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如果說中國手機市場是華為、小米和OPPO之間的“較量”,那么中國空調市場則是由美的和格力兩大“霸主”主導。此前,美的集團以1390億元的收入金額拿下了行業第一打敗了格力,成為中國目前營業能力最強的以空調為主營業務的公司。▲美的空調行業現狀格
如果說中國手機市場是華為、小米和OPPO之間的“較量”,那么中國空調市場則是由美的和格力兩大“霸主”主導。此前,美的集團以1390億元的收入金額拿下了行業第一打敗了格力,成為中國目前營業能力最強的以空調為主營業務的公司。
▲美的
空調行業現狀
格力還在“價格戰”中等待奪回寶座,雖然格力在這次的競爭中沒能打敗美的,但是格力的實力已經早已甩掉了以往的奮斗目標春蘭空調而我們今天要說的,也就是這家曾經影響了中國空調市場的品牌——春蘭。
春蘭集團
1985年,陶章星收購瀕臨破產的江蘇臺州空調設備廠(春蘭集團前身)。
1989年,春蘭誕生。同一年,春蘭的空調銷售高達10萬臺,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中是絕對的統治者,而春蘭集團將這份統治力連續保持了8年,這期間一直都保持市場銷售第一的位置。而春蘭集團也進入了一個獨特的亮點時刻,市場銷量和品牌影響力不斷提升。
▲春蘭
那時,國內的空調競爭對手很少。憑借卓越的品質和先進的技術。從1990年到1997年,銷售了超過1000萬臺。其中,1994年銷售額53億元,凈利潤6億元,是格力當時銷售額的9倍。
當時,春蘭在中國人心中的地位和銷售額是要遠超格力的,市場份額達到40%。經銷商也不斷找機會爭奪春蘭空調的銷售機會。當時,春蘭可是中國空調家電市場的絕對王者。
不過,在這樣的大好機遇下,陶建新還是對春蘭集團未來的發展深感憂慮。他認為,家電是的未來發展已經走到了盡頭,不是春蘭的長遠方向。于是,他熱衷于改造裝備廠,開始探索各種發展路徑。
▲格力
1994年,春蘭開始向摩托車進發,投資了約20億元,推出了兩款豪華摩托車。1996年,與韓國LG集團成立了一家合資企業,生產冰箱并擴大產品線。此后,陸續進入中卡、能源科技、金融、電視、IT等多個發展方向。
2002年,春蘭在各個領域都實現了微利。一是公司投資的中卡市場排名前三。歷時八年的高能鎳氫電池項目開發也取得了成功,但在其他業務獲得良好發展的同時,其賴以生存的空調業務卻持續下滑。
▲空調
多方向發展到底行不行
如今的空調市場,早已被格力、美的、海爾三家所占據。春蘭在2019年賣出的空調數量相當稀少,他在空調領域的優勢已經蕩然無存。
多元化真的是一個危險的舉動嗎?事實上,它不是。格力和美的同樣也是如此,近年來一直在積極轉型多元化,但這對他們的核心業務沒有影響。那么春蘭的空調為什么會變成今天的樣子呢?
究其原因,業內認為春蘭犯了兩個錯誤。一是放棄主業。春蘭沒有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所熟悉的領域,而是將財力投入到與空調無關的行業上。由于戰略布局錯誤,空調業務優勢喪失,被格力和美的取代。
▲海爾
盡管格力已經發展到手機、冰箱、洗衣機、新能源汽車等,但董明珠依然堅守著空調業務,不斷研發技術。這也是格力擁有不少中國空調市場份額的基礎。
第二個時機不對。春蘭選擇了多元化的契機,契合空調行業發展的黃金時代。格力和美的品牌剛剛到來。春蘭的發展勢頭非常迅猛,但春蘭并未繼續深化和拓展空調業務進行整合。錯失市場地位,因此錯失良機。
何俊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