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大方家訓日簽?庭訓格言№2.156黃淮河務【紀念節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公元紀年】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白羊座·第105天余220天(365)·第16周余36周(52)【黃帝紀年】四七一八年三月初四日·第63天過年還有201天(
大方家訓日簽?庭訓格言№2.156黃淮河務
【紀念節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日
【公元紀年】2021年4月15日·星期四·?白羊座·第105天余220天(365)·第16周余36周(52)
【黃帝紀年】四七一八年三月初四日·第63天過年還有201天(354)
【干支紀年】辛丑年壬辰月癸巳日〖納音〗長流水·牛年龍月蛇日〖沖煞〗沖豬煞南
〖諸神方位〗值神為明堂·喜神在東南·財神在正南·福神在正西·胎神在占房床房內北
〖星宿〗北方玄武斗木獬〖建除〗除可服藥針炙宜良〖百忌〗癸不詞訟理弱敵強·巳不遠行財物伏藏
【歷史今天】605年隋煬帝下令開鑿大運河&1889年歷史學家湯因比誕辰&2004年歐亞陸地光纜開通
大方家訓傳統家庭家教家風家規家范
?則言★格言★嘉言★齋語★園語?
五賢三言兩語千條家訓學習閱讀系列
《康熙庭訓格言》№2.156黃淮河務
訓曰:
黃淮兩河關系漕cáo運民生,
最為重要,
故朕不憚dàn勤勞,屢lǚ親巡閱,
察其險易之形勢,
審其疏導之機宜,
緩急次第,具有成畫。
大修工程,費以數百萬計;
歲修帑tǎng金,亦以數十萬計。
乃康熙三十七年(1698),黃淮并漲,
總河董安國[1]不堅筑堤dī堰yàn,疏通海口,
因而河身墊高,以致倒灌洪澤湖口,
湖水從六壩旁泄,由運河入下河,淹沒民田,
于是罷董安國,
而以于成龍[2]代之,授以治河方略。
三十八年(1699),親往閱視[3],駐蹕bì清口河干,
面諭于成龍,清口宜筑挑水壩,挑黃河使趨北岸,
始免倒灌清口之患。
而于成龍未獲成功,繼用張鵬翮hé[4]為總河。
又令大臣官員往高堰筑堤,堅閉六壩,
使洪澤湖水暢出清口。
仍諭張鵬翮,清口筑挑水壩尤為緊要,
此壩不筑,則黃水頂沖,
斷不能使向北岸,湖水必不得暢流。
張鵬翮遵奉朕言,壩功筑成,
黃流遂直趨陶莊,清水因以暢流。
疊dié經伏秋大漲,并無倒灌之事。
又命浚張福口等引河,筑歸仁堤,
疏人字、芒稻、涇jīng、澗jiàn等河,
開大通口,皆一一告竣。
曩nǎng時黃水泛漲,
或與岸平,或漫溢四出,
今黃河深通,河岸距水面數十余丈,
縱遇大漲,亦可無虞yú。
此皆由朕深念河工國家大事,
夙sù夜厪jǐn懷,未嘗少釋,
且簡命河臣,倚yǐ任甚切,
所屬官吏,俱聽選用。
凡在河工大小官員,
并皆勉力赴工,
共襄xiāng河務之所致也。
此系朕治河始末[5],
特語爾等識之。
訓示說:
黃河淮河兩條河道關系漕渠水運民眾生計,
最為重大緊要。
所以朕毫不憚怕勤苦辛勞,屢次親自巡行閱視,
察看它們險要平易的形態趨勢,
審核它們疏通導引的機理時宜,
輕重緩急次序等第,具備擁有形成謀劃。
重大修繕工程,耗費以數百萬銀兩計算;
年歲維修國帑資金,也是以數十萬銀兩計算。
乃至康熙三十七年(1698),黃河淮河洪水一并暴漲,
總督河道董安國不能堅固修筑堤防堰壩,疏浚暢通入海口門,
因而黃河本身淤墊增高,以至洪水倒流灌入洪澤湖河口,
湖內洪水從六座堤壩旁邊泄出,由中運河流入里下河,淹沒民眾田地,
于是罷免董安國,而以于成龍取代他,授予治理黃河方針策略。
康熙三十八年(1699),親自前往檢閱視察,駐蹕停留淮泗清口河岸,
當面諭示于成龍,清口適宜填筑挑流壩,挑起黃河水流使它趨向北岸,
才能避免倒流灌入淮泗清口的禍患。
然而于成龍未能獲得成績功勞,繼續任用張鵬翮為總督河道。
又命令大臣官員前往高家堰填筑堤防,堅固閉合六座堤壩,
使得洪澤湖洪水通暢泄出淮泗清口。
仍然諭示張鵬翮,淮泗清口填筑挑流壩尤其是為緊急重要,
這個堤壩如不填筑,則是黃河洪水頂沖,
斷然不能使水流趨向北岸,湖內洪水必然不能得到通常泄流。
張鵬翮遵守奉行朕的言論,堤壩填筑成功,
黃河水流遂乃直接趨向陶莊,淮泗清水因而得以通暢泄流。
疊加經過伏天秋季大水暴漲,并沒有倒流灌入的事情。
又命令浚導張福口等引河,填筑歸仁堤,
疏通人字河、芒稻河、涇河、澗河等河道,
開挖大通口,都皆逐一宣告竣工。
往時黃河洪水泛濫暴漲,
或者與岸邊齊平,或者漫頂滿溢四處流出,
如今黃河槽深通暢,河邊岸頂距離水面數十余丈,
縱然遭遇大水暴漲,也是可以無有憂虞。
這些都皆由于朕深切念慮黃河工程國家大事,
夙夜朝夕,廑念心懷,未曾少許釋放,
而且簡選任命河務大臣,倚重信任甚為深切,
所有下屬仕官胥吏,俱都聽候選擇使用。
凡是在位黃河工程的大小官員,
并且都皆勤勉努力奔赴工作,
共同襄助河防事務所導致的吧。
這些就是朕治理黃河始末經過,
特地言語你們記住了。
注釋
[1]乾隆《欽定八旗通志》卷二十四卷三百三十九記載,董安國,董廷伯之侄,漢軍正白旗人,康熙三十三年(1694)二月任偏沅廵撫,康熙三十四年(1695)七月任漕運總督,八月調河道總督,三十七年(1698)十一月革。《河南通志》卷三十五記載,董安國,奉天鑲紅旗人,蔭生,由總漕部院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副都御史,康熙三十四年(1695)任河道總督。
[2]于成龍(1638-1700),漢軍鑲紅旗人,字振甲,號如山。生于清崇德三年,即明崇禎九年(1638),出生地為遼東蓋州。于成龍家族為遼東望族,生父為于國安,生母為康氏。出生后不久全家徙居廣寧(今遼寧北鎮市),9歲入小學,11歲舉家遷至北京通州張家灣。13歲時又移居延慶州,15歲時與李氏成婚,16歲時又移居固安南房上村定居,并開始學習滿文,20歲進入國子監學習,23歲考授吏部做筆帖式。因屢有戰功的大伯于得水無子嗣得以過繼承祧,康熙七年(1668)蔭生,授樂亭縣知縣。八年(1669)署灤州知州。十八年(1679)遷通州知州。二十年(1681)由直隸巡撫遷兩江總督。二十三年(1684)超擢安徽按察使,分理江南下河諸州縣水利,仍聽河道總督靳輔節制。靳輔請于上流筑堤束水,成龍擬疏海口,浚下河水道,持異議。康熙遣尚書薩穆哈、學士穆稱額往咨于民,薩穆哈等還奏,言眾謂浚海無益,乃命緩興工。二十六年(1687)獎勵成龍廉能,加太子少保。二十九年(1690)遷左都御史,兼鑲黃旗漢軍都統。三十一年(1692)稽查河務。三十三年(1694)召詣京師并上疏,留任。仍興舉簡要各工,乃請先將高家堰土堤改筑石工。三十四年(1695),命復官,旋丁父憂,還京師,以董安國代。康熙親征噶爾丹,再出塞,命于成龍以左都御史銜督餉,噶爾丹竄死,授予“拜他喇布勒哈番”世職。三十七年(1698),命以總督銜管直隸巡撫,請修永清、固安渾河堤,并加以浚治,上為改河名曰永定。旋疏請設南北岸分司。董安國罷,復授河道總督。三十八年(1699)康熙南巡,臨閱高家堰、歸仁堤諸處,諭以增筑疏浚諸事。尋以病乞假,命在任調治,遣醫往視。康熙三十九年(1700)二月二十七日卒于淮安河道總督署,享年63歲,賜祭葬,謚襄勤。
[3]《清史稿》卷一百二十六,志一百一,河渠一,黃河:“三十六年,決時家馬頭。明年,仍以成龍為河督。三十八年春,上南巡,臨視高家堰等堤,謂諸臣曰:‘治河上策,惟以深浚河身為要。河底浚深,則洪澤湖水直達黃河,興化、鹽城等七州縣無汎濫之患,田產自然涸出。若不治源,治流終無裨益。今黃、淮交會之口過於徑直,應將河、淮之堤各迤東灣曲拓筑,使之斜行會流,則黃不致倒灌矣。’明年,成龍卒,以兩江總督張鵬翮為河督。是歲塞時家馬頭,從鵬翮先疏海口之請,盡拆云梯關外攔黃壩,賜名大清口;建宿遷北岸臨黃外口石閘,徐州南岸楊家樓至段家莊月堤。四十二年,上南巡,閱視河工,制河臣箴以賜鵬翮。秋,移建中河出水口於楊家樓,逼溜南趨,清水暢流敵黃,海口大通,河底日深,黃水不虞倒灌。上嘉鵬翮績,加太子太保。四十六年八月,決豐縣吳家莊,隨塞。明年,鵬翮入為刑部尚為,以趙世顯代之。”
[4]張鵬翮(1649年12月20日-1725年4月1日),字運青,號寬宇、信陽子,四川潼川州遂寧縣黑柏溝(今屬四川省遂寧市蓬溪縣)人。清代名臣、治河專家。張鵬翮于康熙九年(1670)進士及第,身仕康熙、雍正二朝。歷任刑部主事、蘇州知府、兗州知府、河東鹽運使、通政司參議、大理寺少卿、浙江巡撫、兵部右侍郎、左都御史、刑部尚書、江南江西總督、河道總督、戶部尚書,雍正元年(1723),任文華殿大學士,時人稱其為“遂寧相國”。雍正三年(1725)于任上病逝,謚文端,享年77歲。張鵬翮曾隨索額圖勘定中俄東段邊界,為簽訂《尼布楚條約》作準備。他還曾主持治理黃河十年,治清口,塞六壩,筑歸人堤,采用逢彎取直、助黃刷沙的辦法整治黃河。
[5]據江蘇省淮安市人民政府《歷史上大運河淮安段的修筑、管理及其利用》一文記載:明末清初,戰亂頻繁,河務得不到重視,河工年久失修,水患不斷。康熙六年(1667)七月,康熙帝親政后不久,黃河在桃源南岸煙墩決口,沿河州縣悉受水患,清河沖沒尤甚,黃河下流既阻,水勢盡注洪澤湖,高郵水高二丈,城門堵塞,鄉民溺斃數萬。從這時起,水患便引起了康熙帝的高度重視,他把河務、漕運與三藩并列為國朝三件大事,書掛在宮內柱上。康熙十五年(1676),高家堰大潰決,淮水迅速下跌,河躡淮后,大量倒灌入湖,形成上破歸仁堤,下破高家堰,突入里運河,漫流里下河的嚴重局面。江南財賦重地被淹,運道受阻,康熙帝下決心對黃、淮、運進行全面治理。
康熙十六年(1677),康熙帝敕諭安徽巡撫靳輔總督河道,駐節清江浦。靳輔深入各河道水域調查后,提出“筑堤岸,疏下流,塞決口”的一勞永逸、全面修治的方針。康熙十七年(1678)正月,康熙帝發帑金二百五十余萬兩,限靳輔三年告竣,大規模的河道治理全面展開。靳輔借鑒明代水利學家潘季馴“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經驗,提出“筑堤束水與引河放水交相使用”的理論。靳輔首先疏浚黃河下游清江浦至云梯關河道,使洪水得以暢流入海,接著相繼堵塞高家堰及黃河各處決口。在遏制了洪水泛濫之勢后,又先后完成了改移運口于七里閘、開清口四道引河、疏浚皂河、加挑中運河等工程,于高家堰修建周橋、高良澗、武家墩、塘埂和古溝東、西減水壩共六座,治河取得了初步成效。
康熙二十八年(1689),康熙再次南巡。正月二十五日,康熙帝至清河縣,諭示河道總督王新命:“中河與黃河逼近,如黃河潰決,將混而為一,宜有預防之法。”康熙三十三年(1694),修仲莊閘,改名廣濟,次年建康濟閘(在陶莊右)、永濟閘。康熙三十五年(1696),黃淮交漲,高堰六壩圮,運口為陸,是年增筑堤工。康熙三十七年(1698),總河董安國建清口東西束水壩于風神廟前,通過調節束水壩口門的寬度來調節洪澤湖的水位以沖刷黃沙。
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帝第三次南巡。三月初一,康熙帝再次視察高家堰、歸仁堤等處,親自用水平儀測量水位的高低。四月二十七日,康熙帝乘船出清口,召桑額、于成龍等指示治河方略,具體制定了新的治河方案:深浚河身;筑挑水壩;開陶莊引河;浚直河道;拆除攔黃壩。并親自沿河勘察,在引河嘴上一里許,“訂樁立基,諭建挑水壩。”此地當時名叫陳家莊,挑水壩也就叫陳家莊挑水壩。因是康熙親自“訂樁”,便在壩后蓋了個亭子,叫御樁亭,陳家莊挑水壩也就改成了御壩。
康熙四十二年(1703),康熙第四次南巡,指示將仲莊運口下移至楊莊,可以免去逆黃行運,至此,短時期內清水暢出,運道為之一新,河工初步告成。
康熙四十四年(1705),康熙帝第五次南巡,閱視楊莊等處新開中河閘口及清口、高家堰河堤,見黃河已順軌安瀾,康熙帝非常高興。
康熙四十六年(1707)正月二十二日,康熙起程離京第六次南巡,二月二十日由清口上岸,視察溜淮套地勢。詔諭立停溜河套工程,經反復察視、研究,命挑浚洪澤湖出水口,加寬加深,使清水暢流,以達溜河套工程之效。
康熙四十九年(1710),建惠濟越閘;五十一年(1712),諭建卞莊挑水壩;五十八年(1719),開王家營東引河,分漕北趨,以保南岸老壩、車路險工,于是治法大備。此后多年,河工無事。
〖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1452年】 4月15日意大利著名畫家列奧納多·達·芬奇Leonardo da Vinci誕生
【1645年】 4月15日明末政治家,軍事家史可法就義
【1765年】 4月15日俄國文學和科學界巨擘米哈伊爾·瓦西里耶維奇·羅蒙諾索夫Михаил Васильевич Ломоносов逝世
【1891年】 4月15日加拿大醫生班廷Banting,Sir Frederick Grant發現胰島素
【1907年】 4月15日俄國和日本軍隊撤離滿洲
【1912年】 4月15日皇家郵輪泰坦尼克號RMS Titanic在北大西洋撞上冰山
【1912年】 4月15日朝鮮領導人金日成誕生
【1914年】 4月15日中國拒絕接受麥克馬洪線McMahon Line
【1917年】 4月15日黃興歸葬岳麓山
【1919年】 4月15日《新青年》提倡男女公開社交
【1926年】 4月15日馮玉祥退卻,張作霖入京
【1926年】 4月15日軍閥禁止劉海粟用裸體模特兒教學
【1927年】 4月15日“四·一五”廣州大屠殺
【1942年】 4月15日中國遠征軍解仁安恙英軍之圍
【1958年】 4月15日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成立
【1968年】 4月15日捷克斯洛伐克實行自由化政策
【1974年】 4月15日我國與毛里求斯建立外交關系
【1975年】 4月15日黎巴嫩內戰爆發
【1980年】 4月15日法國著名作家讓·保羅·薩特Jean-Paul Sartre去世
【1985年】 4月15日中美合作制造飛機協議生效
【1986年】 4月15日美國對利比亞發動大規模空襲
【1989年】 4月15日英國希爾斯堡體育場發生慘案
【1990年】 4月15日美國女影星葛麗泰·嘉寶Greta Garbo/Greta Lovisa Gustafsson去世
【1991年】 4月15日“希望工程”開始實施
【1994年】 4月15日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談判最后文件簽署
【1997年】 4月15日圣城麥加莫納地區發生大火
【1998年】 4月15日美國國民銀行與美洲銀行合并
【1998年】 4月15日紅色高棉前領導人波爾布特Pol Pot病逝
【1999年】 4月15日我國第一條跨海鐵路通道,粵海鐵路通道工程開工
【2002年】 4月15日中國國航一架客機在韓國釜山墜毀,128人遇難
******
以銅為鏡正衣冠,
以古為鏡知興替,
以人為鏡明得失。
馬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