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從10月中旬開始,蔬菜價格就迎來了一波猛漲,此次上漲已有些時日,但行情依舊明顯偏高。從商務部數據來看,上周30種重點監測的蔬菜均價為5.62元/kg,漲幅超12%,不過市場上的零售價普遍漲至5元以上。如成都一菜市場中,芹菜漲至6元一斤,較此
從10月中旬開始,蔬菜價格就迎來了一波猛漲,此次上漲已有些時日,但行情依舊明顯偏高。從商務部數據來看,上周30種重點監測的蔬菜均價為5.62元/kg,漲幅超12%,不過市場上的零售價普遍漲至5元以上。
如成都一菜市場中,芹菜漲至6元一斤,較此前漲了3元;菠菜從6元漲至13元,西蘭花從4元漲至9元,油麥菜從3.5元漲至8.5元,生菜也從3.8元漲至7.8元一斤;絲瓜一斤8元,蒜黃8.8元/斤, 茼蒿9元/斤,芥藍6元,西葫蘆7元,草頭12元,豆角9元,就連蘿卜也漲至3.5-4元/斤,白菜從1.5元漲至3元,一棵白菜的價格高達10元。
可見,不少蔬菜的賣價已比肉價還高,如白羽肉雞零售8元/斤,豬肉12元/斤。隨著蔬菜價格上漲,很多人也紛紛轉向雞蛋、魚、肉等的購買。
為何菜價會漲得這么猛?
1、天氣
今年9-10月份,北方雨水首次超過南方地區,而雨水的到來,讓部分地區水澇嚴重,莊稼難以耕作,蔬菜的生長受到了阻礙,減產比較嚴重,山東、河北、河南等產區蔬菜減少4成左右,個別蔬菜如菠菜更是減產7成。受減產的影響,蔬菜漲價成必然。
2、降溫早
北方受雨水所致,而南方也因前期的冷空氣,導致降溫提前10天,而受低溫的影響,露天蔬菜長勢緩慢,上市推遲,結果市場供應偏緊。再加上冬儲蔬菜本身就沒有集中入市,更是帶動菜價走高。
3、種植成本
今年的肥料漲幅太大,不少人坦言成本大增,如尿素從90元漲至150元一袋,復合肥從110元漲至170元一袋。同時,今年農藥價格也在上漲,因而蔬菜栽種成本增加。而近期油價高漲,也讓蔬菜運輸成本加大;北方溫室大棚也因電價、煤價上漲而漲。
不過,很多網友表示,此次菜價走高的主因是二道販子從中抬價,是那個“壞人”,中間商和菜販子賺去了大部分成本,這是真的嗎?
從中間商分析:
老周是傳統的蔬菜收購商,他表示蔬菜大漲并非中間商的鍋,目前產地價也已明顯上漲,如往年白菜產地3-4毛一斤,但目前已漲至0.8-1元一斤。蘿卜也是如此,地頭價通常在2-3毛一斤,但如今已漲至1-1.5元一斤。不管是白菜還是蘿卜,其畝產量高,一畝可達萬斤,漲1毛收益就增加1000元,而今年菜價翻倍大漲,菜農凈收益理論上最少為5000元。
而市場上大漲的菠菜,往年產地價1-2元,但老周表示,目前北方產區已漲至5-6元一斤,且不少農民惜售情緒嚴重,使得收購價一直降不了。豌豆尖也是如此,產地根據質量價格在5-8元一斤,市場10-12元左右。
老周表示,往年山東、河北等產地,蔬菜的批發量很多,1天就可裝滿一車,但如今一車卻需要3-4天,主要是蔬菜減產、菜農惜售所致。同時,老周還表示,近期產地的報價混亂,但品相稍差的蔬菜也不便宜。而像昨天收購的花菜、西藍花,品質好的地頭價7元一斤,品質差點的也達到5元左右。
老周稱,今年除了產地價高漲外,油價也在接連大漲,運輸成本加大,再算上人工成本、中間儲存成本,批發價自然不便宜,但自己的毛利也不過3-5毛左右,根本不賺錢。
不過說到這里,菜農也不高興,他們也表示自己沒賺到錢。盡管產地確實大漲,如菠菜從2元漲至6-8元,優質菠菜更是10元一斤,但因天氣問題,菠菜產量偏低,實際的畝收益和往年差不多,部分蔬菜品種甚至還不如過去的收益。
從菜販子分析:
老王是有著10多年經驗的菜商,他表示從9月份開始菜價就開始漲價了,只不過沒有這么明顯,而到了本月,基本上每種蔬菜的批發價都比上個月高了3-8元/kg,部分菜價更是翻倍上漲,可以說這次漲價,也是近5年來漲幅最大的一次。
從上海農產品中心批發市場行情來看,菠菜10月初時批發價為9.5元/kg,但從10月18日價格直接跳漲至19元/kg,之后接連多日漲至 20元/kg,也就是10元一斤。批發價漲至10元,零售價賣至13-15元很是正常,畢竟菜販子需要考慮損耗問題,一旦菠菜賣不出去,那可就虧大了,因此菜販子并沒有多賺多少錢。
而白菜也是如此,10月上旬時白菜一斤1.5元左右,如今陸續漲至2.5-3元,也是受批發價上漲影響的。如上海中心市場,10月10日時批發價0.7元一斤,但如今已漲至1.5元一斤,直接翻漲一倍,因此零售不可能還維持在1.5元,菜販子只好上調至2.5-3元一斤。
據老王所說,目前蕓豆、西蘭花、玉豆等批發價分別漲至8.5元、6元、10.5元,因此菜販子也很無奈,只好跟著漲。其實,對菜商來說,并不希望菜價高漲,這樣購買蔬菜的人減少,損耗增多,很難賺到錢。
如此來看,此次菜價集體大漲,并非二道販子抬高的,而是從產地到銷售各環節成本都在增加,根本原因是天災導致減產、油價上漲導致運輸成本加大所致,大家咋看?
丁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