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為什么千億級的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很難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呢?作為行業唯二的兩家上市公司,通策醫療和瑞爾集團,他們的上市有其特殊性。通策醫療屬于借殼上市,趕上了當時收購公立醫院的歷史契機,其成功很難復制;瑞爾集團一直未能突破虧損困境,20
為什么千億級的口腔醫療服務行業,很難出現真正意義上的上市公司呢?
作為行業唯二的兩家上市公司,通策醫療和瑞爾集團,他們的上市有其特殊性。
通策醫療屬于借殼上市,趕上了當時收購公立醫院的歷史契機,其成功很難復制;
瑞爾集團一直未能突破虧損困境,2019財年至2022上半財年,瑞爾集團收入分別為約10.8億元、11億元、15.15億元及8.41億元。在這三年半的時間里,瑞爾集團累計虧損接近17億元。瑞爾集團連續多年重度虧損,只能跑到香港去上市,上市開盤第一天,股價就跌破發行價,目前市值只有68.6億港元。2021年4月,瑞爾集團進行上市前的最后一輪(E輪)融資,當時估值9.95億美元,約合77億港元。對比目前的市值,可以說瑞爾集團上市上了個寂寞。
拋開這兩家機構,我們探討一下口腔醫療服務行業難以出現上市公司的原因有哪些?
一、從監管層面看:
醫療行業亂象叢生,一直是違規經營的重災區,即使各地政府及醫療監管部門采取了多項整治醫療亂象的舉措,行業問題依然頻繁發生,究其原因,醫療機構缺少自我約束,無法守住醫療質量安全底線。行業現有的醫療糾紛,絕大部分都是因為醫療技術問題引起事故導致的糾紛。經統計發現,70萬口腔患者的就診過程中,發生醫療糾紛或醫療事故的概率在1%~3%之間,眾多的醫療事故發生在關乎生命健康的口腔醫療行業,難免讓行業監管日趨更嚴。
恒倫醫療在過去的3年,曾受到15次行政處罰,包括6次稅收違法處罰和3次違法廣告處罰。溫州牙博士近幾年內也在不間斷地收到不同性質的行政處罰,且當地衛生監管機構曾多次對其發出違規警告,甚至多次因為違規廣告被處以罰款。
二、從人才供給層面看:
醫生是連鎖口腔機構擴張的基石,想要把牙科生意做得更大,就需要更多優質的牙醫,獲醫能力基本上決定了獲客能力,充足的牙醫資源成為擴張的關鍵因素。但問題是中國很缺牙醫,據統計,近幾年我國每年牙醫的供給的數量在兩三萬人左右,截至2020年年底,全國口腔執業醫師(含助理醫師)的數量為27.8萬人,假設中國每十萬人口牙醫數與美國一樣,則現階段我國牙醫缺口數在65萬以上,可以看出整個行業都在面臨巨大的人才缺口。
在一個高度依賴醫療技術人才發展的醫療領域,培養一個成熟的醫生的時間通常在8-11年,如此“超長待機模式”,可想而知的是人才復制的難度。
三、從企業自身層面看:
1)從業績條件看
以上營收和凈利潤的要求還只是書面上的規定,實踐中主板/中小板上市公司一般在申請上市前一年的凈利潤要達到5000萬,創業板的要達到3000萬。
假設我們以3000萬的凈利潤進行倒推,按照20%的凈利潤率樂觀計算,則口腔機構一年的營收至少要達到1.5億元。經統計發現,眾多的新三板掛牌企業的業績在1億元上下徘徊,凈利潤在1000萬左右。
單單就看營收業績這一點,就可以刷掉大部分的口腔醫療機構。
2)從管理基礎看
很多連鎖機構在做大規模的時候,很容易出現增收不增利的困境。
海底撈創始人張勇曾說:“餐飲企業開兩家店賺錢,開三家店可能就賠錢。開店多了能增收就不錯了,更可能連增收都沒有”。
對于連鎖機構來說,要想持續增長確實是非常難,尤其是在門店開到一定數量之后,而要保證機構未來的發展,對管理體系、供應鏈、人才等都有著極高的要求。
很多連鎖口腔機構的管理比較粗獷,管理基礎比較薄弱,運營管理體系不健全,尚未進入向管理要效益的階段;
3)從治理體系看
如果口腔機構要上市,則必須具有完善的公司治理結構,依法建立健全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以及獨立董事、董事會秘書、審計委員會制度,相關機構和人員能夠依法履行職。
從口腔機構的實際運營情況看,很少有機構能滿足這樣的條件,即使表面了滿足了這樣的要求,在實際中仍然不能發揮應有的作用。
4)從管理規范度看
稅務不規范、社保公積金未繳納是民營企業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也是發行上市的重點問題。
2022年5月30日,一條“老鄉雞近3年累計1.6萬員工未繳納社保”的詞條登上微博熱搜榜,5月31日,老鄉雞董事長束從軒在微博發布道歉視頻:“作為老鄉雞的董事長,沒能做到給老鄉雞全員所有人購買社保,我感到非常羞愧和自責。向我的所有員工和社會大眾表示深深的歉意。”
如果不解決未繳社保的問題,老鄉雞很難在主板IPO上市。
如果口腔醫療機構都按照規范繳納員工社保并規范稅務,相信很多醫療機構都是不盈利的,根本不具備上市的條件。
第四、從資本層面看:
資本造不出牙醫,資本只能用來開診所、租場地、買設備,跑馬圈地、搶占地盤。但培養牙醫的速度,遠遠跟不上口腔診所擴張的速度,導致部分口腔醫療機構的質量不得不打上一個問號,這也是行業內醫療糾紛、醫療事件不斷增加的重要原因所在。
口腔機構可持續發展并實現盈利的核心要素是客戶忠誠度帶來的復購和轉介紹,這需要時間的積累。很明顯,資本給不了口腔機構這么多的時間。事實也一再證明,資本對口腔醫療機構的助推作用是非常有限的。
高熙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