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展覽前言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
展覽前言 縱覽20世紀的中國美術史,關于傳統與革新、繼承與改良的思潮與論戰紛起,中國畫家不斷地找尋國畫未來的出路和方向,是鏡鑒西方繪畫還是繼續叩問古老的中國畫體系?時至今日,當代畫家用作品交出了不同的答卷,當代畫壇呈現出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局面。但無論如何有一點毋庸置疑,筆墨作為中國畫的獨有的表現形式,任何脫離了筆墨體系的作品無法稱為中國畫。 中國畫中的筆墨有相對穩定的法則和規范,這些法則和規范的建立有助于畫家進入這個有無比探索空間的藝術世界。但是筆墨系統的法則與規范,決不是要畫家墨守成規,而是容許和鼓勵他們有所探求和創新,須能“借古以開今”(石濤語)??v觀畫史,自開新面而成大家者,必能窮究前賢血戰古人,又能參合時代精神在藝術上自我演進。借古開今的出發點則是“開今”而“借古”,意是站在當下,在不斷開拓、實驗的同時,把歷史作為參照、對話、挑戰和超越的對象,構成延伸與超越的關系。 本次展覽以“借古開今---當代中國畫筆墨60家線上學術觀摩展”為名,是為了將筆墨作為一個學術課題提出來,邀請當代名家展示他們的藝術風格和個性創造,以期引起學術界的關注,重新研究筆墨風格的意義和它的價值。相信參展的這60位個性筆墨風格鮮明的畫家在筆墨上的各自探索成果和他們對這個問題的思考,不僅會對人們有啟發和借鑒的作用,而且會把畫界對筆墨風格的討論引向深入。組織機構主辦單位:時代丹青文化傳媒 學術主持:王鏞學術顧問:趙成民展標題字:楊曉陽參展畫家馬波生 馬剛 于成山 王穎生 王延軍 王林強 王新偉 劉二剛 劉天宇 劉汝陽 劉德揚 贠文 江文湛 朱玉鐸 邢慶仁 任惠中 張立柱 張永濤 張躍武 張建崗 何揚 何曦 李大慶 李長庚 杜滋齡 沈劍 陳永鏘 陳政明 陸學東 吳奇峰 周玉柱 周榮生 林容生 卓素銘 徐雪濤 趙寧安 趙建成 趙力民 洪明道 胡洋 俞志華 賀榮敏 姚舜熙 賈廣健 賈博鴻 袁武 袁錦標 聶鷗 唐元明 唐玉珍 郭石夫 蕭寬 蓋茂森 龔文楨 曹香濱 梁時民 梁占巖 崔曉東 謝志高 贠文參展畫家
贠文,筆名:赟蔚、黃河人,號:源遠流長、靜悟堂。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高研于國家畫院,曾參加中央美院名譽教授加山友造研講班?,F為美術研究員,中國著名國畫藝術家、美協、書協會員,黃河國畫研究院院長。 其作品繼承傳統,博采眾長,融匯中西方繪畫藝術,注重中國水墨畫的民族屬性、大視角審視性、學術性輿思考,以渾厚濃郁的筆墨語言意寫黃河、黃土地、炎黃人之情懷。他不僅人物畫造型功力扎實,還在山水畫、花鳥畫、書法、篆刻、文學、史詞諸方面都有著較深的造詣。近年來有許多作品在多家報刊、雜志上發表和專文評論,中央電視臺、山西省電視臺、黃河電視臺及有關媒體曾有過報導,曾多次參加國展、省展和港、澳、臺以及東南亞和歐洲一些國家美展,并有作品獲得大獎和被國內外收藏家及學術機構收藏。作品欣賞贠文山水畫學術文章(文/潮湖) 縱覽國畫家贠文現代水墨山水畫,你會被作品中的情感內涵所打動,會被那濃郁的黃土氣息而又深含著田園詩意的藝術魅力所感染。
唐人詩意一
唐人詩意二
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愿”就是畫家感悟生活,通過敏銳的觀察力,去捕捉最激動的瞬間場景,傳達到大腦產生豐富的聯想,從而激發心里的激情,經過高度概括,然后再現于創作之中。
唐人詩意三
唐人詩意四
贠文追求中國畫本體創作文脈,與大自然對話,與古今中國畫大師對話,在“讀萬卷書,行萬里路”,收集奇峰打草稿,妙悟大自然的前奏與準備工作基礎上,抒寫心中之丘壑。他師從多門,不斷拜讀歷代山水畫大師黃公望、鞏賢、王孟、石濤和近現代山水畫大師黃賓虹、張大千、李可染、何海霞、賈又福、龍瑞和諸多名家山水畫的精典作品,通讀古今文學精典作品,并從中吸取營養。
西域聖境圖
河塬暖秋圖
在李可染教授的“用最大的功力打進去,再用最大的功力走出來”畫論影響下,夜點明燈下苦功,“廢紙三千墨一尺”,潛心研究,大膽探索。他的山水畫作品吸取了黃賓虹行筆隨意,李可染的積墨厚重,張大千潑墨與潑彩的融合。運用中國畫的“有與無”的辯證關系,將畫面的虛實空白處理的恰到好處。
春之意
冬之律
由于贠文從小生長在黃河岸畔,深受黃河文化和黃土地民俗文化滋養,因此對家鄉的父老鄉親,山山水水情有獨鐘。那黃土高坡搖曳的荒草、干裂的土皮,那蒼勁的松柏,那風化的懸崖峭壁,那炊煙熏黑的窯洞,那趕著羊群的山娃,那河邊的老木船,那黑棉襖大襠褲,和著童年的記憶給他以創作的靈感。從大自然悟出來的讓人激動的一種新的點、線、面,和傳統的皴、擦、點、染符號相融合,將具像和意像融合,探索出一種新的表現肌理語匯。
河塬居賢圖
秋水之家
他的創作源于本土,源于心里的感悟,將情感置身于創作之中,使心中即景在空白的宣紙上自由的游走。或漫水行舟,或急流涌進,或高山墜石,或潑墨潑彩,或大膽構成,或精心勾勒。那種暢快淋漓、隨心所欲、揮寫自如達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物我兩忘,從必然王國升華到自由王國的境界,一種清新的畫面里蘊涵著田園詩意,讓你沉浸在無限的遐想之中……
秋之爽
夏之韻
高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