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條件允許,打算在天長老家舉辦一場文藝演出。”在鏡頭前,黃寧倩眼神顯得十分堅定。這位皖蘇兩省第一位變性人,曾一度引爆網絡,掀起了一個個議論熱題。可每當談及家鄉時,她總顯得有些遺憾。曾幾何時,面對鏡頭她說出了“不打算回安徽老家”。那些年,
“如果條件允許,打算在天長老家舉辦一場文藝演出。”
在鏡頭前,黃寧倩眼神顯得十分堅定。這位皖蘇兩省第一位變性人,曾一度引爆網絡,掀起了一個個議論熱題。可每當談及家鄉時,她總顯得有些遺憾。
曾幾何時,面對鏡頭她說出了“不打算回安徽老家”。那些年,因變性人的身份,家里人承受了太多壓力、非議。自從決定變性以來,黃寧倩就活在掙扎與徘徊中。不是對“變性”的猶豫,而是對家鄉、對親人的惦念。
可自認事業上沒多大成就的她,一直沒有回家。似乎,這些年她一直在和自己較勁。變性這事如此、回家這事如此、就連網上征婚這事亦是如此,從她身上,總能看到些許堅強、拼搏。但鮮少有人知道,她曾經也幾經掙扎。
一、 天生是個女人
11歲那年,還是男孩子的黃寧倩第一次感覺到痛苦。
在同齡小伙伴眼里,他是一個“假小子”、“公丫頭”,幾乎沒有一個男孩子愿意跟他玩,相反倒有不少女孩子與他“姐妹相稱”。這可讓黃寧倩十分苦惱,只是他惱的并非別人叫自己是“假小子”,惱的是自己是個男孩子。
做男孩有什么好的?不能穿漂亮衣服、不能打扮的漂漂亮亮,這些想法讓他十分苦惱。從那時起,他心里就萌生出了“變性”的想法。
到了初中,這種想法更加強烈。初中的孩子正處于青春期,總會萌生出一些奇怪的想法、行為,也容易出現早戀現象。男生追女生,比比皆是。可黃寧倩對女生沒有絲毫興趣,反而內心渴望男生來追他。
由此,他時常將自己打扮的光鮮亮麗,就連說話也柔聲柔氣。種種行為表現,讓同學們紛紛稱呼他為“假妹子”。
此時他非但沒因這個稱呼惱怒,心里甚至有一絲得意。從生理上來說,他是一個男孩子。但起碼有人承認他是“假妹子”,這種近乎于嘲諷的話,反倒鼓勵了他。
而黃寧倩也從課本上了解到,自己這種行為是“異性癖”,這種病想要治本,就得做變性手術。自此,他就想攢錢變性成為女人。可對于黃家來說,兒子的行為、思想實在太過超前,實在接受不了。
一個傳統家庭,如何接受得了“男變女、女變男”的手術?在他們眼里,這就是不倫不類。在父母的反對下,黃寧倩顯得十分掙扎。
一邊是夢想、一邊是父母之命,最后他選擇了父母。父母生育之恩大于天,夢想則終究只是夢想。在父母的期盼下,黃寧倩和一位姑娘結了婚。原以為他“變性”的想法會因這場婚姻徹底終止,誰知結婚當天,這個想法如野草一般瘋狂生長。
當天,黃寧倩在眾人期盼中入了洞房。當夫妻兩人獨處時,黃寧倩卻表現得異常冷淡,甚至當晚抱著被子睡了一宿。
之后幾年,夫妻倆過著“相敬如賓”的生活,這讓妻子十分傷心,而黃寧倩內心也備受煎熬。對于娶過門的妻子,他內心并無半點男女之情;對自己,“變性”的想法愈發強烈。接下來是按照父母的設定,做一個男人?還是遵循內心,做一個女人?
彷徨、猶豫、掙扎,當現實與理想發生碰撞后,黃寧倩做了好幾年選擇題,最終還是決定遵從本心——做一個女人!
2002年3月,他和妻子悄悄辦了離婚手續,這樁“有名無實”的婚姻就這樣無聲無息的結束了。
二、 攢錢做手術
做變性手術,需要錢。
這些年在外打拼,他雖然積攢了些錢,卻不夠做手術。2004年,幸運女生眷顧了他,江蘇一家整形醫院同意為他免費進行手術。
得到通知后,黃寧倩急忙趕往江蘇。在那里,他接受了人生第一次“變性手術”。那一年,黃寧倩29歲。從那之后,他就成了“真妹子”,由他變成了“她”。變性之后,黃寧倩總算能同其他女孩一樣,她內心期盼著能找到自己的真命天子。
不久,她就談了戀愛。然而這段戀愛并不完美,男朋友不僅出了軌,還嫌棄她“不夠完美、不夠女人”,雖說這都是分手的說辭,這話卻在她心里扎了根。與此同時,因“變性”這事,黃家父母在家鄉也備受非議。
無論是男友的刻薄言語、亦或父母那無奈的勸阻,都讓黃寧倩內心升起了一份不甘——她要變美,要變成真正的女人!
從2007年開始,她為了變得更美,對自己的面容形體進行了多達23次的手術,完全蛻變成了一名完美的變性美女。
變性,在中國相對還是一個比較新鮮的詞匯。世俗往往也會用異樣的眼光看待,毫不避諱的說,依舊有不少人用難聽的詞匯來形容變性。在黃家,起初家里人都非常反對。
黃母為這件事流干了淚,而黃父則更加極端,直接以“斷絕關系”來威脅。可就算這樣,黃寧倩還是做了變性手術,甚至為了更像女人,一次次進整形醫院。當問及她為何執著于變性、一再選擇整形時,她說:
“既然選擇做女人,就做個好女人吧!”
堅持、不言放棄,讓黃寧倩備受關注。為此一家文化傳播公司專門找上門,對其進行包裝、宣傳,讓她步入了演藝圈。
相較于其他人而言,黃寧倩的歌聲、相貌、舞蹈并不出眾。但這只是和一般人比較,作為一名變性美女,這就是她最大的賣點。靠著這一點,黃寧倩倒也算小有名氣,單單那時的出場費,就能過2萬元一次。
三、 高調征婚、比賽
正因為特殊身份,黃寧倩總能在網上掀起一波波熱議,其中最讓人難忘的便是“網上征婚”這事。
想必許多人還記得“鳳姐高調征婚”這事,當年在網上可是掀起了軒然大波。與之相同,黃寧倩在網上征婚的動靜并不比鳳姐小。其實網上征婚這事,自從互聯網興起之后,就有不少人做過,自然見怪不怪。
可誰叫征婚對象是黃寧倩,那這事就有得說了。
這事發生以后,有專人還特地做了“如何看待變性人網上征婚”的調查。這結果不言而喻,多數人還是持著“難以理解”的態度。而在“會選擇一個變性人作為人生伴侶”的調查中,更是有超過99%的人說“不會”。
唯獨只有一小撮人,表示“能接受”。
從兩個調查結果來看,就能看出黃寧倩當初在網上征婚究竟引起了多大轟動。反觀黃寧倩本身,卻一臉風淡云輕。自從變性之后,她時刻都面臨著這種非議。在她的社交賬號上,總能時不時看見一些惡意評論。
有人稱呼這次高調征婚如同之前參加選美比賽,都是“炒作”。畢竟她現在的身份是文化傳播公司的女藝人,利用自己變性人的身份炒作,也算一種營銷手段。那黃寧倩網上征婚,真是炒作?
答案是否定的,她之所以上網征婚,為的只是找到屬于自己的幸福。作為內地第一個網上征婚的變性人,的確充滿了“噱頭”。因此這一消息發布之后,在網上的確掀起了軒然大波,人們對此的看法也褒貶不一。
支持者、貶低者、求愛者、謾罵者,盡皆有之。在很長一段時間,公司的辦公電話都被打爆了,就連她自己也不得不換了手機號碼。
打來的諸多電話中,其實也有不少人表達了想和她試著接觸的想法。但黃寧倩對此還是比較保守、慎重的。雖說她變性成了女人,從外觀來看,和正常女性是沒有多大區別。實際上,和她在一起真需要考慮更多。
首先,便是她變性人的身份。
雖說這些求愛者多數都表示不介意、能接受,可婚姻從不是兩個人的事,那是事關兩個家庭、好多人的大事。求愛者不介意,那男方父母、親戚、周圍人又是什么態度?
其次,便是傳宗接代這一問題。
古語有“不孝有三,無后為大”。黃寧倩的確變性成功了,但并不具備生育能力。多數家庭接受不了丁克,這樁婚事必然也頗具波折。
除這些,需考慮的還有不少。對婚姻問題十分看重的黃寧倩,自是表現得慎重些。即便前來希望結緣的人很多,她始終沒有應允下來。2010年,她在合肥再次接受整容手術,不久便前往杭州。
此次杭州行,只為見一人。
這人是當地一名公司老板,比她大一些。早些年忙事業,也沒顧得上家。近年在外打拼,常覺得內心孤寂,總希望身邊能有一個人陪著。在朋友牽線搭橋下,兩人決定見一面。
初見,地點定在了一家中餐館。
相見之后,一行人相互交談。談話間,黃寧倩時不時關注著這位大老板。能看出來,她很滿意。而男方,也透露出些許好感。
稱不上一見鐘情,倒也互生好感。從那之后,兩人常通過手機聊天、對話。從變性那天起,黃寧倩一直都幻想著這一天。她也希望自己如其他女人一般,能有人疼、有人關愛,希望能走進婚姻殿堂。
見到這位老板之后,黃寧倩清楚,他就是她的“白馬王子”。之后的甜言蜜語、噓寒問暖,讓其墜入了愛河。此時她想要的不單單是短暫熱烈的愛情,更是歷久彌新的婚姻,對象正是她的“白馬王子”。
四、 家鄉
婚姻,是橫亙在黃寧倩心頭的一道坎。家鄉,便是第二道坎。
自從變性之后,在她的社交賬號上,常有些尖酸刻薄的語言。在她承受網絡暴力的同時,其父母也背負著種種壓力。
正如前面所說,黃家是個傳統家庭,黃父更是退伍軍人。自從有了這個兒子后,一家人都希望他做一個頂天立地的男子漢,甚至也想讓他當兵入伍。結果黃寧倩非但沒有從軍,還變性成了女孩子。
起初,一家人死活都不同意。可架不住她執拗,只能眼睜睜看著孩子從男生變成女生。自那之后,黃家人在十里八鄉算是出了名。每每提及他們家,總會說上一兩句閑話。
既定的事實,一家人也無可奈何,只能被迫接受。之前以“斷絕關系”相逼的黃父,也溫和了不少,黃母也時常關心女兒的終生大事,當得知她有了心上人之后,還建議讓其慎重選擇,不要輕易做決定。
可憐天下父母心,這份流露在外的真情,讓黃寧倩備受觸動。為此,她對外表示“暫時不打算回安徽老家”。
不是不回,而是不敢回。
因她變性人的身份,家里人承受了太多非議和壓力。若是自己一事無成,回家之后指不定就會遭到鄉里鄉親的議論。那時,讓父母的臉面往哪擱?為此她說:
“等我事業有成,我會帶上心愛的‘他’一起回家。如果條件允許,還是在老家舉辦一場演出。”
這一切,只為證明她的選擇沒有錯。
自然,黃寧倩的選擇也沒有錯。在中國,其實還有不少她這樣的人。其中多數小時候就表現得十分不同,甚至一度懷疑自己是另類。可在信念的支撐下,他們都做出了一生中“最正確”的選擇。
從他變為她,從她變為他。無論選擇為何,都沒有對錯之分。只是在中國這個大環境下,才有了些許爭議。
正如前面所說,大多數中國人對“性”都持有保守態度。一旦有超乎常理的事情發生,往往都會被打上不好的標簽。就如這變性,就會被冠上不孝、不倫不類等標簽。社會的不理解,變性人顯得弱勢、無助。
然而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總歸要做些自己的事。變性,僅僅事關自己,不破壞世界和平、沒違反道德倫理,人們對此態度或可緩和一些。
自然,如今人們對各種事情的包容度越來越高,變性也不再是個稀奇事,也就給了黃寧倩這類變性人更多寬容和理解。
王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