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生活 · 科技引領未來
(報告出品方/作者:信達證券)1.公司深耕生物試劑原料與終端產品開發,增強協同效應南京諾唯贊主營業務為分子酶類生物試劑,產品線涵蓋多個領域。公司成立于2012年,是一家圍繞酶、抗原、抗體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機材料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的生
(報告出品方/作者:信達證券)
1. 公司深耕生物試劑原料與終端產品開發,增強協同效應
南京諾唯贊主營業務為分子酶類生物試劑,產品線涵蓋多個領域。公司成立于 2012 年, 是一家圍繞酶、抗原、抗體等功能性蛋白及高分子有機材料進行技術研發和產品開發的生 物科技企業,依托于自主建立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先后進入了生物科研、體外診斷、生 物醫藥等業務領域,是國內少數同時具有自主可控上游技術開發能力和終端產品生產能力 的研發創新型企業。
創始人團隊師出同門,股權集中。創始人曹林,以及聯合創始人張力軍、唐波、徐曉昱均 畢業于南京大學生物醫藥國家重點實驗室,具有生物化學、遺傳學、免疫學等綜合學科背 景。核心創始人團隊具有扎實的專業技術背景以及豐厚的行業經驗,各自分管事業部,分 工明確,核心團隊穩固。曹林與聯合創始人張力軍、唐波、徐曉昱等為一致行動人,實際 控制人曹林、段穎夫婦合計控制公司 64.49%的股份表決權,強化了對公司的控制和管理, 維持公司控制權的穩定。
1.1. 主營業務覆蓋上游試劑原料開發與終端產品研發生產
以核心共性技術平臺為基礎,不斷進行產品迭代。經過多年的發展,公司基于在酶、抗原、 抗體等領域的關鍵共性技術平臺及自身高效的研發體系,能夠快速、高效、規模化的進行 新產品的研發,已成功推出了包含 PCR 系列、qPCR 系列、分子克隆系列、逆轉錄系列 等多個系列的生物試劑以及包含心腦血管、炎癥感染、優生優育、胃功能等 8 個系列的 POCT 診斷試劑,并形成了覆蓋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分子診斷試劑生產企業、 制藥企業、CRO 企業、醫院等醫療機構等多種客戶群體的客戶組合。
以生命科學研究服務為基石,充分挖掘市場擴充業務版圖。公司成立之初主要針對科研機 構開發適用于基礎科學研究的 PCR 系列、qPCR 系列、分子克隆系列等基礎科研試劑; 2014 年公司基于科研試劑開發過程中積累的蛋白質的定向改造與進化技術,開發了適用 于高通量測序的基因測序系列生物試劑;2016 年公司基于抗原、抗體的開發與制備技術并結合自主研發的量子點修飾偶聯技術,開發了量子點免疫熒光檢測產品線,進入 POCT 診斷試劑領域;2018 年公司基于前期積累的 PCR 產品開發能力,開始為分子診斷試劑生 產企業提供 PCR 系列生物試劑,用于分子診斷試劑的生產;2020 年初憑借前期積累的大 規模原料和試劑的生產技術,開發了新冠核酸檢測酶原料、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與新冠抗 原檢測試劑盒,并實現了大規模生產;基于開發 Bio-assay 系列生物試劑積累的生物活性 評價技術,為國內疫苗生產企業提供疫苗免疫原性評價服務及疫苗免疫效果評價產品。
緊跟行業需求前沿,業務范圍不斷向下游拓展。公司根據自身發展情況、客戶及市場需求 進行技術和產品開發,且對于不同細分領域的研發能夠互相促進、迭代。平均每 1-2 年進 入一個新的領域,向產業鏈下游延伸,不斷拓寬公司的業務范圍,增強綜合競爭力。
上游共性工藝研發是公司技術創新源泉。上游基礎科學研究院以分子生物學、酶學、免疫 學、生物信息學、有機化學等多個學科交叉為基礎,研究領域涵蓋蛋白質定向改造與進化、 基于單 B 細胞的高性能抗體發現、規模化多系統重組蛋白制備等,開發生產抗原和單克 隆抗體等關鍵原料,并不斷優化生產工藝、提升生產效率,為下游應用級產品的開發提供 持續的技術支持和原料供應,是公司技術創新的源頭和起點。
下游根據客戶需求反饋進行產品研發迭代,維持公司市場競爭力。針對不同的下游產品類 型,公司設立生命科學事業部、體外診斷事業部和生物醫藥事業部,并在各事業部內部設立了研發中心,為依據具體市場需求,結合基礎科學研究院提供的核心原料和工藝技術進 行產品應用級的研發,具體包括負責公司新產品的設計開發、新技術的調研、論證工作, 并對現有產品進行迭代更新,保證公司相關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1.2. 新冠疫情防控檢測需求推動公司業績快速增長
新冠疫情推動公司業績迅速增長。 2020 年受新冠疫情對生物試劑的需求激增影響,生物 試劑作為新冠檢測試劑的研發及生產的原料產生了大量的市場需求,公司業績實現激增, 盈利能力呈倍數上漲。2020 年實現收入 15.64 億元(+483%),2017 至 2020 年 4 年 CAGR 高達 140.57%,2021 年前三季度收入為 12.89 億元,同比增長 13.21%。2020 年歸母凈利 潤實現跨越式增長,達 8.22 億元,較往年增長約 30 倍,2017 至 2020 年 4 年 CAGR 達 508.89%,2021 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為 5.50 億元,較往年同期略有所下降(-9.1%)。
常規業務收入穩步提升。公司預計 2020 年新冠相關產品總收入為 11.89 億,約占總全年 總營收 76%。剔除新冠相關產品后,2020 年公司總營收仍穩步上漲達 3.75 億,同比增加 39.74%。2021 年非新冠業務實現收入約 7.18 億元,同比增長約 92%,常規業務呈現高速 增長態勢,所占全年營收比重明顯上升。
生物試劑業務是公司收入支柱,POCT 診斷試劑業務后來居上。公司主營業務收入主要來 自生物試劑以及 POCT 診斷試劑。2017-2020 年生物試劑收入分別為 1.0 億元、1.57 億元、 2.38 億元以及 9.96 億元,2020 年同比增長約 4.2 倍,2021H1 生物試劑業務收入為 6.3 億元,同比增長 44.16%。新冠疫情之前,POCT 診斷試劑板塊營收較低,為 0.28 億元。受 疫情影響,公司生產的新冠檢測試劑盒市場需求迅速擴大,2020 年該項業務總營收達 5.6 億元,較往年同期增長約 19 倍。2021 年全球疫情趨于穩定,疫苗接種逐漸普及,POCT 試劑業務營收明顯下滑,2021H1 營收為 1.75 億元,同比下降約 50%。隨著 POCT 業務的 不斷成熟與拓展,生物試劑業務所占營收比例有所下降,生物試劑業務占總營收比例分別 為 99.71%,95.51%,89.10%以及 63.90%,POCT 試劑占主營業務收入比例分別為 3.96%、 10.41%及 35.93%,POCT 診斷儀器采用以免費投放為主、銷售為輔的模式,銷量及銷售 收入金額均較小。
公司始終保持高毛利率水平。諾唯贊在生物試劑領域具有較高產品壁壘,在市場上具有較 強的議價空間,生物試劑毛利率穩步上升,公司整體毛利率始終處于高位。2020 年受新冠 疫情影響,生物試劑以及 POCT 檢測試劑產生了大量的市場需求,產品單價較高但固定成 本攤薄導致毛利率明顯提升;剔除新冠相關業務后,2020 年公司常規主營業務毛利率為 87.65%,同樣保持上升狀態,公司盈利能力持續提升。2021 年海外新冠檢測需求下降且 競爭日趨激烈,生物試劑與 POCT 試劑業務銷售單價下降,毛利率有所下滑。
規模效應導致期間費率下降明顯。隨著公司營收規模的不斷擴大,期間費率整體呈下行趨 勢。2017-2019 年公司銷售費率在 35%-37%波動,管理費率由 22.03%下降至 17.04%。由 于公司 POCT 業務開展較晚,尚處于起步階段,收入規模較小,且需要較多資源進行市場 推廣管理工作,2020 年由于公司收入規模迅速擴大,導致 2020 年期間費率下降明顯。
2020 年積極拓展海外業務。2020 年公司新冠檢測試劑盒遠銷歐洲、美洲、非洲、亞洲等 多個國家及地區,在國際市場形成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并初步建立了海外營銷網絡。境 外區域對新冠檢測相關產品需求較大,使 2020 年公司海外營收占比迅速提升至 13.65%; 2021 年全球疫苗接種加速,相關新冠海外業務增速放緩,所占營收比例有所下降。近兩 年,公司已在香港和美國成立子公司,在東南亞、歐洲、南美建設根據地,增加海外駐派 人員有利于帶動公司常規業務海外擴容,加速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市場準入,將更多 國產優質產品輸送到全球,進一步增強公司盈利能力。
2. 國內科研服務行業景氣度高,生物試劑國產替代邏輯明確
2.1. 生物醫藥研發支出持續增長,科研服務市場空間廣闊
新技術新療法推動科醫藥研發投入持續增長。新技術突破帶來生物醫藥行業研發投入的 持續增加,推動上游科研服務市場增長,全球醫藥研發投入保持 5%左右復合增速。2019 年全球前 10 大暢銷藥品中,生物藥已經占據了 6 個席位,生物藥銷售額占比持續提升。 近年來細胞治療、基因治療等創新療法飛速發展,全球融資熱情高漲,激發了相關產業的 研發熱情。
2019 年全球生命科學領域研究的資金投入為 1,514 億美元,CAGR 為 6.7%;2019 年我國 高等院校、科研院所、醫院實驗室、醫藥企業等進行基礎生命科學研究、藥物發現以及藥 物臨床前研究的過程中投入的資金達 866 億元,CAGR 為 18.8%,增速遠高于全球生命科 學領域的研究資金投入增長速度。
企業是科研支出主力。從科研經費支出結構來看,我國科研投入主體為企業。參考 2019 年科技統計年鑒數據,企業研發支出總量超過 1.5 萬億元,占整體費用支出的 77%,研究 與開發機構總支出為 2691 億元,占比 14%,高等學校支出為 1458 億元,占比約 7%。 2011-2018 年期間,企業研發經費支出由 5994 億元增長到 12955 億元。
全國科研服務行業市場規模超千億元。2020 年全國研發總投入為 24426 億元,科研院校 的科研投入為 5618 億元,占比 23%。《國內實驗試劑供應鏈現狀、問題與對策》指出科研 試驗試劑耗材約占整體研發支出的 20-25%。據此估計全國科研試劑耗材總費用約 1124- 1405 億元。考慮到企業研發投入中也需要配套的科研服務支持,保守估計市場規模在 1500 億以上。
2.2. 生物試劑行業市場前景廣闊,分子類試劑是主要產品
生物科研試劑產品是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剛需產品,生物科研試劑產品和服務市場包含了 生物試劑產品和幫助生物研究及實驗的專業技術服務。在生命科學研究過程中,生物科研 試劑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生物試劑產業鏈上游為生物、化學原料、生產設備、包裝材料及耗材供應商,由生物試劑 生產商利用上述原材料開發種類豐富的生物試劑,用戶包括科研院校、高通量測序服務企 業、體外診斷試劑生產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等,應用領域豐富,是從基礎研究到成果轉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技術進步推動生物試劑需求增長。上個世紀 60 年代起,陸續出現了流式細胞術、酶聯免 疫吸附測定法、免疫印跡法、酶聯免疫斑點法等技術,這些實驗技術與方法學的成熟,衍 生了大量對配套生物試劑的需求。隨著 2000 年第二代高通量測序技術的面世,相應的高 通量測序建庫試劑也開始出現大量需求。近年來,隨著 CRISPR 技術的應用,Cas9 核酸酶 試劑盒開始推出。未來,隨著生命科學領域新技術的不斷發展,相應配套的生物試劑需求 將會不斷擴大,生物試劑市場規模也將隨之不斷擴大。
生物試劑市場規模保持高速增長。在生命科學研究的投入中,約 10%-15%用于生物科研 試劑的投入。2019 年全球生物科研試劑市場的整體規模為 175 億美元,并預計將于 2024 年增長至 246 億美元,預計 CAGR 為 7.1%;我國生物試劑行業發展相對較晚但發展迅速, 2019 年我國生物科研試劑行業市場規模達 136 億元,增速遠高于同期全球生物科研試劑, 期間 CAGR 為 17.1%,并預計于 2024 年增長至 260 億元,預計五年內 CAGR 為 13.8%。
科研機構為生物科研試劑產品主要客戶。按生物科研試劑的用戶類型劃分,可以分為工業 用戶和科研機構用戶兩類。工業用戶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試劑進行產品檢測或研發;科研機 構一般使用生物科研試劑進行教學或科學項目研究,對生物科研試劑的檢測效率、準確度 和質量標準要求較高。以 2019 年生物科研試劑投入資金計算,我國科研機構用戶占比為 72.4%,工業用戶占比為 27.6%。
分子類生物試劑是我國主要的生物試劑產品類型。按生物科研試劑的類別來劃分,可以分 為分子類(核酸類)、蛋白類和細胞類三大類別,諾唯贊的生物科研試劑產品屬于分子類 試劑。2019 年我國分子類試劑的市場規模占比為 50.9%,是生物科研試劑中最大的類別, 蛋白類試劑的市場規模占比為 29.4%,細胞類試劑的市場規模占比為 19.7%。我國分子類 生物試劑市場規模于 2019 年達 69 億元,預計于 2024 年增長至 124 億元,期間 CAGR 為 12.3%。(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2.3. 生物試劑行業國產替代需求旺盛,新冠疫情推動國產化進程發展
國內生物試劑市場國產化率低。隨著全球范圍內生命科學領域的蓬勃發展,生物試劑行業 發展迅速。在歐美等發達國家或地區,生物試劑行業已基本發展成熟,行業集中度呈上升 趨勢,并誕生了一批具有世界影響力的跨國企業。我國生物試劑行業起步較晚,國產生物 試劑行業企業與海外跨國企業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分子類生物試劑產品中,前四家進口 廠商 2020 年市場份額合計超 40%,我國生物試劑市場仍主要被進口產品占據,諾唯贊市 占率僅為 4%,國產替代空間十分巨大。
國產品牌認可度不斷提高,有望實現部分進口替代。經過近 30 年的發展,國產試劑品牌 與進口產品的質量差距在不斷縮小,種類逐步豐富、品質逐步提高,部分產品性能持平甚 至超過進口廠商,出現了多個在部分細分領域能夠與海外跨國企業進行一定競爭的代表性 企業,且國產生物試劑在價格方面具有一定的競爭優勢,國產品牌認可度不斷提高。
疫情管控凸顯生物試劑產業鏈本土化重要性。新冠疫情帶來的海外運輸管控,跨國廠商試 劑進口受阻,審批時間延長,產品供應緊張,國內終端用戶受到極大影響。供應鏈本地化 愈發受到用戶重視,國內廠商在供貨穩定、溝通便捷、技術服務以及定制服務等項目更具 優勢,國產生物試劑品牌有更多機會與傳統進口廠商同臺競技。在這一前所未有的歷史契 機下,國內生物試劑行業企業有望逐步擴大市場份額,面臨良好的發展機遇,加速國產替 代進程。
3. 諾唯贊處于國內分子類生物試劑行業領先地位
3.1. 公司生物試劑業務內生增速高
公司生物試劑業務營收快速增長。2020 年受新冠分子診斷試劑原料業務所帶動,公司生 物試劑板塊總營收達 9.96 億元,同比增長約 4.2 倍。其中新冠相關生物試劑收入約 6.7 億 元,約占全部生物試劑產品營收的 67%。2021H1 新冠相關生物試劑營收約為 3.7 億元, 增速放緩。剔除新冠生物試劑業務后,2020 年生物試劑業務實現收入 3.3 億元,同比增長 51.32%,2021H1 非新冠生物試劑營收約為 2.6 億元。
用于新冠核酸檢測的診斷類生物試劑銷售額激增。2020 年及 2021H1,由于新冠疫情的爆 發,生物試劑作為新冠檢測試劑的研發及生產的原料產生了大量的市場需求,用于新冠核 酸檢測的診斷類試劑以及核酸檢測擴增的 PCR 系列、qPCR 系列和逆轉錄系列產品銷售 金額明顯提升。2020 年累計為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生產企業提供了超過 3 億人份的上述生 物試劑,是國內新冠核酸檢測試劑關鍵原料的主要供應商之一。
3.2. 公司研發實力強,高素質人員儲備豐富
同業務類型可比公司中,諾唯贊研發人員數量占據較大優勢。截止至 2021 年 6 月 30 日,公司員工總數為1,409人,團隊規模不斷擴大。研發人員為436人,占總員工比例為30.94%, 其中博士 16 名,碩士 195 名,接近 50%的研發人員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同業務可比公 司中,截止 2020 年 12 月 31 日,義翹神州與百普賽斯研發人數分別為 102 人與 69 人;截 止 2021 年 6 月 30 日,近岸蛋白研發人員數量為 91 人。公司研發人員數量以及研發人員 所占比例在國內生物試劑公司中處于領先地位,保證了公司具有源源不斷的創新能力。
研發儲備豐富,實現持續創新,新產品推出迅速。依靠高效的研發效率和充足的研發人員 儲備,公司每年推出的新產品均超過 50 種,體外診斷領域則獲批了 67 張國內醫療器械產 品注冊證,并自主研發了全自動配套檢測儀器,實現持續創新,保證產品成體系成規模的 迅速推向市場,推動銷售收入實現快速增長。通過不斷進行產品的改進和迭代,公司已實 現在多個細分領域接近或達到進口產品的技術水平,逐步推進進口替代。
公司研發投入不斷加強。2017-2020 年公司研發投入由 0.26 億迅速增長至 1.26 億元,2020 年同比增長 101.5%,2021 前三季度研發支出達 1.48 億元。研發費用主要由由職工薪酬、 直接投入費構成,隨著對研發團隊的逐步擴充以及對研發投入的逐步加大,研發費用相應 逐漸增加。公司共擁有 50 項專利,其中 32 項為發明專利。同時,公司目前擁有 20,000 平 方米左右的研發基地,并正在建設新的研發基地,為研發提供充足的硬件支持。
3.3. 基于自主核心技術平臺,不斷拓寬產品種類并提升產品性能
公司自主建立的核心技術平臺與產業關鍵技術深度融合,是公司孵化新產品的技術來源, 亦是公司保持產品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基礎。公司構筑了蛋白質定向改造與進化平臺、基于 單 B 細胞的高性能抗體發現平臺、規模化多系統重組蛋白制備平臺、量子點修飾偶聯與 多指標聯檢技術平臺四大核心技術平臺,均應用于公司的自產產品并實現產業化。
蛋白質定向改造及進化平臺。功能性蛋白是基礎科研、高通量測序、體外診斷、生物醫藥 等諸多領域的關鍵共性原材料,不同的應用需求,基于蛋白質結構和應用場景的設計、改 造和篩選方案,或建立精準的高質量突變體文庫,或通過高通量快速篩選方法進行大容量 蛋白質文庫評測,進而開發出具有目標性能的進化酶。通過這一技術平臺,提高了特定酶 的活性、催化效率、穩定性、特異性和耐受性等主要性能指標,在公司生物試劑類產品與 體外診斷類產品的研發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單 B 細胞的高性能抗體發現平臺。相較于多克隆抗體血清,單克隆抗體的特異性和穩定 性均較好,可在生物反應器中放大生產,產能更大,質量更高,在體外診斷領域與生物醫 藥領域均有廣泛應用,單 B 細胞抗體制備技術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大量高性能抗體, 在一些傳染性疾病診斷、治療性抗體的開發過程中有較大優勢。以小鼠單抗為例,與經典 的雜交瘤技術相比,篩選周期可從 2-3 個月縮短到 2 周以內,且一只小鼠一次性即可篩到 上百株不同的陽性克隆,提高了篩選通量和獲得有效抗體的概率。
規模化多系統重組蛋白制備平臺。基因工程重組蛋白制備技術是指用重組 DNA 或重組 RNA 技術在體外制備活性蛋白,工業化放大生產的壁壘遠高于實驗室級別的表達,需保 證在工業化制備的過程中不損失蛋白質原有的活性和純度。基于該技術平臺,公司可實現 重組蛋白的快速開發制備,一周內即可獲得高純度、高質量的重組蛋白質。其中抗體原料 可實現高通量制備,一天可制備上百株抗體,一個月內可完成工藝的放大和驗證,實現工 藝轉產和規模化量產。基于此重組蛋白制備平臺,公司以更低的成本、更高的效率獲得更 優質的重組蛋白,為產品開發和生產提供了堅實的核心原料保障。
量子點修飾偶聯與多指標聯檢技術平臺。量子點材料相較于傳統熒光探針,具有激發光譜 寬且連續、發射光譜窄且對稱、顏色可調、光化學穩定性高等優點,適合于多重標記和多 指標的聯合檢測。公司基于量子點修飾偶聯與多指標聯檢技術平臺有效應用了量子點材料 的優勢,并運用于體外診斷產品的研發中,公司已成功開發檢測靈敏度達到 pg 級的系列 診斷產品,突破了傳統熒光免疫層析技術平臺的瓶頸,并實現了基于一個樣本、通過一步 操作,即可在 10 分鐘以內得到多個檢測結果的效果,有效提高了 POCT 診斷試劑的檢測 靈敏度與檢測效率。
3.4. 分子生物試劑:行業景氣度高,公司處于國內領先地位
公司分子生物試劑的產品管線豐富。經過多年發展,生物試劑產品線中,公司擁有 60 余 種 PCR 系列、30 余種 qPCR 系列、10 余種分子克隆系列、30 余種逆轉錄系列、230 余種 基因測序系列、100 余種 Bio-assay 系列、60 余種提取純化系列、6 種基因編輯系列、20 余種細胞/蛋白系列生物試劑、10 種體外轉錄及修飾系列產品。廣泛應用于科學研究、高 通量測序、體外診斷、醫藥及疫苗研發和動物檢疫等領域。
自主技術平臺催生高質量生物試劑產品。在生物試劑原料方面,酶是決定生物試劑產品功 能和性能的關鍵原材料。公司基于蛋白質定向改造與進化平臺對特定酶實現定向進化,現 已完成 200 多種酶的改造。每一種酶包括上百種基因工程突變體,基因工程突變體的應用 提高了產品的性能,在酶的催化活性、半衰期、穩定性、耐熱性和抗干擾等性能上獲得提 升。公司利用自主研發和生產的高性能酶作為核心原料,開發了多個系列的生物試劑產品。
公司代表性生物試劑產品性能指標達國際領先水平。公司已成功對 200 多種酶進行定向 改造,并可大規模穩定制備,部分產品在性能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Taq DNA 聚合酶、逆 轉錄酶、高保真 DNA 聚合酶、T4 DNA 連接酶以及 UDG 酶等產品與進口代表品牌質量 相當甚至高于進口產品,體現了公司核心技術平臺國內同行業可比公司中的競爭優勢。
自主可控的核心原料研發和生產優勢,關鍵生物試劑原料幾乎全自產。除生產逆轉錄系列、 提取純化系列、細胞/蛋白系列生物試劑產品所使用的關鍵原材料涉及對外采購取得以外, 生產其他各系列生物試劑產品所使用的關鍵原材料均為自產。
面對突發需求,核心原料自產有助于公司迅速搶占市場。關鍵原料的自產有利于公司在面 對市場需求時可迅速開發相關原料及對應產品,把握市場機遇;同時,亦有利于保障公司 的供應鏈安全,不對供應商形成依賴。在新冠疫情爆發后,公司實現了 PCR 系列、qPCR 系列生物試劑的大規模生產,為國內分子診斷試劑生產企業提供大量新冠核酸檢測試劑盒 的關鍵原料,借此契機使公司營收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生物試劑產品優質,下游高質量客 戶廣泛覆蓋。根據下游客戶研究以及應用方向不同,公司生產生物試劑主要用于科研用、 診斷用以及高通量測序用生物試劑,涵蓋國內主流客戶群體。1)科研用生物試劑:客戶 群體涵蓋藥明康德、百濟神州、恒瑞醫藥等 200 多家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以及北大、 清華、中科院等 1,000 多所科研院校。2)診斷用生物試劑:公司提供的核酸檢測酶原料 及預混液試劑,以及部分動物疫病診斷試劑,下游客戶包括圣湘生物、艾德生物、凱普生 物等 700 多家分子診斷試劑生產企業;3)高通量測序用生物試劑:在 NGS 技術推動下, 基因測序應用領域迅速拓寬,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公司為華大基因、諾禾致源、貝瑞基因 等 700 多家高通量測序服務企業提供試劑原料。
國內分子類生物試劑企業處于領先地位。2020 年在我國分子類生物試劑市場中,諾唯贊 市場占有率約為 4.0%,總排名第五,在國內廠商中排名第一。國內分子類生物試劑廠商 市場格局較為分散,主要龍頭企業包括諾唯贊、全式金、翊圣生物、愛博泰克、康為世紀 等。在所有國產品牌的分子類試劑廠商中,公司市占率為 13.7%,第二名為全式金,其市 占率為 5.3%。
3.5. POCT 試劑:諾唯贊核心原料自產,保證供應鏈穩定
3.5.1. POCT 行業持續景氣,市場發展迅速
POCT 也稱為“即時診斷”,是體外診斷(IVD)行業的主要細分領域之一。 POCT 的出現 能夠在快速取得檢測結果的同時免去了樣本的處理和數據分析等繁瑣的步驟,也不必再依 賴于專業人員的操作。POCT 憑借其使用方便、快速等諸多優點,已成為體外診斷行業內 發展最快的細分領域之一。近年來 POCT 可用測試的范圍、設備的技術可靠性均得到了較 大幅度提高。
群眾對 IVD 服務需求大增,POCT 細分領域發展較快。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加速、 經濟水平的提升、人民健康意識日趨增強,對醫療衛生服務的需求大幅提升,為 IVD 行 業帶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POCT 憑借其使用方便、快速等諸多優點,成為體外診斷領域中發展較快的細分領域。2019 年我國 POCT 市場規模達 112 億元,預計 2024 年將達到 290 億元,CAGR 約為 20.9%,高于我國 IVD 行業整體 CAGR(17.8%),但滲透率不足仍 美國 POCT 滲透率的一半,仍有極大推廣空間。
國內 POCT 市場較為分散,海外品牌為主。我國 POCT 市場份額仍被外資幾大巨頭占據, 但集中度顯著低于世界水平,其中羅氏、強生、雅培合計占據份額約為 45%。國內 POCT 行業起步較晚,外資企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但國產廠商通過不斷的自主研發和創新,已 具備成熟的技術水平,收入體量和市場份額均實現較快增長,有望率先實現國產替代。
POCT 助力新冠初篩,民眾認知度大大提高。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以來,POCT 進一步 展現了其優勢所在,在出入境、機場、火車站、基層醫療單位等場景得以廣泛應用,操作 的簡易性節約了醫療資源、提高了檢測效率,在疫情防控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同時新冠 檢測的需求亦推動了 POCT 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3.5.2. POCT 業務迎來快速發展機遇
抓住契機實現 POCT 診斷試劑業務規模快速擴大。公司于 2017 年開始有 POCT 產品銷 售,由于處于前期起步階段且周期較長,2017-2019 年 POCT 診斷試劑產品銷售規模小但 增長迅速,2019 年實現收入 2780 萬元。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 新冠檢測試劑盒獲批上市,作為江蘇省首家新冠檢測試劑盒獲批企業、全國第四家膠體金 法新冠檢測試劑盒獲批企業,經營規模迅速擴大,且該產品的銷售單價較高,因此相關收 入大幅增長。
2020 年 POCT 診斷試劑實現收入 5.6 億元,同比增長約 19 倍,2021H1 由于國內新冠疫情 的逐步好轉及新冠檢測試劑盒集中采購政策的推進,公司 POCT 試劑盒單價有所下降;隨 著全球范圍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海外銷量放緩,整體營收下降明顯。
呼吸道類 POCT 試劑貢獻主要營收。2020 年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新冠檢測試劑盒獲批 上市,全年共銷售 3256.3 萬人份,營業收入約 5.2 億元,占 POCT 業務營收比例 92.59%, 新冠抗體/核酸/抗原檢測試劑盒收入分別為 4.9/0.2/0.1 億元。2021H1 新冠檢測試劑盒銷 售 1754.22 萬人份,新冠抗體/核酸/抗原檢測試劑盒收入分別為 0.8/0.1/0.5 億元,受疫情 控制以及疫苗接種情況影響,新冠檢測產品收入增速有所放緩。
目前國內新冠檢測試劑盒的主流技術包括核酸檢測、抗體檢測及抗原檢測。核酸檢測與抗 體檢測聯合診斷是國內外主要的新冠檢測手段,仍是新冠疫情檢測的金標準,相應的核酸 檢測試劑盒與抗體檢測試劑盒占據了國內外新冠檢測試劑盒的大部分市場。
全球新冠疫情仍在蔓延,新冠檢測試劑盒需求仍將持續。截止 2021 年 12 月,全球已完整 接種疫苗的人數占人口的百分比為 42.7%,并未實現疫苗完全覆蓋,尚未達到阻斷病毒傳 播的接種率要求。截止至 2021 年 11 月 9 日,諾唯贊新冠抗原檢測試劑盒已取得歐盟的準 入證書,中和抗體檢測試劑盒已取得歐盟及英國的準入證書。全球范圍內仍有不斷突變的 病毒毒株如 Delta 以及 Omicron,預計短時間內疫情難以實現徹底控制,對新冠檢測試劑 盒的市場需求仍將持續。
3.5.3. POCT 試劑原料自給自足,力保產品供應與新品研發
公司 POCT 診斷試劑類型覆蓋廣泛。公司自主研發、生產 POCT 診斷試劑,包括量子點 免疫熒光試劑、膠乳增強免疫比濁試劑和膠體金免疫層析試劑等,公司自產的體外診斷試 劑主要為免疫診斷類產品,屬于行業主流技術。共有心腦血管、炎癥感染、優生優育、胃 功能、自體免疫、腎功能、慢病管理和呼吸道 8 個系列產品。
基于生物試劑自主技術平臺,具有稀缺指標檢測試劑開發能力。公司具有 POCT 產品關 鍵原料—酶、抗原、抗體等上游核心原材料自主研發與生產能力,可以自主開發稀缺指標 檢測試劑,在產業鏈的完整程度和新產品或新指標的開發能力上具備競爭優勢,部分產品 在性能上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具備較強的市場競爭力。
研發能力強,及時滿足新冠檢測原料需求。新冠疫情爆發初期,技術攻關團隊用 7 天時間 集中研發出了核心酶原料,大大提高了試劑盒的靈敏度、特異性。截至 2021 年 3 月共累 積為試劑生產廠家供應了 5 億多人份原料。在抗體檢測方面,公司利用關鍵共性技術平 臺,成功開發出僅需 10 分鐘即可獲得結果的抗體檢測試劑盒,成為江蘇省首家新冠檢測 試劑盒獲批企業、全國第四家膠體金法新冠抗體檢測試劑盒獲批企業,已為 60 多個國家 和地區提供超 3000 萬人份檢測試劑;后團隊繼續鉆研,再次推出了抗原檢測試劑盒,同 樣 10 分鐘就能完成檢測,跟抗體檢測手段相比,抗原檢測能夠將病毒檢測窗口期提前, 于 2020 年 10 月獲得歐盟 CE 認證,并已實現出口銷售。
核心原料自產,保證 POCT 供應鏈穩定。公司依托自主掌握的高性能抗體發現能力,形 成了 1,000 余種高性能抗原、抗體等關鍵原料的技術儲備,并且可以開發關鍵原料供應有 限的稀缺檢測指標,以及在創新性和實用性的基礎上形成新的自主知識產權產品。關鍵原 料的自產有利于公司在面對市場需求時可迅速開發相關原料及對應產品,把握市場機遇; 同時亦有利于保障公司的供應鏈安全,不對供應商形成依賴。量子點免疫熒光試劑、膠體 金免疫層析試劑及膠乳增強免疫比濁試劑所用關鍵原料抗體、抗原自產比例較高,保持在 95%以上;針對熒光 PCR 核酸檢測試劑,原材料中所用酶均由公司自產,外購試劑主要為 輔料以及包裝等化工產品。
POCT 診斷儀器自主設計生產,滿足下游多樣化需求:為充分發揮體外診斷試劑的性能, 子公司諾唯贊醫療在深圳設立了儀器研發分公司,建立了 POCT 診斷儀器的自主研發團 隊,并已自主開發了量子點全自動免疫熒光分析儀、全自動特定蛋白分析儀,適配公司生 產的 POCT 診斷試劑。由于 POCT 儀器仍處于推廣初期,在銷售 POCT 診斷試劑過程中, 產品采用免費投放為主、銷售為輔的模式,向部分客戶免費投放 POCT 診斷儀器供其使 用。截至 2020 年末,公司累計投放儀器 2478 臺,其中自產儀器占比為 45%。
3.6. 生物醫藥:為藥企新藥研發提供整體解決方案
2019 年公司成立生物醫藥事業部,繼續深入布局生物醫藥領域,為醫藥研發企業提供藥 品與疫苗研發生產等全套解決方案。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后,公司生物試劑產品市場認 可度迅速提升,受下游客戶廣泛好評。現階段主要圍繞制藥/疫苗的抗體篩選、CRO 服務 和疫苗生產原料三部分業務推進,從研發端切入下游大型客戶供應鏈,與客戶共同進行藥 物研發生產,公司未來生物醫藥業務將得到進一步發展。
新冠中和抗體藥物開發。基于單 B 細胞的高性能抗體發現平臺,可以在較短時間內獲得 大量高性能抗體,對目標抗體做進一步篩選,極大提高了中和抗體的篩選效率。公司正在 進行新冠中和抗體藥物的研發,已完成抗體篩選、體外活性評價和成藥性研究,并已與一 家生物制藥公司簽訂新冠中和抗體藥物技術許可合同,與該生物制藥公司共同合作以加快 該藥物研發。雙方約定在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澳門以及中國臺灣的許可費不超過 2500 萬元,且諾唯贊享有相關凈銷售收入 5%的銷售提成;其他海外地區許可費不超過 4750 萬元,諾唯贊享有相關凈銷售收入 3%的銷售提成。除此之外,公司正在洽談海外 1 家知名藥企轉讓授權,助力提升抗體藥物研發創新效率。
新冠疫苗研發與評價 CRO 服務。公司研發的 Bio-assay 類中和抗體檢測試劑,可以評測 血清樣本的中和活性,為評估患者當前針對新冠病毒的免疫狀態提供參考依據,能夠及時 評價新冠疫苗對各種新型突變新冠病毒的保護效力。除此之外,公司還能為疫苗生產廠家 提供疫苗設計、生產工藝建立、活性質量控制、臨床前免疫學研究、臨床免疫學評價方法 學開發、上市后有效性評價的整體解決方案。公司開發出新冠假病毒檢測產品和新冠中和 抗體 ELISA 檢測試劑盒,可以滿足進行疫苗大規模接種后免疫效果監測和保護力評估的 需求。在抗擊新冠疫情期間,公司為康希諾、北京民海生物科技等國內疫苗研發、生產企 業提供臨床試驗中的疫苗免疫原性評價服務與用于疫苗免疫效果評價的生物試劑,并于 2021 年 6 月獲中國疫苗協會的抗疫突出貢獻通報表揚。
提供 mRNA 疫苗 GMP 級合成原料。mRNA 疫苗的生產過程中,酶是最主要的原料,大 規模工業化生產 mRNA 原液的體外轉錄過程中,為了保證原液質量穩定,通常固定使用 一家酶生產企業作為供應商,因此酶是 mRNA 疫苗生產鏈條中最為有價值的一環。公司 能夠提供用于 mRNA 疫苗生產所用的 GMP 級內切酶、加帽酶、轉錄酶、加尾酶等原料, 提供模板線性化、IVT、mRNA 修飾以及樣品純化等產品,助力 mRNA 疫苗研發與商業 化。隨著國內 mRNA 疫苗研發進程不斷推進,公司相關生物試劑有望隨著下游需求不斷 增長而進一步放量銷售,具有廣闊的成長空間。(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3.7. 打造營銷團隊,強化市場開拓
公司注重培養研發型銷售人才,以研發帶動銷售,致力于為客戶現場解決研發過程中遇到 的問題,為客戶實現高度定制化的產品設計,以提高客戶粘性。
銷售人員占比較高,持續擴建區域營銷網絡。截止 2021H1,公司擁有銷售人員 615 人, 公司銷售人員占比超 40%,在國內同行業可比試劑公司中具有優勢。公司在全國 20 多個 城市及地區設有辦事處,有效地擴大了下游客戶覆蓋面,并能夠現場解決產品適配性等問 題。公司將募集資金用于進一步擴建及新建覆蓋全國主要市場區域的營銷服務網點,投入 必要的硬件設施,招募具有豐富服務經驗和營銷經驗人員,進一步增強營銷網絡布局。提 高公司市場營銷能力和營銷服務能力,從而支撐公司的快速發展。
及時反饋市場與客戶需求,把握新品研發方向。銷售團隊在向科研院校、NGS 企業、分 子診斷試劑企業、制藥企業及 CRO 企業等進行產品銷售及售后服務的過程中,通過深入 交流能夠持續了解上述客戶以及市場的最新需求,為后續產品研發提供方向;對于體外診 斷產品,公司持續跟進醫療機構的產品使用情況,并根據效果反饋及臨床需求進行產品線 擴充以及產品性能優化。充裕的銷售人員不僅保證了公司新品能夠及時宣傳到位,也能夠 進一步提升對客戶需求的響應速度,使客戶能夠在良好的銷售與產品的正反饋體驗中來增 強品牌粘性。
4. 盈利預測
收入預測
生物試劑業務
產品銷售:隨著全球新冠疫情逐漸得到管控,公司新冠相關業務增速相對放緩,其他試 劑業務仍處于成長階段,假設生物試劑 2021-2023 年產品銷售額增速為 25%、14%和 15%。
POCT 診斷試劑業務
產品銷售:2021 年全球疫情趨于穩定,疫苗接種逐漸普及,新冠相關的 POCT 試劑業 務營收明顯下滑;我國 POCT 診斷市場空間廣闊,其他類型診斷試劑銷量有望進一步上 升,預計 2021-2023 年產品銷售額增速為 1%,-21%,-12%。
生物醫藥業務
產品銷售:目前生物醫藥方向主要由抗體篩選、CRO 服務和 mRNA 疫苗生產原料業務 構成,隨著新冠中和抗體與 mRNA 疫苗研發進度的推進,生物醫藥板塊能夠進一步貢 獻收入,但該部分收入取決于疫苗研發的進度,具有一定不確定性。生物醫藥為公司新 開展的探索型業務,目前基數較小、增速快。預計 2022-2023 年營收增速為 30%與 80%。
2、毛利率:公司在原料酶、抗原和抗體等領域具有研發技術優勢,同時具備較強的向下業 務延展性,且公司處于高速增長的生物試劑行業,作為國內細分領域龍頭,具有較大的先發優勢。2021-2023 毛利率年分別為 87%,83%,79%。
3、期間費用率:隨著公司收入、規模的增加,預計期間費用率不斷優化。
(本文僅供參考,不代表我們的任何投資建議。如需使用相關信息,請參閱報告原文。)
精選報告來源:【未來智庫】。
丁悅東