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看病貴,看病難是老生常談話題,針對這個話題,某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表示:中國看病,醫療費用本身不貴,主要因為進口醫療設施價格高。此言一出,網友瞬間不淡定了,一個山一樣的包袱,原因如此輕描淡寫。(1)專家談到:我們經常接觸的CT,超聲影像,血管造
看病貴,看病難是老生常談話題,針對這個話題,某三甲醫院主任醫師表示:中國看病,醫療費用本身不貴,主要因為進口醫療設施價格高。此言一出,網友瞬間不淡定了,一個山一樣的包袱,原因如此輕描淡寫。
(1)
專家談到:我們經常接觸的CT,超聲影像,血管造影機,核磁共振這些先進醫療設備,都被通用,飛利浦,西門子等跨國公司壟斷。從三甲醫院到縣級醫療機構國產品牌應用很少,中高端醫療設備,高價值醫療材料,高端植接入體等更是依賴進口。
就說CT吧(電子計算機X射線斷層掃描機),上萬零件,涉及十幾萬項專利,且學科交叉程度高,這種大型醫療設備研發制造核心技術咱們拿不下來,導致CT尤其高端CT都被國外品牌壟斷,定價權也被別人掌握。如PET -CT進價就要幾千萬,壞了還不能自己修,必須聯系原產國工程師高價維修。你自己修試試,后臺檢測程序馬上會遠程鎖機,讓設備躺平。
也不是說我國不能生產大型醫療設備,聯影,邁銳,微創等都是著名醫企,聯影的CT和MR(核磁共振),邁瑞的B超與生命監護儀,微創的心臟冠脈支架,醫療機器人包括疫情用的呼吸機等質量也都可以,但只是可以,細節方面還是粗糙。醫療設備用來救人的,絕不允許粗糙,任何粗糙都有可能導致醫療事故發生,讓事故單位聲譽掃地。因此,越高端醫院越愿意采購進口設備,即便縣級醫療機構也是這種心態,這其中還有利益捆綁問題…
高昂的醫療設備采購與維修就像關稅,與一些醫療機構人為操作重疊,層層加碼,都會在患者身上體現,最終導致水漲船高。
(2)
這話有沒有道理?聽起來有些道理,醫療設備CPU被外國公司壟斷是事實。我國連續幾年專利申請總量雖然全球第一,但整體質量并不高。如高端的丹麥助聽器,5萬一個10萬元一套,一個芯一個擴音器而已,準入門檻很高,被瑞士峰力,美國斯達克,丹麥瑞聲達,丹麥維聽和德國西門子幾家醫企專利壟斷,根本進不去。美國為什么能制裁華為?就是因為掌握產業鏈核心技術,這些專利技術繞不開。
中科院院士何祚庥夫婦最近的話讓很多人思考:“國內95%的醫療設備從外國進口,設備技術是物理學最基本原理,中國培養了這么多物理學家,這些年都干什么去了?”
技術壁壘這東西不是一天能打破的,盡管醫療領域咱們研發出了重離子加速器,實現了最大醫療設備國產化,研發出了有源神經植入調控器,在數字化X射線機等領域擁有完整產業鏈,但相比歐美發達國家差距還大。
(3)
但話又說回來,這也不應該是老百姓看病貴看病難根本原因,不是任何病都要動用高端醫療設備,小病患者畢竟占大頭。可如今別說大病,即便頭疼腦熱付出的醫療成本也越來越高。
筆者去年發燒,掛鹽水就花了500多,檢查名目豐富多彩,每項費用都與心跳掛鉤。掛號也要分三六九等,普號與專家號天上地下。白衣天使振振有詞:檢查項目多是對患者負責,看病貴是因為醫療設施越來越先進,能幫助病人盡快康復…讓人瞬間覺得遇到了趙高。
高昂的醫療費前,醫保猶如海嘯中一葉小舟顛簸在風浪中,能不能化險為夷,天知道。
誰敢說自己不得病?國家癌癥中心數據“人一生患癌的可能性為36%,大病重病率為72%”。與癌癥白血病等任何一種疾病狹路相逢,你我都有可能墜入檢查費,醫藥費,手術費,床位費,護理費及康復費深淵。一盒治療乳腺癌的帕博西尼,21粒35000元,媒體曾發布過一則“喜訊”:某種治癌特效藥研制成功。價格5位數的藥,將生命明碼標價。
“因病返貧”從來不是危言聳聽,是時時刻刻都在你我身邊上演的真實故事。無數癌癥患者到晚期放棄治療,怕傾家蕩產,更怕兒女欠下巨額外債后人財兩空。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主人公是北京中產階級,有房有車有存款,但在ICU前蒼白無力。賬單上 每日8000-20000元 ICU病房費,其他相關費用堪稱天文數字,根本支撐不起長時間治療,除了賣房子無路可走…”
孝順是一種美德,尤其是對父母身體健康關愛。臺海網曾做過調查“你父母得了重病,你愿意花多少錢救治”?84.13%的人表示愿傾盡所有,哪怕債臺高筑也要拯救父母。一次重病,讓中國人一生的努力粉身碎骨,這種概率為72%。
米蘭.昆德拉所言:“戰場上從來不缺勇者,生活中到處是屈服”。的確,你可以不懼生死,但有多少人能抵擋住親人病床上的哀嚎?
(4)
科技越發達,看病應該越便宜,我國醫療費這么貴是一個很大的話題。
筆者認為,首先是高成本藥物與生物制劑成本不斷加大,醫療設備越來越高昂, CT監護儀呼吸機等動輒幾百幾千萬,都被平攤到了患者醫療成本中。如江蘇人民醫院,一次CT全檢高達7000元。大方向上,我國短短時間就實現了醫保全覆蓋,高效下與高質低價很難兼顧。
再者,很多公立醫療機構“績效意識”嚴重,導致濫檢查,濫開藥,濫手術,濫收費,藥價虛高和騙保等亂象頻出,患者成了唐僧。
另外醫保病種少,助力性低。人類有2萬多種疾病,入保的病也就百八十種,絕大多數疾病沒入保。有消息稱衛生部計劃上馬百種千種病醫保,希望屬實。
據悉,我國公共衛生部門已開始摸索 “四一三”健保模式。通俗地說就是人頭付費+門診住院保健+參保人醫院或醫療機構選擇自由+看病少量付費模式,以實現人人看得起病,能及時看病目標。
有人談到日本與歐美等國家醫療保障,這些地方作者看過病,可以負責任告訴你,有些地方的確走在我國前列,有些地方未必比中國人性化,同樣存在著看病價格虛高現象。一名華裔女孩在斯坦福大學做心臟搭橋手術,住院期間醫護到位,還有心理醫生專門陪孩子聊天,三天手術與護理費用45萬美元(RMB302.8萬),醫生每查一次房就會甩過來上萬元賬單。其母感慨,若不是孩子父親有份體面工作,即便傾家蕩產也付不起費用。
看病貴,看病難,屬于世界性難題,我國也在全力攻克這一難題,防疫中的免費疫苗、免費核酸很多國家就做不到,這是肉眼可見的努力。
人類走出非洲20萬年,壽命只延長了幾十歲,生不易,活不易,生活更不易。將錢用到醫院是果,養成良好的生活作息習慣是因,沒有健康,一切夢想都是幻想。同時,也要相信中國醫療保障體系會越來越健全,看病難的痛,會逐漸得到治愈。
劉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