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十四運會滑板賽場驚險刺激,多名選手受傷離賽,西安娃高群翔亦是如此。但即便退出,高群翔還是拿到冠軍,這塊金牌背后也有著很多感人的故事。“孩子拿到冠軍,我很激動,但也很糾結,不知道他現在傷情怎么樣了。”9月11日,身為父親的高勇在電話中還不時向
十四運會滑板賽場驚險刺激,多名選手受傷離賽,西安娃高群翔亦是如此。但即便退出,高群翔還是拿到冠軍,這塊金牌背后也有著很多感人的故事。“孩子拿到冠軍,我很激動,但也很糾結,不知道他現在傷情怎么樣了。”9月11日,身為父親的高勇在電話中還不時向記者打聽孩子的情況。
爸爸是“啟蒙教練”
在以前滑板運動并不為公眾所接受,很多人覺得這就是小混混的運動,但高勇毅然送孩子走上了滑板之路。“兒子起步比較早,5歲開始練習滑板,當時他在家門口廣場上看到滑板就躍躍欲試,于是我給孩子買了玩具板。雖然說這項運動驚險,容易受傷,但孩子喜歡,作為家長就支持吧!”高勇說道。
高勇不僅支持兒子,甚至還當起孩子的“啟蒙教練”,他透露:“我是咱西安人,現在的孩子找個興趣班很容易,但那個年代正規的滑板教練幾乎沒有,甚至在網上都搜索不到有關滑板教學的視頻,我好不容易才找了一本滑板運動的教科書。說真的,我不會滑滑板,所以只能先研究,然后看孩子練習,我就在旁邊對著書口頭指導,其實最初沒想以后要怎么樣,就是愛好而已。”
教練眼中的“瘋子”
在廣場上滑,在街道上滑……無論何地,高群翔總是與板同行。高勇看著孩子滑板技術不斷提升,心里卻有些著急,因為光靠那本書的指導已經不行了。“當時上海滑板水平高,那里教練也厲害,所以我帶著孩子去過兩次上海,這段求教之路對孩子的成長很有幫助。”高勇坦言。
在上海的滑板公園,洋教練看上高群翔,當時小高才7歲,雖然做的動作難度并不高,但每周都有明顯進步。高勇打聽上滑板課要多少錢,但實際上還有一個更現實問題困擾著高群翔一家,因為求學意味著要暫時離開家鄉。和天下父母一樣,為了孩子的前途,高勇毅然選擇搬家,“在上海那段時間,沒有什么收入,我的工作主要給孩子做飯。”
洋教練被高家人的真誠和努力打動,更被高群翔的勇敢精神所征服,用洋教練的話說,“高就是一個‘瘋子’,他敢于挑戰,完成各種動作!”
練滑板受傷是常事
在洋教練眼中,高群翔是個“瘋子”,“瘋子”敢于做出各種高難度的動作,但高難度也意味著高風險,他曾經扭傷了腳,甚至骨折,連門牙都磕沒了,中間兩顆牙就是假的。這次十四運會賽場,高群翔再次受傷,雖然拿到冠軍,但父親對兒子的擔憂是天性。“本來要去現場給孩子加油,但最終只能看直播。奪得金牌很高興,只是不知道兒子現在情況怎么樣了!”高勇說。
實際上,對于一名滑板運動員來說受傷是常事,高勇有時擔憂,但更多還是選擇支持孩子的滑板事業,他坦言:“孩子受傷次數太多了,在西安有次上斜桿扭到腳,去醫院拍片子看斷掉了,但兒子很堅強,也越來越自信。好了以后,他仍然很享受滑板的過程,繼續做著各種動作,現在滑板幾乎就是兒子生活中的全部!”
未來還有“大夢想”
高群翔受傷仍然奪得男子街式賽冠軍,所有人都記住了這個勇于挑戰的滑板小子。其實本屆全運會,高群翔的哥哥孫坤坤也參賽了,只不過未能進入碗池賽決賽。高勇、高群翔、孫坤坤為滑板運動付出很多,如今西安也有了滑板俱樂部,他們將全力以赴推動中國滑板、陜西滑板的發展。
隨著滑板進入奧運會,高勇和孩子們還有“大夢想”。“這次全運會,拿到街式賽冠軍,我很高興,但也留下了一些遺憾,因為高群翔此前目標是兩塊金牌,可惜受傷沒辦法參加碗池賽決賽。如今社會公眾對于滑板運動也有了全新的認知,尤其是滑板已經成為巴黎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孩子們也希望未來有機會能夠參加奧運會!”高勇充滿期待說道。
文/西安報業全媒體記者 王瑞 圖/高群翔家長提供
陳同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