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的人一提到整容手術,第一反應就是網紅臉。這種想法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這門技術的一種侮辱。因為真正需要整容手術的人,是那些因為意外而毀容的不幸之人。整容手術可以讓他們重獲新生,不再需要躲藏在黑暗中生活。在2013年,一位名叫許劍梅的姑娘,就
現在的人一提到整容手術,第一反應就是網紅臉。這種想法某種意義上講,是對這門技術的一種侮辱。
因為真正需要整容手術的人,是那些因為意外而毀容的不幸之人。整容手術可以讓他們重獲新生,不再需要躲藏在黑暗中生活。
在2013年,一位名叫許劍梅的姑娘,就在莆田協和醫院的幫助下,成功換掉了因燒傷而面目可憎的容貌。
不幸的少女
1996年,五歲的許劍梅在父母的帶領下,前往深圳居住。由于父母都需要外出工作,因此白天的時候許劍梅,就獨自一人留在臨時搭建的棚屋中。這樣的生活持續了幾個月后,一場突如其來的大火,改變了一切。
這場大火是如何發生的,目前已經不得而知。唯一可以確定的是,許劍梅在這場大火中被嚴重燒傷,也讓她在接下來的11年時間中,遭受了難以想象的折磨。
許劍梅的五官被完全燒毀,視力、嗅覺、味覺、聽覺都受到了嚴重的影響。而她的皮膚,也因為嚴重的燒傷變得凹凸不平,雙眼、嘴唇無法閉攏,雙手糾結畸形。這巨大的改變,讓原本活潑開朗的許劍梅變得沉默寡言。
但小梅是幸運的,因為就在這11年間,中國的各大醫院都在進行換臉手術的攻關,希望能通過手術的方式,為許劍梅這樣的患者帶去笑容。
對于早期的整容手術而言,為火災受害者更換面部皮膚,是一種吃力不討好的行為。倒不是說醫療費太貴,患者很難支付得起。
而是因為在2010年以前的換臉手術,只是更換面部表層的皮膚,然后清理燒傷帶來的增生組織。但因為面部神經、肌肉與血管,已經被烈火燒毀。所以新更換的皮膚,沒辦法做出微笑等細微表情,導致整個人臉看上去,就像貼上一層白紙一樣。
在國外部分的換臉案例中,患者在做完手術后,會為面部重獲新生而感到歡喜。接著患者就會意識到,換臉手術并未給他帶來夢想中的正常生活。因為此時他的臉,就像觸發了恐怖谷效應的機器人一般,讓每一個看到他的人心生恐懼。
這種情況會對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進而再次引發自殺、自卑等極端情緒。
所以在千禧年之前,國內的醫院在接到許劍梅的治療請求后,往往都建議她的父母再等一等,現在的技術還不成熟。
但許劍梅曾造訪過的醫院,并沒有忘記這個可憐的女孩。福建協和醫院在取得技術上的進步后,第一時間就想到了許劍梅,并且在2012年年初,通過多方途徑聯系上了許劍梅的家人,表示如今技術已經成熟,可以為許劍梅進行換臉手術了。
根據負責手術的醫生,在日后接受記者采訪時的回憶,傳統換臉手術在實際操作中,跟電影電視劇中表現出來的形式大致相同。都需要在剛剛死去的志愿捐獻者臉上,獲取完整的面部皮膚,然后再移植到患者臉上。
而他們新研發的技術,則是在患者的身上培養“新臉”。
前期準備
許劍梅入院后,協和醫院的醫生先為她進行了第一階段的手術,即“新臉”的培養。醫生在許劍梅的胸口上方,埋設了一個擴張器,用于促使皮膚加速生長,以便日后割除用于移植。
為確保新臉能夠像正常人的臉一樣,醫生還在許劍梅的大腿內側,取下了一塊大約三毫米厚的筋膜以及二十厘米左右的動脈,作為新臉的“供血儀”。
按照醫生的解釋,早期換臉手術之所以會顯得不自然。是因為單純移植皮膚的話,新皮會因為汗腺壞死、肌肉與新臉之間缺乏束點連接等原因,無法做出細微的表情,使整張臉看上去與死人無異。
而新技術為了避免這些缺點,必須用患者本身的血液供養,確保皮膚的汗腺、毛細血管等結構正常工作。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面部移植手術結束后,新換上的臉能夠像正常人一樣做出各種表情。
在手術過程中,醫生用比頭發絲還細的線,將取下的筋膜、血管,接入到許劍梅胸部上方,確保新生皮膚能夠得到足夠的血液滋養。
整場手術耗時將近半天時間,光縫合血管就用了兩個小時,手術的精細程度可見一斑。
等到這次手術的切口恢復后,醫生開始在新皮膚所在的位置注射生理鹽水,不斷地擴張那塊皮膚的覆蓋面積。在許劍梅父母的回憶中,那段時間他們根本不敢去看許劍梅。
因為那時的她,除了面部的燒傷之外,胸肩處還有一個隆起的“水袋”,看起來就像第二個腦袋一樣。
然而第二次手術,才是一切的起點。如果許劍梅身上的“新皮”發育出現問題,那么接下來的一切就都成為了空談。因此在手術開始前,醫生們萬分注意新皮膚的發育情況。經過多種設備的檢查后,醫生們認為新皮膚發育情況良好,可以進行供血切斷手術了。
不過為了安全起見,手術進程還是分為兩個階段進行。醫生會將“新皮”一點一點從許劍梅身上剝離,然后逐個切斷為其供血的血管,確保新皮不會因為缺血缺氧而“死亡”。
2013年10月14日中午,許劍梅被推入手術室中,準備進行最后一個階段的手術。
重獲新生
按照醫生的介紹,他們首先要剝離許劍梅面部的增生組織,然后將“新皮”移植上去。在確保新皮與肌肉組織正確連接后,他們就要進行整容手術,為許劍梅設計一張全新的臉。
當天中午13點,醫生開始尋找新皮的供血儀,并且通過細密的手術步驟,將完整的血管保留下來。經過半個小時后的艱苦工作,一個樹狀的血管網絡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手術的第一步成功了。
接著醫生將取下的皮膚,挪到許劍梅的面部,并且開始像裁剪衣服一般,對她的新臉進行“修剪”,確保皮膚能夠與許劍梅的臉大小一致。然后開始切除她臉上的畸形增生,為新皮膚騰出足夠的空間來。
最后就是縫合,這也是決定手術成果的一步。醫生需要考慮到面部表情的對稱,以及面部表情肌的恢復情況,然后才能開始動手。
經過12個小時的手術,許劍梅被推出了手術室,接下來就得等到傷口完全愈合,才能判斷手術是否成功了。
2013年10月29日,醫生正式向外界宣布,換臉手術完美成功,許劍梅獲得了一張功能正常的新臉。
日后,許劍梅回憶那段艱難的時光,她用上了驚恐與期待兩個詞。在手術完成的最初幾天,她因為臉上纏著繃帶,一直沒辦法很好地感受面部的情況。她既擔心手術失敗,又想親眼看一看手術的成果。
當繃帶被取下后,醫生為她拿來了一面鏡子。許劍梅回憶說那可能是她有生以來,最高興的一刻。她在鏡子里看到了一張陌生而光滑的臉,這是她在過去十年時間中唯一渴求的事物。
但這時醫生喝止了她想要碰一碰臉的動作,同時還告誡她一定要控制情緒。因為她現在還不能拆線,要是做出太激烈的面部表情,很可能會讓縫合處崩裂。所以許劍梅在接下來的時間中,一直強忍喜悅與摸一摸臉的沖動,為最終出院做好準備。
醫院主任郭志輝在接受采訪時,興奮地表示手術非常成功,許劍梅沒有出現任何不良反應,他們提前準備好的藥物都用不上了。現在只需要用一些消炎藥膏涂抹在縫線處,確保傷口炎癥消除就行。
同時郭志輝還表示,按照目前的觀察,新皮發育得很好,汗腺、毛囊等皮膚器官都保留了下來。在可以預見的將來,許劍梅也會遇到和普通人一樣的問題,例如長痘痘或是因為強光照射而長斑,甚至可能患上一些常見的皮膚病。
當記者前來采訪許劍梅的時候,她已經可以露出微笑等常見的表情了,按照她的說法自己現在還在學習如何恰當的展露表情。因為燒傷的原因,她已經忘記如何操控臉部肌肉了。所以她時常需要照鏡子,確定自己是否能夠做出正確的表情。
同時,在記者采訪許劍梅的時候,還有兩名即將出院的老人,將手里的數百元現金交給許劍梅,然后不顧許劍梅的挽留就匆匆離去。對此許劍梅面部露出了遺憾、羞愧的神情,并向記者說明了情況。
原來在她接受手術的消息傳出后,社會各界人士捐助了大量金錢,幫助她支付手術費用。對此她既感激,又覺得自己無法報答他們,所以有些不知所措。
但不論如何,許劍梅在經歷了漫長的磨難后,終于能夠展露出笑容,這比任何事都要重要。因為她的笑容不單代表了她的康復,還意味著新技術的成功,可以讓更多人擺脫因燒傷而帶來的可憎面龐。
參考資料:
福州晚報:《莆田“換臉人”小梅能笑了 再也不害怕照鏡子》
王陽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