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豬價要漲了?自3月起,仔豬價格便不斷開始上升,截止4月13日,局部地區漲至450元/頭。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業內人士預判二季度豬價屬于本輪豬周期底部,三季度有望實現盈利,因此部分豬企和養殖戶購苗“賭”后市。瘋狂的仔豬!養戶集中補欄,價格飆升了
豬價要漲了?自3月起,仔豬價格便不斷開始上升,截止4月13日,局部地區漲至450元/頭。記者采訪發現,不少業內人士預判二季度豬價屬于本輪豬周期底部,三季度有望實現盈利,因此部分豬企和養殖戶購苗“賭”后市。
瘋狂的仔豬!養戶集中補欄,價格飆升了150元/頭
記者了解到,部分地區出現仔豬供不應求的情況。廣西海和種豬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何昭友透露,自3月份開始,公司成交仔豬的訂單數量節節攀升,現在依舊有很多人咨詢,仔豬的價格也從原先的200元/頭漲到350元/頭,上漲率高達75%。“有幾個大型養豬集團將我們的豬苗都包了,一個月大概有五六千頭的數量。”何昭友說。
湖南天心種業股份有限公司的仔豬訂單量近期也是大幅提高,營銷中心總監韓偉告訴記者,當前公司銷售仔豬價格為450元/頭,比上月仔豬價格飆升了近100元/頭。
那么近期仔豬交易火爆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業內一致認為是養殖戶過分看好后市行情導致的。
農業農村部豬肉全產業鏈監測預警首席分析師朱增勇認為,當前養殖戶存在投機心理,所以瘋狂補欄。如果有養戶購買的仔豬價格在400元/頭的話,那么到八九月份外購仔豬育肥和自繁自養的成本基本能保持一致,在這個價格之下購進仔豬可以起到對沖成本的作用。
韓偉表示,仔豬當前銷售火爆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客戶看好后期生豬行情。“其實以往這個時間點也是大家集中補欄的階段,每年都是上半年仔豬好賣,下半年肥豬好賣,因為仔豬上半年養大了正好下半年出欄,可以趕上過年前那一波豬價的反彈。”他說道。
仔豬市場的火爆會如何影響后市豬價走勢?朱增勇告訴記者,整體而言,三季度豬價形勢會好于二季度,行業至少也會達到盈虧平衡的水平。但是如果大家都是投機心理,按照目前這種補欄積極性,整體而言,三季度供給相對來是比較充裕的,那么三季度的豬價有可能會低于大家的預期,甚至有可能會出現七八月份原本應該按時出欄的養戶會壓欄至9月份出欄的情況。
韓偉對后市豬價態度不是特別樂觀,他解釋稱,因為自新冠疫情以來,消費習慣發生改變,消費端需求比較低迷,所以豬價上漲有限,但三季度豬價還是可以達到成本線以上,行業能有望實現盈利。
豬價新說:生豬去產能是否已經見底?仔豬行情擁有兩大支撐,后續或繼續上漲
豬價在6元左右已經徘徊了2個多月,對于養豬業來說,無疑是一段黑暗時期。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如此,仔豬的市場卻已經悄然變暖。3月以來,仔豬的價格出現回升,近一周內價格上漲50元每頭。仔豬從過去的無人問津,到能夠賣出回本價大約經歷了近一個月左右時間,預示行業看好下半年豬價。
周期是否已經見底,豬價是否已經上漲在即?此時購入仔豬是否是明智的決策?
影響豬價的兩大因素:供給和消費。
從供給端看,生豬業產能去化持續推進。截至2022年2月末,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為 4268.2 萬頭,環比下降0.5%,同比增長0.46%。總體來看2月份能繁母豬下降幅度并不大,去產能趨勢相較于去年年末有所放緩。
這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行業在此階段已經進入到了一定的僵持,快要到達極限,卻都不愿意退出了。從一些企業的規劃可以看出,在2022年采取的是穩定產能或按原計劃生產的態度,如大北農決定將能繁母豬存欄維持在2021年末的20萬頭左右。
如果僅從能繁母豬的角度考慮,根據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今年2月母豬產能比較接近去年3月份左右的量。去年3月的母豬產能兌現大約在今年1月份,而今年1月豬價在7.2元左右,因此很可能今年年末的豬價也就是在7-8元左右。但結合年末的消費高潮以及今年進口量的銳減,再疊加一些其他市場因素,年末實際豬價也許會超過這個數字,達到9元左右。
而去年4-6月的母豬對應今年2-4月的商品豬出欄,去年6月母豬存欄達到本輪周期頂峰,因此2-4月份的豬價很可能就是本輪周期的低谷。豬價到5、6月份豬價或許就能迎來改善。
當然,必須明確的是,豬價受到能繁母豬影響,也受到一些市場情緒導致的集中出欄或壓欄的影響,使得行情會有一定的提前或推后。從全年整體趨勢來看,今年的高價期或在9-12月,期間平均價格或許就在8-9元左右。
結合以上,從整體來看,3月末4月初開始仔豬價格上漲是有供應和需求兩大支撐點的。
需求支撐在于:這部分仔豬可在8-9月份左右出欄,假如以6-7元左右的育肥成本,是大概率可以獲得盈利的。且當前以350-400元左右成本購入仔豬,價格依然低于成本價或與之持平,買入是劃算的(如牧原1-2月仔豬成本在350元,溫氏1月仔豬成本在450元/頭,新希望2021年末仔豬成本在500元/頭)。
供應支撐在于:3月末購入的仔豬,大約由去年11月份左右的母豬生產,11月是去年能繁母豬產能的一個低點,這批仔豬的上市量相較于幾個月前一定是有下降的。另一方面掌握母豬產能的大企業看好下半年豬價,不一定會愿意售賣仔豬。這就使得仔豬的供應在3月后會持續偏緊。
市場供應減少疊加購買情緒增強,后續仔豬行情可能會從無人問津迅速逆轉至供不應求,價格大概率還會繼續上漲。
有人認為,從歷史上來看,踩行情買入仔豬育肥比養母豬更賺錢,或許有一定道理,但是如果是價格過高的仔豬,筆者認為還是要謹慎考慮。因為未來的事情具有太多不確定性,不一定能那么精準地踩準行情。
以上是從官方產能數據推測出的結果,但市場實際產能如何?誰也說不準。只知道官方數據與行業中人的切身感受有著明顯差異。
例如根據一些市場反饋,似乎現在的生豬產能恢復量并沒有達到以前常年水平,且各地中小型豬場退出養豬的非常多,產能縮減十分明顯。有人表示很多中型豬場養殖量不到過去得1/3,個體家庭農場就更加少了。
但另一方面,行業中人的一些切身感受也許會不如非瘟之前那么準確。主要原因在于,大型集團企業已經占據相當大的比例,而這些集團企業與外界的信息交流較少,使得行業內掌握其數據也較少。因此集團養殖量是一大不確定因素。
通過已知信息可知,有一部分集團企業即便一季度承受虧損,依然增加了今年的能繁母豬保有計劃,如溫氏計劃2022年能繁母豬增至140萬頭,比去年多40萬頭。在本輪周期過后,這部分集團企業或將進一步提升市場占比。
養豬業會通過各種各樣的方法了解當下真實的母豬存欄情況。如通過母豬料的銷量和一些必免疫苗的銷量等。但筆者認為,最重要的還是建立公開透明的行業數據共享體系,如果各個企業都愿意將真實的信息共享出來,也許能共同必免產能過剩導致的虧損。
以上是單從能繁母豬產能角度進行考慮,但如果3月的豬價低谷更多的源于部分豬場堅持不下去的淘汰性集中出欄,那么豬價在今年年內迎來反彈的時間點將會提前。從監測數據發現,今年2-3月份三元生豬出欄均重較1月份和去年同期均有明顯的下降,有理由推測部分豬場難以為繼在此階段拋售生豬,6月左右或將有一波規律之外的行情上升。
另一大不確定因素就是消費。從消費端看,2021年居民家庭人均豬肉消費量25.2公斤/年·人,同比增長了38.7%,可見豬價的降低對促進消費是有積極作用的,而過高的豬價又會抑制消費。
國務院《“十四五”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規劃》提出,將豬肉產能穩定在5500萬噸左右,2021年總產量已經達到規劃值的96.3%,且該年度養豬業總體還是有盈利的。
而2022年1-2月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量達到4416萬頭,同比去年增長了30.8%,較2021年有了大幅提升。由于出欄高峰在3、4月份,屠宰量同比大概率繼續增長。疊加新冠疫情影響,2022年上半年豬肉產量可能會大幅高于消費量,豬肉供應或許會出現一定程度的過剩,導致豬價難以提升。而另一方面,面對新冠疫情和對后市的看好,4月左右也會有壓欄開始出現,對6月左右的行情形成對沖,又使得6月豬價不會太高。
如果將時間線拉回到非洲豬瘟之前,會發現實際上今年1-2月份6-7元左右的豬價已經屬于盈利范圍。所以從市場角度來看,也許我們的供需水平恰好是一個的合理狀態,但問題在于成本已經回不到2017年了。
而我們知道,養豬業并不是一個成本決定價格的市場,豬價并不會因為成本的增加而增加。
因此從保障供應的角度來說,回到2017年的水平確實是比較合理的,但從養豬盈利但角度來看,我們如今要少于當時的水平,才能獲得盈利。但養的少了,豬價高了,肉價必然也要高。
消費者買單,還是養豬人買單?這是一個難題。
只不過我們知道的是,非洲豬瘟之前的十幾年,國民經濟飛速發展,人均收入普遍提高,但豬價增長幅度十幾年來不過1塊余錢。
在養豬業中傳統的思路無非降低成本、擴大規模、提升占比,而如何提升養豬業價值或許是一條值得探索的新道路。
PS:本文觀點僅供參考。
本文作者:王之嫻 徐曉敏
策劃:彭進、吳昊暉
丁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