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王阿姨自從退休后,每年都會雷打不動地進行全身體檢。一通檢查大幾千,她也覺得貴,但萬一漏下病呢?總要查過才放心。她最近總是咳嗽,而且咳起來就持續好幾分鐘,恨不得把腸子都咳出來。怕有呼吸方面的疾病,王阿姨特意去呼吸科找專家咨詢。聽完王阿姨的病情
王阿姨自從退休后,每年都會雷打不動地進行全身體檢。一通檢查大幾千,她也覺得貴,但萬一漏下病呢?總要查過才放心。
她最近總是咳嗽,而且咳起來就持續好幾分鐘,恨不得把腸子都咳出來。怕有呼吸方面的疾病,王阿姨特意去呼吸科找專家咨詢。聽完王阿姨的病情陳述,醫生讓她做個肺部CT看看有沒有器質性病變。
王阿姨很確定地擺手:“我沒有腫瘤,上個月剛做了基因篩查,根本沒有腫瘤的指標!”
等肺部CT做完,王阿姨沉默了。她肺部有浸潤性占位,而且面積還不小,只有等病理結果出來,才能知道到底是不是良性。
醫生告訴她,像基因和血液檢測、宮頸刮片、PET-CT、前列腺彩超等項目,在篩查癌癥時意義不大,根據癥狀和年齡選擇適合的體檢項目就好。
一、基因、血液篩查癌癥的檢查結果不準確
在中老年人的養生圈里,流行一種特別神奇的體檢項目,那就是通過血液做癌癥篩查。之所以流行,是因為很多中老年人覺得只要一滴血就能檢查出全身的腫瘤生長情況,聽起來方便快捷。
實際上,驗血不一定可以查到癌癥。腫瘤標志物是檢測癌癥的常用檢查手段,但是從特異性和敏感性上都不是特別準確。
早期癌癥在血液指標中并不顯現,到了中晚期才會有異常。有時候腫瘤標志物升高,可能僅僅只是體內某部位發炎而已。
而且驗血也不能定位哪個器官出現問題,即便血液指標異常,也要進一步做CT或核磁共振檢查來確定位置。因此,通過驗血來篩查癌癥是不準確的,這個檢查不做也罷。
同樣的道理,基因檢測也篩查不出癌癥。它的檢測手段既不能確定病人是不是癌癥,也不能夠對癌癥進行分型。
目前臨床上確診癌癥的主要方法,仍然是通過病理學、影像學的檢查。比如X光片、CT、核磁共振、HE的染色、免疫組織化學染色以及一些特殊的染色。
因此,癌癥的篩查項目要根據自身的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檢查,尤其是對于有癥狀的病人,需要及時做正確的檢查排除疾病,以免耽誤病情。
二、宮頸刮片檢查改成TCT項目,更準更及時
宮頸癌在女性群體當中的病發率近年來呈現高發態勢,只有進行婦科檢查,才能提前發現隱患,及時治療以確保身體健康。
其中宮頸刮片檢查和TCT檢查(即新柏氏液基細胞學檢測)都是婦科檢查的常用手段。
宮頸刮片檢查主要是用刮板在宮頸內口、宮頸外口處刮取宮頸細胞,然后把它放置到玻片上進行染色檢測。這種檢查的結果采用巴氏分級,較為粗淺,因此在表達上準確性不高。
同時,因為受到刮板形狀的限制,刮板無法進入宮頸管內。刮片檢查的結果,僅針對宮頸口的細胞病變,如果宮頸管內發生病變,它是檢測不出來的。
TCT項目主要使用專門的細胞刷,在宮頸內口、外口處刮取宮頸細胞進行檢測。不同的是,細胞尖端可以進入宮頸管內,刮取磷柱交接區的細胞,這樣進行的檢測能保持完整的細胞形態及清晰度。
TCT檢查使用液基薄層技術,能夠提供詳細的炎癥報告。醫生通過這份報告,可以判斷細胞的病變級別高低,提高診斷的準確性。
女性進行宮頸癌篩查,只做TCT一項,就可以得到更加準確可靠的結果,無需再進行宮頸刮片檢查。當然,有一部分人因為身體或病情原因需要做宮頸刮片,那就另當別論了。
三、PET-CT貴且無法獨立診斷疾病
PET-CT又叫正電子發射計算機斷層顯像,被某些人譽為“查癌神器”。很多體檢機構也極力推薦:“一次定位即可檢查全身,無痛無創、安全可靠!”“提前半年發現癌癥病變!”。這些誘人的廣告,引得很多人躍躍欲試。
檢查一次PET-CT的價格,普遍在6500元到1萬元之間,而且這個錢一般不入醫保。
對于普通家庭來說,萬元左右是一筆不小的負擔。很多人為了求得“心安”,為父母出錢做這個檢查,但實際上這個檢查并不如廣告上說得那么神。
人體腫瘤的部位、性質不同,檢查結果也會受到影響。比如有些腫瘤的葡萄糖低代謝,PET-CT給的檢查指標是陰性,實際上可能已經癌變。
如果單做PET-CT檢查,忽略了體內的腫瘤,很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逆的傷害。而且它的輻射非常大,做完PET-CT的人,需要3天后才能接觸小孩子,以免對孩子身體造成影響。
癌癥最好的治療在于預防,早期篩查是腫瘤預防的重要一環。但PET-CT費用昂貴,雖然敏感度較高,但依然有很多腫瘤發現不了。因此,不宜用作普查的手段。
癌癥篩查還有敏感度強并且低廉的檢查手段,如胃腸鏡對早期胃癌和結直腸癌、乳腺鉬靶、超聲對乳腺癌等等篩查效果都不錯。
考慮到PET-CT還有較強的輻射性,因此建議體檢時盡量不做這種檢查,如果是癌癥高危人群,可以在專業醫生的建議下考慮這種檢查方式。
四、前列腺彩超查不出前列腺癌
男性群體年檢的項目中,有關于前列腺癌的篩查,為此,不少人選擇做前列腺彩超。
前列腺彩超可以檢查前列腺的大小、是否有結節、判斷前列腺的邊界,但不能確診為前列腺癌。就算彩超檢查發現前列腺出現邊界不清或異常增生等情況,也懷疑為前列腺炎或者前列腺增生。
如果想要確診前列腺癌,還要進行前列腺特異性抗原檢測、直腸檢測等檢查進行綜合判斷,單憑彩超是檢查不出的。
臨床上檢查前列腺癌特異性有幾種方法。影像學最準確的是核磁共振檢查,血液生化學上抽血查前列腺特異性抗原也就是PSA。
總之,前列腺彩超檢查前列腺癌沒有特異性,對于早期和中期的前列腺癌不敏感。如果前列腺癌晚期、周圍組織有轉移和侵犯的前列腺癌,在形態上出現了明顯病變,才能在彩超上表現出來。
因此,前列腺癌的篩查,不用做前列腺彩照這個項目,而應該在專業醫生的指導下,選擇更準確、更直接的檢查方式。
五、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體檢項目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不一樣,所要選擇的體檢項目也不同。但我們在選擇之前,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來考慮。
1.基本項目檢查全做完。
現在體檢中心的檢查項目一般都會套餐化,其中就包含了所有基本檢查的套餐,這種價格不貴,檢查方便,能得到全面的身體信息,建議全部都做。
基本檢查包括血糖、血壓、血脂、心電圖、血常規、尿常規、便常規、肝腎功能、X線胸片、B超,以及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科常規查體等等。
2.根據年齡、類別、性別做篩選。
中老年人代謝類疾病比較多,所以要增加心腦血管病、糖尿病的早期篩查,比如頸動脈超聲、餐后血糖及各種早期腫瘤標記物等。
成年女性每年都要進行乳房、卵巢以及子宮檢查,已婚女性要做常規婦科檢查,以排除宮頸、子宮病變。
癌癥高危人群在選擇體檢的時候,根據家族病史、地域、工作性質等選擇。比如肺癌篩查常用X線胸片、CT、抽血查腫瘤標志物等。
本章結語:
隨著社會生活條件的進步,體檢已經成為大部分人群每年必做的健康篩查方式。選擇體檢項目,要根據自身的情況尋找最適合的,摒棄“貴的好,全得好”的檢查理念。有些體檢項目除了效果不直觀,更可能對人體產生負面影響,因此能不做就盡量不做。
參考資料:
【1】向無形.這些體檢項目意義不大[J].江蘇衛生保健,2021(11):56.
【2】程臻,胡瑜,劉雨濛.體檢人群中體重指數與血壓、血脂、血糖及血尿酸的相關性分析[J].當代醫學,2021,27(01):22-25.
【3】趙楠,梁英,譚志軍,徐勇勇,武留信.中外健康體檢項目比較分析[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3,13(11):2135-2141
【4】胡麗,田佰柱,張菲.健康體檢項目選擇現況分析及對策[J].現代醫學,2012,40(06):660-662.
金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