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怕上火,喝王老吉!”這句洗腦的廣告詞早在2003年的時候,便已經傳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王老吉涼茶也成為了大家聚餐時的首選。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的一罐涼茶,居然引發了一場長達11年的爭奪拉鋸戰。這場拉鋸戰對中國的涼茶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怕上火,喝王老吉!”
這句洗腦的廣告詞早在2003年的時候,
便已經傳遍了全國的大街小巷。
王老吉涼茶也成為了大家聚餐時的首選。
然而誰也沒有想到,當年的一罐涼茶,
居然引發了一場長達11年的爭奪拉鋸戰。
這場拉鋸戰對中國的涼茶行業造成了不小的沖擊,
無數涼茶小品牌紛紛躺槍,
小三和其正難逃劫難,最后潰敗離場,
一度被網友們稱為最失敗的涼茶。
那么,王老吉和加多寶為何會走到互掐的地步?
而他們之間的互掐為何會讓和其正落寞離場?
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一、王老吉和加多寶的恩怨情仇
有些感情走著走著就散了,比如王老吉和加多寶。
在清朝的道光年間,王澤邦創立了王老吉,
而他本人也被大家稱為涼茶始祖。
王澤邦去世之后,將王老吉的配方留給了自己的三個兒子。
隨后王澤邦的兩個兒子依舊留在國內發展,
然而還有一個去了香港,順帶著將王老吉的配方也帶去了香港,
就這樣,內地和香港都有了王老吉的配方。
1956年,國內企業重整,刮起了公私合營之風,
內地的王老吉被收歸國有,
后來又被劃歸到了廣州藥業旗下,屬于廣藥集團所有。
而香港的王老吉仍然是歸屬王氏后人繼續經營,
但是由于王老吉商標在不同的法治區域分屬于不同的主體所有,
因此這就造成了香港的王老吉只能夠在香港賣,不能在大陸賣,
同樣的,大陸的王老吉,也不能夠在香港賣。
1993年,加多寶集團的老總陳鴻道,
無意間了解到王老吉在香港的銷售情況,
迅速捕捉到了王老吉這款老牌涼茶的潛力。
于是找到了香港王老吉的后人,
斥巨資買斷了王老吉在香港的配方,
然而當時香港區區幾百萬人的市場,
根本滿足不了陳鴻道的野心,
于是,他將目標市場瞄向了內地。
為了能夠讓香港的王老吉進入內地,
陳鴻道又找到了廣藥集團,
想要從廣藥集團手中買斷王老吉的商標。
然而當時內地的王老吉畢竟是老字號,
而且還受國家保護,
因此廣藥集團直接拒絕了陳鴻道的買斷請求。
不過好在當時,廣藥集團并沒有進軍涼茶市場的打算,
商標在他們這里只是一個名字,并不能盈利,
租賃給陳鴻道之后,便又多了一份收入。
因此在1995年,廣藥集團答應將王老吉的商標租給陳鴻道,
廣藥集團靠商標掙錢,
而陳鴻道則用王老吉的品牌來做涼茶掙錢,
大家各取所需,一起發財。
就這樣,加多寶在香港買斷了王老吉的配方,
在內地又租到了加多寶的商標,
自此,香港的王老吉順利地進入了內地市場,
并且在加多寶公司的運營之下,
在國內做得風風火火的。
“怕上火,喝王老吉!”
這句洗腦的廣告詞,一時之間,
風靡了大街小巷,王老吉徹底火了。
隨著王老吉涼茶在內地的火爆,
當初對涼茶行業不屑一顧的光耀集團,
終于看到了涼茶行業的暴利,
于是開始眼饞,也想要在龐大的涼茶市場上分一杯羹。
不久之后,便開始出現了廣藥集團推出的綠盒王老吉,
這樣的做法,無疑是蹭了加多寶集團王老吉的熱度,
不過當時的陳鴻道為了不得罪廣藥集團,
選擇了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也正是因為這樣,市場上便出現了兩種王老吉,
一種是廣藥集團推出的藥品屬性的綠盒王老吉,
而另一種則是加多寶集團推出的飲料屬性的紅罐王老吉。
可以說,王老吉商標在加多寶集團煥發了新生,
據統計,王老吉涼茶早在2007年的時候,
銷量便已經突破了50億元人民幣,
直接超過了可口可樂、紅牛等罐裝飲料,
榮登罐裝飲料銷量第一的王座。
2008年,汶川大地震,
陳鴻道直接以加多寶集團的名義,
向災區捐款一個億,備受好評。
也正是因為陳鴻道的這一壯舉,
直接將王老吉推上了“國民飲料”的寶座。
王老吉在國內真正迎來了高光時刻。
2010年“王老吉”商標在加多寶的運營之下,
估值直接達到了1080億,這樣大一塊肥肉,
如此快速的發展,超出了加多寶公司的預期,
頗具商業眼光的陳鴻道,瞬間看到了“王老吉”商標未來的價值。
然而這個商標加多寶公司卻只有使用權,
而且眼看著之前的租賃合同即將到期,
于是陳鴻道開始動用一些不可告人的手段,
買通了當時廣藥集團的原經理李益民,
和廣藥集團成功簽訂了一份補充協議,
在協議中,廣藥集團承諾將“王老吉”商標的使用權延遲到2020年。
達到目的后,陳鴻道并沒有很開心,
因為他意識到如果自己一直使用“王老吉”的商標的話,
那么不論自己的公司做多成功,
都會被廣藥集團卡著脖子,
達摩克里斯之劍終究還是會落下。
因此,當務之急是要趕快擺脫廣藥集團的束縛,
讓吉多寶涼茶“去王老吉化”。
然而,還沒等加多寶公司做出行動,
廣藥集團先行一步,
召開了王老吉健康產業戰略計劃的發布會,
并且還直接在發布會上公布了“王老吉”品牌的估值證明書,
估值證明書上顯示了“王老吉”1080億的市值,
這樣的價值,堪稱是中國當時的第一品牌。
不僅如此,廣藥集團還在新聞發布會上,
做出收回“王老吉”品牌的決定,
并且順勢對“王老吉”健康產業隨后的發展做出了規劃。
二、兩大涼茶巨頭反目成仇,對簿公堂
這個發布會直接惹怒了加多寶公司,
隨即,加多寶公司直接發出公告,
聲明“王老吉”紅罐涼茶一直是由加多寶公司經營,
而且加多寶公司和廣藥集團沒有任何的隸屬關系。
因此,廣藥集團在發布會上使用王老吉圖片,數據的行為,
全部都沒有得到加多寶公司的授權,
這侵犯了加多寶公司的合法利益。
之后,加多寶集團和廣藥集團正式開戰,
“王老吉之爭”拉開帷幕,
兩大集團的血戰堪稱中國涼茶行業的一部歷史大局。
隨后,廣藥集團拿出了和陳鴻道當年簽約的合同,
聲稱合同截止2010年,便已經到期,
因此廣藥集團有權利收回“王老吉”商標,
而陳鴻道聲稱,自己手中持有廣藥集團的補充協議,
根據補充協議,合同到2020年才到期,
雙方爭執不下,最后只能夠對簿公堂,
將一切都交給法院來裁決。
在公堂之上,兩大集團主要展開的三次大戰,
具體內容和結果如下:
第一戰便是商標爭奪戰,
也就是“王老吉”這個商標,
到底應該歸屬于哪個集團。
由于當初廣藥集團和加多寶公司簽約的合同,
確實已經到期,而加多寶公司和廣藥集團簽訂的補充協議,
是采用賄賂的手段從廣藥集團原經理李益民處拿到的,
并且這件事,還被廣藥集團拿到了證據,
因此這一戰,廣藥集團完勝,
隨后加多寶集團便將產品更名為了加多寶涼茶。
第二戰是廣告語爭奪戰。
由于當時加多寶公司的廣告詞是:
全國銷量領先的紅罐涼茶改名為加多寶涼茶。
而這一廣告詞引起了廣藥集團的極度不適,
畢竟這樣的而廣告語聽起來大有加多寶就是王老吉的感覺,
這無疑是在變相侵占王老吉商標的無形資產。
于是廣藥集團直接以虛假宣傳為由,
將加多寶集團告上了法庭。
最后,法院判決加多寶撤回宣傳,
并且向廣藥集團公開道歉。
第三戰則是紅罐爭奪戰。
這一戰,加多寶公司直接拿出了勢在必得的架勢,
畢竟之前的戰爭,加多寶集團被虐的實在是太慘。
為了造勢,加多寶公司還向媒體展示了自己的后援團,
30多位法學界的精英們聯合簽署了支持加多寶的意見書。
而看到了加多寶的陣仗之后,
廣藥集團自然也不甘示弱,
隨后也請來了不少法學界的專家。
之后,一場紅罐之爭的官司,
直接上升到了專利權、商標權等知識產權領域,
最后,這場官司直接陷入到了訴訟的汪洋大海。
2014年,紅罐之爭一審結束,
根據法院的判決,加多寶集團再次敗訴。
直接失去了紅罐的使用權,
并且被判賠償廣藥集團1.5億的侵權費,
隨后,加多寶的包裝便換成了金罐。
因此,不少網友在網上調侃:
加多寶做涼茶第一名,但是打官司卻是倒數第一。
這讓加多寶如何咽的下這口氣,
于是,加多寶開始在全球范圍內招募優秀的律師,
想要繼續上訴找回自己的輸掉的面子和里子,
最后這個案件直接上訴至了最高人民法院。
直到2017年,最高法院給出判決,
雙方可以在不損害他人合法利益的前提下,
共同享有紅罐包裝的使用權。
據媒體們的粗略估計,
廣藥集團和加多寶集團的王老吉之爭,
從廣告語到包裝,雙方對簿公堂的次數不下20次,
涉及的金額更是達到了50億。
這場長達十幾年的拉鋸戰,
讓加多寶公司遭受了巨大的損失,
重換包裝,巨額賠款,經營不善等等,
無一不是對加多寶公司的巨大損耗。
如果,當初的陳鴻道沒有用王老吉這個商標,
而是選擇了自創品牌,
那么如今的加多寶公司該是怎樣的光景,
可惜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
這場戰爭除了讓加多寶公司遭受重創之外,
還對中國的涼茶行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
兩大巨頭之間的血戰,
讓和其正這個涼茶行業排行老三的品牌,
無辜躺槍,潰敗離場。
三、巨頭血戰,小三躺槍,
“沒想到,王老吉和加多寶干架,
卻把和其正干下去了。”
這是網友們對和其正無辜躺槍的調侃,
這一句調侃,道出了和其正的無奈。
在廣藥集團和加多寶掐架的這些年,
雙方為了能夠力壓對方,開始打起了價格戰,
于是,買一送一,買二送一的促銷活動,
直接彌漫了不少的商超.
兩大巨頭的價格戰,讓涼茶行業的利潤,
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滑鐵盧,
所有的涼茶企業都進入了微利或者無利的邊緣.
這讓不少的經銷商因為看不到利潤,
因此拒絕售賣小品牌涼茶,
這對整個涼茶行業造成了巨大沖擊。
據統計,在2009年至2012年間,
中國涼茶品類保持了16%-18%的高速增長,
而2015年上半年涼茶市場的增速直接為零。
隨后整個涼茶行業進入了寒冬。
而正在這時,和其正歸屬的達利園集團,
明確提出不會投入大量的精力在和其正上,
讓和其正自生自滅的意思呼之欲出。
巨頭相爭,涼茶行業低迷,失去達利園靠山,
這讓和其正的處境艱難,然而屋漏偏逢連夜雨,
正在這時,和其正涼茶的代言人陳道明又出了問題,
侵犯生命權、健康權糾紛一案在網上傳的沸沸揚揚,
這讓和其正涼茶也受到了不小的牽連。
在陳明到出事期間,和其正的負面新聞層出不窮,
先是有消費在和其正涼茶中喝出絮狀物的事情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
后是品牌無視消費者維權的事情登上熱搜。
面對著和其正的負面新聞纏身,
一直堅持“顧客滿意第一”原則的達利園集團,
果斷選擇了棄車保帥,徹底放棄對和其正的支持,
最后,和其正徹底失寵,失去了達利園這個靠山。
這讓不少人為和其正捏了一把冷汗。
2021年,中國涼茶在廣藥集團和加多寶集團的血戰之下,
形成了兩分天下的局面,
加多寶依舊占據涼茶銷量第一的寶座,
在涼茶市場上占據了50%以上份額。
而王老吉的市場份額略低于加多寶,占到了43%左右,
余下的便是和其正和其他涼茶占據的份額,
作為行業第三的和其正,市場份額少得可憐.
或許是為了能夠存活下去,和其正選擇了落寞離場,
將自己的目標轉向了氣泡水行業。
以“涼茶+氣泡”的結合入局氣泡水市場,
打著“純天然配方”“0防腐劑、0脂肪、0鈉”的口號,
力求在氣泡水市場上分一杯羹,
然而消費者是否愿意買單,確實不得而知。
那么,你喝過和其正的氣泡涼茶嗎?
喝完后,你覺得口感怎么樣?歡迎評論區留言!
丁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