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上半年的旗艦都已悉數登場,這次對比一下最強的超廣角攝像頭,究竟在哪臺機器上。熱門候選包括:華為Mate40Pro、OPPOFindX3Pro、一加9Pro和vivoX60Pro+。小視野鏡頭、自由曲面、主攝級大底、微云臺,哪個技術的效果會更
上半年的旗艦都已悉數登場,這次對比一下最強的超廣角攝像頭,究竟在哪臺機器上。熱門候選包括:華為Mate 40 Pro、OPPO Find X3 Pro、一加9 Pro和vivo X60 Pro+。小視野鏡頭、自由曲面、主攝級大底、微云臺,哪個技術的效果會更好?
按超廣角傳感器的面積排列:
OPPO Find X3 Pro與一加9 Pro:一家人,都是帶自由曲面鏡頭的IMX766,5000W,1.0μm,1/1.56",全像素全向對焦,7P自由曲面鏡頭,等效14mm(實際110.3度視野),帶4cm微距,F2.2光圈;
華為Mate 40 Pro↑
華為Mate 40 Pro:是規格最特殊的超廣角鏡頭。它是大像素(非多合一的1.6μm)+3:2畫幅+小視野+大光圈(只此一家,光圈比主攝還大的超廣角)。可理解為是視角稍大的主攝,2000W,1.6μm,1/1.54'',18mm等效焦距,F1.8光圈。因畫幅不同,雖對角線長度略大于IMX766,但折算面積小1.33%左右;
vivo X60 Pro+:也是只此一家,唯一的微云臺超廣角。因為超廣角視角大,對抖動相對不敏感,故手機上絕大部分超廣角鏡頭都不帶光學防抖。X60 Pro+的傳感器是相對最弱的IMX598,4800W,0.8μm,1/2'',F2.2,114度廣角,有特殊鏡片,無需畸變矯正。
沒選用華為Mate 40 Pro+的原因(非常緊張,滿頭大汗:肯定不是因為沒膽識搶不到,不要亂說啦),因為它的自由曲面鏡頭只有F2.4的光圈,規格略弱于綠廠家。
OPPO和一加的超廣角硬件一致,非常適合用來對比算法差異(檢驗哈蘇信仰),X60 Pro+代表了唯一的“光學防抖+中型CMOS”方案。而華為Mate 40 Pro的“長焦超廣角”實在難以分類,追求視野的覺得它不配叫超廣角,而追求辨析力得覺得它是yyds。
這4臺都是邊緣畸變免疫的機器:華為Mate 40 Pro超廣角視野本來就非常小(相對于正常超廣角),自然沒畸變壓力。Find X3系列和一加9系列是因為有自由曲面鏡頭,而vivo X60 Pro+也是無需畸變矯正的特殊鏡頭。
主攝
先看看主攝們的表現,作為超廣角和成像風格的參考。
這里再不厭其煩地說明一下,華為Mate 40 Pro主攝是原生23mm(系統里被作為0.8倍變焦),打開相機的1倍其實是主攝數碼裁切成27mm后的效果,所以視角比正常手機小(現在主攝一般是等效23mm到26mm)。
主攝對比,場景1
主攝對比,場景1,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場景2
主攝對比,場景2,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場景3
主攝對比,場景3,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2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2,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3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3,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4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4,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5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5,中央放大(華為可怕的高光壓制,至今未有對手)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6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7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7,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8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8,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9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9,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0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1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1,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2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3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3,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4
主攝對比,燈光場景14,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1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1,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2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2,中央放大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3
主攝對比,極弱光場景3,中央放大(傳感器大小的差距,在這個場景表露無遺)
超廣角
超廣角視野最大的是vivo X60 Pro+、隨后是Find X3和一加9 Pro。Mate40 Pro本來就小的視野,因3:2的畫幅比例,雪上加霜,縱向又窄了些↓
超廣角對比,場景1
超廣角對比,場景1,左下角邊緣放大
超廣角對比,場景1,右下角邊緣放大
除了Find X3 Pro,其他機器在四角極限邊緣都有一定程度的劣化。一加:原來爸爸留了一手。
超廣角對比,場景1,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場景2
超廣角對比,場景3
超廣角對比,場景3,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2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2,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3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3,中央放大(左下角的一加,此場景多次拍攝也對不上焦)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4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4,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5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5,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5,中央下方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6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7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7,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8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8,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8,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9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9,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0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0,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1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1,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2
超廣角對比,燈光場景13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1
vivo真的是把這顆IMX598給榨干了,小一級的底,給出完全不慫的極弱光表現。華為這里是大底疊加F1.8光圈(其他3臺都是F2.2)的效果,不在一個次元。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1,中央左側放大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2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2,,中央放大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3
超廣角對比,極弱光場景3,中央放大(Mate 40 Pro超廣角雖畫面亮度高,但犧牲了辨析力。一加則是噪點繃不住了)
總結
主攝的強弱沒多少懸念:
Mate 40 Pro辨析力、高光壓制都強得夸張,發布大半年后依然鮮有對手;
vivo X60 Pro+有最好的拍照體驗,最穩定的白平衡(統一偏暖/偏紅黃就是了),特意調高的對比度,優秀的降噪,但視角大,涂抹用力,導致畫面細節是幾臺里最弱的;
一加9 Pro有“藍調哈蘇”特有的偏藍偏冷白平衡,非常用力的銳化,油畫感重,OTA后部分解決了噪點奔放的問題,但多幀合成時間越來越長了。拍照體驗一般,且整體素質略弱于頂流旗艦;
OPPO Find X3 Pro拍照體驗僅次于X60 Pro+,快門響應快,成片率也高,非常舒服。偏黃綠的暖色白平衡,畫面比較自然,但底還是太小了,寬容度和噪點控制比較佛系。
而超廣角排序如下:
Find X3 Pro有正常概念下最好的超廣角,應該沒有之一。成像風格就是主攝那套,佛系的降噪(但又遠好于噪點奔放的一加9 Pro超廣角)、偏黃綠的白平衡、強于正常的高光壓制和寬容度(相對于超廣角);
vivo X60 Pro+超廣角視野略大于綠廠,外加用力的降噪涂抹,導致辨析力依然是弱一個檔位。畢竟是1/2''的底,光線變弱后,細節劣化速度高于Find X3,寬容度也有疲態,這是微云臺也無法補救的。其優點是發色飽和度高、對比度高,討好眼球;
一加9 Pro:本以為會和Find X3差不多,但確實是算法拖了后腿(哈蘇光環還沒蓋到超廣角?)。拍照體驗直逼Mate 40 Pro的超廣角(多幀合成真的慢),對焦邏輯偶爾迷惑,噪點奔放,大逆光場景的暗部有時也拉不起來。低情商:可惜了硬件。高情商:有進步空間和潛力。
華為Mate 40 Pro(非正常機型,不參加排序),每次對比都會重復感慨:這視野,超廣角了個寂寞。主攝覆蓋不下的場景,這個0.7倍的超廣角大幾率也覆蓋不住(注意,它還是27mm的0.7倍……正常手機是24mm的0.6倍,實際差距比數字看起來要大得多)。不過華為的算法真的是太強了,除了白平衡會飄之外,此等高光壓制,此等細節真的是沒對手。要是能有更大的視野將絕殺,可惜要不得。
丁書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