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今年夏天,手游《摩爾莊園》火爆,游戲充滿童趣風格,勾起無數玩家緬懷逝去已久的童年生活。然而,玩家們慢慢發現,美好的表象下,似乎暗藏了一些并不美好的陷阱——粉紅稅。6月中旬,有玩家發帖稱,游戲商城的扭蛋機里,精美度和建模差不多的精靈套裝,男款
今年夏天,手游《摩爾莊園》火爆,游戲充滿童趣風格,勾起無數玩家緬懷逝去已久的童年生活。然而,玩家們慢慢發現,美好的表象下,似乎暗藏了一些并不美好的陷阱——粉紅稅。
6月中旬,有玩家發帖稱,游戲商城的扭蛋機里,精美度和建模差不多的精靈套裝,男款的抽中概率為1.5%,而女款卻只有1%。
也就是說,女性玩家要花更多的錢,才能抽中她們想要的皮膚。要知道,摩爾莊園本身是一個女性玩家為主的游戲。概率差異背后,“粉紅稅”的事實彰彰在目。
見輿論聲起,《摩爾莊園》隨后也做出了調整,將女性套裝的概率調至1.5%。
這不是游戲粉紅稅第一次引起公眾的討論。
女性賺得少,花的錢卻更多
去年,《集合啦!動物森友會》(以下簡稱“動森”)大火,美國育兒作家阿什莉·鮑斯特(Ashley Bobst)陪兩個孩子玩這款游戲,7歲的女兒奧克莉想跟哥哥搭配相同主題的套裝,馬里奧和碧琪公主,但小女兒看了商店價格后,向母親提出了一個疑惑:為什么碧琪公主的花銷,是哥哥買馬里奧的兩倍。
一開始,鮑斯特解釋說,也許是碧琪公主的裙子比馬里奧的服裝更時髦,所以價格更高。但這個理由沒有說服女兒,她要求在母親的拼寫指導下,給動森開發商任天堂寫了一封抗議信:“為什么馬里奧套裝要比碧琪公主的公主裙便宜3600鈴錢?另外!調整它??!”
當然,兩套服裝有著不一樣的建模和符號意義,尚不能確定是否為粉紅稅,但有媒體對比發現,動森里面確有不少男女款服裝存在定價上的差異,比如同樣是結婚禮服,女款賣出價要比男款高66%。
任天堂對此沒有任何回應,但奧克莉的舉動,啟發了很多人:營銷時代,我們身邊充滿了性別區隔下的“粉紅”陷阱。
無處不在的粉紅稅
不管你承認與否,“粉紅稅”是無處不在的。
粉紅稅,有著最直接的字面含義。有些商品往往只是因為它是粉色的,定價就比其他顏色要高。比如羅技鍵盤K380,天貓旗艦店的粉色款定價為199元,其他紅色藍色等,只要169元。同為外設品牌的雷蛇,也爆出相同的問題,粉色款產品比同系列產品貴出一大截。
7月中旬,有網友爆料,天貓旗艦店里,飛利浦電動牙刷某黑色款比粉色款便宜200多元,同時,公主款的女童牙刷,也比男童款貴40元。不過記者7月18日搜索時價格已是一致。
華為發布的Magic Watch2系列的智能運動手表,金色女士表是同系列價格最貴的,不僅如此,女士表的功能還有所縮水,續航時間少了一半,藍牙通話也不支持。
除了電子產品,服裝、鞋子也是粉紅稅的重災區。只因顏色上的細微差異,女款鞋比男款貴的例子比比皆是,網友爆料的便有阿迪達斯、新百倫、法國鱷魚、安踏等。
受訪者Sofia告訴南風窗記者,過年期間,她給父母買羽絨服,相同的面料,相似的設計和剪裁,以男款的價格,通常是買不到女款的,對比了幾家,無不如此。在服裝行業,“這種情況相當之普遍”,區別,有時只在于顏色。
粉紅,只是消費主義的刻板印象,將粉紅色與女性需求掛鉤。但粉紅稅不僅僅是指一種顏色的價格溢出,而是指所有基于性別的定價差異,女性向產品和服務比男性貴的現象。
粉紅稅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豆瓣小組“粉紅稅抵制者聯盟”等社群里,網友舉出了各種網購平臺的“粉紅稅”案例,涉及個護產品、服裝、玩具保健品,甚至汽車,也囊括了生活中的粉紅稅現象,比如理發、干洗等。一些理發店會明確標注女性理發的價格,當然,理發店有一個不得不考慮的因素,女性頭發普遍女男性要長。
顏色的改變,蝴蝶結、流蘇、蕾絲等設計的增加,或者其他任何瞄準女性消費需求的外觀設計,往往能帶來超出成本的附加值。但有的粉紅稅,成了一種純粹的性別概念營銷。比如,頂諾食品公司推出家庭牛排,其中,包裝袋上明確標注的“媽媽排”,比“爸爸排”少了20克的分量,但價格卻是一樣的。
粉紅稅不限于某個國家和某種文化,全球皆然。
全球性現象
在國外,不少粉紅稅的研究,可供我們一窺這種全球現象是怎樣滲透進生活方方面面的。
美國西北大學做過一項研究,讓男性和女性給各種維修店打電話,詢問更換散熱器的費用。在電話中,看起來毫無頭緒的女性,得到了406美元的平均報價,同樣面對表現得不知所云的男性,報價為383美元。但這項工作的實際花費,只要365美元。
同樣,在干洗店,男士襯衫的干洗費用平均為2.86美元,女士襯衫的干洗費用為4.95美元,而女士襯衣并不需要任何額外的技術和勞動。
2010年,美國《消費者報告》做了一項全美范圍的研究,得出結論是,在購買類似產品時,女性可能要比男性多支付50%。2015年,紐約市消費者事務局審查了794種產品的性別定價差異。其中,面向女孩的106種玩具,比普通玩具高7%。成人服裝,女性比男性高8%。面向女性的個護產品,比平均價格高13%,尤其是除臭劑的價格,女性產品遠遠高于男性。
橫向比較更為直觀。42%的情況下,銷售給女性的產品價格要比銷售給男性的產品高,反之,男性產品售價高于女性的情況,只有8%。
多項研究報告指出,在相同的產品上,美國女性每年平均支出要比男性多1300美元左右。
性別平等實踐最進步的法國,也存在嚴重的粉紅稅現象。根據活動家團體Georgette Sand的記錄,止痛藥、洗面奶、辣椒噴霧罐、毛絨玩具等,均存在針對女性的高額定價。此前,該團體還聯名了數萬人的抗議請愿書,指責當地一家連鎖超市對女性商品的不公平加價,比如,5支裝的粉色一次性剃刀要1.8歐元,而相同的藍色款價格差異巨大,10支裝只需1.72歐元。
該團體一位負責人表示:“我們所要求的是結束性別營銷,價格不是由購買者的性別決定的,而是由產品的功能或提供的服務決定的?!?/p>
同樣的爭議,也發生在英國。不久前,倫敦本地媒體調查發現,英國樂購、博姿和亞馬遜等大型零售商,對基本相同的商品進行差異化定價,女性產品價格比男性高37%。
粉紅稅背后不光是生產商或者銷售方的單方面歧視性定價,有時它是一個更加復雜的結構性問題。12年前,紐約的貿易律師邁克爾·康恩應一家鞋廠的要求,調查美國關稅發現,男式運動鞋的進口稅率是8.5%,而女式運動鞋的稅率則是10%,這種差異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康恩前后聯合100多家鞋廠加入訴訟,也沒能廢除男女裝的關稅差異。
另外,粉紅稅也指那種有名有目的、真正的稅。更為典型的案例是月經稅。
所謂月經稅,是指女性衛生用品的銷售稅,你可能會問,那么多產品要征收銷售稅,衛生巾或者衛生棉條何以例外?事實是另一回事。
以美國為例。迄今為止,美國仍有36個州對此類產品征收銷售稅,但各州都對基本生活物資實行了較低的稅率優惠或者免稅政策。但經期用品被當作“非必需品”排除在了免稅清單之外,女性不得不為此多支付10%的費用。
在世界各地,經期用品一致被當作某種程度上的“奢侈品”,加收消費稅或者增值稅。典型如印度,該國曾對衛生巾征收12%的消費稅,大大加劇了印度女性月經貧困的處境。有調查顯示,印度貧困地區,有數百萬女性在經期只能借助破布、灰燼和樹葉度過,15歲至24歲的女性中,超過40%的人沒有使用過衛生用品。
這種現實也在熱門電影《護墊俠》中得到生動的反映。印度女性權益團體也奔走呼號,發動了數十萬人的請愿和抗議,最終,2018年印度政府宣布對衛生巾實施100%免稅。
推動衛生巾免稅,是全球各個國家都在進行的事情。從2004年開始,陸續有國家廢止或減少了女性生理用品的營業稅,比如肯尼亞、加拿大、印度、哥倫比亞、澳大利亞、德國等。但在今天,作為一種粉紅稅的衛生巾稅,依然是很多國家懸而未決的社會難題。
粉紅稅迷思
造成粉紅稅的因素有許多,除了關稅、產品自身的差異化、也有更直接的營銷偏見、價格歧視,乃至社會文化中的刻板印象。
經濟學上,衡量市場是否存在性別歧視時,我們會研究教育、經驗等變量,調整男女之間的差異。也就是說,能力相等的男性和女性,做著相同的工作,是否僅僅因為生理的差異,從而造就工資的差異?
粉紅稅本身是一種主觀差異。其經濟價值是主觀的,出于各種原因,滿足我們的目的。女性愿意為某一特定的化妝品支付更多的錢,可能是她們對某種氣味、色號等有強烈的偏好,但對男性來說并不那么重要,價格彈性由此形成。
價格差異,可能由合法的因素所驅動。從商業邏輯上看,它追逐效益、轉嫁成本、平衡供需,講究營銷策略。比如,粉紅剃須刀與藍色基本款剃須刀的功能、成本都是一致的,區別在營銷策略。營銷人員認為,女性會基于產品的外觀審美度,降低對價格的敏感度——這是一個擴大利潤的絕佳空間。
有人傾向于將粉紅稅看作一種市場偏好的結果。因為,公眾有一種潛意識,帶有蝴蝶結的粉絲剃須刀主要是面向女性的,但沒有人強迫她們購買,她們可以選擇藍色、黑色的基本款。
要求女性選擇購買男性產品,就好像要求女性可以選擇不化妝一樣。如果她們沒這么做,可以推導兩個結論,一是龐大的營銷機器將女性視作靶心,對她們洗腦,使她們在選擇產品時違背了自己的最佳利益。另一種結論,是女性發現了產品中額外的吸引力——不同的成分、美觀度,或者其他的特征,使她們認為值得為此多花點錢。
制定與成本無關的不同價格,向不同的性別等出售相同的產品 ,粉紅稅似乎得到了一種合乎邏輯的經濟學闡述,它是商業主義和消費主義的合理化產物,看上去人畜無害。
但要警惕這種經濟學上的“無害”,粉紅稅本質上是一種欲望控制,受制于一種看似理性的邏輯,其背后所服務的,仍然是利益動機。
粉紅稅誕生之前,世界不同于今日,女性被禁錮在家,男人工作,消費由一個家庭共同承擔,作為家庭的“采購員”,彼時的女性更多承擔著精打細算的角色。現代社會,女性在進入勞動市場,購買能力大為提升,自主選擇的空間,越來越琳瑯滿目,粉紅稅現象隨之普遍起來。當然,消費成本的承擔主體也從家庭變成了女性個體。
今日之世界,女性不平等地位正在得到改善,但不可忽視的現實是,男女仍有20%以上的薪酬差距。如果無處不在的“隱性稅款”帶來的是女性生存負擔的增加,那么,這種價格差異化所主張的多元化選擇,很可能是一種陷阱。
(應受訪人要求,Sofia為化名)
作者|阿 樹
編輯|超載嘰
排版|超載嘰
丁陽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