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昨天談到農村的糧食這么便宜,白酒那么貴,農村釀酒又不難。明顯的用糧食釀酒,能提高糧食的價值,增加農民收入。可是為什么沒人去干?今年又放開了農村釀酒,不再限制農民釀酒,按說該好好干,讓1塊錢1斤的糧食變成10幾塊1斤的美酒。自己也有了喝的,鄉
昨天談到農村的糧食這么便宜,白酒那么貴,農村釀酒又不難。明顯的用糧食釀酒,能提高糧食的價值,增加農民收入。可是為什么沒人去干?今年又放開了農村釀酒,不再限制農民釀酒,按說該好好干,讓1塊錢1斤的糧食變成10幾塊1斤的美酒。自己也有了喝的,鄉親們也沾光有糧食酒喝。
有興趣的可先看昨天這篇文章,《糧食從不漲價,糧食釀造的白酒一直漲價,農民怎么不自己釀酒?》我們再接著分析,之所以沒人做這個好事,有沒有其他原因,今天要研究的是釀出的酒怎么賣?賣多少錢一斤合適?
真的“酒香不怕巷子深”嗎?
“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句老話,也是實情。比如茅臺酒,就印證了這個道理。曾經那么偏僻的深山區,俗稱鬼都不下蛋的地方,偏偏能釀出此等美酒。如今情況都知道,股價不斷創新高,直逼第一宇宙銀行。以至于“股王”也忐忑,新掌門2020年6月10日第一次股東大會,機器人一樣表現,宣讀完報告后,率領全體高層漠然退場,留下300個股東代表在那懵逼。
這就是典型的“酒香不怕巷子深”,有了好酒,沒人知道,犯難,賣不掉;買家太多,也犯難,不夠賣。茅臺酒如今不夠賣,怎么辦?董事長比咱急。
農村也很多這樣的事例。我老家縣城附近,有好幾家農村小作坊,我們還沿用古語,不叫作坊叫“槽坊”,釀酒的地方。在1980年代全國縣縣上馬釀酒廠之前,這幾家槽坊就存在,正常生產和經營??h國營酒廠建成投產后,附近人還是買槽坊的酒,當然都是糧食酒。我所經歷的,他們的酒由幾毛錢一斤,賣到一塊多、幾塊,前幾年回去聽說都幾十塊了,接著都被關停。今年也該重開放。
“廣告”把白酒吆喝到家喻戶曉,也把白酒的牛皮吹穿。
當年第一次看到黃金時段播放白酒廣告,還不是新聞聯播前,而是天氣預報前,秦池白酒的廣告,都很驚奇。待到得知那條幾秒鐘的廣告居然上億,更是驚掉下巴。要知道那時候很有錢的大款,也就是“萬元戶”。拿一萬個萬元戶的全部家當作那個每天幾秒的廣告,沒人搭理豈不打了水漂?可是一億元吶!
再反過來想想,敢這樣砸錢打廣告的,多有實力啊,一定是好酒,趕緊的買了嘗嘗。結果并不咋的,還不如本地土炮。所以人們從來都不怎么信廣告。
其實廣告的作用沒多少人真的了解。它就知道你們聽的人不信,也不是為了讓你們信,它就是時刻在你耳邊聒噪,復刻機一樣刻進你的大腦,給你機械性記憶。等到你買的時候,不由自主的喚起記憶里的牌子,乖乖掏錢買它。就這樣,好多的白酒牌子,包括99元1件的茅臺鎮醬香酒,網上都能賣得火。明知道是假酒,喝了壞事,偏偏鬼使神差去買他。這就是廣告的作用和目的。
那么,農民釀酒能不能也這樣來?
農村“土炮”的運營模式思路
農民釀酒三大難:沒政策支持;沒技術;沒銷路。如今看來,這個三大難已經沒了,過去了。既有政策的支持,已經放開了這個市場就是最大的支持;又不存在技術障礙,因為釀酒是傳統工藝,祖上傳下來的技術。就不像如今發明的技術那樣,搞什么專利,設置技術壁壘。傳統的釀酒技術,說白了就是“眼頭活”,不論文化程度,也不論專業,只要有心學,看看就會做。
所以,農民釀酒的真正障礙,是在怎么賣,賣多少價錢上,這才是核心。
前面提到,農民釀酒能不能按照當下市場套路來?注冊個牌子,組建經銷渠道,砸錢做廣告。讓滿世界都知道我的酒,不愁賣不掉,也不擔心會便宜了??墒寝r民做不到,也不應該這么做。我在昨天《糧食從不漲價,糧食釀造的白酒一直漲價,農民怎么不自己釀酒?》這篇文章里,說到白酒市場信任度,說到農村釀酒的市場定位。
文中說到的農民釀酒與農民種糧,有著根本的利益鏈接關系。在如今的白酒行業,唯有農村釀酒這塊,還保持著這種關系。所以人們對白酒的信任,也僅僅殘存在這里,你釀的酒是純糧食酒,不是酒精酒。農村白酒市場至今也不認可酒精酒,但是沒辦法,都是酒精酒,不買也得買。好點的又買不起,希望自己的口糧酒趕緊的回來,都被酒精酒害苦了,搞怕了。所以說,這時候趁著政策的東風,把農村釀酒搞起來,就是歷史的機遇,對農民有著直接的好處。
綜上所述,農村白酒有自己的市場和需求,用廉價的糧食釀出口糧酒,真的也挑不出毛病。 農村釀酒的市場定位就有了:滿足自己。套用一句老話:“自奔自吃”,自己釀酒自己喝,還原了生活本來的循環,才是符合了大自然的規律。那么就剩下一個問題:這酒該賣多少錢?本文只給個定價準則,詳細模式待下篇文章分享。這個準則就是:總投入×2=零售價。
何悅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