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可能很多的上班族,已經交了很多年的社保,可自己退休之后,每個月能拿多少養老金,依然一頭霧水。今天,老弟就把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盡可能全面地講給大家來聽。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企業職工的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退休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
可能很多的上班族,已經交了很多年的社保,可自己退休之后,每個月能拿多少養老金,依然一頭霧水。今天,老弟就把自己所了解的情況,盡可能全面地講給大家來聽。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企業職工的退休養老金的計算方法:
退休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基礎養老金
個人賬戶養老金
這個部分,我覺得很多人應該都比較清楚,自然就是自己交的那部分社保的金額,公式也比較簡單,如下:
個人每月=個人賬戶總額÷計發月數
上面公式當中的個人賬戶總額,也就是你到退休年齡,自己一共交的養老保險的總金額,典型的計算公式如下:
個人賬戶總額=月薪×8%×12×累計繳費年數
關于這個計發月數,可能很多人搞不明白是怎么回事。
計發月數其實就是,國家根據你退休時候,城鎮人口的平均預期壽命,制定的一組數值,用于計算個人每月領基礎養老金的數目。
從40周歲開始直到70周歲,不同年齡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也不一樣,退休年齡越大,計發月數也就越小。
具體如下表所示:
我想,肯定會有朋友想問,如果50歲退休,養老金計發月數是195,也就是大約16年,那就是發到66歲?那以后呢?是不是就沒有了呢?”
這里,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大家,養老金是每月發放,并且是終身的。只要你還活著,養老金就一直有的。
所以說,大家平常更要好好鍛煉身體啊,活得越長,占國家的便宜越大!
基礎養老金
關于基礎養老金,應該是很多人不太清楚的部分。其實這一部分,并不是扣的我們自己的工資,而是由所在的單位代繳,一般為月薪的20%.
那么,我們退休之后,這基礎養老金是怎么算的呢?
我們不妨以,養老金領取地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M;
以實際繳費年限為n;
以本人指數化的月平均繳費工資為N;
以本人平均繳費工資指數為a;
其中: N=M×a
那么可以得到:
每月基礎養老金 =(M+N)÷2×n×1%
= M(1+a)÷2×n×1%
對于上面公式中的a,需要重點提一下。
a=(本人第1年繳費工資/上年職工平均工資+……+本人第n年繳費工資/第n-1年職工平均工資)÷n
當然這個a的大小,是有范圍的,最小是0.6,最大為3。
與當地平均月工資相比,如果職工工資收入高于社會平均月工資3倍時,繳費基數就是取最大3;
如果職工工資收入低于社會平均月工資60%時,繳費基數就是取最小0.6。
舉個例子,來自上海的張大媽,50歲,2020年退休,已經繳了15年社保,工資平均下來是10000元每月,那么她每個月可以領多少養老金呢?
套用上面的公式可得個人每月為:
10000×8%×12×15÷195=738.5元
接著計算基礎養老金每月部分,按照2019年上海的月平均工資取8000,平均繳費工資指數就取1.2來算。
每月基礎養老金為:
8000(1+1.2)÷2×15×1%=1320元
每月領的養老金=738.5+1320=2058.5元
也就是說,平均月薪10000元的張大媽,退休后每月的養老金,只有2058.5元,感覺是不是有點少?
怎么樣才能多領養老金
對于個人部分,根據以下的公式:
個人每月=月薪×8%×12×累計繳費年數÷計發月數
其中以上的計發月數,是跟退休年齡相關的,這個國家有詳細規定的,不是我們想多少歲退休,就可以做到的。
對于基礎養老金,根據以下的公式:
每月基礎養老金 = M(1+a)÷2×累計繳費年數×1%
針對以上的兩個公式,可以知道,有如下3種途徑可以在退休時候,每個月多領到養老金。
(1)提高繳費年限
國家規定,養老保險只要累計交滿15年,退休之后就可以領到養老金。
所以,是不是一繳滿15年,就沒必要再繼續繳了。真的是這樣嗎?下面就讓數據說話。
前面例子中,來自上海的張大媽,退休時一共繳了15年的社保,算出她退休后,每月能拿到2058.5元。
如果這位張大媽,從25歲工作開始,就堅持繳社保,一直到50歲退休,一共繳滿了25年,其它條件不變,再來算一下,她退休后,每月能領到多少養老金?
繼續套用上面的公式可得個人每月為:
10000×8%×12×25÷195=1230元
每月基礎養老金為:
8000(1+1.2)÷2×25×1%=2200元
每月領的養老金=1230+2200=3430元
提高累計繳費年限后,張大媽每月能領到的養老金,由原來的2058.5元,一下子提高到了3430元,效果可謂是非常顯著。
所以,趁著年輕,大家社保能繳多少年,就盡量堅持繳,繳的年數越多,退休時候,每月拿到的也越多。
(2)提高繳費基數
對于廣大的上班族來講,養老金繳費比例都是8% ,這么一來,繳費基數也就是公式中的月薪,這個值越大,繳的錢自然也就越多,所以退休,領到的錢也就會越多。
個人賬戶總額=月薪×8%×12×累計繳費年數
要知道,并不是所有公司,都是按照實際月薪來繳社保的。很多單位為了節約成本,是按當地最低工資給繳社保的,差別有多大,還是用數據說話。
還是上面例子,張大媽同樣是繳25年社保,如果按照實際月薪10000來繳的,則退休后每月能領到3430元養老金。
如果,張大媽的社保繳費基數,是按上海的最低工資來繳的,這里就取2500元來計算。
繼續套用上面的公式可得個人每月為:
2500×8%×12×25÷195=308元
每月基礎養老金為:
8000(1+0.6)÷2×25×1%=1600元
每月領的養老金=308+1600=1908元
看到沒有,如果按最低工資來繳社保,張大媽的退休福利少了一小半的錢。
所以建議大家,在找工作的時候 ,跟HR問問清楚,盡量找那種,按實際月薪,繳社保的公司,這其實,也是一種隱形福利。
(3)選擇發達城市養老待遇
社保累計繳滿15年,退休后,每個人只能領一個城市的養老金。
從如下的基礎養老金的公式可以看出,城市的平均工資M越高,每月的基礎養老金也就越多。
每月基礎養老金 = M(1+a)÷2×累計繳費年數×1%
在多個城市工作過的朋友們,因為各個城市的平均工資是不一樣的,所以退休后,建議領其中最發達城市的養老金。
比如上海2020年的平均工資達到8200元,而普通的三四線城市,平均工資可能4000都沒有,這一對比,二者相差了一倍的金額。所以退休選擇不一樣的城市,養老金的差別還是很大的。
具體有如下的三種情況:
1.退休時候,只在一個地方社保繳滿了10年,那不管戶口在不在哪里,都可以領這個城市的養老金。
比如,我在北京繳了10年,老家貴州繳了6年,加起來已經滿15年了。
那么退休時候,就可以選擇領北京的養老金,因為北京的平均工資更高。
2.退休時候,在多個城市社保繳滿10年,那么只能領,時間上最后面的一個城市的養老金。
比如我老家貴州,在北京繳滿了10年,后來又在洛陽繳滿10年,那最終就要領洛陽的養老金。
這其實是很不劃算的,因為北京的平均工資遠高于洛陽。
3.退休時候,沒有一個城市社保繳滿10年的,只能領戶籍地的養老金。
比如,我老家貴州,先在上海繳了8年,后來又在深圳繳了9年,兩者加起來我滿15年了,但都不滿10年,那我就只能領老家貴州的養老金。
這其實也是很吃虧的,在老家貴州領的養老金,肯定要比在上?;蛘呱钲陬I,要少很多。
說了這么多,還是強烈建議,那些經常換工作的朋友們 ,一定要知道以上的這些規則,免得以后吃大虧。特別是那些在發達城市,已經上了好多年班的朋友們,堅持住啊,馬上就要繳滿10年了,千萬不要前功盡棄?。?/strong>
還有一點要說的,就是,在多個城市上班的朋友們,一定要記得去辦理社保轉移。因為我們最終只能領一個城市的養老金,把其它城市自己繳的社保,及時地轉移集中,這樣退休時候,才能領到足額的養老金。
丁陽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