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退伍,圖片來源于網絡人生旅程上有許許多多的站點,每到一站再出發,選擇往哪里走,又如何走下去,往往會到達不一樣的終點。然而,究竟是選擇重要,還是怎么走下去更重要?有一位退伍老兵,就用他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最終能達成什么成就,更多是在逆境中支
退伍,圖片來源于網絡
人生旅程上有許許多多的站點,每到一站再出發,選擇往哪里走,又如何走下去,往往會到達不一樣的終點。
然而,究竟是選擇重要,還是怎么走下去更重要?
有一位退伍老兵,就用他的實際行動向世人證明,最終能達成什么成就,更多是在逆境中支持我們走下去的寶貴品質。
出生鄉野,入伍爭光
這位退伍老兵叫肖輝。
1980年,肖輝出生在陜西省安康市一個小小的縣城上——鎮坪縣城關鎮友誼村。
鎮坪縣位于陜西位于陜西省最南端,大巴山北麓,是四川、陜西、湖北三省的交匯處。
地理位置上看,剛好是中國地圖的中心之處,因此被大家稱為“國心之縣”。
鎮坪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宜林宜牧草宜藥生長,是植物生長的理想之所,生物資源豐富。
不過這里雖然物產豐富,由于早期交通閉塞、經濟不發達,農村的生活還是相當貧苦。
因此,肖輝從小就培養出不畏艱辛、敢于擔當的品質。
隨著年齡增長,肖輝慢慢成熟懂事。
為了給家里減少負擔,更為了想看看外面的世界,1999年,18歲的肖輝報名參軍,前往甘肅蘭州成為了一名人民子弟兵。
在部隊里,他訓練努力刻苦,憑借優秀的表現,第一年就入了黨,還被評為了優秀士兵;第三年還榮獲了一次三等功。
退伍闖廣州,勤勞致富展手腳
2002年,在軍營當中度過了五個春秋的肖輝復員了。
脫下了一身戎裝的肖輝不甘心默默無聞地找個工作打工,他決定到大城市闖蕩一番。
那時候我國的輕工業正在蓬勃發展,所以肖輝決定在服裝業開始他的事業。
他先是在蘭州摸爬滾打了兩年,把整個服裝業的流程摸透了,然后只身南下去當時經濟已經很發達的廣州開始創業。
起初,肖輝穿梭于大大小小的許多服裝檔口之間。
摸清各種門道之后,決定從服裝批發零售開始做起。
他先是背著裝滿服裝的背包走街串巷賣吆喝通過賺取差價,很快積攢了一筆財富,盤下了一家門店做小老板。
肖輝踏實肯干、任勞任怨,又頗有經商頭腦,慢慢地生意越做越好。
隨著規模不斷擴大,他決定將生意進一步擴大,把利潤用來投資建廠。
2012年,在外拼搏十年的肖輝擁有了自己的服裝廠,還在這期間遇到了心儀的姑娘劉莉,擁有了幸福的家庭。
困境中尋出路
隨著服裝業的發展和我國對外貿易的蓬勃興起,服裝業的競爭越來越大。
曾經的藍海市場已經變成“紅海”:大大小小的生產制造的服裝廠越來越多,國外知名的服裝連鎖企業不斷地涌入中國這個新興的市場,行業利潤不斷地遭到擠壓。
敏銳的肖輝迅速意識到市場的變化,他一方面繼續想辦法拓展銷路,穩定工廠生意,另一方面也開始積極尋找新的方向,意圖轉型。
2013年初,家鄉鎮坪縣的一場招商引資會,把肖輝帶進了一個新的天地。
為了把家鄉的優勢資源更好地推向市場,鎮坪縣的政府部門邀請了鎮坪縣許多在外打拼的成功企業家回家鄉看看,希望借助他們的力量和成功經驗,助力家鄉的經濟發展和建設。
當時,已經身家千萬的肖輝也在被邀請之列。
在外拼搏多年的肖輝對家鄉有著濃厚的感情,這次的招商引資會給了肖輝啟發。
通過多次交流溝通和實地調查,他萌生了一個大膽的念頭:家鄉豐富的山林資源是天然優質的養殖環境,“民以食為天”,養殖業也許會是他的“新天地”。
那么究竟養什么呢?
肖輝在考察中注意到,由于縣里把養殖業當做重點扶植產業,當地許多鄉親們都養殖了豬,只是沒有規模化。
而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豬肉,需求會一直有,市場不缺。
只不過如果想要打入豬肉市場,他需要有特色且有競爭力的產品。
思來想去,他把注意力放在了野山豬養殖上。
鎮坪縣四圍有山,廣袤的深山山林更是養殖野山豬的好地方,有這樣的天然優勢一定要利用起來。
經過市場調研,肖輝發現市場上野山豬并不常見,是特色產品。
野山豬肉售價也比普通豬肉高不少,因為它不僅味道好、口感香嫩可口,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除了富含各類維生素等,更為重要的一點是,它所含人體所需要的亞油酸含量高于普通家豬的2.5倍。
亞油酸是一種對人體的生長發育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的脂肪酸,它是人體生長必需品但人體又不能自身合成,必須通過食品攝取。
同時,它也是治療冠心病的特效脂肪酸。
富含亞油酸的野豬肉隨著經濟發展生活水平越來越高,對社會大眾必定會有極大的吸引力。
經過深思熟慮之后,肖輝打定主意,飼養野山豬。
方向確定后的他開始著手準備,然而,創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資金。
養殖業是一個資金投入很大的行業,要不然不做,要做就要努力做好。
肖輝粗算了一下,預期投資大概需要1000萬,這讓他犯了難。
肖輝不是沒有錢,只是他的錢都押在了他的服裝生意上,而目前,他的服裝生意主要都是他的妻子在打理。
肖輝和妻子相識相伴這么多年,彼此非常信任。
他把所有生意放心交給劉莉打理,而劉莉也不負所托成為他堅實的后盾。
只是投入這么多資金在養殖業上,是一個非常冒險的舉措。
稍有問題,之前努力付出的一切都會付之東流,妻子肯定不會同意,因此肖輝犯了難。
思慮再三,肖輝決定“欺騙”妻子,撒謊把這一千萬“騙”到手。
他對劉莉謊稱,經過市場調研,他打算在老家注冊一個養殖公司,注冊資金1000萬元。
注冊完之后,錢就可以收回。
在商海奮斗許久的劉莉因為了解注冊公司流程,加上對丈夫的信任,二話沒說就籌集了資金,把一千萬轉給他。
1000萬的背水一戰
拿到啟動資金后的肖輝來不及開心,更來不及想細想這選擇是好是壞,就轉身投入了野山豬的養殖。
他知道,這樣的選擇結果只有成功和失敗之分。
2013年,肖輝揣著“騙”來的1000萬,在老家距縣城二十多公里、海拔高達一千六百多米的八坪山上租了4000畝山林。
同時建廠房、修圍欄、請工人,信心滿滿開始了他的野豬養殖事業。
即使預料到養殖的路不會一帆風順,但肖輝還是沒想到困難會接踵而至。
野山豬營養價值高、售價更貴,但是飼養起來困難也更多。
因為野豬生性兇猛、奔跑速度快,一米多高的圍墻都能“飛”過去,攻擊性強,所以光修建圍欄,肖輝就花了300多萬元。
第一個難題很快出現,野豬因為兇猛,被養殖在一起經常會互相攻擊,被同類咬掉耳朵咬斷鼻子是常事,破了相的豬賣相不好,影響銷售。
更有兇猛的豬還會把自己生出的小豬仔吃掉,讓本來產量就低的野豬繁殖更是雪上加霜。
產量低、賣相差大大影響了野豬的銷售,雖然肉質鮮美營養價值高,但高昂的售價和不好的賣相讓肖輝的野豬銷路并不好。
一邊是高昂的養殖成本,一邊是滯銷的野豬,野豬養殖陷入了困境。
肖輝雖然異常焦慮,但仍然不放棄,他四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可正在此時,隨著和妻子約定歸還“注冊資金”日子的來臨,妻子頻頻追問后起了疑。
她突然跑回老家一探究竟,這下肖輝的秘密藏不住了。
只不過事已至此,妻子也不好再說什么,只能盡力經營好服裝事業,替肖輝免除后顧之憂。
好在很快,一個“無心之舉”給肖輝陷入困境的野豬養殖帶來了轉機。
開始是因為肖輝女兒的出生,因為肖輝夫妻兩個都在忙生意,他們只好讓肖輝的母親來幫忙照顧孩子。
可是這樣一來,肖輝母親飼養的幾頭土黑豬就無人照料。
為了減輕母親的負擔,肖輝把母親的土黑豬拉過來和自己的野豬放在一起飼養。
肖輝曾經擔心土黑豬被野豬攻擊,但是出人意料的是,兩種不同類的豬在一起,不僅沒有出現他擔心的互相攻擊的現象,土黑豬的出現反而讓野豬變得溫和了下來。
更令他驚喜的是,土黑豬很快就懷孕生下了小豬仔。
這種經過雜交配種的土豬肉經過試吃,發現肉的品質不輸野豬。
同時豬仔的產量提高,這就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成本。
只是僅靠降低成本,還是不能完全解決野豬的銷路問題。
善于思考的肖輝,開始從銷售渠道上思考解決的新辦法。
之前為了銷售破了相的野豬,肖輝從售賣整頭豬,轉成售賣屠宰好的豬肉。
于是他想,是否能對豬肉進行再加工之后進行售賣。
肖輝苦心研究,把家里的土豬做成熏肉。
他家雜交后的土豬肉熏肉不僅綠色健康、營養豐富,而獨特的肉質口感使得它風味獨特,因此一經推出,大受歡迎。
就這樣經過多種努力,肖輝的雜交土黑豬銷路打開了。
同樣的一只220斤土豬,別人家的大概售價在4000元。
而肖輝的雜交土黑豬即使破了相,一只豬的整體售價也達到了8000元。
再加上熏肉的暢銷,當年那1年,他養豬的銷售額就達到800萬。
最后,肖輝不僅遵守承諾把錢還給了妻子,還讓妻子看到了新行業發展的希望。
在飼養野豬的同時,肖輝還在管理模式上不斷摸索創新。
他在家鄉組織成立了集高山有機綠色食品的種植、養殖、生產加工、銷售及旅游開發為一體的循環農業專業合作社。
剛開始因為缺乏農業管理經驗,也遇到過很多挫折。
但肖輝不怕問題,迎難而上,主動尋找出路,學習經驗,從最基礎的最小最細的瑣事做好。
他摸索出“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模式,采用和當地農戶合作擴大經驗。
對資金暫時有困難的農戶,采取擔保抵押的形式,為其提供野豬幼崽鼓勵養殖,以保護價與農戶簽訂收購合同,不僅擴大了野豬飼養規模還幫助周邊困難群眾共同發展。
經過幾年的發展,他的農業“王國”從無到有,從小到大,規模逐漸壯大。
肖輝建成了3500余畝特種野豬生態放養基地,建立有機蔬菜大棚12個,種植有機蔬菜120余畝;
引進了3條國內先進的冷鮮肉分割、肉制品加工、農副食品包裝生產線從事生產加工。
逐步形成野豬養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產業鏈條,帶動了農家樂、餐飲業的快速發展。
除了2012年注冊的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外,肖輝還有兩個野豬馴養農民專業合作社、一個高山蔬果種植合作社和三個巴山黑土豬養殖基地。
形成了一家集高山綠色養殖、種植、生產加工、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循環農業企業。
肖輝還充分利用自己的優勢農業資源,繼續深耕家鄉資源,發展農業同時還推動文化、旅游業的發展。
2015年,肖輝還興辦食品有限公司。
2017年他又推出以人文會客為載體,以鎮坪鹽道菜品和長壽菜為主打,以優雅的環境濃厚的文化氣息和獨具匠心的菜品而大獲好評的人文會客廳。
2019年2月份,肖輝又在鎮坪注冊成立了集星級酒店客房、大型宴會、會議、中餐接待、KTV為一體的酒店有限責任公司。
他的投資也從最初的一千萬逐漸增加到三千萬,在當地形成了規模龐大的 “現代農業王國”。
在努力發展的同時,肖輝不忘初心,還主動參與家鄉建設的各項事業中。
他加入“以推動鎮坪縣產業鏈式發展為出發點、以發展鎮坪縣域經濟為目標”而成立的各類社會團體,為推動鎮坪縣經濟增長出謀劃策貢獻著自己的一份力量。
除此之外,肖輝還積極投身鎮坪縣的脫貧攻堅的事業中。
在產業種養集中區和產品加工生產區建立“兜底園”,召集了因為經濟原因建不起房的貧困戶,以“集中安置+統一管理+技術培訓”的模式,為貧困戶解決住宿問題,讓他們在產業園務工學習技術。
同時,肖輝還主動為當地農戶提供養殖信息服務和技術指導,與當地農戶簽訂野豬養殖、購銷合同,積極支持農戶發展野豬規模化養植。
先后與58戶貧困戶建立利益共同體,發展高山蔬菜種植業;與85戶貧困戶簽訂土豆種植收購協議。
因為熱心家鄉事業,肖輝為鎮坪縣做出了杰出貢獻。
在2017年,肖輝獲評為“鎮坪好人”。
同年,還被推選評上了陜西省勞動模范并且當選為鎮平縣人大代表至今。
他的野豬養殖和臘肉加工在當地赫赫有名,興辦的農業公司也成為當地的龍頭企業。
身上的榮譽越多,責任越大,家鄉父老鄉親的信任給肖輝帶來了榮譽,也給他帶來了一份沉甸甸的責任感。
家鄉遭遇特大洪災時,肖輝帶頭組織捐款捐物助力家鄉恢復生產、
在新冠疫情期間,他剛剛開業沒多久的大酒店就因為疫情被迫停止營養。
肖輝顧不上計算損失和心疼他的巨資投入,馬上組織酒店員工和人會會客廳的餐飲人員投入“抗疫”斗爭中。
他主動提出把新裝修好的酒店作為疫情隔離點,為一線工作人員制作工作餐。
除此之外,肖輝也一直沒有停止他的助力扶貧事業,他的公司一直堅持對農戶的農產品進行訂單式采購,對農戶進行幫扶帶動。
2020年,肖輝的公司與當地農戶簽訂生豬訂單回收協議40余份,可實現銷售收入28萬元,把為家鄉建設出力落到行動上。
無論是當兵、搞服裝、養豬到后來的多元化發展,肖輝在每個行業都取得了不錯的成果。
而這些都依靠的是肖輝身上那股子不怕困難、敢于直面問題、耐心解決問題的堅韌精神,使得他無論身處哪個行業都能拼搏出一片天地。
同時,“喝水不忘挖井人”,依靠家鄉資源取得成功的肖輝也并沒有忘記那片生他、養他、助他成功的土地,在繼續拼搏,同把家鄉建設得更好。
陳龍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