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據權威組織統計,我國2020年甲狀腺癌的新發病例是22萬,位居當年腫瘤新發病例的第七名。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每年甲狀腺癌的增長速度是20%。甲狀腺癌的患病人數如此之多,患病率增長如此之快,很多人把原因歸咎于是吃了太多加碘鹽。碘
據權威組織統計,我國2020年甲狀腺癌的新發病例是22萬,位居當年腫瘤新發病例的第七名。中國腫瘤登記中心的數據顯示,我國的每年甲狀腺癌的增長速度是20%。
甲狀腺癌的患病人數如此之多,患病率增長如此之快,很多人把原因歸咎于是吃了太多加碘鹽。碘是參與甲狀腺素合成的重要物質,那么加碘鹽是否真的導致甲狀腺癌風險上升呢?
一、加碘鹽是甲狀腺癌的“元兇”嗎?
《BMC Cancer》中的一項研究指出,每天攝入碘鹽超過5g會增加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的發病風險。
這項研究從2017年開始,為期三年,研究對象為51637位在中南大學湘雅三醫院健康管理中心體檢的人員,研究項目包括這些人員的碘鹽的攝入量以及甲狀腺健康狀況。結果發現,最終確診甲狀腺結節的患者有20784人(發病率為40.25%),確診甲狀腺癌的患者有390人(發病率為0.76%),只有3.59%的人每日鹽攝入量符合國際推薦值(即低于5g)。
另外,在繼續分析研究對象的每日碘鹽攝入量等綜合因素后,研究團隊發現,與不運動且每日碘鹽攝入量不超過5克的人相比,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患甲狀腺結節的風險較低,適量的體育鍛煉或能降低與碘鹽攝入過多相關的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風險。
也就是說,超過5g的日食鹽攝入量成了引發甲狀腺疾病的獨立危險因素。那么,這是否意味著加碘鹽不能吃了呢?當然不是!過量的碘攝入或許與甲狀腺癌的發生有關,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加碘鹽是甲狀腺癌的直接誘發因素。
因此,該補碘人群還是要重視補碘,比如內陸地區海鮮攝入量少的居民,而害怕碘鹽攝入過量的人群可以通過適當運動來降低患癌風險。
既然不是加碘鹽直接誘發了甲狀腺癌,那么甲狀腺癌發病率升高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甲狀腺癌的診斷方式并不復雜,做個B超就行了,而如今的B超已經是一種非常普遍的檢查方式,不僅方便,而且價格也不高,這就導致許多過去沒被檢查到的早期甲狀腺癌被檢查出來,即便是小到2mm的癌變也能查出來,這就導致了甲狀腺癌的發病率年年上升。
但是,這樣的診斷其實有過度診斷的嫌疑,因為像乳頭狀甲狀腺癌這樣的腫瘤,致死性其實非常的低,而且還可能終身都沒有癥狀。但是,有些乳頭狀甲狀腺癌患者一聽是癌癥就慌了,稀里糊涂去把自己的甲狀腺切了,結果卻引發了喉返神經損傷、甲狀旁腺功能減退等不良后果。
另外,吸煙、喝酒、長期熬夜、長期焦慮、壓力大、缺乏運動等不良生活方式不僅會損傷身體,也會危害甲狀腺功能,容易成為甲狀腺癌的誘發因素。
二、甲狀腺癌雖是“善良的癌癥”,但也不能不管不顧
甲狀腺癌是惡變程度比較低的腫瘤,治療上以外科手術為主,治療后的死亡率會大大降低,有些類型的甲狀腺癌只需用藥控制甚至無需治療。但這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掉以輕心,甲狀腺癌侵襲時通?!办o悄悄”,很多患者是在體檢中無意發現,或是等癥狀嚴重了才開始治療,這無疑會影響預后效果。
因此,面對身體出現的異常,我們還是要提起萬分精神,盡量早發現早治療。
一是聲音出現改變,比如聲音變得嘶啞,這可能是控制聲帶的神經被癌細胞侵入導致的。
二是咯血,因為甲狀腺如果發生癌變,那么與其毗鄰的氣管和食管就可能會受到癌細胞的侵蝕,引發咯血。
三是吞咽困難,當甲狀腺的腫瘤物生長變大,就會壓迫到鄰近的食管,造成吞咽困難。如果腫瘤物還壓迫到氣管,還會引起呼吸困難。
四是脖子有腫塊或淋巴結腫大,這或許是腫瘤物增大的表現。
如果發現自己出現上述疑似癥狀,可以先自己對著鏡子自檢下:在鏡子前將頭部稍微后仰,然后檢查頸部,看看兩側是否對稱、腫大;還可以含一口水,然后在吞下的過程中觸摸檢查喉結兩側是否有小鼓包或小結節。
若是高度懷疑,則需要到醫院進行甲功檢查,排查異常。而年齡在35歲以上的人群,即便沒有異常癥狀,也建議每五年去醫院做一次甲狀腺彩超檢查,做到早篩早診。
總結:加碘鹽雖然不是甲狀腺癌的直接誘發因素,但為了身體健康,建議大家依然要控制好每日的食鹽攝入量,畢竟鹽吃多終歸有損健康,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另外,保護甲狀腺健康除了要堅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也要學會對鏡自查并且定期到醫院檢查甲功。
參考資料:
[1]《甲狀腺癌發出的信號 聲音嘶啞、呼吸困難、頸部腫塊等》人民網.2019-12-16
[2]《甲狀腺癌人數突然飆升!告訴你1個壞消息和2個好消息》生命時報.2021-06-02
[3]《甲狀腺癌為何呈高發態勢?》人民網.2014-07-04
金俊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