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作者:王浠源,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生發市場遠沒有飽和,未來一定會誕生巨頭。”近日,央視新聞的一則“自測脫發程度”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榜,引發熱烈討論。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有2.5億脫發人群,平均6人中有1人有脫發現象;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
作者:王浠源,新零售商業評論編輯
“生發市場遠沒有飽和,未來一定會誕生巨頭。”
近日,央視新聞的一則“自測脫發程度”的話題登上微博熱榜,引發熱烈討論。
據央視新聞報道,我國有2.5億脫發人群,平均6人中有1人有脫發現象;其中男性約1.63億,女性約0.88億;而且脫發人群越來越呈年輕化趨勢,35歲以下的脫發人群占比高達63.1%。
上一代人脫發的年齡大約在40歲以后,但是這一代人的平均脫發年齡提前了20年。相比于上一代人,80后、90后治療脫發的需求更為迫切——“顏值即正義,對于影響顏值的脫發問題更應重視。”90后教師劉美芳表示。
另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是,顏值與收入有著正相關性。根據經濟學家丹尼爾·荷馬仕在《顏值與勞動力市場》中的研究,顏值高的人,其收入也相對較高。也就是說,脫發影響顏值,顏值耽誤收入。
傳統的洗發水、生發液已經無法滿足年輕人的需求,在追求美麗和健康的道路上,不僅要看療效,還要有“科技范”。
根據天貓國際數據,去年雙11當天,3D激光生發頭盔、生發帶、生發梳等生發儀新產品熱銷,成交額突破2000萬元。
但是這么多年來,防脫市場始終沒有出現一個領導品牌。脫發原因復雜,口碑難以管理是主要原因。
那么科技防脫真的可以緩解年輕人的焦慮嗎?防脫產品經歷了哪些迭代?未來的防脫生發市場又會有怎樣的趨勢?
從“中藥”洗發水到西方生發“神藥”
即便是90后,對曾經紅遍亞洲的東方神水“章光101”也不陌生。
在那個產品匱乏的年代,章光101一上市就一炮而紅,不僅很快風靡中國,而且還遠渡日本。很多章光101的代理商都因為這款產品早早實現了財富自由。
十年后,另一款中藥洗發水“霸王”上市,主打果酸首烏和皂角首烏。霸王采取密集型廣告攻勢,又邀請到功夫明星成龍作為代言人,很快在章光101占據的市場中獲得一席之地。
但是,隨著章光101被曝出酒精含量遠超中藥成分、霸王老總陳啟源被質疑發量少之后,中藥洗發水防脫的故事被證偽。
脫發逐漸成為一個顯性問題,市面上防脫洗發水的種類越來越多,比如生姜洗發水、無硅洗發水等。
在我國,對于洗發水通常會有三種批文:化妝品、特殊用途化妝品以及藥品。獲得前兩種批文的洗發水只能證明其安全性,卻無法得到功能性的測評和證實;藥品類洗發水只在藥店有售,比如康王和采樂,但也只是針對因皮炎引起的脫發問題,能起到改善效果。
“洗發水通常只能起到輔助作用,治療脫發還是需要用藥。”脫發防治醫生鄒宇暢向零售君表示。
目前被證實有效的藥物有兩種,非那雄胺、米諾地爾。雖然這兩種藥物是目前市面上效果最好的,但仍存在一定的副作用,且不能解決所有人的脫發問題,根據臨床數據來看,平均有效率在30%~60%。
科技防脫之旅
在治療防脫時,醫生還會用到激光照射。這種方法的原理是,通過650nm波長,5mW的低能量激光,照射穿透頭皮層細胞,促進血液循環,對細胞產生有利刺激,使毛囊吸收營養,修復毛囊組織,防止毛囊組織死亡。
HairMax創始人David Michaels曾采用激光照射解決了自己的脫發問題,但是他發現,醫院的激光儀器通常比較大,治療時需要帶一個類似宇航頭盔一樣笨重的帽子,而且解決脫發問題至少需要3個療程,一個療程20次,耗時耗錢,于是產生了研發一款家用生發儀的想法。
然而,HairMax創立已有20年,進入中國卻是5年前。“一開始推得比較慢,主要跟中國消費者的理念有關,但是后來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愿意嘗試新產品。”HairMax中國區銷售負責人金笑冊向零售君表示。
2019年天貓國際開始孵化生發儀這一新品類。“相對于植發這種動輒幾萬,手術過程復雜且難熬的治療方式來說,生發儀在費用以及便捷度方面都更具有優勢。而且從我們調研來看,如果在醫生的指導下配合生發液使用,其效果是可見的。”天貓國際小二萬侯表示。
根據萬侯介紹,綜合天貓國際各類生發儀的消費者數據,大多數用戶多是男性程序員,這類人群更容易接受科技類產品,而且有相對較高的支付能力。
有趣的是,根據HairMax線下和線上銷售渠道的數據,HairMax的用戶中,女性比例遠高于男性。可見,在生發這件事上,男性和女性的需求一樣高。
但實際上,目前市面上合格生發儀產品并不多,生發儀仍是一個相對小眾的市場,市面上大部分產品都出自國外成熟品牌,因而市場數據也并不完整。
因為在中國,對于激光生發產品的監管有著比較嚴格的規定。激光生發產品被劃歸為醫療器械,需要具備《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或備案憑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或備案憑證)。但這些認證所需的時間周期相對較長,很多項目還沒熬到推向市場就退出了。
據某品牌生發儀相關負責人陳章表示:“去年小米有品眾籌了一款生發帽,因為通過了FDA和CFDA認證,大大降低了產品信任問題,一直賣得不錯。相比較而言,我們今年推的一款激光和護發精油功能相組合的健發梳,因為沒做認證,推得比較辛苦,后來就黃了。”
探索遠沒有結束
“生發這個市場遠沒有飽和,而且未來一定會誕生巨頭。”上海大學管理學院副教授劉寅斌向零售君表示,“因為目前沒有一種產品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所以還有很大的探索空間。”
產品是一方面,但是光從產品突破,難度極大。因為脫發的原因很復雜,同樣一款產品,不同的人使用,效果可能會千差萬別。
“注重用戶的體驗感,有能力打通產業上下游,形成商業閉環的品牌,在未來可能會更有競爭力。”劉寅斌補充道。
事實上,有一些品牌已經在圍繞生發市場展開多元化商業模式的探索和打造。
比如絲域養發,主打以養防脫的概念,提供SPA式護理體驗。其產品完全自產自銷,不僅有防脫生發、養發產品,還有頭皮檢測儀、療養儀以及生發、健發儀器,從自建工廠到線下連鎖門店服務,再到線上平臺產品零售,形成全產業鏈覆蓋。
由于絲域的產品是自主研發并申請了專利,核心技術完全自有,產業鏈也由自己掌握。
再比如雍禾植發,雖然是做植發起家,目前也正在逐漸進行全產業鏈布局。
2017年收購養發、護發、植發一站式服務平臺史云遜;為幫助植發者解決手術后恢復期的發量不均勻問題,雍禾也在物色收購假發品牌,并計劃進行毛發干細胞等生物技術研究。
雖然同樣是做產業鏈布局,但是絲域與雍禾的打法和目的完全不一樣。絲域是以自己的產品和品牌核心為基礎,打通產業上中下游,具有自主性。而雍禾則是通過收購的方式向其他品類進行擴張。因為單就植發這個行業來說,擴張難度很大。
植發行業的主要成本在人力和營銷費用上,這兩項占到了植發機構總成本的60%以上。要想降低成本,只能采取連鎖經營模式。但是由于目前成熟醫生數量并不能滿足市場需求,醫生的培養周期長,即便是想多開連鎖提高營收也很困難。
于是就出現了像雍禾這類成熟的植發機構向其他利潤空間更大的品類布局的情況。
敏銳的資本早已嗅到了行業的變化,比如中信產業基金、華蓋醫療基金等都已入局。
投資人李陸向零售君表示:“隨著競爭的加劇,以及消費者要求的不斷提高,市場的準入門檻也會提高,品牌存活率會大大降低,行業可能會迎來一次大洗牌。營銷驅動的模式會逐漸喪失競爭力,我們會更加青睞于有技術壁壘以及重服務體驗的品牌。”
可以預見到的是,在生發市場將會有更多產品過硬、服務更佳的品牌脫穎而出……
今日話題:你覺得誰有可能成為生發防脫領域的巨頭?為什么?
馬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