人0.2元的工資。
創業多年來,朝陽帽業共招收殘疾員工一百多人,簽訂的都是無限期的合同。林朝陽說:“我對員工,除了產品質量,其他都不做要求。尤其是殘疾和貧困戶員工,只要能干得動、干得好,我都愿意他們來上班。”“對于很多殘疾、貧困家庭而言,一份工作就是一條出路。”林朝陽如是說,“我想通過品牌宣傳、推廣,進一步提高市場份額,給鄉親們帶來更多的訂單,再帶動更多人就業。”
在企業里,林朝陽總是把殘疾員工當作親人,倍加關心和關懷,鼓勵他們自強、自立。針對殘疾人心理普遍比較自閉的情況,林朝陽對他們格外關心和照顧,在生活上結合殘疾職工的不同特點,用不同的方式與殘疾職工進行溝通和交流,引導他們樹立“自尊、自信、自強、自立”的精神;在工作分配方面,針對殘疾人身體上的不便,堅持以人為本,根據殘疾職工自身的狀況和能力給予適當的安排和照顧。
在企協助殘模式正常運營的情況下,如今,林朝陽又在更高的起點上追根溯源,思考著如何幫扶前移,怎樣為在校的殘疾孩子謀未來,謀幸福?在與福建省南平市盲聾啞學校領導深度溝通之后,雙方著手校企合作。2017年7月,“南平市盲聾啞學校就業實踐基地”正式落地于建甌市朝陽竹編帽業有限公司。接著,他又聯合福建省聾人協會,并得到了福建省殘疾人基金會的大力支持,共同在建甌市電商產業園創辦“朝陽日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緊隨智能社會發展的新趨勢,林朝陽的互聯網線上助殘新模式正式展開。目前,“朝陽日善”平臺已為南平市盲聾啞學校上百名學生培養電商銷售技能以及線上銷售他們(社會殘疾人朋友)的作品(產品)。在林朝陽看來,將來該平臺還將再吸收全省乃至全國各地的特教學校學生的作品和全國各地殘疾人士的作品、產品在“愛心平臺”上銷售,將“朝陽日善”愛心平臺打造成為一個全國性的線上愛心銷售平臺。并在銷售利潤中提取一定比例資金,成立專項獎教基金,為進一步發展殘疾人教育事業打下堅實的基礎。
3
懷揣感恩 拳拳之心為桑梓
發展不忘根本、致富不忘農民、崛起不忘社會。林朝陽說,企業的發展得益于改革開放的好政策。他始終奉行“報效祖國、服務社會、感恩桑梓”的理念,積極投身公益事業。他在潛心辦好企業的同時,熱衷公益事業,在竹編帽業有限公司的朝陽升起中朝陽公益也一直在路上。林朝陽始終堅持著自己的真誠和善良,用真情和奉獻譜寫了一曲與愛同行、助殘為樂的感人樂章;用自己的質樸和真誠詮釋了一位共產黨員的社會責任。林朝陽表示,閩商是華商的優秀代表。自己作為其中的一員,要大力弘揚優秀企業家精神,擔當好政治、經濟、社會“三種責任”,肩負起新時代賦予的偉大使命和責任,用更好的幫扶殘障業績和更大的精準扶貧貢獻,回報黨和政府對民營企業家的支持和關心。
多年來,林朝陽一直把殘疾職工的冷暖安危掛在心上,始終把實施“送溫暖工程”和“五走訪”作為扶殘助殘的重要工作來抓。如員工周榮灼在農作中摔倒住院,公司派人協調工作交接,前往照顧關心,使其得以順利康復;針對肢殘員工魏麗華和謝長沐的實際情況,公司積極向有關部門推薦申報,使他們每人都獲得了1800元的幫扶資金;公司貧困員工張全怒撫養的孫女考上大學,公司在積極爭取有關部門扶持的同時,及時送上了3000元的助學金,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
林朝陽感恩這個時代為他帶來的幸福生活,希望可以用公益幫助到更多的人。近幾年來,在他的領導下,朝陽帽業就通過捐贈、捐資的方式積極參與了省聾協的各項助殘慈善活動,捐贈價值近200萬元: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后,公司當即向救災官兵捐贈了一萬多頂安全帽;2017年1月,向福建省聾協捐贈價值60多萬元的注塑機,并形成企協合作,利用企業“公司”+“農戶”的生產經營模式,圍繞聽障人士脫貧工作精準發力,推動他們自食其力,脫貧致富,改善他們家庭貧困狀況,提升他們的幸福指數;2017年4月,支持贊助了在武夷山舉辦的福建省首屆聾人飛鏢大賽;2017年5月,支持贊助了在福建省少兒圖書館舉辦的福建省首屆高校手語大賽;2017年9月,支持贊助了福建省聾協在福建三明舉辦的福建省聽障人反傳銷普法宣傳啟動儀式;2018年5月,支持贊助了在建甌舉辦的“追夢自強,福建省首屆殘疾人書畫-文創公益聯展”,福建省殘聯理事長到公司考察調研后,高度評價了基地的運營成果和對助殘事業積極貢獻。
作為一名成功的民營企業家,林朝陽善于用全局發展觀念去考慮并解決企業發展中的每一個細微環節,同時極具愛心地為諸多需要幫助的弱勢群體提供及時具體的資助。建甌市房道鎮的農戶提起林朝陽,個個都豎起大拇指,稱他為一個簡簡單單的好人,一句“好人”,完美地闡釋了他的為人。
俗話說,飲水思源,回報桑梓,這是企業家成功之后實現人生價值的最好體現。林朝陽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辦企業干實業,他信心滿懷;獻愛心幫群眾,他愛心洋溢。在低調務實和不事張揚中,實踐著他的人生價值和對社會責任的承擔。
(來源:閩商文化館 作者:文榮 文贊 劉賁)
丁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