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醫生,我最近老是想發脾氣,該怎么辦?”“掛隔壁內分泌科的號。”“醫生,我明明是月經不調,為什么要掛內分泌科?”原本生病就不舒服,可是搞了半天還掛錯了號,心情定是郁悶至極,臨床上很多癥狀相似的疾病,卻讓醫生都容易誤診,內分泌范疇的疾病,就容
“醫生,我最近老是想發脾氣,該怎么辦?”
“掛隔壁內分泌科的號。”
“醫生,我明明是月經不調,為什么要掛內分泌科?”
原本生病就不舒服,可是搞了半天還掛錯了號,心情定是郁悶至極,臨床上很多癥狀相似的疾病,卻讓醫生都容易誤診,內分泌范疇的疾病,就容易傻傻分不清。
5種病要掛內分泌科
內分泌如同生殖系統、免疫系統一般,是人體的一組特殊的系統。它由內分泌腺體、內分泌組織、內分泌細胞組成,是一套完整的體液調節機制。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包括下丘腦、垂體、甲狀腺、甲狀旁腺、腎上腺、胰島、性腺等腺體均可分泌不同的激素。
內分泌看不見摸不著,但是腺體可以分泌激素,這些激素影響著我們的新陳代謝、生長、生殖、病變等,當它紊亂的時候,你的身體會被悄然影響:
肥胖和消瘦:很多女性常發出喝涼水都長肉的感慨,根據醫學角度分析,肥胖和消瘦與內分泌失調相關。另外,高脂肪高熱量的飲食,很容易對內分泌產生影響。
糖尿病及其并發癥:糖尿病是內分泌代謝科最多見的疾病,包括此病引起的多種并發癥,如心腦血管疾病、肝腎病變、眼部病變、糖尿病足等。
甲狀腺疾病:甲狀腺是頸部的一個內分泌器官,內分泌失調可導致與甲狀腺相關的甲亢、甲減、甲狀腺炎、甲狀腺腫大及結節、甲狀腺腫瘤等。
婦科疾病:婦科內分泌病有很多癥狀,例如出現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痛經,月經不調等,都是婦科內分泌疾病。由于內分泌失調,28.2%的中青年女性出現面部黃褐斑、雀斑。
兒童發育:兒童性早熟、矮小癥等都與小兒內分泌異常相關,內分泌失調尤其是性激素分泌紊亂,是導致兒童發育不良的重要因素。
北京協和醫院內分泌科 伍學焱教授感慨:近40年,我國生活方式發生巨變,內分泌疾病的發病率甚至趕超國外。那么是哪些行為會讓我們的內分泌失調呢?
是誰在干擾你的內分泌?
1、睡眠不足,睡前玩手機
人體存在天然的生理規律,晝出夜伏,是人類機體調節的生物鐘。當你不遵循生理規律,總是熬夜、作息時間不夠,就可導致內分泌失調。研究表明,多種慢性病均與睡眠有關。
人體在睡眠時能分泌大量的褪黑素,這些褪黑素可以改善睡眠質量,調節人體內分泌激素。而睡前玩手機,可抑制褪黑素分泌,長此以往會引起內分泌紊亂。
2、壓力大、活動太少
女性更年期的提前很大原因是由于壓力造成的,壓力是導致激素紊亂的重要因素。
美國研究發現,人體60%~90%的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婦科疾病等都與壓力有關。長期生活在壓力下,身體會“提出抗議”。
現代人除了生活壓力大,對于鍛煉的需求也減少了。過去人們講究“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可在現代社會中,人們寧愿花費更多的時間去休閑享受生活,對于身體鍛煉遠不如從前多,無形中增加了內分泌疾病的發病風險。
3、盲目用保健品或雌激素
有些女性為了延后絕經時間,經常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也有些女性為了變得更加年輕漂亮,而濫用雌激素。雌激素過多的服用可加厚血管壁,導致發生心血管疾病的發生。或者是損害我們肝臟和腎臟的功能,讓我們的身體變得越來越脆弱。
只有在醫院做過雌激素水平檢測,顯示需要補充雌激素,才能在醫生指導下,適量補充。
怎樣管好調皮的內分泌?
內分泌就像一群剛被收編的“小散兵”,需要給它們營造一個良好的“部隊”環境,才能讓它們甘心聽命。而這個環境就是我們健康的生活方式了。
合理膳食:食物種類盡量豐富多樣,每天至少4——5種食材,多吃谷物、蔬果和薯類,常吃奶類、豆類或其制品,烹飪時最好清淡少鹽。
保持體重:超重是內分泌失調的重要信號。若體質指數(BMI)超過25,就應該開始減肥了。建議平時少吃快餐、油炸食品等。
適量運動:運動是一個綜合性的保健方式,不僅能釋放壓力、消耗能量,還可增強心肺功能。每周至少堅持5次30分鐘以上的運動,以微微出汗為宜。
學會減壓:日常生活中,學會用平和的心態面對周圍的人和事,不開心時,不要自己硬抗,多嘗試與信任的親友聊聊天,或自己通過聽音樂、看書、戶外旅行等方式調節情緒。
內分泌看不見、摸不著,但它確確實實與我們的生、老、病環環相扣。想要身材好、皮膚好、脾氣好,就要下苦心去保證內分泌的正常。
參考資料:
[1] 《天天說的“內分泌失調”到底是什么?6個癥狀就能判斷》.健康時報.2018-11-13
[2] 《易被誤診的3類病,一旦遇到要掛「內分泌科」》.生命時報.2019-05-25
[3] 《身體最怕「內分泌」跑偏!6個習慣讓它重回正軌》.生命時報 .2019-05-27
馬俊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