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武漢晚報5月11日訊(記者章勝)小米可能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之后規模最大的IPO,此事預熱未了,5月10日,在香港上市的酷派針對小米公告了一項訴訟事項,這也是近年來久未發聲的酷派重新回歸業內視野。今天(11日)下午,酷派集團在香港舉
武漢晚報5月11日訊(記者章勝)小米可能成為港交所“同股不同權”新規之后規模最大的IPO,此事預熱未了,5月10日,在香港上市的酷派針對小米公告了一項訴訟事項,這也是近年來久未發聲的酷派重新回歸業內視野。
今天(11日)下午,酷派集團在香港舉行媒體溝通會,控訴小米專利侵權。然而酷派方面的指控,小米公司回應稱:小米已經針對酷派主張的幾項專利提交了無效請求。
酷派訴訟小米專利侵權
今天(5月11日),酷派集團(香港主板上市公司,股票代碼02369)在香港召開“酷派與小米專利侵權案新聞媒體溝通會”。
此前,5月10日晚間,酷派集團發布公告稱,小米多款手機侵犯其專利權,要求停止生產、銷售小米MIX 2、紅米Note 5、紅米5 Plus等五款熱門機型,并要求小米賠償其經濟損失。
在溝通會上,酷派指責小米“拿來主義”傷害創新,強調酷派累計數萬工程師25年的成果不容侵犯。
酷派首席知識產權官張娜在現場表示,過去幾年,酷派一直向小米發出警告信,但是小米在所有警告信發出后,沒有任何回應,針對小米侵權,酷派目前已經立案7個案件,6個在深圳,1個在江蘇,接下來酷派仍然將聚焦國內,向小米維權。
事實上,這并非酷派第一次起訴小米索要專利費。今年年初,酷派就稱小米等四個被告在生產、許諾銷售、銷售侵權產品方面侵害了原告三項發明專利,給其造成了嚴重的經濟損失。
業內人士分析稱,曾經作為“中華酷聯”四大巨頭之一的酷派,被樂視控股之后深陷巨虧和資金鏈斷裂泥潭,在小米IPO之際以專利授權提出訴訟,頗耐人尋味。
酷派2016年報虧損43.79億港元
當下小米正在推進IPO,這讓小米成為各手機企業當中最受矚目的企業,在這樣的情況下酷派掀起對小米的專利訴訟無疑受到了極大的關注。
據了解,從2016年6月,樂視成為酷派第一大股東,不到兩個月,原酷派董事會主席郭德英辭職離開。隨后半年不到的時間里,樂視爆發資金鏈危及,成為酷派加速墜落的導火索。
今年4月初,酷派才發布了2016年度的財報。據財報披露,酷派集團2016年收入為79.6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63.84億元),同比減少45.7%;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43.79億港元(約合人民幣35.08億元),同比減少288.4%;另外截止2016年12月31日,酷派集團現金及現金等價物結余為13億港元(約合人民幣10.48億元)。
公告同時稱,收入減少主要因為業務重組過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競爭劇烈以及該年度市場份額及銷量減少所致。期間來自酷派4G智能手機的的收入同比減少42.6%,至2016年的73.46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8.85億元),主要因為該年度手機銷量減少所致。
因此,有業內人士稱,深陷泥潭的酷派此舉不外乎是想趁機占小米的便宜。
小米回應:已提交專利無效請求
針對酷派的訴訟,5月11日,小米官方回應稱,小米自創立以來就對知識產權、專利極為重視,至今已擁有強大的專利積累。截止2018年3月31日,小米成立近8年的時間內,已經提交23000多項專利申請,其中包括國內3600多項授權專利,海外也已經注冊了3500多項專利,還有16000多項國內外專利申請正在受理當中。
此外,目前小米已經與高通、微軟、諾基亞等公司開展了包括交叉授權、專利購買等深入的知識產權合作。小米表示,歡迎所有擁有真正高質量有效專利的合作伙伴。
小米表示,小米已經注意到了酷派于2018年1月12日向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了訴訟。但對2018年5月10日酷派公告其向審理法院申請訴中禁令一事,小米方面截止目前并未收到法院的任何通知。小米經營活動一切正常,各手機機型行如常熱銷。
針對酷派的訴訟行為,小米官方回應表示將積極應對。酷派主張權利的幾項專利的穩定性如何有待商榷。小米已經針對酷派主張的幾項專利提交了無效請求。期待此事在法律框架下有一個公正的解決。
高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