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光威GW成立于1987年,總部在山東省威海市,現是全國最大的漁具集團,以生產和銷售高檔魚竿釣具為主。從整體上來看,光威魚竿的質量和性能都是不錯的,唯一的缺點就是竿子比較偏重,但是目前使用光威魚竿的釣友還是非常之多的。
2、雙寶魚竿,山東威海十幾年的中老品牌,在釣魚圈口碑良好,這幾年發展勢頭很猛。四海釣魚頻道多年合作伙伴,中國休閑釣魚協會賽事指定承辦方,主要生產中高檔品質高碳釣竿產品,高檔品質中低價位,性價比高。高碳品質中低檔價位,同等品質的魚竿雙寶魚竿比其他牌子的要便宜很多,性價比超高。
整竿在強度、韌性、手感、抗壓度、穩定性、承重力等各方面均有著出色的表現。釣小魚手感輕便不累手,遇上大物輕松征服,適合江河、湖泊、水庫、池塘、溪流、黑坑等多種水域使用,滿足休閑、野釣、競技、比賽、飛抄等多種場合需求。
3、太平洋是來自臺灣的一家釣具品牌,成立于1976年,在魚竿品牌排行榜前十位中僅次于光威,在魚竿質量和客服服務上都表現不錯。太平洋整體來說追求的是桿子的輕和細,但這也造成太平洋的桿子相對來說有點軟。不過要是追求控魚的樂趣的話,還是相當有手感的。
4、達億瓦成立于1945年的日本魚竿品牌,專注于高端漁具市場,擁有很大的生產規模和銷售量,在成立了廣州達億瓦文體用品有限公司負責國內的產品銷售。瓦魚竿優點是適合打競技比賽用,是比較高端的竿子,但是價格非常高,如果你僅僅是休閑釣,不打競技的話,沒必要選這么高端的。
5、 寶飛龍成立于2006年,在國內逐漸收獲到眾多好評的自主品牌,擁有的過硬的研發團隊和專業的銷售團隊,眾多產品都受到了用戶的喜愛和贊譽。
6、 環球漁具成立于1985年,是最早將玻璃纖維釣魚竿引進中國的企業,之后成為國內漁具的領航者,目前在國內的銷量同樣非常不錯。
7、 禧瑪諾是日本的著名品牌,成立于1921年,涉及自行車零件、釣魚具、滑雪板等眾多領域,在國內投資禧瑪諾(上海)貿易有限公司負責其品牌漁具的銷售。
8、化氏魚竿由釣王化紹新打造,化紹新另一項著名成就是創辦被釣魚愛好者稱為“釣界黃埔”的化紹新釣魚學校。化紹新公司擁有國家級競技釣池3座,多次舉辦、承辦國內高規格的釣魚賽事。2014年度FTT中國電視直播大獎賽總決賽、中國釣鯽精英賽、全國釣魚俱樂部挑戰賽等諸多國家級比賽在化氏舉行。
9、 迪佳1965年在臺灣創立的漁具品牌,擁有自主設計研發和生產銷售的企業,也是十大釣具品牌之一。
10、 富士同樣是成立于日本的一個的漁具品牌,成立于1949年,富士釣具(中國)則在2012年成立,擁有裝夜話的研發生產團隊,將國外眾多優秀元素帶入國內
我之前回答過這個問題,2018年的整體全球銷售量數據顯示的是海信,隨后是創維,長虹,tcl等等,這個說明用戶青睞的,但是這個最好還是看個人需求是哪方面,每個需求點都是不同的。
現在客廳空間里,年輕人買投影儀也很多的,我就是其中一個。電視畫面尺寸加上重量體驗方面不是很理想的,我是買的當貝投影儀d1用還挺滿意的,2斤多點,隨用隨拿出一擺。
存儲方面有16G閃存空間,我下載了很多應用軟件,健身的,親子教育的,音樂的,影視綜藝的,游戲的等等,能滿足不少的體驗。
獨立研發的當貝OS極速版操作系統,反應快速,交互簡單,比之前用的電視體驗暢爽很多,還有像手機一樣進行多任務切換;還有專為孩子設計得兒童模式,提供專屬的童話內容,老人看電視戲曲,安裝第三方軟件使用,設置開機自啟,打開投影儀后直接到電視,和用電視一樣的。
墻面
天棚
藍牙遙控器比紅外遙控器好太多了,不受角度影響的;語音輸入搜索內容快速準確,很適合孩子和老人使用的;獨有的側邊鍵,可以直達相關設置,如梯形矯正,自動對焦,信號源的選擇等等,符合現在人們操作習慣。
3月8日,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總經理吳亮正式發布了面向2020年的挑戰目標:200億元年度銷售額。
吳亮表示,為了在2020年實現年度銷售額200億的目標,松下(家電)中國有限公司將在品牌、商品、營銷、住宅空間戰略上采取一系列的全新舉措來助力完成這一目標。
松下去年發布的2017財年財報顯示,松下2017財年凈銷售額為7.3437萬億日元,同比下降4%;歸屬于松下股東的凈利潤為1493.6億日元,同比下降10%;但與此同時,松下在2017年度實現了銷售額比前年增長117%的目標,中國已成為松下電器家電事業在海外的第二大市場。
不久之前,在去年雙十一,松下電器再創銷量新高。去年11月11日-12日,全網銷售額突破7.6億元,較2016年提高83%。
為了實現這一目標,吳亮表示,公司將通過塑造更高端的品牌形象,抓住高端客戶群體,來提升高附加值產品的銷售比例。
創維、索尼、松下、康佳、長虹、LG、海爾、高路華、夏華、海信、金星、北京、熊貓、牡丹、高士達、環宇、海虹、黃河、康藝、西湖、孔雀、飛躍、佳麗彩、奧林匹克、夏普、三菱、東芝、三星、三洋、日立、樂聲、WARUMAIA、飛利浦、富士通、日電、大宇、勝利、愛華、尼康、東寶、雅佳、皇冠、富麗、康虹、康力、美樂、如意、優拉那斯、豁達特技、沈陽、塞格、贛新、泰山、新思達、天鵝、翔宇、雪蓮等等等等
要說國產手機四巨頭誰最有前途,相信不少人都會把這一票投給華為,但自從華為被制裁后,銷量直線下滑,供應鏈到現在才完全打通,但是一些核心關鍵元器件依然有差距,所以華為未來怎么樣,目前還真不好說。
華為被制裁說明了兩件事:1、華為確實有實力,甚至已經影響了以高通為首的M企業,所以才動用政治手段進行打壓。2、華為一被打壓,其真實水平也顯露出來了,特別是海思麒麟芯片的研發能力確實不錯,所以MOV幾家又開始芯片研發,這說明華為跟其他手機廠家比起來,最大的優勢就是芯片(當然華為的通信優勢也有,但要是華為的手機業務繃不住,那屆時跟諾基亞也沒啥區別,假如華為沒了手機業務,單靠一個通信設備和專利,這種優勢很難持續下去)。
所以華為是目前未知數最大的品牌,假如華為能解決臺積電的芯片代工危機,或者說幫助國內的半導體企業在芯片加工上取得進步,那華為將會涅槃重生,未來華為前途不可限量,甚至超過2019年巔峰華為也不是不可能。
接下來就是vivo、OPPO、小米三家。目前vivo的發展最好,去年的X系列高端機賣得不錯,在國內的銷量也長期第一。最關鍵一點,vivo的產品規劃和產品研發一直很穩,X系列提杯,S系列瞬時接過3000元價位段,iQOO的數字系列、Neo系列也很受歡迎。自研芯片已經更新到V2,再加上蔡司影像,200W快充等多點開花,vivo的前途看起來很不錯。
但是vivo的體量比不過OPPO,在物聯網上不及OPPO和小米,這又是他的短板。換句話說,vivo手機產品線穩,但是其他條線反應又慢半拍。目前也不知道這是好事還是壞事,但是單純從手機這個維度來說,我認為vivo一定不會差。
再就是OPPO,OPPO這兩年在轉型調整,所以產品顯得有點亂。但是OPPO在手機上的投入是最舍得的。甚至注資1000億給一加搞研發, 未來幾年可以不要利潤。另外在芯片研發方面馬里亞納海溝芯片的起點是最高的,一出手就是臺積電的6nm制程工藝,如果后面OPPO的芯片研發進展順利,我覺得OPPO是國內第二家研發出SOC的廠家(小米的澎湃S1沒有后續,這里就不算了)。
OPPO的高端機一直上不去是最大問題,Find系列一直延續不下來,R系列換名為Reno后經過幾年沉淀慢慢有了起色,但跟vivo的X系列還是沒法比。
剩下就是小米,這也是最看不懂的,小米的優勢就是玩得寬,不僅僅最先涉足平板、筆記本、還有洗衣機、電視機等家電,小愛同學這個切入點算是激活了小米的物聯網,現在小米又進軍電動汽車,后期小米的資金和重心不好說,所以未來小米怎樣不好說。
但不管怎么說,目前HHMOV四大品牌的局面短期內不會改變,希望這種相互競爭的局面繼續下去。
robo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