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廣東的汽車市場是與國內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的。由于深受香港地區曾經的用車習慣影響,以及以前法規上對于車輛進口銷售使用的管理有所不完善,廣東一直被稱為日系車大本營。許多在國內其他地方不受待見的日系品牌車型,在廣東卻依然有生存的一席之地,甚至銷量
廣東的汽車市場是與國內其他地方有很大不同的。由于深受香港地區曾經的用車習慣影響,以及以前法規上對于車輛進口銷售使用的管理有所不完善,廣東一直被稱為日系車大本營。
許多在國內其他地方不受待見的日系品牌車型,在廣東卻依然有生存的一席之地,甚至銷量領先。因此有許多的日系車企都選擇與廣東本地的汽車制造企業合資生產,或將與其他地區汽車制造企業合資的生產廠放在廣東。
商用車也不例外,作為廣東地區最大的汽車生產企業,廣州汽車集團在多年前便已經與五十鈴合作生產商用車;隨后與日野合作,生產其車系內現款的主力重卡車型—Profia車型。
而今天,筆者就給大家介紹一下這款日系卡車的1:24比例卡車模型—廣汽日野700 6x4牽引車重卡模型。
雖然日本有四大重卡企業,但目前也只剩五十鈴和日野在中國有合資公司引入生產他們的產品。
而模型產品的授權生產則更為稀少,且方式獨特—原廠授權而言,廣汽日野授權生產了這款1:24比例的牽引車模型,而慶鈴則生產了1:32比例的Giga巨咖牽引車模型。
倒是使用這兩個品牌的產品作為底盤平臺基礎的多家建筑工程機械制造商,獲得了多個授權用以生產特種作業車模型。不過由于這些特種作業車比例并非1:24,因此文中就不作介紹了。
外觀
作為一款現代化的重型日系卡車,日野700依然有著日系卡車必備的經典元素—凸地板且空間較小的駕駛室。
日本的特殊地勢,造就了當前特殊的運輸行業趨勢:卡車并不需要非常巨大的駕駛室供給司乘人員休息,甚至并沒有必要在卡車進行長時間休息。
同時日本的陸路運輸,也更多使用單車而并非牽引車進行,只有碼頭用車、工程用車和大宗商品用車才會使用牽引車執行任務,而單車受限于車長的限制,必然會通過擠壓駕駛室空間來換取載貨空間。
也正是這個原因,日系重卡在中國市場的影響力越來越小,也只能在短途運輸和特種運輸中,借助相比于國產車型略為領先的驅動傳動系統,獲得一席之地。
而剩下的銷量部分,就是由廣東的部分對日系卡車有高度信任的用戶選擇。所以至今在廣東地區,廣汽日野700這款車型,依舊有不低的保有量。
外觀上,這款廣汽日野700也已經算是較為成熟,多年的設計直到今天也依然耐看,并不顯得過時,盾牌式的中網結構設計,又給這款車型帶來了一點點歐洲風情。
三角形的示寬-轉向燈是筆者最欣賞的設計,雖然外形與整車的線條有所沖突,但實際上這個燈體的設計是完美融入了正面和側面的過度之中。這些設計往往就能體現設計師的功力深厚。
側面則是上文提到的日系風格—窄臥鋪。對于以前國內的運輸業而言,臥鋪的要求真的僅僅是可以睡覺,車內空間也沒有要求;而現在,時代在進步,駕駛室在不斷變大,駕駛員們也希望臥鋪能夠舒服睡一覺以緩解長途跋涉駕駛的勞累。
日野的臥鋪也確實不能滿足現代國內的運輸業要求了,加寬勢在必行,改款車型的公告里也看到了加寬臥鋪的車型了。只有尊重市場規律,才能獲得市場。?
中網在前面罩的結構在模型里完全表現出來,每一處鏤空位都有所體現。巨大的日野標志雖然在模型了只有拇指指甲大小,但實車上可是大得很有識別度。
中網上沿左右分別標有“HINO”和“700”,以及中網的“廣汽日野”水貼紙,也表明了身份。不過這些標志貼紙都容易損壞掉落,不是很好。
前杠使用合金材質,這應該是1:24比例合金卡車模型的必備,然而某些模型也沒有做到,推測也有可能是成本問題吧。前車燈的內部結構有一點失真,實車是大近光燈搭配小遠光燈,而模型只有一個燈腔。
也有讀者會說,有些版本為什么沒有霧燈?其實這款日野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更早期的“國三”版本,沒有霧燈,而“國四”版本才有,這也是一個很好的區分方式。
掀起前面罩,能看到駕駛室前部的結構。走線依然是國產模型的慣例,直接在模具上做出走線的結構,不過比其他模型更精細地做出分色。前面罩使用“大狗腿”方式作為鏈接,相比于普通的合葉結構更耐用。
發動機艙也有開口,可以直接看到發動機前部的結構。相比于某些國產模型奇葩的遮擋,已經實屬不錯。
車頂沒有配備遮陽罩,只有車頂兩角的示廓燈,以及駕駛室側的天線。示廓燈使用透明塑料材質,天線則使用黑色塑料,質量都算不錯。
而以前日系的三顆示速燈也已經沒有裝備。因為日本的法規做出改變,省去了這些裝備。由此看來,法規引導運輸行業發展,全世界都存在。
考慮到小零件的易損情況,國內絕大部分的卡車模型都只是用門鏡后視鏡設計,這款廣汽日野700模型也不例外,沒有使用日本非常經典的外擺鏡設計,有些遺憾。
這個“國四”標志則是移印,比前面罩的所有標志都更難損壞。后視鏡底座固定在車門上,開門把手則是完全做出來了,可以使用專用的開門器輕松打開車門。
車門上還有獨立的側面轉向燈,有色透明塑料制成。個人認為這是卡車必須配備的提示燈,且必須在這個盲區位置,能盡量避免事故的發生。
內飾與駕駛室
打開主駕駛車門,車門內構雖然有所展現,但使用塑料黑色進行涂裝,沒有任何分色,難免低端感。登車踏板3級,做出了防滑結構但并沒有鏤空,國產卡車基本上也沒有鏤空的設計。
駕駛室內部大部的涂裝依然是顯低端的黑色涂裝,座椅,方向盤,儀表盤頂部,都是黑麻麻一片,方向盤更是非常經典的兩幅式。
倒是儀表盤和中控臺做出了分色,中控臺下部還用木棕色表達出原車內飾的桃木結構。看來內飾使用塑料黑色,可能是為了與中控臺的分色部分做出更深的對比吧……
副駕駛車門的內構也依然黑麻麻一片,很不幸,副駕駛前方的中控臺也依然是黑麻麻一片,只有結構的刻畫,延伸到駕駛室后部的臥鋪位置依然如是。整個內飾,筆者的評分確實不高。
駕駛室背后能很明顯看得出后闊的痕跡,不過日系駕駛室也基本如此,包括UD的Quon卡車以及引進這套技術的東風天龍,都是有這種明顯的外擴。不過這種外擴很整體,能保證上下兩層臥鋪的寬度。
后窗面積很大,也是能夠看得到駕駛室內部中控臺的情況,目視所及的一切,也是這個駕駛室內飾做得最好的地方。
底盤
空濾進氣口整體結構做得比較詳細,雖然還是慣例的沒有鏤空,但外表結構的大致體現已經足夠。駕駛室背后的管線和龍門架結構做得很好,管線很軟,很難損壞,龍門架雖然也是黑色但細致的結構也有所體現。
抬起駕駛室,是這款模型最讓人滿意的地方—發動機上所有的管線全部都做出來了,無論是大管道還是小電控系統線,都通通做了出來,細致程度甚至比比例更大的卡車都有過之無不及。
而且管線的質量很好,不容易被損壞。這些細節,也本應該是每款國產模型都能做到。
龍門架背后的操作平臺面積很大,登上操作平臺的小梯也做出來了,清晰可見。大梁中間還用塑料做出了許多段管道,在這方面的精致程度真的很高。
大梁左側是蓄電池盒和儲氣罐,外部是前面提到的操作平臺登車梯,靠后是備胎架的備胎,備胎架上集成了兩個儲氣罐。
備胎放在大梁側面,除了這款日野模型,也只有中國重汽豪沃336和東風霸龍507重卡牽引車模型有這樣的設計(這兩款模型的大梁據說是同一模具生產,可以互換)。右邊則是尾氣后處理、油箱和尿素罐。后處理系統的外面還有日野標志的雕刻。
不過油箱體積確實太小,考慮到這款模型推出的時間,還是國四的年代,當時也沒有多少用戶會配備大容量油箱,因此模型沒有配備也是情有可原。
翻到底部更為清晰,備胎、儲氣罐、后處理系統都一目了然。
前后橋則沒有太多可以介紹了,使用廣東本地的富華車橋技術,而沒有將日野的車橋技術引入。不過這么多年也沒有用戶反映車橋質量不行,富華車橋的質量也算可以。倒是模型上出現小問題,后橋的剎車泵結構容易損壞掉落,也比較難修復。
大梁尾部的設計也是考慮到掛車裝卸的問題,從鞍座上傾斜,能讓掛車順暢卸下。模型的擋泥板使用合金材質,雖然結構有點過于簡單,但是很貼合實車的情況,結實耐用。
尾燈是超出筆者預想的,因為大家都知道日系車的尾燈都是幾十年不變的三盞燈設計,但是模型卻沒有保持,有點出人意料。
外包裝
模型的外包裝彩盒印刷精度挺高。實車的彩圖,還有介紹文字都清晰可見,甚至還較大面積的寫明了“廣汽日野汽車有限公司”。畢竟模型在商業用途上是作為贈品,面子工程必須做到。倒是彩盒印刷的持續有點奇怪,兩側的日野標志不能正放。?
后記
廣汽日野確實是國內少有的合資重型車企業。雖然在廣東地區依然有銷量,但是品質技術與國產卡車拉不開差距,以及曲高和寡的價格,使得這款車在其他地區根本沒有什么銷量。在沒有十足的技術支撐的情況下直接掛以高價,是不切實際的。
下圖是筆者另外一臺廣汽日野700卡車模型,根據日本的裝飾習慣做了一些改造。請大家欣賞。(文/卡家號:GKCechL)
【卡車之家客戶端下載】看最新卡車資訊,APP市場搜索“卡車之家”,客戶端閱讀體驗更好
金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