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青藏高原水資源量豐富,可可西里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西藏雅魯藏布江、三大圣湖及小湖泊星羅棋布。200萬平方公里雪域高原上,西藏有湖泊1500個(一平方公里以上),青海439個,水中魚類眾多。一些自媒體作者為流量捏造事
青藏高原水資源量豐富,可可西里素有“中華水塔”之稱,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發源地,西藏雅魯藏布江、三大圣湖及小湖泊星羅棋布。200萬平方公里雪域高原上,西藏有湖泊1500個(一平方公里以上),青海439個,水中魚類眾多。
一些自媒體作者為流量捏造事實,如《西藏湖泊多達8億公斤魚為何無人捕撈,網友:是我也不敢》《西藏湖中魚多達8億公斤,為何無人捕撈》云云。作者生活在這片土地上,且常年跑野外,我告訴你真實原因。
首先,8億公斤數字是編的,中科院水生物研究所從來沒說過,漁業單位也不會出現這樣的數據,因為無法統計,青藏高原無人區里野湖泊眾多,誰到哪些地方統計魚類數量?其次,黃河長江雅魯藏布江屬于外流河,魚會順流而下,不好統計。再者也沒這么多,8億公斤80萬噸,青藏高原屬于高寒地區,湖中野魚生長緩慢,且生活著大量以魚為食鳥類,僅青海湖監測到的就有80種,魚群很難壯大。
先說青海,青海1.3385萬平方公里,為全省面積1.85%,著名湖泊有青海湖,克魯克湖、哈拉湖、可可西里湖、庫賽湖、太陽湖、東臺吉乃湖、大柴旦等,多為咸水湖,生活有3目5科17屬56種土著魚類,其中45種為鯉形目(青海裸鯉),鲇形目鯰魚和鮭形目鮭魚6種。西藏1.5萬平方公里水面,73種魚類,3目5科22屬,除鰍形目(高原鰍)外,科屬基本重疊,同樣以裸鯉為主,稱西藏裸鯉。
裸鯉,又稱鰉魚、花魚、狗魚等,迴游性無鱗魚,長得很慢,十年才長一斤,淡水咸水域中都能生活,科目眾多:普氏裸鯉、尖裸鯉、花斑裸鯉等。
青藏湖泊捕魚人少,是這幾個原因:
1,裸鯉屬國家保護魚類,禁止捕撈
《國家重點保護名錄》中裸鯉為二級保護魚類,《青海省重點水生野生保護動物》規定更加細致,共13種,黃河水系長江水系鯉形目、鲇形目、鰍形目都在其中,誰敢捕撈?用魚竿釣罰款,下網捕撈犯法,現在青蛙和兔子都是保護動物,魚是國家的,你撈撈試試,原始森林里樹多,能不能隨便砍?
2,藏族同胞不吃魚,有水葬習俗
眾所周知,藏傳佛教八大葬:天葬、火葬、水葬、樹葬、塔葬、土葬、風葬、木葬。水葬是其中之一,三大藏區(衛藏、安多、康巴)風俗一樣,湖邊有水葬臺,湖里魚很多時候負責處理尸體,不允許捕魚。
西藏屬衛藏區,藏族同胞為主,青海8個行政區6個州是藏區:海西、海南、海北、黃南、果洛、玉樹(康巴區),能捕魚嗎?
2015年時,作者到青海貴德縣朋友家玩,恰逢黃河發水,水退后我們興高采烈去撈魚,撈了不少,最大一條八斤多,把大魚肚拋開里面有截人的手指,這魚能吃嗎?所以,有水葬地方魚再多也沒人捕撈。
拉薩河里魚多的下餃子般,一些四川河南打工仔為“打牙祭”往往偷偷撈魚,藏族同胞抓不住幸運,抓住會揍得你把魚戒掉。
自媒體作者說藏族同胞不吃魚是因不殺生,更是瞎扯。青海西藏大多旅游景點藏餐廳有魚賣,價錢死貴,多是內地的魚,宰本地魚殺生宰內地魚就不是殺生?宰牛羊呢?敦煌文獻《長卷》中,有專門記載魚刺卡喉嚨辦法,說明很長時間中,藏族同胞吃魚,筆者藏族朋友們現在也吃魚,吃不吃是個人的事。
藏族同胞吃牛羊肉多,是因牛羊肉高熱量,御寒方面遠勝魚類,這是根本原因,西北漢人也是以牛羊肉為主。
3,青藏地域遼闊,湖泊太遠,捕撈困難,無法儲存
青藏高原200萬平方公里,生活區附近湖泊不能捕,旅游景點如青海湖、克魯克湖不讓捕,三大圣湖(納木措.羊卓雍措.瑪旁雍措)是圣地,敢捕撈后果不堪設想,其余還魂湖、水葬湖、轉山湖等也與信仰有關,不允許撒網。算算還剩多少?野湖泊要么在可可西里腹地,要么位于荒原深處500公里外,單車無法進(野獸多),組團打魚?油錢多少?根本不值得。
此外,打漁只能夏天,一進一出兩三天魚會變質,普通人沒有冷藏車沒有儲運條件。17年我們從西藏回來,路過西大灘時發現個二十幾平水塘,水只有膝蓋深,魚的密度比水族箱還大,也沒捕撈,西大灘距西寧1000多公里,帶回去也臭了,無鱗魚很難保鮮。
4,計劃性捕撈
黃河源頭姐妹湖扎陵湖、鄂靈湖,位于青海瑪多縣阿尼瑪卿雪山下,金庸武打書中稱星宿海。水質清澈純凈,水鳥翩躚騰翔,543平方公里面積裸鯉數量磅礴,是瑪多縣重要漁業基地。當地藏民同胞晝夜捕撈,水產品遠銷東北地區,大慶市民餐桌上都出現了青海鰉魚。
96年時筆者走315線到新疆,在青海湖邊的剛察縣10元錢就買了半麻袋魚(63斤),捕魚藏族同胞很多,那時還沒封湖禁漁,鰉魚也未列入保護魚類,這些青海人都知道。西藏有羅非魚養殖基地,雅魯藏布江漁業資源基地捕撈出的魚,最大2000斤,能說沒人捕魚?
這些,不良自媒體當然不知道,以訛傳訛西藏青海湖中魚多的泛濫沒人捕撈,不是沒人捕,是國家和宗教禁忌禁止撒網,湖中是保護魚類,條件允許地區一直捕撈。
張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