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現在成本8塊,賣6塊左右,每頭豬要虧將近500元。”陸風(化名)和所有養豬人一樣,苦苦等待著豬價的上行。就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他還享受著均價18/斤的喜悅。豬周期,到底怎么變?觸底反彈何時來臨?和他一樣,很多人搞不懂,卻又不得力圖搞
“現在成本8塊,賣6塊左右,每頭豬要虧將近500元。”
陸風(化名)和所有養豬人一樣,苦苦等待著豬價的上行。就在一年前的2021年1月,他還享受著均價18/斤的喜悅。
豬周期,到底怎么變?觸底反彈何時來臨?和他一樣,很多人搞不懂,卻又不得力圖搞懂。
虧損但準備補欄的養殖戶
陸風是廣西玉林的一名養殖戶,2012年開始自繁自養,那一年養了100多頭母豬。
“最多的一年,養了五六百頭母豬,賣了三四千頭豬。”用陸風的話描述就是,“日子還是過得很滋潤的。”
直到非洲豬瘟在我國暴發,這一“滋潤”狀態被打破。
陸風的豬場無疑遭遇了重創。“虧損最嚴重的時候,豬場平均一頭母豬虧了1萬元。”
非洲豬瘟的暴發,也直接導致豬周期的大幅波動。2018年6月起,我國養殖業開啟了新一輪豬周期。非洲豬瘟引發的全國性缺豬,使得生豬價格也一路上漲。2019年10月底,本輪豬周期迎來豬價頂峰,此時全國生豬均價為19.36元/斤。
盡管豬價一路飆升到近20元/斤,但陸風此時并沒有多少豬可賣。
“那時候我們基本上都在清欄、淘汰,大部分人都沒有什么豬,真正賺錢的還是那些沒有發生非洲豬瘟或者拔牙非常成功的豬場。”
看著豬價一路高漲,陸風也開始籌集資金積極復養,改造豬舍,進種豬。在2020年豬價高位期時,陸風的豬場一頭母豬能賺4000-5000元。
本輪豬周期自2018年6月開啟后,分別在2019年10 月、2020年2月、2020年8月和2021年1月迎來四個高峰。在這15個月中,生豬均價最低的時候都有14.25元/斤。
如果以生豬完全成本8元/斤,出欄生豬250斤/頭來算,這意味著在這一時期,每頭豬可賺1561.25—2838.75元。
但在陸風看來,自己還是“遲了半拍”。
“我們都是后面才補欄的,當時有條件的都來補欄,就算有些開始怕風險的養殖戶,后面看到豬價這么高,也想要搏一搏。”
進入2021年1月,本輪豬周期進入豬價下行期。
2021年,陸風的豬場每頭母豬虧損了幾千元。
2021年1月—10月,全國生豬均價從18.01元/斤持續下跌到5.77元/斤,即本輪豬周期下行期的目前最低點,跌幅為67.43%。同樣以生豬完全成本8元/斤,出欄生豬250斤/頭來算,每頭豬虧損可達560元。
陸風直言,“這兩年相當于都白干了。”
廣東陽江的豬場老板高宇(化名)更是沒想到高位期結束得這么快。“以為高價要持續三年,沒想到才持續了一年半左右。”
在豬價高位期,高宇花費約1萬元/頭母豬進行引種,高峰時母豬存欄有1000來頭。“一直以為還會有高價的。”直到2021年10月,高宇才進行了減欄,現在母豬存欄不到500頭。目前,他在借助銀行貸款,努力堅持。
豬價依然在下探。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2022年3月第4周,全國生豬平均價格為6.26元/斤,比前一周下降0.8%。
從以往豬周期來看,一個完整的豬周期從開始到結束大約需要四年。如果以四年來算,2018年6月距今已歷時46個月,這意味著本輪豬周期已接近尾聲。
陸風也認為豬價到了快探底的時候。“現在大豬、種豬價格都低,肯定是補欄的最好機會。等到豬價真正漲了以后再來補欄,肯定又遲了。”
陸風的豬場能容納五六百母豬,但他目前只計劃再補約100頭,增至300頭左右。“不敢貪心,做強比做大好,風險太大了。”
三季度有望回到成本線
業內人士認為,本輪周期可謂“超級豬周期”。
據了解,自2003年以來,我國已經歷了四輪豬周期。
為直觀呈現歷年豬周期的走勢,《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通過查閱全國畜產品、飼料價格情況,對2006年6月以來全國每月生豬均價進行了統計,并制成了下表。(因沒有搜尋到2003年—2006年5月的數據,記者僅對2006年6月以來的數據進行了統計。)
記者經過整理發現,從2006年6月到2022年3月期間,我國養豬業實際上已經歷了四輪豬周期。
第一輪豬周期區間為2006年6月至2010年6月,豬價于2008年4月到達頂峰,價格8.44元/斤;
第二輪豬周期區間為2010年6月至2014年4月,豬價于2011年9月到達頂峰,價格為9.84元/斤;
第三輪豬周期區間為2014年4月至2018年5月,豬價于2016年6月達到頂峰,價格為10.21元/斤;
本輪豬周期區間為2018年5月至今,豬價于2020年8月到達最高峰,價格為18.58元/斤(此數據為月均價,而上文中是周均價,因此在最高峰時,呈現的價格和時間均有所差異)。
從上表可看出,與前三輪豬周期相比,本輪周期的漲跌幅度都更劇烈。
但豬周期本身并沒有發生質的變化。農信互聯首席生豬分析師夏晨豐表示,“目前來看,豬周期仍是以生豬生理周期為基礎,以整個市場參與者的盈利資金情況為驅動而展開的價格周期性波動。”
在當前豬價仍在下探的行情下,像陸風、高宇一樣處于虧損狀態的養豬人無疑都在等待著豬價的上行。
基于歷年豬周期的走勢,行業人士分析,2022年3月底,實際上已接近本輪豬周期的最低點,因此四月后豬價將會逐漸回升,迎來下一輪豬周期。
“三至五月是今年摸底的時間段,但具體在幾月取決于養殖端的出欄節奏。”夏晨豐預估,今年第三季度整個行業有望能回到成本線,第四季度或有所盈利。她表示其中的關鍵就在于,“第二季度整個養殖端的資金情況是否能扛過去,產生更快速、深度更大的產能淘汰”。
朱增勇同樣認為:“后期跌幅空間不會太大”,今年三季度能達到盈虧平衡。
朱增勇表示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1月和2月份仔豬的供給量有所下降,會使得六七月份以后整體的供需形勢會有所好轉;二是隨著后期疫情防控形勢的好轉,三季度豬肉消費也會有所提振。
重慶一家存欄三四千頭左右母豬規模的豬場負責人也判斷,豬價在今年下半年會有所回升。“主要還是看未來集團豬場的走勢和戰略,如果繼續擴張,可能豬價不會漲到太高;如果有序擴張,豬價可能還會維穩。”經《農財寶典》新牧網記者統計,2019年—2021年,我國生豬銷量前20強的養豬企業占比已從11.20%提升到了20.40%。
豬價是否還會暴漲暴跌?
未來豬周期是否還會像2018-2021年一樣劇烈波動?
夏晨豐認為,這取決于是否會有不確定性因素出現。“如果在這輪豬周期探底和下一輪周期交接的時間里,又出現了非洲豬瘟或其他突發因素的話,豬周期的波動仍會是巨大的。”
朱增勇表示,后期生豬生產的穩定性會有所提升。他認為主要包含兩個因素,一是產業政策在不斷優化;二是隨著規模化水平的提高,中等以上養殖規模建設主體在面對市場價格波動時候也會更加理性。“隨著龍頭企業以及中等規模養殖戶出欄占比的提升,后期盡管可能豬價還會有波動,但在生產上,總體會比較穩定。”
“如果沒有突發因素,只是通過市場自然的生產調節,即通過養殖者主動淘汰而開啟下一輪新周期,豬周期的波動相對來說就會小很多。”在夏晨豐看來,這也意味著未來養殖業將從暴利時代走向微利時代。
廣東省新興縣德馳農牧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蘇新德同樣認為,未來養豬會進入微利時代。“今年暴利肯定是沒有了,大規模的虧損應該也不會出現。”蘇新德表示,養好豬還是關鍵,如果在管理、技術等方面做得一般,生產上就會虧錢,甚至虧大錢。
朱增勇同樣表示,與以往豬周期相比,動物疫病仍是影響豬周期的一個因素。他也提到,盡管隨著疫病防控和生物安全水平的提升,動物疫病對于產能的影響逐漸在下降,但仍然是影響廣大中小養殖戶產能的重要因素之一,因而需要重點注意。
本文作者:熊亞琴
策劃:彭進、吳昊暉
王悅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