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藍瓶的鈣,好喝的鈣”是縈繞許多90后00后多年的洗腦廣告語,這句廣告語正是哈藥集團原副董事長姜林奎的得意之作。在2019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黑龍江紀委發布消息,姜林奎被審查和調查,他將面臨牢獄之災。姜林奎是哈藥發展史上繞不開的人物
“藍瓶的鈣,好喝的鈣”是縈繞許多90后00后多年的洗腦廣告語,這句廣告語正是哈藥集團原副董事長姜林奎的得意之作。
在2019年11月,中央紀委國家監委和黑龍江紀委發布消息,姜林奎被審查和調查,他將面臨牢獄之災。
姜林奎是哈藥發展史上繞不開的人物,他親手打造了哈藥的輝煌時刻。供職哈藥集團28年,如今褪去光環露出不堪的面目,姜林奎到底經歷了什么?
01、從普通車間工藝員到創造營銷神話的鬼才
1979年,姜林奎進入佳木斯醫學院藥學系學習,從此把大半生都投入藥品行業。1983年大學畢業,他進入哈爾濱制藥三廠擔任工藝員。
哈藥三廠就是后來的三精制藥,它是成立于1950年的老國企,實力雄厚,給姜林奎提供了大顯身手的舞臺。
那時候大學生還是稀罕物,畢業包分配工作不說,各企業也竭力拉攏和重用。不過,姜林奎比較踏實,從基層崗位一步步干起。
在基層的工藝員崗位一干就是4年,姜林奎扎實的專業基礎和良好的工作態度受到組織賞識。
自1987年后職位開始一路飚升,先后擔任技術員、計劃調度、車間副主任、對外聯合辦公室主任、副廠長兼副總工程師。
1989年三精制藥成立后,在市場經濟大潮沖擊下經營不善,每月虧損百萬瀕臨倒閉。
1994年,姜林奎接到了一個重任,擔任三精制藥廠廠長。危機也意味著機遇,姜林奎從此開始走上人生巔峰。
技術出身的姜林奎帶領一眾技術同行開展產品研發,新推出的葡萄糖酸鈣和葡萄糖酸鋅為無糖配方,制造工藝也得到改良。
但是讓技術人員們大跌眼鏡的是,技術進步并沒有拯救三精制藥,兩年間企業依舊虧損,反倒是營銷立了大功。
經過三年的研制和改良,1997年“藍瓶的鈣”橫空出世。姜林奎把新產品的包裝改為與眾不同的藍色包裝,相比傳統的咖啡色玻璃瓶顏值在線,令人過目不忘。
姜林奎為新包裝申請了專利,然后花了1000萬巨款在各大電視臺打廣告,從此“藍瓶的鈣、好喝的鈣”洗腦廣告語傳遍大江南北。
花費千萬打廣告的決定引發廠內職工的激烈反對,因為此時三精制藥負債高達8000萬,賬戶里一共只有1000多萬。
聽到姜林奎的決定,財務出納的手都抖了不敢給廣告商付款——付了廣告費,職工們的工資怎么發?
讓一輩子都兢兢業業埋頭搞技術的藥廠老員工們想不到的是,在電視機開始普及的1990年代,重金投資電視廣告,通過令人印象深刻的廣告語、信息轟炸、明星代言會產生良好的效果。
即使是現在這個套路也被廣泛使用,有的老板用這個模式連續搞了好幾個產品,每次都是賺一波快錢就投資下一個領域。
1997年三精的葡萄糖酸鈣和酸鋅銷量猛增三倍,當年就實現了扭虧為盈。第二年姜林奎再投入2000萬打廣告,銷售額猛增至2.2億。
此后姜林奎一發不可收拾,廣告投入越來越高。1999年更加大膽,廣告費是前一年的十倍達2億元,隨著廣告費暴增的是產品銷售額達到8.6億。
姜林奎的營銷案例經典到足以寫入高校教科書了,被人們稱之為“哈藥模式”。
此后三精制藥在營銷的道路上狂奔,2010年后廣告費和其他銷售環節的費用一度飚升至5億以上。除了資本運作,這幾乎是三精制藥最大的支出。
不過,姜林奎除了廣告營銷,他還有其他神來之筆,給哈藥集團立下汗馬功勞,得到員工們的愛戴。
除了耳熟能詳的鈣片和口服液,姜林奎還收購其他企業,推動了企業在疫苗、抗生素生產方面進行了擴張,2005年通過借殼上市實現進一步擴張,企業盈利連年上升。
三精制藥的品牌被國家工商總局評定為中國馳名商標,還是最早一批通過國家GMP認證的醫藥企業。
由于良好的業績,姜林奎的職務進一步上升,2001年1月擔任哈藥集團第一副總經理,后升任總經理并兼任三精制藥總經理、黨委書記。
2004年又升任哈藥集團副董事長、黨委副書記。
姜林奎的表現也得到了中央機關的青睞,2011年他調離哈藥集團,出任哈爾濱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翌年4月擔任中央企業專職外部董事。
專職外部董事是由國資委任命和聘用,在試點企業擔任董事,受國資委黨委管理,和央企負責人享有相同的政治待遇。
根據國資委的安排,姜林奎先后在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中國農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中國鹽業總公司、中國通用技術(集團)控股有限責任公司擔任外部董事。
有才更要有德,但令人沒想到的是,姜林奎如此受到上級器重,卻是雙面人,辜負了組織和人民的期望。
02、從一次2萬到一個電話北京一套房的巨貪
姜林奎有能力,但是也獨斷專行。這樣的作風看上去提高了行政效率增加企業營收,實際上也夾帶著私貨。
姜林奎的一句話就能決定誰當三精制藥的供應商,他選的供應商不一定是最好的,但肯定是最合他心意的。
根據公開的報道,姜林奎就是在供應商處拿了很多好處,給國企造成了巨大損失。
在三精制藥扭虧為盈的1997年,姜林奎就開始了受賄。雙黃連口服液是三精制藥另一款拳頭產品,為了成為三精的中藥供應商,一個叫張紀華的人找上了他。
張紀華是山東的一個中藥材商人,1998年春節他來到姜林奎的家登門拜訪,臨走前留下2萬元禮金。姜林奎欣然接受,從此拍板決定把張紀華作為藥材供應商。
此后姜張二人越來越熟絡,見面和送禮越來越多,禮金也水漲船高,從2000年起張紀華每年春節都會按時送來5萬元。
2004年,在姜林奎的推動下三精制藥和張紀華合作,在山東成立了專門公司,負責給三精制藥提供中藥材和藥品銷售。
深入的金錢關系使二人的關系變得更加緊密,2012年姜林奎打著咨詢醫藥業務的幌子,從張紀華處索要了100萬咨詢費。
不過,這還只是姜林奎受賄索賄的冰山一角。
“哈藥模式”的核心就是營銷,每年巨額的營銷費用給姜林奎留下了巨大的尋租空間。
營銷的重點一個是廣告、一個是包裝,承接廣告的趙姓商人和印刷商品包裝的商人辛憲剛就成為索賄的對象。
2009年3月,姜林奎想在北京給女兒買一套二手房。姜林奎給趙某打電話,說房價四百多萬。趙某立刻給姜林奎的女兒轉去87萬,又給房主轉去329萬。
見趙某如此爽快,姜林奎竟有些于心不忍了,他又找到了辛憲剛給趙某轉去300萬。
和趙某不同,辛憲剛是姜林奎一手培養起來的。
辛憲剛原本是三精制藥的一個司機,離職后在哈爾濱開了一家印刷廠。也不知道他是怎么說服了姜林奎,承接了三精制藥產品包裝的印刷業務。
姜林奎的決定遭到三精制藥下屬部門的反對。平時負責洽談業務的人反對,因為沒有進行招標、沒有經過價格談判,辛憲剛就拿到了三精制藥超過50%的包裝盒業務。
讓財務部門不解的是,包裝盒的價格也莫名升高。辛憲剛給出的口服液包裝盒單價是0.277元,可是成交價卻變成了0.35元。
三精的技術部門也提出反對意見,因為不僅價格高,品質也有問題,為此姜林奎親自找負責生產技術的副總經理談話,為辛憲剛掃除障礙。
車間工人也不滿新包裝,但是胳膊擰不過大腿,想方設法實驗了半年多才順利投產。
可以說,姜林奎對辛憲剛有再造之恩,而辛憲剛對姜林奎投桃報李。
2012年,姜林奎又想在北京買一套新房,和三年前一樣他又找到了辛憲剛:我買房缺點錢,幫我交400萬。辛憲剛毫不猶豫,立刻給開發商轉賬。
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即使你當初勞苦功高也一樣要為自己的錯誤接受懲罰。
2019年6月,姜林奎在央企專職外部董事任上被免職,不久被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
一系列的金錢交易,使得辛憲剛也進了監獄。根據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的判決,2020年12月辛憲剛名下的兩家公司因犯單位行賄罪罰金160萬,其本人獲刑10個月。
在貪污受賄的道路上,姜林奎的胃口越來越大。三精制藥在辛憲剛處違規采購的包裝有5600多萬,可和下面的案子比起來涉案金額就不算太大。
2021年9月中國裁判文書網發布了另一個文書顯示,姜林奎在公司的一次工程建設招標中和施工方串通投標,把工程價款由中標時的4800萬惡意提升到1.7億。
紀委監委的通報中說,姜林奎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擅自決策造成國有資產特別重大損失,被開除黨籍公職,并移送司法機關。
姜林奎的案件還沒有審結,他將面臨嚴厲的處罰。
03、從三精“救世主”到埋下隱患的罪魁禍首
早在2009年三精的業績就面臨增長困難,2013年左右開始大幅下滑,凈利潤下降88%。
一切的原因,都和姜林奎有關系。他雖然在2011年離職,現在也落馬了,但是他留下的禍患還未解決。
2011年,在集團副董事長任上的姜林奎對醫藥經濟報透露了很多公司發展的規劃信息。
姜林奎要在“十二五”期間調整哈藥集團產業布局,提出加大力度并購實現橫向發展,加強產品研發推動縱向發展,還要在品牌營銷和營銷平臺的打造上下功夫。
同時姜林奎還說,2010年哈藥集團營收180億,“十二五”發展的目標定在500億,理由是“資本性動作會產生快速發展的效應”。
這些話聽著沒毛病,但細品起來就有些不對勁了。
三精制藥主營業務是醫藥生產,一直讓人以為是一家科技公司,但是在姜林奎的帶領下,似乎更精于營銷,后果就是缺少核心技術。
對比同行,國際排得上名次的醫藥企業的研發投入普遍在營收的15-20%,最低的也有7%,而三精制藥在大部分的年份里還不到1%。
三精制藥銷量降低的時候,研發投入的占比可能會增加,但是總額卻也降低了,依然不重視新產品研發,還想著在營銷上下功夫。
原來,在姜林奎的發言里研發只是一句空話。與低下的研發投入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三精制藥的營銷費用越來越高。
2010年,用在銷售環節的費用幾乎占據三精制藥營收的三分之一,后來占比繼續升高,2009-2014年間占比超過50%。
所有的銷售費用中有一半用在了廣告上,比例最高時超過總營收的14%。相比之下,國內營收最高的醫藥企業云南白藥只有2.4%。
三精制藥曾被列為國家重點高新技術企業,但是卻走上了邪路。多年來,三精制藥只有“藍瓶”這個噱頭,進入新世紀并沒有產生新的利潤增長點。
不研發導致產品落后,產品落后導致盈利降低,孱弱的盈利能力又限制了研發投入,三精陷入惡性循環。
藥品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多樣,每年都會有大量的新藥投入市場。
三精如果沒有自己的技術,就不能及時推出新產品、舊產品很容易被他人替代,銷量下降是必然的。
市場萎縮的同時,三精制藥在輿論和產業政策上也遇到困難。
2010年衛生部開始限制抗生素濫用,不僅三精制藥,整個哈藥集團的生產都受到影響。
《廣告法》規定越來越嚴格,廣告內容和投放受到更多限制,哈藥投入的廣告費有相當部分都打了水漂。
醫保和輔助用藥的政策也在收緊,進一步限制了三精制藥的營收。
不能隨心所欲地打廣告,央視等權威媒體又給三精制藥“補了一刀”,哈藥集團因為污染問題被點名批評。
所謂“哈藥模式”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投入增多,邊際效應會越發明顯,醫藥產業最重要的還是要靠技術和質量。
姜林奎作為營銷鬼才、資本運作的大師,只能給企業帶來短暫繁榮,加上他私德有缺,三精制藥注定面臨悲劇命運。
04、從跳樓董事長到落馬老總,哈藥路在何方
姜林奎落馬,引發外界唏噓的同時也引人想起了陳年舊事:劉占濱跳樓自殺事件。2009年,姜林奎不再兼任三精制藥的職務,劉占濱接替他擔任董事長和總經理。
劉占濱繼續執行了姜林奎的“哈藥模式”,但是擋不住市場萎縮和利潤大跌的趨勢。雪上加霜的是,廣告也越來越不能激起消費者的興趣。
三精制藥投放的廣告大多聚焦于“藍瓶包裝”,而且時長大多只有5秒,內容單一信息含量少,不僅不能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頻發的廣告轟炸甚至引發反感。
當然,本就缺少創新的三精制藥也不可能在廣告上憑空制造出競爭力,內憂外患之下三精制藥面臨死局。
為了求生,劉占濱試圖改變營銷模式,甚至在2013年專門成立了哈藥集團營銷有限公司以圖改變處境,但現實立刻打臉。
2013年三精制藥投入4.3億廣告費獲得營收32億,利潤卻只有560萬,一時間淪為業界笑柄;翌年利潤再減少至520萬,公司財務狀況一天比一天糟糕。
在業績大幅下滑的同時,姜林奎帶頭開啟的受賄風氣卻在逆勢增長,三精制藥營銷中心總監和一家子公司的經理、財務總監、會計均因涉嫌挪用公款被逮捕。
如此多的高管涉嫌犯罪再加上糟糕的業績,人們紛紛猜測哈藥集團和三精制藥存在腐敗窩案。
劉占濱面臨巨大壓力,其實他也沒有獨善其身。
2014年5月劉占濱因涉嫌受賄也被立案調查,只是令人想不到在被調查的第三天,他以身體不適要求去醫院檢查,然后趁法警不注意在醫院跳樓自殺,原因一直不明。
隨后又接連曝出三精制藥的銷售經理、銷售代表向醫護人員行賄的消息。
三精制藥的困難同樣也是整個哈藥集團困境的縮影。
為改善經營情況,哈藥集團高薪聘請了擁有豐富經驗和跨國公司背景的管理團隊,努力實現自救,但近幾年的效果并不明顯。
哈藥嘗試研發新產品,但是醫藥領域的研發需要大量的資金和時間,常年深耕于營銷的企業很難在短時間內實現科研突破。
2015年,三精制藥置換出名下全部醫藥工業類資產,更名為“哈藥集團人民同泰醫藥股份有限公司”,主營業務從制藥變成醫藥批發、零售等。
哈藥嘗試過拓展業務范圍,進入保健品行業,還收購了美國健安喜公司。
但是到了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響健安喜倒閉,哈藥集團損失慘重宣告投資失敗。哈藥集團財報顯示,2020年虧損高達10億。
1994年姜林奎執掌三精制藥時,企業每月虧損近百萬瀕臨倒閉。在他開辟的道路上哈藥狂奔二十多年,如今每月虧損近億,歷史似乎完成了一個大循環。
哈藥未來的路在哪里?它需要一個像姜林奎一樣勇于改變局面的能人,但這樣的人絕不能像加快了那樣有才無德,畢竟困境中的哈藥沒有試錯的機會了。
參考文獻:
1.《三精制藥死亡揭秘:營銷PK研發》;孔慶林,費蕓;《會計之友》2015年22期
2.《劉占濱墜亡背后的三精困局》;張泉薇;《東西南北》2014年15期
3.《姜林奎眼中的倍增路線圖》;李蘊明;《醫藥經濟報》2011年5月30日
4.IT商業新聞網《原三精制藥董事長和哈藥集團副董事長姜林奎:涉嫌嚴重違紀違法被查》
劉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